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单元检测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
1.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
A. B. C. D.
2.用配方法解方程时,配方变形结果正确的是( )
A.(x+3)2=8 B.(x-3)2=8 C.(x+3)2=10 D.(x-3)2=10
3.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x2+ax-4=0 一个根是1,则a的值是( )
A.0 B.1 C.3 D.-3
4.要使方程(a-3)x2+(b+1)x+c=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 )
A.a 0
B.a 3
C.a 1且a -1
D.a 3且b -1且c 0
5.若方程ax2=b(ab>0)的两个根分别是2m+5与4m+1,则的值为( )
A.1 B.2 C.9 D.4
6.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下列关于该方程根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没有实数根 B.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D.不能确定
7.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则a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且 D.且
8.如图,某小区计划在一块长为32m,宽为20m的矩形空地上修建三条同样宽的道路,剩余的空地上种植草坪,使草坪的面积为570m2.若设道路的宽为 ,则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A. B.
C. D.
9.对于一元二次方程,下列说法:
①若,则;
②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则方程必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③若是方程的一个根,则一定有成立;
④若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则
其中正确的:( )
A.只有① B.只有①② C.①②③ D.只有①②④
10.若x0是方程ax2+2x+c=0(a≠0)的一个根,设M=1﹣ac,N=(ax0+1)2,则M与N的大小关系正确的为( )
A.M>N B.M=N C.M<N D.不确定
二、填空题
11.已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一个根为-1,则a-b+c=
12.设a,b是方程x2+x-9=0的两个实数根,则a2+2a+b的值为 .
13.某小区今年2月份绿化面积为6400m2,到了今年4月份增长到8100m2,假设绿化面积月平均增长率都相同,则增长率为 .
14.如图1,有甲,乙两种大小不同的正方形纸片,把正方形甲放置在正方形乙中,连结EO,FO,得到图2,再将图2这样的四个图案不重叠,无缝隙地拼成如图3所示的正方形ABCD,若正方形ABCD的阴影区域面积和为12,且FM=4,则一张正方形甲和一张正方形乙的面积和为
15.商家通常依据“利好系数准则”确定商品销售价格,即根据商品的最低销售限价a,最高销售限价b(b>a)以及常数k(0≤k≤1)确定实际销售价格为c=a+k(b-a),这里的k被称为利好系数.经验表明,最佳利好系数k恰好使得 ,据此可得,最佳利好系数k的值等于 .
三、计算题
16.解方程:
(1)x(x+4)=﹣3(x+4).(因式分解法)
(2)x2﹣4x﹣1=0.(配方法)
17.已知实数a满足 ,求 的值.
四、解答题
18.已知 是方程 的一个根,求方程的另一个根及c的值.
19.已知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2x2﹣2x+1﹣3m=0的两个实数根,且x1、x2满足不等式x1 x2+2(x1+x2)>0,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20.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上有一点P(m,n),其中坐标是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t2﹣3t+k=0的两根,且P点到原点的距离为 ,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1.关于x的方程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1)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2)设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分别为 、 ,存不存在这样的实数k,使得 ?若存在,求出这样的k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2.阅读下面的例题:解方程x2﹣|x|﹣2=0
解:当x≥0时,原方程化为x2﹣x﹣2=0,解得:x1=2,x2=﹣1(不合题意,舍去);
当x<0时,原方程化为x2+x﹣2=0,解得:x1=1,(不合题意,舍去)x2=﹣2;
∴原方程的根是x1=2,x2=﹣2.
请参照例题解方程x2﹣|x﹣1|﹣1=0.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分析】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A、是一元一次方程;B、是二元二次方程;D、是分式方程,故错误;
C、,符合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本选项正确。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即可完成。
2.【答案】C
【解析】【解答】解: ,
x2+6x=1,
x2+6x+9=1+9,
∴ (x+3)2=10 .
故答案为:C.
【分析】先将常数移到右边,然后两边同时加上9,将左式配成完全平方式即可.
3.【答案】C
【解析】【解答】解:把 代入 可得:
,解得: ;
故答案为:C.
【分析】直接把x=1代入方程H即可得到答案.
4.【答案】B
【解析】【解答】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中二次项系数不为0得,a-3≠0,a≠3.所以选B.
【分析】本题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2)二次项系数不为0.
5.【答案】C
【解析】【分析】由方程ax2=b(ab>0)的两个根分别是2m+5与4m+1,即可得2m+5与4m+1互为相反数,即可得方程2m+5+4m+1=0,解此方程即可求得m的值,继而求得2m+5的值,则可求得答案.
