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一轮地理课件第二章 第一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一轮地理课件第二章 第一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1-06 09:39:43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二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考点二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研清教材·固基础
研析考题·明方向
深化整合·提素能
对点训练·促提升
课堂巩固 · 即时练
(2)太阳辐射
①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_________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的现象。
②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_________。
气体


6 000 K
电磁波
核聚变
(3)对地球的影响
①提供___、___资源。
②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上的水、____________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能量。如___、石油、太阳灶、__________________、太阳能电站等。
【名师提醒】 煤是地质历史时期接受太阳辐射的植被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一种能源,所以煤是地质时期被生物固定并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大气运动

太阳能热
水器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层:图中A层是______层,B层是______层,C层是______层。
日冕
色球
光球
(2)太阳活动概况
①概念:____________的变化。
②主要类型
类型 位置 现象 意义
太阳耀斑 B 大而亮的斑块 剧烈太阳活动现象
太阳黑子 C _________ 太阳活动______标志
日珥 B 喷射大量带电粒子 剧烈太阳活动现象
日冕物质抛射 A 抛射大量带电粒子 规模最大、程度最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
太阳大气
黑斑点
强弱
③周期:约为______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当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风变得强劲,会扰动地球的磁场和大气层,产生______、______等现象。当这种扰动足够强烈时,还会对____________、空间通信、______、____________等人类活动产生灾害性的影响。
11
磁暴
极光
卫星导航
电网
航空航天
【名师提醒】 (1)黑子不黑:由于黑子温度比光球层表面其他地方温度低,所以显得暗一些。
(2)观看极光的条件:①太阳活动强烈;②高纬度地区;③极夜时期。
(2020·北京卷)下图为我国某地立秋至处暑间天气晴好条件下辐射量日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代表太阳辐射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地最可能位于(  )
A.珠江三角洲 B.河西走廊
C.松嫩平原 D.钓鱼岛
C
B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横坐标表示北京时间,在天气晴好条件下,夜晚太阳辐射量为0,白天太阳辐射量大于0,在地方时12时达到最大,比较四条曲线,③曲线最符合。第(2)题,由图可知,曲线③在北京时间14时达到最大,与东八区相差2小时,大致位于东六区,结合四个选项,河西走廊最适合。
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及分布
(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2)世界太阳年辐射量总体分布特征
受上述因素影响,世界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不均衡。总体分布特征如下:
(3)我国太阳年辐射量空间分布及成因图示
①就时间而言,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太阳辐射量夏半年多于冬半年。
②就空间而言,我国年太阳辐射量大体上由东南向西北递增。界线大致是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这条线以西、以北的广大地区,太阳辐射量比较丰富。
③分布特例
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年太阳辐射的高值中心,主要是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能见度高;空气中尘埃含量较少,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多。
四川盆地成为我国年太阳辐射量的低值中心,其原因在于: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阴天、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从而造成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源匮乏。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对地球的影响 影响气候:黑子数增多→太阳活动强烈→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影响气候
