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案[2] 第一部分 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第二讲 等高线地形图
一、选择题
(2023·运城市高三期末)三叶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温暖、向阳,多生长在年降水量800~1 000 mm排水良好的环境,平均根深20~33 cm,最大根深可达120 cm。下图示意非洲西北部某风景区等高线和等潜水位线分布状况。景区内广泛种植三叶草且有一较大溪流发育。据此完成1~2题。
1.结合三叶草生长习性,该区域三叶草生长最为旺盛的地点可能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图示区域( )
A.①地地表的坡面径流流向东南
B.景区内较大的溪流自西南流向东北
C.④地夜晚可看到电视塔顶指示灯
D.③④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为0米
(2023·榆林十中高三期末)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3~4题。
3.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区域最大高差可能是249 m
B.甲地适合观看日出盛景
C.丙地在乙地的西方
D.该图的比例尺为1?400
4.若在丙处速降,陡崖取值最大相对高度,准备的绳子适宜的长度是( )
A.100 m B.190 m
C.210 m D.300 m
(2023·山东菏泽高三期末)位于太行山区的某地(下图)山势险峻,易发山洪,早期民居多布局在甲处。据此完成5~6题。
5.该地早期民居多布局在甲处,主要考虑的是( )
①便于航运 ②节约用地
③有利防洪 ④方便取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该地最适宜发展( )
A.水产养殖 B.奶牛养殖
C.水稻种植 D.经济林种植
(2022·大庆外国语学校期中)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到华北某地进行研学。该地正在打造“太阳山”工程——建设大型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下图示意该地等高线分布。据此完成7~8题。
7.研学小组发现大面积集中式光伏发电站主要分布在( )
A.甲 B.乙
C.丙 D.丁
8.图中桥梁与山峰的高差可能是( )
A.500米 B.540米
C.570米 D.590米
(2022·保定高三期中)近年来,户外攀岩运动蓬勃兴起,下图为华北某校地理兴趣小组进行研学活动后,绘制的周边一处攀岩基地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9~10题。
9.图中M处为攀岩基地,运动员从崖底攀到陡崖最高处,攀登的相对高度不可能为( )
A.150米 B.210米
C.100米 D.180米
10.符合①②两地之间地势起伏状况的剖面图是( )
A B
C D
(2023·浙江模拟预测)读某地河谷构造等高线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该地发育的一条干流的流向是( )
A.由南向北 B.由北向南
C.由东向西 D.由西向东
12.沿AB剖面线地质构造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综合题
13.(2023·唐山高三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小明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北太平洋某岛由海底火山爆发而形成,岛上目前仍有数座活火山,其中海拔4 169米的火山是世界著名的活火山。图1为小明同学绘制的该岛地理位置及地形示意。
(1)归纳该岛的地形特征。
(2)估算图中两座火山之间的大致距离并指出这两座火山的山体基本形态。
(3)图2是小明同学以甲、乙两地之间的虚线作为剖面线绘制的地形剖面示意,判断A、B中正确示意甲、乙两地之间地形剖面的是哪条?并说明判断理由。
14.(2023·庆阳高三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吉尔吉斯斯坦位于亚欧大陆的心腹地带,是位于中亚东北部的内陆国,境内多山,1/3的地区在海拔3 000~4 000米之间。东北部天山山脉和西南部帕米尔—阿赖山脉绵亘于中吉边境。低地仅占土地面积的15%,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费尔干纳盆地和河谷地带。纳伦河是其最大的河流,水力资源丰富。下图为“吉尔吉斯斯坦地理位置示意图”。
(1)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
(2)纳伦河流域水能资源丰富。试根据等高线特点分析纳伦河流域的水能空间分布特点及水能开发可能面临的地质灾害。
(3)从地形角度,推测并解释吉尔吉斯斯坦气候的南北差异。
练案[2] 第一部分 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第二讲 等高线地形图
一、选择题
(2023·运城市高三期末)三叶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温暖、向阳,多生长在年降水量800~1 000 mm排水良好的环境,平均根深20~33 cm,最大根深可达120 cm。下图示意非洲西北部某风景区等高线和等潜水位线分布状况。景区内广泛种植三叶草且有一较大溪流发育。据此完成1~2题。
