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9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函数在点x=1处极值,函数在区间上是减函数。 则a的取值范围。
16.已知函数的值域为,求m,n的值.
.
17. 已知向量
.
是否存在实数[0,π],使。若存在,求出相应的,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8. 如图所示,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中,、分别为、的中点.
(Ⅰ)求证://平面;
(Ⅱ)求证:;
(Ⅲ)求三棱锥的体积.
19.(选做)某中学一位高三班主任对本班50名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对待班级工作的态度进行长期的调查,得到的统计数据如下表所示:
积极参加班级工作
不太主动参加班级工作
合计
学习积极性高
18
7
25
学习积极性一般
6
19
25
合计
24
26
50
(1)如果随机调查这个班的一名学生,那么抽到积极参加班级工作的学生的概率是多少?抽到不太积极参加班级工作且学习积极性一般的学生的概率是多少?
(2)学生的积极性与对待班级工作的态度是否有关系?说明理由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9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下面的茎叶图是某班在一次测验时的成绩,伪代码用来同时统计女生、男生及全班成绩的平均分,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 在伪代码中,“k=0”的含义是什么?横线①处应填什么?
⑵ 执行伪代码,输出S,T,A的值分别是多少?
⑶ 请分析该班男女生的学习情况.
16. 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点均在函数y=3x-2的图像上。(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Ⅱ)设,是数列的前n项和,求使得对所有都成立的最小正整数m。
16.(本题满分14分)
如图所示,直线AD,CD,BC两两垂直,且BC与AD是异面直线,点M,N分别为线段AB,AC的中点。
(1)证明:直线BC//平面MND;
(2)证明:平面MND⊥平面ACD。
.
17. 已知直线l的方程为,且直线l与x轴交于点M,圆与x轴交于两点(如图).
(I)过M点的直线交圆于两点,且圆孤恰为圆周的,求直线的方程;
(II)求以l为准线,中心在原点,且与圆O恰有两个公共点的椭圆方程;
(III)过M点的圆的切线交(II)中的一个椭圆于两点,其中两点在x轴上方,求线段CD的长.
。
18. 已知等腰梯形PDCB中(如图1),PB=3,DC=1,PB=BC=,A为PB边上一点,且PA=1,将△PAD沿AD折起,使面PAD⊥面ABCD(如图2).
(Ⅰ)证明:平面PAD⊥PCD;
(Ⅱ)试在棱PB上确定一点M,使截面AMC
把几何体分成的两部分;
(Ⅲ)在M满足(Ⅱ)的情况下,判断直线PD
是否平行面AMC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9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已知实数,命题:,有解;命题q:,(1)求q; (2)p且q为真, 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
16.已知:数列满足
(1)求数列的通项;(2)设求数列的前n项和Sn.
17.(本题满分14分)将圆先向左平移1个单位,然后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O,直线l与⊙O相交于A,B两点,若在⊙O上存在点C,使,,求直线l的方程及对应的点C的坐标.。
18. (本题满分14分)如图所示,等腰的底边,高,点是线段上异于点的动点,点在边上,且,现沿将折起到的位置,使,记,表示四棱锥的体积.
(1)求的表达式;
(2)当为何值时,取得最大值?
(3)当取得最大值时,在线段AC上取一点M,使得
求证:∥平面.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9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 (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直线被抛物线截得的弦长为20,为坐标原点.
(1)求实数的值;
(2)问点位于抛物线弧上何处时,△面积最大?
16. (本小题满分15分)如图,三棱锥P—ABC中,PC⊥平面ABC,PC=AC=2,AB=BC,D是PB上一点,且CD⊥平面PAB。
(1)求证:AB⊥平面PCB;
(2)求异面直线AP与BC所成角的大小;
17. (本小题满分15分)
设常数,函数
(1)令,求的最小值,并比较的最小值与0的大小;
(2)求证:在上是增函数;
(3)求证:当时,恒有.
18. (本小题满分14分)如图,正三棱柱ABC—A1B1C1中,AB=2,AA1=1,D是BC的中点,点P在平面BCC1B1内,PB1=PC1=
(I)求证:PA1⊥BC;
(II)求证:PB1//平面AC1D;
.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9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a、b、c,且
(1)判断△ABC的形状;
(2)若,求边c的值.
.