扰乱地球上空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耀斑爆发→电磁波进入电离层→电离层扰动→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扰动地球的磁场(磁暴):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产生极光:太阳活动强烈→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高空→同稀薄大气摩擦→产生极光
干扰电子设备,威胁太空中航天器的安全
(2023·湖北百校联考)日照时数表示的是某一地区某一时段的日照情况,而日照百分率表示的则是相对日照率,是指在一定时段内,实际日照总时数占日照总时数的百分率。下图示意我国某市气象观测站近50年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与总云量各月多年平均值变化统计。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该市日照时数月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曲线呈下凹的“U”字形 ②趋势基本上与日照百分率变化趋势相似③表现为夏季最大,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小 ④大致与总云量年变化曲线呈负相关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C
(2)图示12月~次年1月总云量为较小值时对应的日照时数并不是较大值,5~6月总云量为较大值时对应的日照时数也并不是较小值。这表明影响该市日照时数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
A.地形地势 B.白昼时间
C.海陆位置 D.总云量
(3)该城市可能为(  )
A.石家庄 B.昆明
C.哈密 D.成都
B
D
[解析] 第(1)题,日照时数月变化曲线不是呈下凹的“U”字形,①错误;由图可知,日照时数月变化基本上与日照百分率变化趋势相似,②正确;从曲线上各点数值看,夏季最大,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小,③正确;大致与总云量年变化曲线呈负相关,④正确。第(2)题,12月~次年1月的总云量小,但日照时数较小,主要是因为此时昼短夜长,光照时间短;5~6月的总云量较大,但日照时数较大,原因是此时昼长夜短,光照时间长,B正确。同一个地方,地形地势年内一般不会改变,A错误。海陆位置没有差异,C错误。
由题干可知,总云量较小时日照时数不一定是较大值,总云量较大时日照时数不一定是较小值,故总云量不是题干所述现象的重要影响因素,D错误。第(3)题,石家庄8月是雨季,总云量应较大,A错误;昆明冬季由于昆明准静止锋的存在,降水少,天气晴朗,云量少,但图上2月总云量较多,B错误;哈密位于内陆,降水少,云量总体较少,且变化小,C错误;7~8月,锋面雨带推移到北方地区,成都少雨,云量少,秋季易出现华西秋雨,降水多,云量大,D正确。
(2023·浙江金华模拟)2021年9~10月,地球、火星逐渐运行至太阳的两侧且三者近乎处于一条直线上,称作“日凌”。日凌期间“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与地面“失联”,进入休眠期。休眠结束后探测器恢复与地面的通信。据此完成1~2题。
1.此次日凌现象发生时,地球和火星对应的位置分别是(  )
A.甲—③ B.乙—②
C.丙—① D.丁—④
2.该探测器“失联”的原因最可能是(  )
A.火星探测器失踪 B.太阳活动高峰年
C.太阳电磁波干扰 D.运行速度变化大
C
C
[解析]  第1题,此次日凌发生在9~10月,因此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在秋分日附近(丙处),再根据材料“地球、火星逐渐运行至太阳的两侧且三者近乎处于一条直线上”可知,火星应位于①处。C正确。第2题,根据材料“日凌期间‘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与地面‘失联’,进入休眠期。休眠结束后探测器恢复与地面的通信”可知,火星探测器没有失踪,A错误;太阳活动高峰年不会使探测器只在9~10月失联,B错误;当时地球与火星位于太阳的两侧,因此可能是太阳电磁波干扰地球接收来自火星的信号,C正确;运行速度变化与探测器失联无关,D错误。
(2023·皖豫名校联考)下图示意福建坡度为15°的坡面上不同坡向四季各旬的太阳总辐射量距平分布(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分正距平和负距平,平均值为某旬各坡向太阳辐射量的平均值),第1旬为1月上旬,第2旬为1月中旬,其他旬以此类推。据此完成3~4题。
3.180°表示的坡向最可能是(  )
A.正北 B.正东
C.正南 D.正西
4.第19旬各坡向太阳总辐射量距平差异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太阳高度角大 ②白昼较长 ③太阳光与各坡向垂直 ④阴雨天气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C