1.结合三叶草生长习性,该区域三叶草生长最为旺盛的地点可能是( B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图示区域( D )
A.①地地表的坡面径流流向东南
B.景区内较大的溪流自西南流向东北
C.④地夜晚可看到电视塔顶指示灯
D.③④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为0米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三叶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温暖、向阳、年降水量800~1 000 mm、排水良好的环境”,根据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可以判断②地位于山脊的南面,而该地又位于非洲西北部,故南坡为阳坡,符合三叶草生长所需的气温条件,且山坡地带排水条件好,因此B正确。①地位于山脊的北面为阴坡,③地位于山谷的南面也为阴坡,光照条件较差,④地海拔为763~764米,而潜水位为761~762米,则地下水埋藏深度为1~3米,结合材料可知三叶草平均根深为20~33厘米,所以此处也不适合三叶草的生长,A、C、D错误。故选B。第2题,读图可知,①地表的坡面径流应由东南流向西北,A错误;溪流发育在山谷中,流向应为东北流向西南,B错误;④地位于山谷中较高的一片区域,与电视塔之间有山脊相隔,因此夜晚看不到电视塔顶的指示灯,C错误;④地高度和③地高度均介于763~764米,因此,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为0 m,D正确,故选D。
(2023·榆林十中高三期末)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3~4题。
3.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图示区域最大高差可能是249 m
B.甲地适合观看日出盛景
C.丙地在乙地的西方
D.该图的比例尺为1?400
4.若在丙处速降,陡崖取值最大相对高度,准备的绳子适宜的长度是( C )
A.100 m B.190 m
C.210 m D.300 m
[解析] 第3题,根据地形图可知,最高处位于图的右下角,海拔高度大于350 m但小于400 m,最低处位于图的中部,海拔高度大于150 m但小于200 m,所以该区域最大高差为150~250,可能是249 m,A正确。根据指向标可知,图中方向为“上南下北,左东右西”,则丙在乙地的东边;甲地东侧为陡崖,不适合观看日出,B、C错误。图中比例尺为线段式,意思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00 m,换成数字式则为1?20 000,D错误。故选A。第4题,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为:(n-1)×d≤ΔH<(n+1)×d,其中n表示重叠的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ΔH 表示陡崖的相对高度。图中丙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是3条,图中等高距是50 m,则(3-1)×50 m≤ΔH<(3+1)×50 m,100≤ΔH<200,陡崖的最大数值接近于200 m,则绳子的长度应该稍大于200 m,准备的绳子适宜的长度是210 m,C正确,A、B、D错误。
(2023·山东菏泽高三期末)位于太行山区的某地(下图)山势险峻,易发山洪,早期民居多布局在甲处。据此完成5~6题。
5.该地早期民居多布局在甲处,主要考虑的是( D )
①便于航运 ②节约用地
③有利防洪 ④方便取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该地最适宜发展( D )
A.水产养殖 B.奶牛养殖
C.水稻种植 D.经济林种植
[解析] 第5题,据图可知,甲地位于山脊之上,受山洪影响较小,有利于防洪,且靠近河流,方便取水,③④正确。甲处地处山地,河流有一定落差,不利于航运,①错误;早期居民较少,占地不多,节约用地不用考虑太多,②错误,故A、B、C错误,故选D。第6题,据图可知,该地的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势险峻,最适宜发展经济林种植,D正确。水产养殖宜在地势低洼处,A错误。奶牛养殖宜在大城市郊区,B错误。水稻种植宜在季风区的平原和低缓丘陵区,C错误。故选D。
(2022·大庆外国语学校期中)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到华北某地进行研学。该地正在打造“太阳山”工程——建设大型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下图示意该地等高线分布。据此完成7~8题。
7.研学小组发现大面积集中式光伏发电站主要分布在( B )
A.甲 B.乙
C.丙 D.丁
8.图中桥梁与山峰的高差可能是( B )
A.500米 B.540米
C.570米 D.590米
[解析] 第7题,在山区建设光伏发电站,要求地形坡度较小,土地面积较大,同时要光照条件好。根据图片分析可知甲位于山脊的阴坡,太阳辐射不足,A错误;乙地位于山地的南坡,太阳辐射能强度大,阳光受阻挡较小,等高线稀疏坡度小,土地面积较大,B正确;丙地位于河谷,地势较低太阳辐射不足,且受河流影响,不利于大面积铺设太阳能设备,C错误;丁地位于山脊,且南侧海拔较高,遮挡阳光,光照条件较差,D错误。故选B。第8题,读图可知,根据瀑布的高差约为52 m,而等高距为100 m, 则可计算出桥梁的海拔在352~400 m之间,山峰海拔为915 m,交叉相减可知,桥梁和山峰的高差应当为515~567 m,B符合该范围, B正确,A、C、D均错误。故选B。
