(共14张PPT)
微点突破2 溶解度及其曲线的应用
第一部分 化学基本概念
第一章 物质的量
微点精讲
01
1.溶解度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 g溶剂(通常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该溶剂里的溶解度,其单位为g
利用饱和溶液求溶解度的公式:S固体=
影响因素:①溶剂的影响,如NaCl易溶于水不易溶于汽油。②温度的影响:升高温度,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减小,如Ca(OH)2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定义:通常指该气体(压强为101 kPa)在一定温度时溶解于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气体的体积
影响因素:气体溶解度的大小与温度和压强有关,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压强增大,溶解度增大
2.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溶解度曲线的含义
①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不同。
②两曲线交点的含义:表示两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相同。
③快速比较两种物质在某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
(2)根据溶解度受温度影响选择不同的物质分离方法
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采取蒸发结晶的方法;若NaCl溶液中含有KNO3,应采取蒸发结晶,趁热过滤的方法。
②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或带有结晶水)采取蒸发浓缩、__________的方法;若KNO3溶液中含有NaCl,应采取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的方法。
冷却结晶
学以致用
02
1.如表是四种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假设盐类共存时不影响各自的溶解度,分离晶体时,溶剂的损耗忽略不计):
用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硝酸钠和氯化钾为原料制取硝酸钾晶体,其流程如图所示:
物质 NaNO3 KNO3 NaCl KCl
溶解度/g 10 ℃ 80.5 21.2 35.7 31.0
100 ℃ 175 246 39.1 56.6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和②的实验过程中,都需要控制温度
B.①实验操作依次为加水溶解、蒸发浓缩结晶、趁热过滤
C.②实验操作依次为加水溶解、蒸发浓缩结晶、趁热过滤
D.用95%的酒精洗涤所得的硝酸钾晶体比较好
C [①涉及蒸发浓缩,②涉及冷却结晶,均需要控制温度,A正确;①实验分离出NaCl,操作依次为加水溶解、蒸发浓缩结晶、趁热过滤,B正确;②实验操作为冷却结晶,C错误;用95%的酒精洗涤所得的硝酸钾晶体比较好,可减少硝酸钾的溶解,D正确。]
2.(2022·长沙月考)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在t ℃时,a、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C.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用冷却结晶的方法提纯a
D.在t ℃时,将a、b的饱和溶液升温后,溶质的质量分数:a>b
C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当温度小于t ℃时,a的溶解度小于b的溶解度,当温度等于t ℃时,a的溶解度等于b的溶解度,当温度大于t ℃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A错误;在t ℃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在t ℃时,a、b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但溶液的密度、溶质的摩尔质量不一定相等,B错误;由图可知,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较小,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较大,所以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用冷却结晶的方法提纯a,C正确;在t ℃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即在t ℃时,a、b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将a、b的饱和溶液升温后,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但溶质的质量分数仍相等,D错误。]
3.有关物质的溶解度如图所示。向Na2Cr2O7溶液中加入适量KCl,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到K2Cr2O7固体。冷却到________(填标号)得到的K2Cr2O7固体产品最多。
a.80 ℃ b.60 ℃ c.40 ℃ d.10 ℃
该过程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图像可知,在10 ℃左右时得到的K2Cr2O7固体最多。发生反应为2KCl+Na2Cr2O7===K2Cr2O7+2NaCl,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答案] d 复分解反应
谢谢观看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