A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180°表示的坡向在第1旬(1月上旬)、第10旬(4月上旬)和第28旬(10月上旬)太阳总辐射量距平值较其他坡向大,且为正值,应为南坡,福建省位于北半球,南坡为阳坡,C正确。第4题,第19旬为7月上旬,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福建省各地太阳高度角较大,且白昼较长,各坡向日照时间的差异较冬季小,故第19旬各坡向太阳总辐射量距平差异较小,①②正确;太阳光不可能与各坡向都垂直,③错误;第1旬的阴雨天气也较少,但各坡向太阳总辐射距平差异较大,④错误。综上,A正确。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阳光动力2号”于2015年3月9日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启程,向东开始环球飞行,并于2016年7月26日返回阿布扎比,成为第一架不用化石燃料,仅凭借太阳能实现环球飞行的飞机。
材料二 下图为世界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及“阳光动力2号”环球旅行路线示意图。
(1)描述世界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特点。
(2)在整个航程当中重庆段的飞行遇到了动力不足的挑战,分析重庆夏季太阳辐射总量低于塞维利亚的原因。
(3)说明与石油相比,太阳能作为飞行动力难以推广的主要原因。
[答案] (1)整体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太阳辐射总量最高值分布在回归线附近。
(2)重庆夏季降水多,飞行中得到的太阳辐射较少;重庆纬度较低,夏季日照时间较短。
(3)太阳能受天气影响大,不稳定;太阳能能量不集中,动力效果欠佳;技术水平要求高。
[解析] 本题整体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地理实践能力。练案[3] 第一部分 第二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选择题
(2023·云南玉溪期末)当某星球被其主恒星“锁定”,意味着这颗星球一面一直朝向恒星,而另一面则一直背对恒星。由于其形状酷似眼珠,被形象地称为“眼珠星球”(下图)。“眼珠星球”为寻找地外生命开辟了新思路。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眼珠星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主恒星指的是太阳
B.地球不属于“眼珠星球”
C.“眼珠星球”不属于行星
D.“眼珠星球”没有自转运动
2.“眼珠星球”之所以可能存在生命,根本在于( )
A.适宜的温度 B.肥沃的土壤
C.适宜的大气 D.安全的宇宙环境
(2023·浙江磐安二中高三开学考试)美国宇航局“系外行星巡天卫星(TESS)”用于搜寻太阳系之外的系外行星。该卫星将使用“凌星法”搜索距离地球30~300光年的恒星系统内的行星。凌星法的观测原理是:行星通过视线方向时,造成恒星亮度的下降;行星直径越大,造成的亮度下降越明显。据此完成3~4题。
3.该卫星搜索的主要目标,应该( )
A.一定在太阳系 B.可能在银河系
C.不属于宇宙天体 D.是行星际物质
4.下列图示,符合“凌星法”搜索新行星原理的是( )
A B
C D
(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标志着中国目前时间最长的载人航天任务完满结束。灾害性的空间天气会对航天、卫星、通讯、导航活动产生直接影响。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为航天器发射及在轨运行提供空间天气预报及影响评估服务。空间天气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20公里以上的空间领域,主要包括日地空间的太阳日冕、行星际、磁层、电离层和中高层大气等。据此完成5~7题。
5.相比四子王旗着陆场,东风着陆场具备以下优势( )
①邻近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搜救能力强大
②面积更大,降落预留空间更大
③空气干燥,沙尘天气少,空气能见度高
④戈壁荒凉,对环境的破坏更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最可能对卫星导航活动产生干扰的现象是( )
A.太阳辐射增强 B.磁暴现象
C.太阳风暴爆发 D.黑子消失
7.以下不属于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的主要职责的是( )
A.预报出舱时间窗口,保障航天员出舱安全
B.观测太阳日冕活动,保障电子元件少受干扰
C.监测太空飞行碎片,保障航天器安全运行
D.预测高空风向风速,保障返回舱准确着陆
(2022·长郡中学期中)太阳能光伏电池是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2021年9月,新疆哈密首个塔式光热电站实现满负荷运行。下图为哈密多年平均太阳辐射量与日照时数年内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8.哈密太阳辐射的年变化规律是( )
A.年内分布均匀 B.5~7月较多
C.11~12月较多 D.正午较少
9.与四川盆地相比,哈密光热资源丰富的直接原因是( )
A.太阳高度大 B.白昼时间短
C.阴雨天气少 D.洋流影响大
(2023·湖南师大附中高一期末)光伏扶贫主要是在住房屋顶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居民自发自用,多余的电量卖给国家电网。近年来,内蒙古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光伏屋顶,帮助当地农牧民脱贫增收。下图示意内蒙古某地光伏屋顶的发电量和上网电量的月变化。据此完成10~12题。
10.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比较,内蒙古发展光伏屋顶的突出优势条件是( )
A.土地面积广 B.电力技术好
C.太阳辐射强 D.闲置屋顶多
11.该地居民用电量最大的时段是( )
A.第一季度 B.第二季度