(2022·保定高三期中)近年来,户外攀岩运动蓬勃兴起,下图为华北某校地理兴趣小组进行研学活动后,绘制的周边一处攀岩基地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9~10题。
9.图中M处为攀岩基地,运动员从崖底攀到陡崖最高处,攀登的相对高度不可能为( B )
A.150米 B.210米
C.100米 D.180米
10.符合①②两地之间地势起伏状况的剖面图是( C )
A B
C D
[解析] 第9题,根据等高线上的数值,可判断等高距为50米,M处陡崖处为3条等高线相交,因此陡崖的相对高度为(3-1)×50≤H<(3+1)×50,即高差100≤H<200米;题意选择攀登的相对高度不可能的,A、C、D不符合题意,B正确,符合题意。故选B。第10题,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之间的最低地是河流处,海拔为100~150米,B错误;①地海拔在350~400 m, ②地海拔在300~350 m,A错误;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河流左岸坡度先陡后缓,海拔高度不断降低至河湖处,后从河流向右为坡度较陡的一个斜坡,C正确,D错误。故选C。
(2023·浙江模拟预测)读某地河谷构造等高线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该地发育的一条干流的流向是( B )
A.由南向北 B.由北向南
C.由东向西 D.由西向东
12.沿AB剖面线地质构造正确的是( C )
A.
B.
C.
D.
[解析] 第11题,结合所学知识:根据图中等高线的数值特征可知,该地发育的干流位于两条30 m等高线之间,且穿过图中的20 m等高线,根据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的结论,可知河流是由北向南流,B正确,A错误;东西方向上的河流为支流,不是干流,C、D错误;故选B。第12题,结合图中的指向标,可知AB剖面线方向是自西向东,B、D错误;结合岩层分布,可知AB剖面线穿过的岩层顺序为P——Q,A错误,C正确;故选C。
二、综合题
13.(2023·唐山高三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小明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北太平洋某岛由海底火山爆发而形成,岛上目前仍有数座活火山,其中海拔4 169米的火山是世界著名的活火山。图1为小明同学绘制的该岛地理位置及地形示意。
(1)归纳该岛的地形特征。
(2)估算图中两座火山之间的大致距离并指出这两座火山的山体基本形态。
(3)图2是小明同学以甲、乙两地之间的虚线作为剖面线绘制的地形剖面示意,判断A、B中正确示意甲、乙两地之间地形剖面的是哪条?并说明判断理由。
[答案] (1)山地为主(火山众多);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2)30~40千米;锥(盾)形
(3)剖面A;理由:与甲、乙间的地表高程及变化相符。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第(1)题,阅读图文材料可知,该岛有两座火山,海拔较高位于岛屿中间,因此该岛屿主要是以山地为主,地势中间高四周较低,分布狭小的平原。第(2)题,图中显示比例尺为图上1 cm代表实地距离20 km,用尺子可以量出两地距离的大约为1.5 cm~2 cm之间,估算其实地距离大约为30 km~40 km。两座火山海拔均是由中间向四周迅速下降,因此类似于锥形火山,整体像一座驼峰式的盾形。第(3)题,观察图1可知,两座火山顶海拔较高,中间出现了鞍部,海拔较两座火山低,因此绘制的地形剖面线应该有所起伏,中间低,两边高,图2中剖面A正确。
14.(2023·庆阳高三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吉尔吉斯斯坦位于亚欧大陆的心腹地带,是位于中亚东北部的内陆国,境内多山,1/3的地区在海拔3 000~4 000米之间。东北部天山山脉和西南部帕米尔—阿赖山脉绵亘于中吉边境。低地仅占土地面积的15%,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费尔干纳盆地和河谷地带。纳伦河是其最大的河流,水力资源丰富。下图为“吉尔吉斯斯坦地理位置示意图”。
(1)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
(2)纳伦河流域水能资源丰富。试根据等高线特点分析纳伦河流域的水能空间分布特点及水能开发可能面临的地质灾害。
(3)从地形角度,推测并解释吉尔吉斯斯坦气候的南北差异。
[答案] (1)①以山地为主;②北部和南部高,中部低;③大致东北向西南倾斜;④地势起伏大。
(2)特点:①分布不均;②东部等高线比西部密,落差大,水能东多西少。灾害:滑坡、泥石流、地震。
(3)①该国中部有东西走向的山脉;②北部受冬季风影响大,气候干冷;③南部受地形阻挡,冬季风弱,且受西风迎风坡位置影响,多雨,气候暖湿。
