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了解故事中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
3.知道两个小孩说明观点的依据,体会其中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能根据注释疏通文意,说说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重点)
2.能说清楚《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以及理解,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说明自己的观点的。(难点)
教学过程:
情境任务:
咱们来开一次辩论会,每一位同学都将作为辩手,加入辩论队,过上一把辩论的瘾。
核心任务一:我是最佳小辩手
1.同学们看,这个字中间部分像什么?
2.大家看,这是一个“辩”字。张口说话,表示用言语来辩论,课文中,这两个小孩在围绕着什么进行辩论呢?
3. 过渡:真理的诞生总是离不开观点的碰撞,像两小儿这样,拥有缜密的思维,智慧的辩答,堪称最佳辩手。你们想成为辩手吗?
4.好,带着你的勇气,咱们要连闯三关。请看任务一
1.运用已学方法,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借助注释读通句子。
2.用自己的话简单复述故事。
任务一:读辩论故事
活动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同学们,回想一下,咱们以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呢?好,请同学们结合咱们交流到的方法自学吧。
师检查反馈,请生评价。
时间到,谁来读一读?
他的字音读准确了吗?
小结:为:是(二声)。为:通谓,表示说(四声)。知:通智,智慧。联系语境,因义定音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齐读一遍。谁再来读一读这两个句子
谁来评价一下,他停顿的恰当吗?小结:古文要根据句子的意思划分节奏,尤其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后面往往会停顿一下。
你们会读了吗?听老师来读一读,请你再来试一试评价:我们发现,这两个句子的句式几乎一样,他们的停顿应该也类似。
活动 2.学生交流大意
1.现在把这些句子都送回文中去,同桌对读,互相检查纠错,然后再说一说这个小故事。
2.时间到,巡视中发现两组合作氛围非常热烈。谁愿意为我们讲一讲这个故事?
3.讲的怎么样?
4.他将故事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讲,非常清晰有条理。难怪,连孔老夫子都无法回答。
(出示:“孔子不能决也。”)
5.在生活中,如果遇到双方争论,往往根据各自的理由来判断谁更有道理。可见“决”在这里理解为作判断,作决定。
任务二:明辩论模式
过渡:恭喜大家读懂了辩论故事,顺利闯过第一关!作为辩手我们还要了解辩论的模式,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关,难度升级,请看任务二。
1.默读课文,找出两小儿对辩的句子。
2.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画出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和理由。
活动 1.聚焦“辩题”识“观点”老师有个疑问,题目是《两小儿辩日》,为什么文中出现了四次“一儿”?我们怎么区分两小儿的对话?你有什么办法?
3.好,找个同学上台,帮我们找出两小儿的观点和理由,对应着把序号填入这个表格。《两小儿辩日》观点与理由梳理表格
4.评价:答案完全正确,表扬!
5.现在,我们分角色来辩一辩
6.这两位小儿的语言很简约,但是其他辩友不一定能听懂,怎样说得更明白一些呢?
7.这次大家都听懂了,我还听到了这样两个词:车盖,盘盂
8.它们分别对应哪张图片呢?
9.从图片上看,这两个事物一大一小,意思相反,像这样意思相反的词,文章中还有什么?
10.对,沧沧凉凉和探汤,这两个词不太好理解,借助注释,我们再来仔细地读一读,品一品。
11.当你读到“沧沧凉凉”这个词时,看到了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12.真冷啊!寒气逼人、凄冷境界。带着你的感受,再读一读这句话。
13.如果一壶热气腾腾的开水摆在你面前,你们敢伸手去触碰吗?(太烫)来,我们把这种烫手的不敢触碰的感觉读出来。
14.我们读懂了“探汤”的意思,那“赴汤蹈火”里的“汤”是吃的饭汤吗?
15.师评价:扑进热水里,踩进烈火中,真的奋不顾身啊。你真会读书,学到的知识马上就能迁移运用。
小结:学习文言文,还要注意一些古今异义的词语。
16.好,带着理解再来读一遍,这一遍就要读出对比的区别了。小结:在朗读中,融入理解和感受,味道就大不一样了。
活动 2.澄清“观点”找“论据”
1.你们看,两小儿表述的清晰有条理,有先有后,有主有次,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2.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辩论里有几个专业术语,对于自己的观点看法就是论点,他们陈述的理由就是论据。而他们争论的焦点就是本场辩论的辩题。板书:论点、论据、辩题
小结:辩题、论点、论据三者结合才能称得上是一场完整的辩论。
任务三:悟辩论技巧
过渡:但是光有这些还称不上是一场精彩的辩论,要想成为最佳辩手也是有技可循的。我们再到文中去发现,看看两小儿搜集了哪些具体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呢!
请看第三关。
①.找出两小儿搜集到的具体事例。
②.说一说两小儿是怎样利用具体事例证明自己观点的。
活动 1.明确观点找理据
1.两小儿分别从哪个角度来表达自己观点的?
小结:原来观察的角度不同,让我们对事物的认知也会有所不同。从视觉上来看有大有小,从触觉上来看有热有凉,这就是对比方式。
2.那就请你跟我对比着来辩一辩吧!
3.哎?大家看两小儿在阐述自己论证材料时都不约而同用上了问句,这两句话换一种方式,该怎么说呢?
4.原来反问语气还能让辩斗更有气场啊!请大家读出这种气势。
5.①我们加上提示语再来读。②加一个提示语上台读:一儿不以为然曰;一儿理直气壮曰;③加两个提示语比赛读:一儿不甘示弱,指天画地曰;一儿据理力争,捶胸顿足曰。
小结:同学们,加上了提示语,辅以神态和动作,真是辩得有理有据,精彩绝伦。
活动 2.科学论证,以理服人
1.那两小儿到底谁对呢?预测:为何“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和“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呢?这其实是两小儿视觉和触觉上的错误。
(1)图片“视错觉”同学们看,课件上是一张平面图,却感觉在动,时间长了会产生眩晕。这就是视错觉。
(2)关于“太阳辐射”,我们再来连线一位科学老师进行解答。小结:看来,我们在表达观点时,要站在科学的角度,在论证观点时需要:引用生活事例、运用对比方式、巧用反问语气,才可以有理有据,以理服人。任务四:制作“最佳辩手”
评分标准
1.制作评分表恭喜同学们,顺利闯过三关。下节课,我打算开展一场班级辩论会,接下来,请小组合作共同拟定一份《最佳辩手评分表》,优秀的小组有机会上台展示。
2.展示优秀评分表最佳辩手评价表
3.推荐阅读
师:同学们,科学发现的机遇总是等着好奇又爱思考的人,让我们带着“科学精神”,不妨把这些思考变成班级辩论会的辩题,把生活中的问号变成惊叹号!当然,辩论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推荐大家课后去读读这几本书,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我们期待下次辩论会上,大家精彩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