C.第三季度 D.第四季度
12.与相邻月份比较,8月发电量明显较低主要是因为( )
A.白昼时间短 B.沙尘天气多
C.太阳高度小 D.阴雨天气多
二、综合题
13.(2023·嘉禾一中阶段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急速老化,人类面临绝境,开启“流浪地球”计划选择距离地球4.2光年的比邻星系作为新家园的故事。该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中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木星轨道,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泊入比邻星系。比邻星质量约为太阳质量的1/8,比太阳暗1 000倍。下图示意地球流浪过程。
(1)比邻星属于___(填天体类型)。地球流浪过程中历经的天体系统共有___级其中包含比邻星系和太阳系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___。
(2)如果地球“流浪”第一步取得成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会受到严重影响的是___、  。
(3)地球“流浪”第二步弹射出太阳系过程时会经过的行星有_ __、_ __、_ __。
(4)如果地球安全到达比邻星系。为满足地球生命生存需求,判断说明日地距离与比邻星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哪个更大。
14.(2022·兰州一中高三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送往太空。天问奔火,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一切顺利的话,“天问一号”将在太空中飞行大约7个月后到达火星附近,通过“刹车”完成火星捕获,进入环火星轨道,并择机开展着陆、巡视等任务,进行火星科学探测。
材料二 卫星发射窗口是允许运载火箭发射的时间范围,其宽窄受发射地的气象气候条件影响。文昌发射基地的发射窗口很窄。
材料三 海南岛地形及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示意图、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置及周边地区等高线示意图。
(1)据图说明海南岛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2)从位置和地形的角度,分析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建立的有利条件。
(3)从气象气候条件方面分析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窗口窄的原因。
练案[3] 第一部分 第二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选择题
(2023·云南玉溪期末)当某星球被其主恒星“锁定”,意味着这颗星球一面一直朝向恒星,而另一面则一直背对恒星。由于其形状酷似眼珠,被形象地称为“眼珠星球”(下图)。“眼珠星球”为寻找地外生命开辟了新思路。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眼珠星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图中主恒星指的是太阳
B.地球不属于“眼珠星球”
C.“眼珠星球”不属于行星
D.“眼珠星球”没有自转运动
2.“眼珠星球”之所以可能存在生命,根本在于( A )
A.适宜的温度 B.肥沃的土壤
C.适宜的大气 D.安全的宇宙环境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并没有“一面一直朝向恒星(太阳),而另一面则一直背对(太阳)”,所以地球并不是“眼珠星球”,B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太阳系中没有哪个星球一面一直朝向恒星(太阳),而另一面则一直背对恒星(太阳),所以图中主恒星不是太阳,A错误。被其主恒星“锁定”的某星球是绕恒星旋转的行星,C错误。当“眼珠星球”的自转周期与其主恒星同步运行时,“眼珠星球”也是一面一直朝向恒星,而另一面则一直背对恒星,所以不能判断“眼珠星球”没有自转运动,D错误,故选B。第2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眼珠星球”之所以可能有生命,是因为液态水的存在,而液态水的存在是因该行星有适宜的温度,A正确。肥沃的土壤不是生命存在的条件,B错误。适宜的大气和安全的宇宙环境是生命存在的条件,但不是根本,C、D错误。故选A。
(2023·浙江磐安二中高三开学考试)美国宇航局“系外行星巡天卫星(TESS)”用于搜寻太阳系之外的系外行星。该卫星将使用“凌星法”搜索距离地球30~300光年的恒星系统内的行星。凌星法的观测原理是:行星通过视线方向时,造成恒星亮度的下降;行星直径越大,造成的亮度下降越明显。据此完成3~4题。
3.该卫星搜索的主要目标,应该( B )
A.一定在太阳系 B.可能在银河系
C.不属于宇宙天体 D.是行星际物质
4.下列图示,符合“凌星法”搜索新行星原理的是( C )
A B
C D
[解析] 第3题,该卫星将使用“凌星法”搜索距离地球30~300光年的恒星系统内的行星,其距离地球最远距离是“300光年”,太阳系半径约2光年,银河系可观测半径约10万光年,故该卫星搜索的主要目标超出了太阳系,但仍然在银河系内,B正确,A错误;太阳系外的系外行星属于天体,是行星,不是行星际物质,C、D错误。故选B。第4题,根据“凌星法”的观测原理,可知该天体目标位于测试工具与恒星之间,当三者位于一条直线上的时候,“阻挡”恒星的光线,导致其亮度变小,C正确,其他选项示意图不满足凌星法的观测原理,A、B、D错误。故选C。