【解答】∵ax2=b(ab>0),
∴x2=,
∴x=±,
即此方程的两根互为相反数,
∵方程ax2=b(ab>0)的两个根分别是2m+5与4m+1,
∴2m+5+4m+1=0,
解得:m=-1,
∴2m+5=3,4m+1=-3,
∴=9.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直接开平方法的解题方法,注意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和为0的知识的应用
6.【答案】C
【解析】【解答】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
∴,
∴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计算求解即可。
7.【答案】D
【解析】【解答】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
,
解得: 且
故答案为:D.
【分析】(1)首先要注意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即二次项系数不为0;
(2)其次由于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所以根的判别式是非负数。
8.【答案】D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得,( 32 2 x ) ( 20 x ) = 570
【分析】将六块草坪拼为一块可得一个矩形,该矩形面积为六块草坪的面积和570m2
。由图易得新矩形的长为(32 2x)m,宽为(20-x)m,所以可得方程( 32 2 x ) ( 20 x ) = 570
9.【答案】D
【解析】【解答】解:由,表明方程有实数根﹣1,表明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解,则,故①符合题意;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即a与c异号.
∴-ac>0,
∴,
∴方程必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故②符合题意;
∵是方程的一个根,
∴,
即
当时,一定有成立;
当c=0时,则不一定成立,例如:方程,则;
故③不符合题意;
∵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
∴,
∴,
故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逐项判断即可。
10.【答案】B
【解析】【解答】解:∵x0是方程ax2+2x+c=0(a≠0)的一个根,
∴ax02+2x0+c=0,即ax02+2x0=﹣c,
则N﹣M=(ax0+1)2﹣(1﹣ac)
=a2x02+2ax0+1﹣1+ac
=a(ax02+2x0)+ac
=﹣ac+ac
=0,
∴M=N,
故选:B.
【分析】把x0代入方程ax2+2x+c=0得ax02+2x0=﹣c,作差法比较可得.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得概念及作差法比较大小,熟练掌握能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是根本,利用作差法比较大小是解题的关键.
11.【答案】0
【解析】【解答】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一个根为-1,
∴x=-1满足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
∴ ,即a-b+c=0.
故答案是:0.
【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义,将x=-1代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即可求得a-b+c的值.
12.【答案】8
【解析】【解答】首先由a、b是方程x2+x-9=0的两个实数根,
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得a+b=-1;
又∵a是方程x2+x﹣9=0的实数根,
∴a2+a-9=0,
∴a2+a=9,
∴a2+2a+b
=(a2+a)+(a+b)
=9+(-1)
=8
即a2+2a+b的值为8.
故答案为8.
【分析】一元二次方程实数根的意义,将根代入方程原式成立,得到一个关于a的关系式。再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到一个,然后将两关系式结合求解即可。
13.【答案】12.5%
【解析】【解答】解:设增长率为x,
根据题意得:6400(1+x)2=8100,即(1+x)2=,
开方得:1+x=,
解得:x1==12.5%,x2=(舍去),
解:增长率为12.5%.
【分析】设增长率为x,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到结果.
14.【答案】10
【解析】【解答】解:设正方形甲的边长为a,正方形乙的边长为b,
则AD=2b,AF=DM=a,FM=AD-AF-MD=2b-2a=4,
∴a=b-2,
∵ 正方形ABCD的阴影区域面积和=S正方形ABCD-4×S△FMO=(2b)2-4××4b=4b2-8b=12,
∴b2-2b=3,
∴b2-2b+1=3+1,即(b-1)2=4,
解得b=3(负值已舍),
∴a=1,
∴a2+b2=1+9=10,
即一张正方形甲和一张正方形乙的面积和为10.
故答案为:10.
【分析】设正方形甲的边长为a,正方形乙的边长为b,则AD=2b,AF=DM=a,FM=AD-AF-MD=2b-2a=4,即a=b-2;然后根据正方形ABCD的阴影区域面积和为=S正方形ABCD-4×S△FMO建立方程,求解得出b的值,从而即可解决此题.
15.【答案】
【解析】【解答】解:∵,
∴3(c-a)2=(b-a)(b-c)
∵c=a+k(b-a),
∴c-a=k(b-a),
∴3(c-a)2=3 =(b-a)(b-c),
∵b>a,即b-a≠0,
∴3k2(b-a)=b-c,
∴3k2(b-a)=b-a-k(b-a),
∴3k2=1-k,即3k2+k-1=0,
整理,解得:k= 或 ,
又∵0≤k≤1,
∴ k= .
