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说课课件(重庆市江津市)

文档属性

名称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说课课件(重庆市江津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4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8-05-06 21:5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说课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完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学习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及“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的性质。本节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深化和应用,又是今后学习线段垂直平分线的预备知识,还是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依据。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 、教 材 分 析: 2. 教学重、难点:
重 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
难 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理解及应用
一、 教 材 分 析: 二. 教 学 目 标
1、通过探究性学习实验,使学生发现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的性质。
2、通过性质的证明和例题的分析,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发现真理的方法:
探究→猜想→归纳→论证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
1、教法与学法 探究发现法
2、教具与学具 长方形纸片和剪刀
3、师生关系设计
教师:启发者 引导者 帮助者
学生:感知 探究 联想
1、实验探索,大胆猜想
2、证明猜想,形成定理
3、应用举例,强化训练
4、教学反馈,引导小结
5、完成目标,布置作业
四 、教 学 过 程 实验一、折纸实验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猜 想思 考
1、这两个猜想是等腰三角形所特有的吗?不等边三角形会有这些特点吗?
2、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具备这两个特点吗?
先来研究第一个问题,要研究这个问题我们进行第二个实验,让学生通过对不同三角形的折叠,学生不难发现,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相等的两条边所对的角才相等。作剪好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得出在等腰三角形中这三条线合一。由此可知“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是等腰三角形所特有的性质。 实验二、验证猜想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猜 想思 考
1、这两个猜想是等腰三角形所特有的吗?不等边三角形会有这些特点吗?
2、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具备这两个特点吗?
已知;在△ABC中,AB=AC。 求证:∠B=∠C。 A
B D C
还有别的做辅助线的方法吗?性质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应用性质解题时书写格式为: A
在△ABC中
∵ AB=AC
∴ ∠B=∠C(等边对等角) B C
性质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 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应用性质解题时书写格式为: A
在△ABC中
∵ AB=AC,AD是顶角平分线
∴AD⊥BC, BD=CD(三线合一)B D C
练习有两道题 第一题是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求另两 个角,用于巩固“等边对等角”的性质; 第二题是用于巩固“三线合一”的性质;第三题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认识两个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例1 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 A
D
B C4、小结:1、本节课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哪些知识?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在解题思路和方法上有什么收获?
5、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