[解析] 本题以吉尔吉斯斯坦地理位置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区域地形特征描述、水能空间分布特点、水能开发引发的地质灾害、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等内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第(1)题,据图可知,该地区海拔较高,且等高线比较密集,并结合材料信息“境内多山,1/3的地区在海拔3 000~4 000米之间”,可知,该地地形以山地为主;“东北部天山山脉和西南部帕米尔—阿赖山脉绵亘于中吉边境”,据此并结合图示可知,图示区域北部和南部地势较高,中部地势较低;图示区域中河流的流向为自东北流向西南,可知图示区域地势大致从东北向西南倾斜;总体来看,图示区域的地势起伏大。第(2)题,水能主要分布在流量大、落差大的河段。读图可知,纳伦河流域东部等高线比较密集,表明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比较丰富;而西部等高线分布稀疏,主要流经费尔干纳盆地,地势起伏小,河流落差小,水能不丰富。因此可知,纳伦河流域的水能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分布不均。纳伦河流域水能丰富的河段地势起伏大,水能开发需进行大型工程建设,可能会引发滑坡、泥石流等,还可能诱发地震。第(3)题,根据题目要求,本题只需从地形角度,分析吉尔吉斯斯坦气候的南北差异。该国多山地,中部有东西走向的山脉;冬季北部受来自蒙古—西伯利亚地区的冷气流影响大,北侧气温较低,降水较少;南侧受地形阻挡,冬季风影响小,气温较高;且南侧山脉向西开口,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共45张PPT)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第二讲 等高线地形图
研析课标·定目标
研清教材·固基础
研析考题·明方向
深化整合·提素能
对点训练·促提升
课程标准 线索导学 素养解读
1.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应用及相关计算。 3.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判读及应用。 1.区域认知: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进行空间定位,分析区域地理特征。
2.综合思维:综合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分析等高线地形图在区域特征、区位选择上的应用。
3.地理实践力:结合具体等高线地形图对爬山路径、交通线和瞭望台等进行区位选择。
考点一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读下图,完成相关内容。
(1)海拔(绝对高度):某地高出_________的垂直距离。
图中甲点海拔为_________米,乙点海拔为_________米。
(2)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图中甲点和乙点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__米。
海平面
1 500
500
1 000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内容。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的等高线特征。
字母 地形部位 等高线特征
A 山顶 等高线______,中间高,四周低
B 山谷 等高线向______弯曲
C 山脊 等高线向______弯曲
D 陡崖 数值不同的等高线______
E 鞍部 两侧均为______等高线,为山谷的_________,山脊的最低处
F 盆地(洼地) 等高线闭合,四周___,中间低
闭合
高处
低处
重合
闭合
最高处
高
(2)A处海拔(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的相对高度(Δh):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处陡崖顶部的海拔(H):____________________。陡崖的相对高度(Δ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处等高线稀疏,坡度___;乙处等高线密集,坡度___ 。
900米500米<Δh<700米
500米≤H<600米
200米≤Δh<400米
小
大
(5)该区域地形以______、丘陵为主。
(6)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可以归纳为: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相等;_________全图一致(特别说明的除外);等高线__________________(同一幅图上由于图幅所限,等高线可能不闭合),等高线重合处为______;等高线______处坡度较大,稀疏处坡度较小。
山地
等高距
闭合但不相交
陡崖
密集
(2021·湖南卷)小海坨山位于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建有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滑道落差近900米。小海坨山半山腰位置出现一定厚度的低云,且停留时间较长,对滑雪赛事有一定影响。研究表明,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与爬坡湿气流的相互作用是促进半山腰云形成的关键因素。下图示意小海坨山及附近地形。据此完成(1)~(3)题。
(1)半山腰云主要分布在小海坨山主峰及山脊的( )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
B
(2)与半山腰云邻近的下部气团相比,上部气团性质偏( )
A.暖干 B.暖湿
C.冷干 D.冷湿
(3)为了赛事的顺利进行,气象部门预报半山腰云最需要精准观测滑雪场附近的( )