16.在棱长为正方体ABCD—A1B1C1D1,P为侧面ADD1A1的中心,F为底面ABCD的中心,E为PC中点
(1)求证直线EF//平面ADD1A1;
(2)求证平面PDC⊥平面PAD;
(3)求D到平面PAF的距离.
17.(本题满分14分)已知圆C:
直线l:m-y+1-m=0
(1)判断直线l与圆C的位置关系;
(2)若直线l与圆C交于A、B两点,当|AB|的长最小时,求直线l的方程..。
18. (本题满分14分)定义:若数列满足,则称数列为“平方递推数列”。已知数列中,,点在函数的图像上,其中为正整数。
(1)证明:数列是“平方递推数列”,且数列为等比数列。
(2)设(1)中“平方递推数列”的前项之积为,即,求数列的通项及关于的表达式。
(3)记,求数列的前项之和,并求使的的最小值。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9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本题满分12分)
已知。
(1)求的最小正周期及单调减区间;
(2)当时,求值域。
16.(本题满分14分)
如图所示,直线AD,CD,BC两两垂直,且BC与AD是异面直线,点M,N分别为线段AB,AC的中点。
(1)证明:直线BC//平面MND;
(2)证明:平面MND⊥平面ACD。
.
17. 已知动点与定点在直线的同侧。
(1)写出关于的不等式;
(2)是这个不等式的解,求的取值范围。
(3)已知,求这个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
18. 设有半径为3的圆形村落,A、B两人同时从村落中心出发,B向北直行,A先向东直行,出村后不久,在改变前进方向,沿着与村落周界相切的直线前进,后又过了恰与B相遇与点,设A、B两人速度一定,分别为。(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下列问题)
(1)求直线的斜率;
(2)求点坐标。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9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本题满分14分)已知向量(1)当时,求的值;(2)求在上的值域.
16.(本题满分14分)如图,四边形ABCD为矩形,AD⊥平面ABE,AE=EB=BC=2,为上的点,且BF⊥平面ACE.
(1)求证:AE⊥BE;
(2)求三棱锥D-AEC的体积;
(3)设M在线段AB上,且满足AM=2MB,试在线段CE上确定一点N,使得MN∥平面DAE.
17.(本题满分14分)某种产品每件成本为6元,每件售价为x元(x>6),年销量为u万件,若已知与成正比,且售价为10元时,年销量为28万件.
(1)求年销售利润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2)求售价为多少时,年利润最大,并求出最大年利润。
18. (本题满分14分)已知数列与圆和圆,若圆与圆交于两点且这两点平分圆的周长.
(1)求证:数列是等差数列;(2)若,则当圆的半径最小时,求出圆的方程.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9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已知数列中,,且(Ⅰ)求证:;(Ⅱ)设,是数列的前项和,求的解析式。
16.如图,在三棱拄中,侧面,已知(Ⅰ)求证:;
(Ⅱ)试在棱(不包含端点上确定一点的位置,使得.
.
17. 已知,
(Ⅰ)求函数的最小正周期;
(Ⅱ) 当,求函数的零点.
18. 某校从参加高一年级期末考试的学生中抽出60名学生,将其成绩(均为整数)分成六段,…后画出如下部分频率分布直方图.观察图形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Ⅰ)求第四小组的频率,并补全这个频率分布直方图;
(Ⅱ)估计这次考试的及格率(60分及以上为及格)和
平均分;
(Ⅲ) 从成绩是70分以上(包括70分)的学生中选两人,
求他们在同一分数段的概率.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9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在△ABC中,已知角A、B、C所对的三条边分别是a、b、c,且
Ⅰ)求证:;
Ⅱ)求函数的值域
16. 已知等比数列分别是某等差数列的第5项、第3项、第2项,且
(Ⅰ)求;
(Ⅱ)设,求数列
16.已知函数的值域为,求m,n的值.
.
17已知等腰三角形PDCB中(如图1),PB=3,DC=1,PB=BC=,A为PB边上一点,且PA=1,将△PAD沿AD折起,使面
PAD⊥面ABCD(如图2).
(Ⅰ)证明:平面PAD⊥PCD;
(Ⅱ)试在棱PB上确定一点M,使截面AMC
把几何体分成的两部分;
(Ⅲ)在M满足(Ⅱ)的情况下,判断直线PD
是否平行面AMC.
