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6 15:05: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说课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指向语文核心素养、教学评一致的教学是我追求的目标
1
学 习 目 标 设 计
4
课堂检测 设 计
3
学 习 活 动 设 计
04
2
评 价 任 务 设 计
5
学后反思 设 计
说 课 流 程
分析
阐述
学习目标设计依据


分析
教材
分析
学 情
分析
教师用书 的
领悟分析
1
学 习 目 标 设 计
1.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课涉及到的课程标准内容
(一)课程标准分析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1
学 习 目 标 设 计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金秋时节”,围绕这一人文主题安排了四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秋天别样的风景。《铺满金色巴掌的泥道》是本单元第二篇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深秋时节铺满落叶的水泥道美景。
(二)教材分析---人文主题
1
学 习 目 标 设 计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本套教材在低年级安排了借助图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的延展和提升,旨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选择合适的方法,做到迁移运用。
本课侧重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
(二)教材分析---语文要素
1
学 习 目 标 设 计
(二)教材分析---课文分析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描写了“我”在上学路上看到的风景:深秋,雨后初晴,道路两旁的树叶飘落下来,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像一个个金色的小巴掌,整条道路就像铺上了一块色彩绚丽的地毯。“我”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
1
学 习 目 标 设 计
(二)教材分析---课后习题分析
课后安排了三个习题,着力引导学生感情朗读,积累佳句,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以此落实本课在单元语文要素中的具体要求。
朗读课文
积累佳句
多种方法理解词意
运用方法
写一景色
1
学 习 目 标 设 计
(三)教师用书的领悟分析
1.本单元课文语言优美,适合朗读教学,要引导学生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再把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2.要依托课后题将语文要素与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结合起来,边交流边总结。
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字,会写“水泥、放晴”等15个词语。
2.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的方法。
1.把朗读、理解、运用紧密结合起来。
2.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并通过交流提炼理解词语的多种方法。
单元说明
教学目标
教学建议
1
学 习 目 标 设 计
(四)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有主动识字、写字的习惯;学习过借助图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借助注释等方法了解词语意思。
虽然知道一些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但运用这些方法的能力还不强,尤其是阅读量较少表达能力不太强的农村学生,即使内心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但要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词意,还存在一些困难。
通过学习,在原有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能选择合适的理解词语方法,做到迁移运用。为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打好基础。
已有能力
当前能力
学后能力
1
学 习 目 标 设 计
01
学 习 目 标 设 计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二
运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
学习目标一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借助一字短语,归纳梳理课文内容,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分解组合、找近义词等多种方法理解“水洼、熨帖、凌乱”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归纳理解词语的方法。
学习目标三
语文课程标准
学情
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教材
第一课时
3.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分解组合、找近义词等多种方法理解“水洼、熨帖、凌乱”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3.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画面,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表达出自己感受到的美。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总结出理解词语的多种方法。 能发现描写美的语句,感情朗读出来★ ★
能发现运用比喻的新鲜感的语句并理解的★。能用一种方法理解词语,说出词意。 ★
能理解“凌乱”是怎样的一种美。 ★
能总结出三种以上理解词语的方法。★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评价标准
1.运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借助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插图等掌握字音、理解字义,自主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 1.通过自由朗读自主学习生字词,读准本课“洼、印”等6个生字。尝试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水洼”等难懂词语,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 能对准本文生字词的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用学习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
评价任务设计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读一字短语,归纳梳理课文内容,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通过朗读一字短语、想象画面,借助短语梳理内容 ,再结合对课文的朗读,借助填空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能读准短语,梳理出课文主要内容。★ ★
能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活动一:通读感知,识字学词(完成学习目标1)
学习活动二:品读一字短语,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完成学习目标2)
学习活动三:理解词语,感情朗读(完成目标3)
学习活动设计
3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活动一:通读感知,识字学词(完成目标1)
一、借助图片,导入新课
1.教师借助图片、配乐,简介水泥道的美丽变化。
2.展示梧桐树的叶子,认识法国梧桐树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片叶子像什么。
3.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
由图片和实物引出课题,学生能直观感受到秋天的变化和梧桐树叶的美丽,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阅读文章的兴趣。
铺面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3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活动一:通读感知,识字学词(完成目标1)
二.通读识字,关注难词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用“ ▁”画出你认为难读、难懂的词语。
2.班内交流展示:
(1)多种方式(同桌互读、互查、互纠)认读本课生字词
(2)识字检测:完成识字小游戏。
(3)交流难以理解的词语。
尝试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水洼”等难懂词语,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
设计意图:
组织学生自读课文,标记疑难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通过同桌合作交流、互相检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在检测评价、重点点拨时,通过识字游戏,借助图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
评价标准:
1.能对准本文生字词的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用学习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 ★
3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活动二:品读一字短语,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完成目标1、2)
1.朗读一字短语,想象画面。
2.借助短语梳理内容 ,结合对课文的朗读感知,完成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填空。
设计意图:
本文作者运用了很多一字短语和比喻修辞,不仅写出了景色的美丽、心情的美好,也使得本文语言充满诗情画意。梳理本课一字短语,再以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不仅抓住了重点词、重点内容,也降低了三年级学生把握课文内容的难度。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后,“我”________________时,天开始________________,院墙外的水泥道上铺上了很多的________________,就像铺上了一________________。“我”第一次发现________________。
评价标准:
1.能读准短语,梳理出课文主要内容。★ ★
2.能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 ★
3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活动三:理解词语,感情朗读(完成目标2)
一.寻找描写水泥道美丽的语句
哪些语句让你觉得水泥道真美呢?
1.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语句,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画面,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表达出自己的体会。
2.先同桌交流,,再班内分享。
设计意图:
通过默读,标画描写水泥道美丽的语句,以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在抓关键词、自主思考、互动交流、想象朗读中感受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美,也为积累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指明了方向。交流反馈指向评价标准,做到了教学评一致。
水泥道全景的美
一片落叶的美
心情的美
彩色的、闪闪发光的地毯
金色的小巴掌
棕红色的小鸟
评价标准:
1.能发现描写美的语句,感情朗读出来。 ★ ★
2.能发现运用比喻的新鲜感的语句并理解的。 ★ ★
3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活动三:理解词语,感情朗读(完成目标3)
二.理解词语,总结方法
1.小组内交流难懂的词语,试着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2.班内展示,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
评价标准:
1.能用一种方法理解词语,说出词意。 ★
2.能理解“凌乱”是怎样的们一种美。 ★
3.能总结出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 ★
设计意图:
在品读过程中,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词语的意思,如寻找近义词和反义词、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
通过探索方法 、总结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选择恰当的理解方法,迁移运用方法,进一步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
3学习活动设计
课堂检测
设计意图:
为了落实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教学,围绕本节课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活动,我设计了三个阶梯式检测题。这既是对本节课学习目标达成的检测,也是对前一个单元“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的延伸,迁移运用所学到的方法。
学后反思
设计意图:
学后反思是从双基到核心素养的唯一路径,能力加上学后反思,最后达成核心素养。我依据所学所教的内容,运用标签法,对标核心素养设计了以下反思支架和路径。
今天所学的东西
①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②什么内容让你感到新鲜的
③今天所学的东西对你有用吗?
你想过为什么要学习今天的内容吗?

不当之处 敬请指正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