①相对湿度 ②气压变化 气温水平分布 ④气温垂直分布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A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第(1)题, 根据题意,半山腰位置出现一定厚度的低云是因为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与爬坡湿气流的相互作用,从图上来看,位于北京延庆的小海坨山在冬季受到西北季风影响较大,而东南侧靠近渤海,有较多的水汽,所以小海坨山主峰及山脊的东南侧为西北季风的背风坡,下沉气流容易与爬坡的暖湿气流相互作用,形成半山腰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第(2)题, 图中位置的半山腰云主要是在小海坨山主峰和山脊的东南侧,半山腰云邻近的下部气团是湿润气流,上部是冬季风的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干气团下沉增温,故与半山腰云邻近的下部气团相比,上部气团性质偏暖干,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3)题, 半山腰云是水汽凝结形成,只有当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达到过饱和,才有可能成云,因此气象部门预报半山腰云最需要精准观测滑雪场附近的相对湿度,①符合题意;当地云停留在半山腰,往往是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与爬坡湿气流的相互作用,此时云不向上升,此时应出现逆温现象,因此气象部门预报半山腰云最需要精准观测滑雪场附近的气温垂直分布,④符合题意;半山腰云出现时当地的气压和气温水平分布没有明显特征,因此不是气象部门预报半山腰云最需要精准观测的数据,②、③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地形、河流特征
(1)地势地形特征
判断地势高低 主要根据等高线数值的大小来判定。数值大,地势高,数值小,地势低。若图中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示坡线总是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
宏观地形判读 陆地 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
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2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
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200米,等高线较密集
高原:海拔较高(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盆地:海拔没有绝对标准。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大;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小
海洋 海岸线:0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沿海地区一般表
示海岸线
大陆架:海水深度不超过200米,且等深线稀疏
大陆坡:海水深度超过200米,且等深线密集
海沟:海水深度大,且两侧等深线密集
【方法技巧】 地形特征的描述
(2)等高线地形图与河流
①判读水系、水文特征
水系特征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
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
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脊线)
山谷常有河流发育(山谷线)
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高处弯曲
水文 特征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资源丰富,在陡崖处形成瀑布
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有关
河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洪积扇)
②判读河流流向、流域面积及水库储水面积
判读流向 由海拔高处流向低处。发育于河谷,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判读流域面积 根据山脊线作为河流的分水岭,确定河流的流域面积
判读水库储水面积 找到最高水位的海拔,根据此海拔等高线围绕的范围,估算其面积
2.等高线地形图与气候
(1)气温: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约下降6 ℃;阳坡热量条件好,阴坡相反;盆地不易散热,但又容易引起污染空气的滞留。
(2)降水:迎风坡降水量多(从山麓到山顶由少到多再到少),背风坡降水量少(由山顶向山麓逐渐递减)。
3.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相关计算
(1)估计陡崖的相对高度
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现为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如图中甲处。假设n为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数值中最大的,H小为重合等高线数值中最小的,则图中n=4,d=100米,H大=400米,H小=100米。利用这些信息我们可以进行以下计算:
①陡崖的相对高度(ΔH)
计算公式为(n-1)d≤ΔH<(n+1)d。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300米≤ΔH<500米。