18. 电信局为了配合客户的不同需要,设有A、B两种优惠方案,这两种方案的应付电话费(元)与通话时间(分钟)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实线部分)(注:图中MN//CD).试问:
(Ⅰ)若通话时间为2小时,按方案A、B各付话费多少元?
(Ⅱ)方案B从500分钟后,每分钟收费多少元?
(Ⅲ)通话时间在什么范围内,方案B才会比方案A优惠?
2008解答题前四题训练答案16
15.解析:满足,即。所以,=
,其中当是的二重根,该点处不可能是极值点,因此,。
容易判断函数的减区间是,因此,,解得。所以a的取值范围是。
16.已知函数的值域为,求m,n的值.
解:(1)对称轴在区间的右侧,即。函数单调减,函数值域应该为,则,,没有实数解;
(2)对称轴在区间的内部偏右,即。函数值域应该为,解得,不合题意;
(3)对称轴在区间的内部偏左,即。函数值域应该为,解得;
(4)对称轴在区间的左侧,即。函数值域应该为,解得。
总上,。
17.解:
=
,
所以,+
=。若存在实数[0,π],使,则只能是但是,时,没有意义,因此满足条件的不存在。
18.证明:(Ⅰ)连结,在中,、
分别为,的中点,
则(Ⅱ)
……10分
(Ⅲ) 且
,
∴ 即
=
=
19.解:(1)
(2)根据
所以,我们有99.9%的把握认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对待班级工作的态度”有关系.
2008解答题前四题训练答案(17)
15、⑴ 全班32名学生中,有15名女生,17名男生.在伪代码中,根据“S←S/15,T←T/17”可以推知,“k=1”和“k=0”分别代表男生和女生;S,T,A分别代表女生、男生及全班成绩的平均分;横线①处应填“(S+T)/32”.
⑵女生、男生及全班成绩的平均分分别为S=78,T=77,A≈77.47 .
⑶ 15名女生成绩的平均分为78,17名男生成绩的平均分为77.从中可以看出女生成绩比较集中,整体水平稍高于男生;男生中的高分段比女生高,低分段比女生多,相比较男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
16本小题主要是考查等差数列、数列求和、不等式等基础知识和基本的运算技能,考查分析问题能力和推理能力。
解:(I)依题意得,即。
当n≥2时,
;
当n=1时,×-2×1-1-6×1-5
所以。
(II)由(I)
故
=。因此,使得﹤成立的m必须满足≤,即m≥10,故满足要求的最小整数m为10。
17.(I)为圆周的
点到直线的距离为
设的方程为
的方程为
(II)设椭圆方程为,半焦距为c,则椭圆与圆O恰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则或当时,所求椭圆方程为;当时
所求椭圆方程为
(III)设切点为N,则由题意得,椭圆方程为
在中,,则,
的方程为,代入椭圆中,整理得设,则
18.(I)证明:依题意知:
…
(II)由(I)知平面ABCD
∴平面PAB⊥平面ABCD. …………5分
在PB上取一点M,作MN⊥AB,则MN⊥平面ABCD,
设MN=h
则
要使
M为PB的中点. …………10分
(Ⅲ)连接BD交AC于O,因为AB//CD,AB=2,CD=1,由相似三角形易得BO=2OD
∴O不是BD的中心……………………10分
又∵M为PB的中点
∴在△PBD中,OM与PD不平行
∴OM所以直线与PD所在直线相交
又OM平面AMC
∴直线PD与平面AMC不平行.……………………15分
2008前四解答题训练答案(18)
15.(本小题满分10分)
解(1)q: ,
(2)p且q为真,则p, q同时为真,由于实数,
p:;q:时,,则由得:
,令,则,函数在区间上为减函数,则当时
,要使在上恒成立,则;由上可知,。
16.解 (1)
验证n=1时也满足上式:
(2)
17.(本小题满分15分)
解 圆化成标准方程为 ,
先向左平移1个单位,然后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得⊙O方程为 由题意可得,, ∴ ,直线l: 由,化简整理得(*)设,则是方程(*)的两个实数根∴ , 因为点C在圆上,所以此时,(*)式中的 所求的直线l的方程为,对应的C点的坐标为(-1,2);或直线l的方程为,对应的C点的坐标为(1,-2)
18.解 (1)由折起的过程可知,
PE⊥平面ABC,,,,
V(x)=().
