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运算定律(练习课)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27-28页练习七第3、5-1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掌握乘法的各种运算定律。会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会运用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运算定律的应用过程,体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灵活地思维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乘法运算定律
教学难点 会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单的简便运算。
教学方法 练习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说一说: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分别是怎样的?用字母怎样表示?a×b= × (a×b)×c= ×( × )a×(b+c)= × + × 基础练习把相等的式子连一连。(12+67)×5 4×25×11(24+15)×4 12×5+67×544×25 1000×100(125×8)×(25×4) 24×4+15×4根据运算定律,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数。(1)64×23+36×23=( + )× (2)47×25×8=47×( × )指导练习教材第27页练习七第三题。分小组进行讨论。提示:来回游泳表示两次,这个需要同学们记清楚,然后计算。教师进行指导,最后教师指定2个小组学生进行回答,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教材第28页练习七第6题。教师任选一题进行简算,并讲解。学生独立完成其余两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教材第28页练习七第10题。提示:先计算每层教室需要多少?然后数一数图片上的教学楼是几层,再进行下一步的计算。教师指导,巡视。教材第28页练习七第11题。教师指导:仔细观察算式,三道算式基本都是乘法分配律分配后的形式,所以反用乘法的分配律,还原成原来的形式,计算会更为简便。学生思考,并做一做。巩固练习教材第28页练习七第8题。同学们分小组交流讨论,教师抽查几个小组的学生进行回答,最后指正。教材第28页练习七第9题。教师指名回答,全班订正。教材第27页练习七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之间交换答案进行交流,最后教师指导订正。教材第28页练习七第7题。学生算一算,同桌之间交流,教师指名回答。课后小结通过本节练习课你对乘法运算定律还有什么疑问吗?
本课作业 简便计算45×25×4 34×128+66×128 5×a-3×a2、每桶油38元,每袋大米22元,要买5桶油和5袋大米,共需多少钱?
板书设计
PAGE
1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24-25页例5、例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意义。2、学会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过程与方法:经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发现过程,体验类推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验发现新知识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方法 探究发现、迁移类比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在□里填上适当的数或字母。45+56=56+□ (25+49)+51=25+(□+□)a+b=b+□ (a+b)+c=□+(□+□)说一说:加法运算中有哪些运算定律?各是怎样的?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引入新课教师:我们已经学习、掌握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在乘法运算中是否有同样的运算定律呢?探究新知。创设情境教师出示教材第24页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植树节快到了,四年级的同学们去义务植树。请看图,植树要做哪些事情呢?组织学生描述图上的内容。从图上你还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学生说一说。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有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根据这些信息,你会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学例5教师:同学们的问题很多,我们一个一个来解决。课件出示例5: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想一想: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寻找条件,独立思考,列式算一算,再在小组中互相交流。指名说一说计算方法。学生可能会得到以下两种算法:4×25=100(人) 25×4=100(人)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你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结果,板书:4×25=25×4你还能举出什么样的例子来吗?引导学生举例论证,教师选择部分等式板书。谁能总结归纳这个规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能给这个规律取个名称吗?(乘法交换律)教师总结并板书: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乘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用字母怎样表示?教师根据学生德尔回答,板书:a×b=b×a在以前我们已经用到乘法交换律,什么时候用到过呢?(验算乘法)试一试:计算并验算。24×16= 15×17=组织学生独立计算并验算,然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指定两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教学例6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课件出示例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引导学生寻找条件,独立思考,列算式计算,并在小组中交流,说一说解题思路。学生独立解答,可能会有两种不同方法:先计算一共要种多少棵树? 先计算每组种树要浇多少水。(25×5)×2 25×(5×2)=125×2 =25×10=250(桶) =250(桶)那么(25×5)×2○25×(5×2)中间应填什么符号?(等号)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引导学生举例论证。教师选择部分等式板书。从上面的等式中,你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互相说一说。教师指名汇报并板书: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乘法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呢?板书:(a×b)×c=a×(b×c)比一比,议一议教师: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区别,先在小组中互相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巩固练习教材第25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订正。教材第27页练习七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订正。课后小结乘法运算中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是怎样的?你有什么收获?
本课作业 1、25×8=8×□ 125×14×8=□×□×14 (50×12)×□=12×(□×2)一个正方形铁丝框边长20cm。做5个这样的铁丝框需铁丝多少厘米?商店运来25箱鲜牛奶,每箱7袋,每袋4元。这些牛奶共能卖多少钱?
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例5: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4×25=100(人)25×4=100(人)4×25○25×4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乘法交换律。a×b=b×a例6:一共要浇多少桶水?(25×5)×2 25×(5×2)=125×2 =25×10=250(桶) =250(桶)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乘法结合律。(a×b)×c=a×(b×c)
PAGE
1乘法分配律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26页例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学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掌握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区分乘法分配律与结合律的不同点。
过程与方法: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推导、发现过程,体验比较分析、归纳发现的学生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之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 区别乘法分配律与结合律
教学方法 对比观察、分析推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教师出示植树主题图。教师:同学们植树干劲真大啊!他们为绿化校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质疑: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呢?你们想知道吗?探究新知教学例7教师出示例7: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植树主题图,从图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条件。教师:一共有多少个小组?每个小组有多少名同学?使学生弄清题意: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有4名同学负责挖坑、种树,有2名同学负责抬水、浇树。怎样计算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呢?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议一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教师指名汇报,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解答方法:先求每个小组里有多少人。(4+2)×25=6×25=150(人)先分别求出负责挖坑、种树的和抬水、浇树的各有多少人。4×25+2×25=100+50=150(人)教师:同学们用不同的解题思路、不同的算式,算出一共有150人参加植树活动。所以:(4+2)×25=4×25+2×25从上面的等式中,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4+2)×25=4×25+2×25想一想:(4+2)×25○4×25+2×25,○里应填什么符号。归纳定律。从上面的等式中,你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然后指名学生汇报。这时学生表述得可能不是很有条理,思路也可能会不清晰,教师可组织学生仿照上面的例子,自己列几个这样的等式,并分别算一算,进行检验。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师生共同归纳出: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乘法分配律。用字母怎样表示乘法分配律呢?学生小组交流,然后汇报:(a+b)×c=a×c+b×c想一想:a×(b+c)= × + × 比较、区别乘法分配律和结合律一样吗?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比较,发表意见。指名学生将自己的意见在全班交流,使学生明确:乘法结合律是三个数相乘,而分配律是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巩固练习教材第26页“做一做”组织学生先看题,理解题意,再独立思考,辩一辩然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教材第27页练习七第4题。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24×(5+12)=24×17是按运算顺序计算,没有用到乘法分配律。36×(4×6)=36×6×4用到的是乘法结合律。教材第26页“做一做”第2题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指名汇报。四:课后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本课作业 填空134×4+134×6= ×( + )4×b+b×5=( + )× 简便计算54×12+46×12 75×5×2 25×8×415×(4+10) 11×25×4 35×201
板书设计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