②陡崖的绝对高度
a.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b.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2)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①估算方法:一般说来,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n条数值不同的等高线,等高距为d米,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可用下面公式求算:(n-1)d≤H<(n+1)d。
②例证:如图所示,求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A、B两点之间有3条等高线,等高距为100米,利用公式可得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为200米≤H<400米。
(3)闭合等高线的计算
闭合等高线计算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
条件 判读 举例
若闭合曲线数值与其中的高值相等 则曲线内的数值高于这个高值,且不超过高值与等高距之和 图中A点的海拔为200米<A<300米,符合“大于大的”
若闭合曲线数值与其中的低值相等 则曲线内的数值低于这个低值,且不低于低值与等高距之差 图中B点的海拔为100米<B<200米,符合“小于小的”
(4)计算两地的温差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0.6 ℃/100米)可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0.6 ℃×H相)/100米。
(5)地形坡度的计算与判断
坡度由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确定。两点相对高度可根据两点等高线计算,水平距离可根据图中比例尺与两点图上距离计算。
①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
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
原因:同一幅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单位距离的高差大(相同距离内高度差大),坡度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单位距离的高差小(相同距离内高度差小),坡度缓。
②不同的等高线地形图上
如果比例尺和等高距都相同,则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例如,下图中(单位:米)的坡度大小为C>A>D>B。
如果等高距的大小和等高线的疏密都一致,则比例尺较大的地图上的坡度较大,比例尺较小的坡度较小。例如,下图中的坡度大小为A>C>D>B。
如果比例尺的大小和等高线的稀疏都一致,则等高距较大的坡度较大,等高距较小的坡度较小。例如,下图中(单位:米)的坡度大小为B>D>A>C。
③比例尺和等高距都不相同,则可用tan α=H/L的值进行比较。H表示坡高(相对高度),与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有关系,L表示坡宽(坡宽=图上距离/比例尺)。
4.等高线地形图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1)选点
点的 类型 区位要求 图示
水库坝址 坝址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因该处筑坝工程量小且落差大;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小盆地,以保证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和库容
点的 类型 区位要求 图示
港口 港口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即陆域平坦、水域深阔的避风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气象站 气象站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方
点的 类型 区位要求 图示
疗养院 疗养院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等高线稀疏)、向阳坡、背山面水(河、湖、海)、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的地方,且有交通线通过,交通便利
点的类型 区位要求 图示
宿营地 宿营地应避开河谷、河岸,以预防暴雨造成的山洪暴发;避开陡崖、陡坡,以防崩塌、落石造成伤害;应选在地势较高的缓坡或较平坦的鞍部宿营(如图中q点)
航空港 航空港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即地势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易排水的地方,地质条件好;注意盛行风向并保持与城市有适当的距离等
(2)选线
线的类型 区位要求 图示
公路、铁路 一般要求坡度平缓、尽量在平行的等高线之间穿行,线路较短,尽量少占农田、少建桥梁,避开陡崖、陡坡等,通往山顶的公路,往往需建盘山路等(右图中公路选线为EHF)
线的类型 区位要求 图示
引水路线 首先考虑水从高处往低处流,再结合距离的远近确定(右图中①线更合理)
