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单元测试卷(拔高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单元测试卷(拔高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1-05 21:37: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单元测试卷(拔高卷)
【分层训练】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拔高卷
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
1.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晰地表示出( )。
A.数量的多少
B.各部分数量与总量之间的关系
C.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D.数据的分布情况
2.要反映北京地区3月份每天“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人数变化情况,应该选用( )。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3.护士绘制一位病人体温变化情况的统计图,应选用( )统计图比较合适。
A.条形 B.折线 C.扇形 D.不确定
4.要考查一个学生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学习成绩进步情况,采用( )比较合适。
A.条形统计图 B.扇形统计图 C.折线统计图
5.以下几种情况,最适合用折线统计图统计的是( )。
A.某公司销售业绩增减变化情况 B.六年级各班人数
C.各类图书本数 D.各类支出占家庭支出的百分比
6.关于选用统计图,下面说法合适的是( )。
A.“二孩”政策后,为统计本区每个月新生儿出生变化情况,选用条形统计图。
B.要统计一袋牛奶里的营养成分所占百分比情况,选用扇形统计图。
C.要了解超市每月销售额和利润额数据,选用折线统计图。
D.以上都合适。
二、填空题。(共6题;共21分)
7.折线统计图不但表示出( ),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 )变化的情况。
8.要清楚地表示出一个水库的水位升降变化情况,选择 统计图比较合适。
9.要反映蒜苗生长情况,应选择 统计图。
10.在一次科学实验中,小伟同学记录了一壶水加热过程中的水温变化情况,并把它制成了统计图。
①未加热时,水温是 摄氏度。
②烧开之后水达到100摄氏度用了 分钟。
③根据上图中整个加热过程的水温变化情况,水温与时间 比例关系。(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写:成正,成反,不成)
④如果继续加热到第12分钟水温是 摄氏度。
11.条形统计图很容易看出 ,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 ,而且能清楚地表示 。
12.下面是上周末笑笑根据去动物园参观的情况而制作的一张折线统计图。根据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①笑笑从家里出发到动物园用了 分钟,在途中逗留了 分钟。
②笑笑家距离动物园有 米。
③前5分钟笑笑的平均速度是每分钟 米,估计笑笑的交通方式是 .
④妈妈让笑笑在10:30到家,你觉得笑笑最晚在 前准备返回家。
三、解答题。(共4题;共52分)
13.下图为某地去年1~5月份降水量统计图。去年5月底,小明预测当年该地第二季度(4,5,6月份)的降水量是第一季度(1,2,3月份)的1.6倍到2倍,结果小明预测完全正确。根据这些信息,请你通过计算确定:去年6月份该地的降水量最多为多少毫米?
14.如图描述了小瑜昨天放学回家的行程情况:
(1)从图中你可以看出哪些信息?
(2)如果今天小明是直接回家,从学校走到家一共用了15分钟,请你帮小立画出回家的路线。
15.下图是B城2018年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看图回答问题。
(1)这一年中,B城( )月的平均气温最低,( )月的平均气温最高。
(2)( )月~( )月间的平均气温上升得最快;( )月~( )月间的平均气温下降得最快。
(3)7月份的月平均气温比4月份的高( )摄氏度,全年平均气温是( )摄氏度。
(4)通过这个统计图,淘气认为B城全年最低气温是5℃,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16.阳光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人数统计如下表:
年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人数 10 14 38 53 68 74
(1)请根据上表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2)________年级参加的人数最多,比最少的年级多________人。
(3)从下图中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
参考答案:
1.C
【分析】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看出各种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比较清楚地反映出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数量关系;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根据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可知: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晰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看出各种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量之间的关系及数据的分布情况。
故答案为:C
2.B
【分析】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的增减变化的统计图,叫作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用折线的起伏表示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反映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
【详解】要反映北京地区3月份每天“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人数变化情况,应该选用折线统计图。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统计图的选择,牢记三种统计图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3.B
【分析】条形统计图:从图中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便于比较;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清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统计图的作用可知:护士绘制一位病人体温变化情况的统计图,应选用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
故答案为:B
【点睛】一般来说,如果几个数量是并列的,只要求表示数量的多少时,选条形统计图。如果表示一个量或几个量增减变化和发展变化趋势,则选折线统计图。如果要求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则选扇形统计图。
4.C
【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够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由分析知:考查一个学生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学习成绩进步情况,采用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
故选:C。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5.A
【分析】根据统计图的特征: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可以直观地反映这种变化以及各组之间的差别;条形统计图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扇形统计图可以表示出各个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据此解答。