(2),所以时,,V(x)单调递增;时,,V(x)单调递减.因此x=6时,V(x)取得最大值.
(3),
,,∥
又在平面外,平面
∥平面。
2008前四解答题训练答案(19)
15. 解: 1)将代入得
, 由△可知, 另一方面,弦长
AB,解得;
(2)当时,直线为,要使得内接△ABC面积最大,则只须使得,即,即位于(4,4)点处.
16. (1)∵PC⊥平面ABC,AB平面ABC,∴PC⊥AB。∵CD⊥平面PAB,AB平面PAB,∴OC⊥AB。又PCCD=C,∴AB平面PCB。
(2)过点A作AF//BC,且AF=BC,连接PF,CF。
则∠PAF为异面直线PA与BC所成的角。由(1)
可得AB⊥BC,∴CF⊥AF.
由三垂线定理,得PF⊥AF。
AF=CF=
在Rt△PFA中,
∴异面直线PA与BC所成的角为
17. 解:(Ⅰ)
∵,
∴
∴,∴,令,得,列表如下:
2
0
极小值
∴在处取得极小值,即的最小值为,
∵,∴,又,
∴ .
证明(Ⅱ)由(Ⅰ)知,的最小值是正数,
∴对一切,恒有,
从而当时,恒有,
故在上是增函数.
证明(Ⅲ)由(Ⅱ)知:在上是增函数, ∴当时,, 又,∴,即,
∴故当时,恒有.
18.(I)证明:取B1C1的中点Q,连结A1Q,PQ,
∴△PB1C1和△A1B1C1是等腰三角形,
∴B1C1⊥A1Q,B1C1⊥PQ,∴B1C1⊥平面AP1Q, ∴B1C1⊥PA1,∵BC∥B1C1,∴BC⊥PA1.
(II)连结BQ,在△PB1C1中,PB1=PC1=,B1C1=2,Q为中点,∴PQ=1,∴BB1=PQ,
∴BB1∥PQ,∴四边形BB1PQ为平行四边形,
∴PB1∥BQ. …………6分
∴BQ∥DC1, ∴PB1∥DC1,
又∵PB1面AC1D,
∴PB1∥平面AC1D. …………8分
2008前四解答题训练答案(20)
15.解(1)∵
∴
∴2RsinBcosA=2RsinAcosB ∴tanA=tanB ∴△ABC为等腰三角形 (2)由得∴bc 又a=b, ∴c2=4 ∴c=2
16.解(1)连AC,BD则AC交BD于F,且F为AC中点又E为PC中点,∴EF∥PA
而PA平面ADD1A1 EF平面ADD1A1
∴EF∥平面ADD1A1
(2)正方体ABCD—A1B1C1D1中,CD⊥平面ADD1A1
∴CD⊥平面PAD
又CD平面PCD∴平面ACD⊥平面PAD
(3)易知D到平面PAF的距离等于D到平面D1AC的距离
而△D1AC是边长为的正三角形故设D到平面D1AC的距离为h
则有
∴
∴h=1即点D到平面PAF的距离为1
17、解法一:(1)由得:(1+m2)x2-2(m+1)mx+(m+1)2-5=0…3分
△=4m2(m+1)2-4(1+m2)[(m+1)2-5] =(4m-1)2+15>0 ∴直线l与圆C相交
(2)圆心C(0,2)到l的距离
∴
∴当即m=1时,|AB|最小 此时直线l的方程为x-y=0 解法二:(1)由题意直线l过定点M(1,1)
又M(1,1)满足12+(1-2)2<5 ∴点M在圆C的内部 故直线l与圆C相交
(2)由几何性质知:当CM⊥l时,AB最小
则,故m=1 ∴直线l的方程为x-y=0
18.(1)由条件得:,
,是“平方递推数列”。2 分
由
为等比数列。
(2)。 ,。
(3), 。 由得, 当时,当时,,因此的最小值为1005。
2008前四解答题训练答案(21)
15=
(1)∴的周期是 单调减区间为
(2)∵
∴∴
∴
∴值域为……
16.证明:(1)∵M、N分别是AB与AC的中点
∴MN // BC
又∵MN 平面MND,BC 平面MND
∴ BC // 平面MND,
(2)∵BC⊥CD,BC⊥AD,CD∩AD=D,(三个条件写一个得一分)
∴ BC⊥面ACD,
∵ MN//BC(已证)
∴ MN⊥平面ACD,又∵MN 平面MND,(此条件缺少不扣分)
∴平面MND⊥平面ACD…
17.解:(1)∵ ∴可化为,即
(2)∵-1是不等式的解
∴ ∴
(3)当时,不等式的解集为时,方程有两个根 若时,即,不等式的解集为 若时,即,不等式的解集为若时,即,不等式的解集为所以,当时,不等式的解集为当时,不等式的解集为当时,不等式的解集为当时,不等式的解集为
18.解: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由题意…
点P(3v,0),点Q(0,v(+))
(1)由|OP|2+|OQ|2=|PQ|2知,
(3v)2+(v(+))2=(3v)2,
即.