输油、输气管道 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
(3)选面
面的类型 区位要求 图示
农业生产布局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畜牧业
面的类型 区位要求 图示
工业区、居民区选址 一般选在靠近水源、交通便利、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势平坦开阔处
读下图,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
A.50 m B.55 m
C.60 m D.65 m
(2)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 m。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
A.15 m B.40 m
C.65 m D.90 m
C
C
B
[解析] 第(1)题,图中等高距为5米,东南角地势最低,海拔为20米到25米之间;东北角地势最高,海拔为80米到85米之间,故两地的相对高度为55米到65米之间,但不会是55米或65米,故选C。第(2)题,图中③附近河段等高线密集,表明该处坡度大,河水流速快。第(3)题,图中有两处适合建水库,一处是30米等高线所形成的口袋形地形,但该处设计的坝高达不到13米,舍去;另一处为50米等高线所形成的口袋形地形,此处建坝坝顶海拔约为55米,坝底海拔在40~45米,坝高在10~15米,符合要求。对照比例尺,55米等高线距离最近处实地距离约为40米,故选B。(共35张PPT)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第二讲 等高线地形图
考点二 地形剖面图
研清教材·固基础
研析考题·明方向
深化整合·提素能
对点训练·促提升
课堂巩固 · 即时练
1.概念:沿地表某一方向的直线所作的______剖面图,它是在__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绘制的。
2.比例尺:地形剖面图有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______比例尺往往与原图比例尺一致,垂直比例尺可根据要求确定。
3.意义:它在平整土地,修建渠道,修建铁路、公路和其他工程时,可作为计算土石方量的依据。
【名师提醒】 地形剖面图的判读规则
(1)确定剖面线两端点的海拔。(2)确定剖面线经过地区海拔的极大值和极小值。(3)为了使地面高低起伏更明显,垂直比例尺一般要比原图大。
垂直
等高线地形图
水平
(2019·江苏卷)下图为某地地形与甲地建筑物布局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1)~(2)题。
(1)与乙地相比,将建筑物布局在甲地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地形 B.水源
C.植被 D.坡向
D
(2)与甲地地形平整方式相符的剖面是( )
B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甲、乙两地分别布局在河流两侧的山坡上。甲地处于阳坡,采光较好,而乙地处于阴坡,采光较差,D正确。二者地形相差不大,都位于山脊一侧,有一定坡度,并且都靠近水源和植被,因此A、B、C错误。故选D。第(2)题,靠近N一侧,也就是建筑物海拔相对高的一侧,改造后的等高线相对原来的等高线变得更加密集,而在建筑物海拔相对低处变得稀疏,高密低疏则先陡坡再缓陂。靠近M一侧,等高线又变得密集。因此变化后的地形剖面图应当是先陡坡再缓坡再陡坡,地势整体下降。改造后建筑物南侧坡面等高线向低值方向凸出,说明新坡面宽于旧坡面。故选B。
1.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2.地形剖面图的应用
(1)确定是否通视
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要特别注意“凹形坡”与“凸形坡”的不同。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如下图)
有时仅看两地的高差不能确定视野情况,因为两地之间可能有山脊存在。一般情况下,凸坡不能通视,如下图中,A点不能看到B点。
(2)判定河流流向
受河流侵蚀作用影响,一般情况下河流上游横剖面图上河谷呈“V”形;下游沉积作用明显,河谷呈“U”形。由此可判定河流上、下游关系及河流流向。
【方法技巧】 判读地形剖面图,主要抓住以下“三看”
我国南方某市为了发展旅游经济,计划在该市郊区某处进行旅游开发建设。下图为该区域旅游规划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观景台M、N之间有一条“森林氧吧路”,请说明其呈蛇形的理由。
(2)判断在观景台M处能否看到山下的湖泊O处,请画剖面图并进行说明。
[答案] (1)“氧吧路”尽量沿等高线修建,减小道路坡度,方便步行。
(2)不能。陡崖顶部阻挡了视线。见解析图:剖面线形态、坐标轴名称、单位、数值、观景台、湖泊。
[解析]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剖面图的画法与应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第(1)题, 据图可知,M、N之间地势起伏比较大,“氧吧路”修建成蛇形是为了尽量沿等高线修建,从而减小道路坡度,方便游客步行。第(2)题, 在横轴上取与MO的长度相同的线段,在纵轴上取适宜的长度,并划分为10等份,每份为100米。找到等高线图中与MO相交的各点,从各点向下作垂线,在纵轴找到该点对应的海拔高度并作水平线,确定垂线和水平线的交点。