故答案为:.
【分析】先由得3(c-a)2=(b-a)(b-c),再由c=a+k(b-a)得c-a=k(b-a),即可得3 =(b-a)(b-c),再利用b-a≠0进行化简得3k2(b-a)=b-c,把c=a+k(b-a)代入得到关于k的一元二次方程3k2+k-1=0,解出k值,最后通过0≤k≤1求得符合条件的k值即可.
16.【答案】(1)x(x+4)=﹣3(x+4)
x(x+4)+3(x+4)=0
(x+4)(x+3)=0
x+4=0或x+3=0
;
(2)x2﹣4x﹣1=0
x2﹣4x=1
x2﹣4x+4=5
x=2
.
【解析】
【分析】(1)先将等号右边的项移到等号左边,将方程的左边利用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根据两个因式的乘积等于0,则这两个因式至少有一个为0,从而将方程降次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即可求出原方程的解;
(2)利用配方法解方程,①移项,先将-1移到等号右边,②配方,在等式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4,左边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右边合并同类项,进而利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即可.
17.【答案】解:∵ ,
∴原等式可变形为: ,
∴ ,
∴ =3或 =-1
当 =-1时,即a2+a+1=0,
△=1-4<0,方程无解,
∴ =3.
【解析】【分析】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可变形得,,于是已知的方程可变形为:,将看作一个整体,解一元二次方程即可求得的值。
18.【答案】解:设方程的另一根为m,
∵ 是方程x2-4x+c=0的一个根,
∴ ,
解 得
将 代入 得 .
所以该方程的另一个根为: ,c的值为1
【解析】【分析】将代入方程求出c的值,再利用公式法求解方程即可。
19.【答案】解:∵方程2x2﹣2x+1﹣3m=0有两个实数根,
∴△=4﹣8(1﹣3m)≥0,解得m≥ .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1+x2=1,x1 x2= .
∵x1 x2+2(x1+x2)>0,
∴ +2>0,解得m< .
∴ ≤m<
【解析】【分析】已知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2x2﹣2x+1﹣3m=0的两个实数根,可推出△=(﹣2)2﹣4×2(1﹣3m)≥0,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x1 x2= ,x1+x2=1;且x1、x2满足不等式x1 x2+2(x1+x2)>0,代入即可得到一个关于m的不等式,由此可解得m的取值范围.
20.【答案】解:将P(m,n)代入反比例函数y= 得,mn=k;
∵P(m,n)的坐标是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t2﹣3t+k=0的两根,
∴m+n=3,
∵P点到原点的距离为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m2+n2=13,
于是由题意,得
②两边平方得m2+n2+2mn=9④,
将①③代入④得2k+13=9,
解得k=﹣2.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
【解析】【分析】根据点P(m,n)在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上,得到mn=k;根据P(m,n)的坐标是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t2﹣3t+k=0的两根,
得到m+n=3,根据P点到原点的距离为 ,利用勾股定理可得m2+n2=13,将所得三个式子组成方程组即可解答.
21.【答案】(1)解:∵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k﹣1)]2﹣4(k2﹣2k+3)=4k﹣11>0,
解得:k>
(2)解:存在,
∵x1+x2=2k﹣1,x1x2=k2﹣2k+3=(k﹣1)2+2>0,
∴将|x1|﹣|x2|= 两边平方可得x12﹣2x1x2+x22=5,即(x1+x2)2﹣4x1x2=5,
代入得:(2k﹣1)2﹣4(k2﹣2k+3)=5,解得:k=4
【解析】
【分析】(1)根据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可得判别式大于零,从而可得关于k的不等式,解不等式即可;
(2)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x1+x2=2k﹣1,x1x2=k2﹣2k+3=(k﹣1)2+2>0,然后整理条件中的等式两边平方可代入得出关于k的方程,解方程即可.
22.【答案】解:当x﹣1≥0即 x≥1时,原方程化为x2﹣(x﹣1)﹣1=0,即x2﹣x=0, 解得x1=0,x2=1, ∵x≥1,∴x=1; 当x﹣1<0即x<1时,原方程化为x2+(x﹣1)﹣1=0,即x2+x﹣2=0, 解得x1=﹣2,x2=1 ∵x<1,∴x=﹣2, ∴原方程的根为x1=1,x2=﹣2.
【解析】【分析】将方程化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即为|x﹣1|的值,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即可求出x的值,即为原方程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