【详解】A.某公司销售业绩增减变化情况最适合用折线统计图;
B.六年级各班人数最适合用条形统计图;
C.各类图书本数最适合用条形统计图;
D.各类支出占家庭支出的百分比最适合用扇形统计图。
故答案为:A
6.B
【分析】折线统计图是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的增减变化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用折线的起伏表示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过圆心O点的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几,通过扇形统计图可以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的统计图,从条形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详解】A项中,“二孩”政策后,为统计本区每个月新生儿出生变化情况,选用折线统计图;B项中,要统计一袋牛奶里的营养成分所占百分比情况,选用扇形统计图;C项中,要了解超市每月销售额和利润额数据,选用条形统计图.所以合适的选B。
故答案为:B。
7. 数量的多少 数量增减
【分析】根据折线图的特点:折线统计图不但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折线统计图不但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故答案为:数量的多少;数量增减
【点睛】本题考查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关键是要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8.折线
【分析】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能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详解】要清楚地表示出一个水库的水位升降变化情况,选择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统计图的选择,牢记折线、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9.折线
【分析】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看清数量的多少,还能通过折线的上升和下降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可知,要反映蒜苗生长情况,应选择折线计图。
【点睛】熟练掌握并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用折线统计图能更好的体现变化的情况。
10. 10 9 不成 100
【分析】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据此解答。
【详解】①观察折线统计图可知,当时间为0时,水温是10摄氏度;
②观察折线统计图可知,在第9分钟时,水沸腾了,到达100摄氏度;
③观察加热过程中的水温变化可知,水温与时间不成比例关系;
④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不再上升,据此解答。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11. 数量的多少 数量的多少 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分析】条形统计图特点: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特点: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据此解答。
【详解】条形统计图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点睛】熟练掌握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 30 10 600 80 慢跑 10:22
【分析】通过观察统计图,可知:(1)笑笑从家里出发到动物园用了8:30﹣8:00=30分钟,在途中他逗留了8:15﹣8:05=10分钟;(2)笑笑家离动物园的距离有600米;(3)前5分钟笑笑的平均速度是每分钟400÷5=80米,估计笑笑是通过慢跑的方式去动物园的;(4)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求出笑笑从动物园到家所用的时间,即600÷80≈8分钟,所以笑笑最晚在10:22前准备返回家,解答即可。
【详解】(1)笑笑从家里出发到动物园用了:8:30﹣8:00=30(分钟),在途中他逗留了:8:15﹣8:05=10(分钟);
(2)观统计图可知:笑笑家离动物园的距离有600米;
(3)前5分钟小明的平均速度是:400÷5=80(米/分),估计小明是通过慢跑的方式去动物园的;
(4)600÷80≈8(分钟)
10:30﹣0:08=10:22
所以笑笑最晚在10:22前准备返回家。
故答案为30、10;600;80;慢跑;10:22
13.125毫米
【分析】因为要求6月份最多的降水量,所以第二季度的降水量最多是第一季度的2倍。用第一季度的降水量乘2求出第二季度最多的降水量,然后减去4、5两个月的降水量即可求出6月份最多的降水量。
【详解】(30+40+45)×2-(35+70)
=115×2-105
=230-105
=125(毫米)
答:去年6月份该地的降水量最多为125毫米。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折线统计图的简单应用。
14.(1)小瑜放学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在路上逗留了10分钟。
(2)见详解
【分析】(1)中间的线是水平的,说明路程没有增加,路程不变,就是在路上逗留了,5分到15分这段时间路程不变,说明在路上逗留了10分钟;
(2)从第一小题可以看出,学校到家的距离是300米,走了15分钟,所以先找到一个点,这个点正对着横轴的15,纵轴的300,然后再连接学校和家这两个点。
【详解】(1)从统计图中可知,小瑜放学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在路上逗留了一会,即折线与时间轴相持平的线段为小瑜逗留的时间,逗留的时间为15-5=10分钟。
(2)作图如下: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折线统计图的简单应用。
15.(1)1;8
(2)5;6;10;11
(3)15;19
(4)答:不对。1月的平均气温是5℃,表示的是1月份31天的平均气温。
【分析】(1)比较1~12月份的气温即可;
(2)将上升的相邻的两个月的温度作差,差越大,那么这两个月间的平均气温上升得最快;将下降的相邻的两个月的温度作差,差越大,那么这两个月间的平均气温下降得最快;
(3)7月份的月平均气温比4月份的高的温度=7月份的月平均气温-4月份的月平均气温;全年平均气温就是把12个月的平均气温加起来,然后除以12即可;
(4)1月的平均气温是5℃,1月有31天,所以5℃是31天的平均气温,所以不能判定B城全年最低气温是5℃。
【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B城1月的平均气温最低,8月的平均气温最高;
(2)5月~6月间的平均气温上升得最快;10月~11月间的平均气温下降得最快;
(3)7月份的月平均气温比4月份的高33-18=15摄氏度,全年平均气温是:
(5+8+12+18+23+31+33+35+27+20+10+6)÷12
=228÷12
=19℃
(4)不对。1月的平均气温是5℃,表示的是1月份31天的平均气温。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从单式折线统计图获取信息,然后再利用得到的信息进行计算即可。
16.(1)见详解;
(2)六;64;
(3)年级从低到高参加的人数逐渐增加。
【分析】(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先在统计图上描点,再顺次连接各点,然后标上数据;
(2)比较后确定参加人数最多的年级,用减法计算比最少的年级多的人数;
(3)观察统计图,说出自己得到的信息即可。
【详解】(1)
(2)74>68>53>38>14>10,所以六年级参加的人数最多,比最少的年级多:74-10=64(人);
(3)答:我还能知道:年级从低到高参加的人数逐渐增加。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及简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