在剖面图中依次画出等高线图中各交点对应的点,最后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根据剖面图可以看出,受陡崖的阻挡,在观景台M处不能看到山下的湖泊O处。解析图如下:
(2022·辽宁沈阳重点高中一模)下图是我国东南海滨某地略图,该地地形复杂,适合漂流运动,且瀑布较多,成为著名的旅游观光地。图中三个瀑布中,甲瀑布落差最大,丙瀑布落差最小,丙瀑布落差为35米。据此完成1~2题。
1.乙瀑布的落差与a等高线数值的差值绝对值可能是( )
A.35米 B.47米
C.50米 D.65米
2.图示漂流河段平均流速由快到慢的排序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③②①
B
D
[解析] 第1题,图中等高距为100米,根据图中等高线信息可知,河流干流大致自西向东流,图中0 m等高线应为海岸线,其右侧为海域,a等高线位于海上,可能为海上凸出的一个小岛,所以a等高线为该小岛的岸线,其数值也应为0。由材料可知丙地瀑布落差最小,甲瀑布落差最大,丙瀑布落差为35米,乙瀑布的落差应大于35米,A错误。但由于甲、乙瀑布位于两条相邻的等高线之间,两瀑布落差的和应小于100米,所以乙瀑布的落差一定小于50米,否则乙瀑布的落差将大于甲瀑布,C、D错误。所以乙瀑布的落差与a等高线数值的差值绝对值可能是47米,B正确。
第2题,读图可知,①②③三段河流长度相似,首尾高差大小决定平均流速快慢。①②段相比,终点相同,但②段起点为100米,而①段起点低于100米,因此②段高差大于①段,②段平均流速快于①段;图中②③段起点海拔相同,但③段终点比②段低,因此③段高差大于②段,③段平均流速快于②段。由此判断,平均流速由快到慢的排序是③②①。故选D。
(2023·河北石家庄质检)下图为北美洲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表示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剖面的是( )
C
4.该区域的地理特征是( )
A.丙地海拔为180 m
B.米尔河自西南流向东北
C.东南山峰坡度最大
D.区域最大高差为380 m
B
[解析] 第3题,根据该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可知,由甲地到乙地等高线稀疏程度为疏—密—疏,数值变化为小—大—小—大—小,且等高线穿过图中米尔河,可知米尔河两侧等高线应呈对称分布关系。结合上述分析可知,该等高线剖面图应为坡度由小到大再到小,海拔为低—高—低—高—低,海拔最高处为甲地东南方向的等高线闭合区,海拔最低处为米尔河,乙地海拔低于甲地,乙地海拔在120~140 m。A图中乙地海拔高于甲地,A错误。B图中乙地海拔大于200 m,B错误。C图符合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变化特征,C正确。
D图中海拔最低处为乙处,并非米尔河附近,D错误。第4题,根据图示可知,丙地位于200 m等高线内的闭合曲线上,其海拔是220 m,A错误。河谷等高线向高数值方向凸出,图中河流两侧等高线向西南方向凸出,故该河流应是自西南向东北流,B正确。东南山峰等高线稀疏,坡度较平缓,C错误。图中海拔最高处为甲地东南侧的山丘,海拔为380~400 m,海拔最低处为图上东北部河流下游,海拔为0~20 m,故最大高差可能超过380 m,D错误。
5.(2023·湖南郴州质量监测)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G镇常住人口约3万,是我国江南丘陵某旅游名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中心,以流域下游的L湖为主要水源,近年来,水源短缺、水质变差等问题突出。L湖为小型人工水库,依赖雨水补给,正常蓄水水位为990米,是该景区著名景点。中段为顶部可泄洪的溢流坝,大坝坝顶的公路桥是G镇对外联系的交通要道(如图)。
(1)使用图例中的大坝符号,在“L湖周边地形示意图”绘出L湖大坝的正确位置。
(2)简析L湖建造溢流坝的必要性。
(3)推断G镇为实现L湖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采取的具体措施。
[答案] (1)如图所示。所绘大坝必须满足以下两个要求才能给分:一是必须位于两座山峰之间;二是不能与1 000米等高线相交。
(2)流域降水年际、季节差异大;(溢流坝)降水少时,能保有一定的蓄水量供应(G镇)用水,以及营造景观;降水多时,坝顶泄洪避免洪涝及潜在的地质灾害,保障公路桥正常运营;控制淹没范围,减少对景区的破坏。
(3)防治水污染,如污水净化达标排放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如水资源循环利用等;减少水资源需求,如根据水源供给能力控制游客数量,G镇常住人口迁至山脚居住等。
[解析] 第(1)题,绘出大坝的正确位置需要依据材料信息“正常蓄水水位为990米”,所以所绘大坝不能与1 000米等高线相交;图中两座山峰之间为口袋形地形的出口处,是建大坝的理想地形,大坝应标在此处。第(2)题,由材料信息可知,L湖地处我国江南丘陵地区,水源依赖雨水补给,受季风气候影响,L湖流域降水年际、季节差异大,降水少时,溢流坝能保有一定的蓄水量供应G镇用水,以及营造景区景观;降水多时,坝顶泄洪避免洪涝及潜在的地质灾害,保障公路桥正常运营;溢流坝能控制淹没范围,减少对景区的破坏。
第(3)题,由于L湖为小型人工水库,水量有限,需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提倡节约用水,完善用水制度,实行阶梯水价、循环利用等;针对L湖依赖雨水补给,需要提高L湖流域的植被覆盖率,涵养水源;在旅游旺季,合理调控游客数量,减少水资源需求;针对水质变差的问题,需要加强水污染防治,推广污水净化处理技术,实现达标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