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海底世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3.《海底世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6 15:11: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师姓名 学校名称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23.海底世界》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找出课文的中心句,借助关键词语或句子分别概括第二、三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学习如何围绕一句话把一个句子写清楚的。
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七单元的一篇关于海洋的常识性课文,它从海底的声音、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海底植物、海底的地形和矿藏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这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神秘世界,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目标 认识“窃、私”等10个生字,会写“宁、官”等12个词语,会写“海底、宁静”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 3.能说出相关自然段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4.感知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是从海底的变化、动物、植物和矿产四个方面把海底世界写清楚的。
教学过程
过程设计 信息技术应用
一、提问导入,视频激趣 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大海的深处是什么样的吗? 2.展示图片,让学生感受海洋的深邃和海底的神秘。 3.导入: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神秘的海底世界。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了解结构和基本内容 1.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结构。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找出概括海底世界特点的句子。 (2)检查字词。 第一组:章鱼、警报(读准带有后鼻音的字)。 第二组:储量、差异、金属(读准带有翘舌音的字)。 第三组:波涛澎湃、窃窃私语(读准成语)。 (3)引导学生交流画出的句子。 预设: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4)指导学生读句子,说出海底世界的特点: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板书: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 2.请男、女生分别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了解课文“总起——分述——总结”的结构。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是典型的“总起——分述——总结”的结构。通过让学生找到概括海底世界特点的句子,使学生对课文的结构有所了解,并且知道这篇课文就是围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这两个特点来写的。 三、概括第二、三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1.概括第二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1)请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试着用一句话概括它的主要意思。 (2)师生交流:我们发现在这个自然段中找不到一句话概括它的主要意思,这时我们就要先读懂每句话的意思,了解它写了几层意思。 (3)指导学生读懂第一、二句话。 ①提问:“波涛澎湃”是什么意思?“依然”的意思是什么? 点拨:看,无论海面上如何波涛汹涌,海底始终是不受影保持宁静的。这真是景色奇异啊! ②小结:第一、二句话主要想告诉大家的是:海底是宁静的。 板书:宁静 (4)指导学生读懂第三、四句话。 启发思考:课文写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又写海底是全黑的,不是矛盾了吗? 预设:正是因为海底足够黑,才能看见发出微弱光芒的深水鱼,也正是这些光点更突出了海底的黑暗。 板书:黑暗 (5)指导学生将“宁静”“黑暗”两个特点连起来,概括第二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预设: 海底世界既宁静又黑暗。 海底世界是宁静的,也是黑暗的。 2.概括第三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1)请学生默读第三自然段,先找到这个自然段的关键句,用一句话概括这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学生交流反馈,教师相机板书,指导理解词语“窃窃私语”。预设关键句: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点拨:我们找到了关键句,就可以根据关键句的提示概括这段话的意思。 预设1:海底是有声音的。 预设2: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板书:有声音 窃窃私语 (3)指导学生将第三自然段前三句话的意思连起来,概括该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预设: 海底是有声音的,那里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海底是有声音的,那里的动物常常发出细小的声音。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在读懂句意、分清层次的基础上,运用“层意相加法”概括段意。为帮助学生读懂层意,教师做了精心的设计,先引导学生借助关联词读懂第一层意思,再通过“借助视频解疑”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第二层意思。 四、精读第三自然段,学习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1.请学生读读第三自然段后两句话,说说作者分别从哪两个方面具体介绍了海底动物的声音。 预设:①海底动物们发出的声音是怎样的;②海底动物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出声音的。 2.指导学生学习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体会表达效果。 (1)出示句子: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指名朗读。 (2)讨论交流。 (3)引导学生模仿句式,想象说话,尝试运用举例子的方法。 3.引导学生想象说话,体会声音传递的信息。 想象:海底动物还可能会在什么情况下发出声音? 预设:玩耍的时候、睡觉的时候…… 设计意图:在学习本册教材第六单元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如何借助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自然段的意思。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运用已习得的方法,准确地概括第三自然段的意思。 五、指导书写 1.将生字按结构归类,学生观察交流:写好这些字需要注意什么? 2.教师重点提示书写要点。 官:宝盖头宜宽;下部竖偏左,横画间距均匀 3.学生练写,教师提醒做到书写正确、端正,注意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 4.展示学生的书写,师生互相交流评价。 总结回顾 1.总结:今天,我们通过分清层次和找出关键句分别概括了第二、三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还初步了解了举例子的作用。下节课我们将继续从这两方面入手,学习这篇课文剩下的部分。 2.观看《海底世界》诵读版视频,感受海底世界的神秘。 板书设计 23.海底世界 宁静 黑暗 你可知道, 有声音 窃窃私语 大海的深处 是怎样的? 课件出示图片,用具体数字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海洋的深度。 课件出示课题 平板出示自读要求,清晰明了。 互动:学生抢答,对读的好的同学给予点赞,激发学生积极性。 请学生讲,学生在平板上划线,画出关键句,向其他同学展示,学生借此熟悉平板操作。 平板聚焦第二自然段,红笔圈画关键词。便于学生概括层意。 借助批注,解释学生不熟悉的新词“波涛澎湃”“依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课件展示段意的不同说法,角度多样,不限制思路。 互动:请学生讲,用红线画出第三自然段的关键句,其他同学发表看法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有机会展示成果。 借助批注,解释学生新词“窃窃私语”。 课件展示段意。 出示“举例子”,学习这种说明方法。 在提问题互动环节利用“抢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生字,学生跟读,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写法。 “全班作答”,利用小工具“ 拍照”,展示学生写的字,对比点评,书写问题一目了然。 观看视频,直接感受,形象、生动。
教学反思 回顾教学过程,觉得自己以下几方面做得比较成功: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中,使用畅言智慧课堂课件,展现海底世界之美,给学生美的享受。学生置身情境,强烈地感受到了海底世界的奇妙所在,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二、对比教学,感知课文内容。 海面的波涛汹涌和海底的宁静差异之大学生不易体会到,利用课件展示,分别展示海面波涛汹涌和宁静、海底是一片漆黑和点点星光的画面,形成对比。 三.注重教学的实效性。 在学习动物的声音时,先引读课文,学生接读课文。然后再以“海底还有哪些动物的声音?”引导学生再例举摹拟,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接受知识,注重了教学的实效性。 当然,本节课还有不足之处: 多媒体在播放海底世界的视频时,我只限于让学生欣赏,缺乏对视频进行适当的讲解。若能加入适当的解释,说几个海底动物的名称,会给学生留下更深的印象。 生字书写,老师点评有点多,应以生生评价为主,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