……①…
将①代入
∴求直线的斜率为。
(2)又已知PQ与圆O相切,直线PQ在y轴上的截距就是两个相遇的位置.
设直线相切,则有
∴点Q为。
2008解答题前四题训练答案(22)
15.解: (1) ,∴,∴
(2),
∵,∴,∴
∴
∴函数
16.解: (1)证明: ,
∴,则
又,则
∴ 又 ∴
(2)××
(3)在三角形ABE中过M点作MG∥AE交BE于G点,在三角形BEC中过G点作GN∥BC交EC于N点,连MN,则由比例关系易得CN=
MG∥AE MG平面ADE, AE平面ADE,
MG∥平面ADE
同理, GN∥平面ADE
平面MGN∥平面ADE
又MN平面MGN MN∥平面ADE
N点为线段CE上靠近C点的一个三等分点
17.解:(1)设∵售价为10元时,年销量为28万件;
∴∴
(2)令 显然,当时,时,
∴函数
上是关于x的增函数;在上是关于x的减函数.∴当x=9时,y取最大值,且 ∴售价为9元时,年利润最大,最大年利润为135万元。
18.解: (1)圆的标准方程为:
,
则其圆心为,半径为.
圆的标准方程为:,则其圆心为,半径为. 由题意:,则
则,所以数列是等差数列(2),则,则
,则当时,可取得最小值. 此时,圆的方程是:.
2008解答题前四题训练答案(23)
18.(本题满分12分)
(Ⅰ)因为各组的频率和等于1,故第四组的频率:
直方图如右所示
(Ⅱ)依题意,60及以上的分数所在的第三、四、五、六组,频率和为
所以,抽样学生成绩的合格率是%..利用组中值估算抽样学生的平均分
=
=71估计这次考试的平均分是71分…
(Ⅲ), ,”的人数是18,15,3。所以从成绩是70分以上(包括70分)的学生中选两人,他们在同一分数段的概率。
17解:(Ⅰ)
= 故(Ⅱ)令,=0,又
故 函数的零点是
18.证(Ⅰ)因为侧面,故
在中,
由余弦定理有
故有
而 且平面
(Ⅱ)由从而 且 故 不妨设 ,则,则又 则在中有 从而(舍负)
故为的中点时,
在中
15. (本题满分14分)
.解:故,.又因为
则,
即所以, (2)
=
因为=
所以,当
时,
当
时,……….(1)
得
(2)
= 综上所述:
2008解答题前四题训练答案(24)
15.解证:(I)由余弦定理得 又
(II)
值域是
16解:(I)依题意
(II)
17(I)证明:依题意知:
(II)由(I)知平面ABCD ∴平面PAB⊥平面ABCD在PB上取一点M,作MN⊥AB,则MN⊥平面ABCD,设MN=h
则
要使
即M为PB的中点.
(Ⅲ)连接BD交AC于O,因为AB//CD,AB=2,CD=1,由相似三角形易得BO=2OD
∴O不是BD的中心又∵M为PB的中点
∴在△PBD中,OM与PD不平行
∴OM所以直线与PD所在直线相交
又OM平面AMC
∴直线PD与平面AMC不平行.
18解:由图可知M(60,98),N(500,230),C(500,168),MN//CD.
设这两种方案的应付话费与通话时间的函数关系分别为 则
(Ⅰ)通话2小时,两种方案的话费分别为116元、168元. (Ⅱ)因为
故方案B从500分钟以后,每分钟收费0.3元.(每分钟收费即为CD的斜率)
(Ⅲ)由图可知,
当;
当;
当
综上,当通话时间在()时,方案B较方案A优惠.
2008解答题前四题训练答案(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