(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标志着中国目前时间最长的载人航天任务完满结束。灾害性的空间天气会对航天、卫星、通讯、导航活动产生直接影响。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为航天器发射及在轨运行提供空间天气预报及影响评估服务。空间天气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20公里以上的空间领域,主要包括日地空间的太阳日冕、行星际、磁层、电离层和中高层大气等。据此完成5~7题。
5.相比四子王旗着陆场,东风着陆场具备以下优势( B )
①邻近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搜救能力强大
②面积更大,降落预留空间更大
③空气干燥,沙尘天气少,空气能见度高
④戈壁荒凉,对环境的破坏更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最可能对卫星导航活动产生干扰的现象是( C )
A.太阳辐射增强 B.磁暴现象
C.太阳风暴爆发 D.黑子消失
7.以下不属于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的主要职责的是( D )
A.预报出舱时间窗口,保障航天员出舱安全
B.观测太阳日冕活动,保障电子元件少受干扰
C.监测太空飞行碎片,保障航天器安全运行
D.预测高空风向风速,保障返回舱准确着陆
[解析] 第5题,东风着陆场靠近甘肃,邻近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搜救能力强大,①符合题意;东风着陆场荒漠面积更大,降落预留空间更大,②符合题意;东风着陆场沙漠面积大,沙尘天气多,空气的能见度低,③不符合题意;东风着陆场位于戈壁荒漠,对环境的破坏小,利于保护生态环境,④符合题意。因此B正确,排除A、C、D。故选B。第6题,太阳辐射增强对卫星导航系统影响不大,A错误;磁暴现象是耀斑带电粒子进入地球大气层,影响地球磁场所造成的结果,与卫星导航活动关系不大,B错误;太阳风会扰乱电离层影响卫星通讯,C正确;黑子主要影响地球的天气和气候,D错误。故选C。第7题,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可以为航天员预报出舱时间窗口,避免航天员出舱活动时刚好遭遇严重的太阳高能粒子辐射,为航天员提供更高的出舱安全系数,A不符合题意;太阳日冕活动释放的能量会穿透电子元件,阻碍航天器的正常运行。因此预警中心需要观测太阳日冕活动,保障电子元件少受干扰,B不符合题意;碎片碰撞预警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太空中高速飞行的碎片,为包括卫星在内的人造航天器安全运行提供保障,C不符合题意;据材料可知,空间天气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20公里以上的空间领域,主要包括日地空间的太阳日冕、行星际、磁层、电离层和中高层大气等,而非近地面的大气层的天气变化,D符合题意。故选D。
(2022·长郡中学期中)太阳能光伏电池是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2021年9月,新疆哈密首个塔式光热电站实现满负荷运行。下图为哈密多年平均太阳辐射量与日照时数年内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8.哈密太阳辐射的年变化规律是( B )
A.年内分布均匀 B.5~7月较多
C.11~12月较多 D.正午较少
9.与四川盆地相比,哈密光热资源丰富的直接原因是( C )
A.太阳高度大 B.白昼时间短
C.阴雨天气少 D.洋流影响大
[解析] 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哈密太阳辐射年内分布不均,5~7月较多,11~12月较少,B正确,A、C错误。正午多少属于日变化规律,且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一般正午太阳辐射较多,D错误。故选B。第9题,哈密位于我国西北内陆,距离海洋远,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晴天多,光热资源丰富,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光热资源相对不足,C正确。四川盆地纬度更低,太阳高度角更大,A错误。哈密纬度更高,夏季的白昼时间更长,B错误。与洋流无关,D错误。故选C。
(2023·湖南师大附中高一期末)光伏扶贫主要是在住房屋顶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居民自发自用,多余的电量卖给国家电网。近年来,内蒙古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光伏屋顶,帮助当地农牧民脱贫增收。下图示意内蒙古某地光伏屋顶的发电量和上网电量的月变化。据此完成10~12题。
10.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比较,内蒙古发展光伏屋顶的突出优势条件是( C )
A.土地面积广 B.电力技术好
C.太阳辐射强 D.闲置屋顶多
11.该地居民用电量最大的时段是( B )
A.第一季度 B.第二季度
C.第三季度 D.第四季度
12.与相邻月份比较,8月发电量明显较低主要是因为( D )
A.白昼时间短 B.沙尘天气多
C.太阳高度小 D.阴雨天气多
[解析] 第10题,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比较,内蒙古深居内陆,降水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多,太阳能资源更丰富,因此更适宜发展光伏屋顶,C正确;结合材料可知,光伏屋顶是在住房屋顶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而非在沙漠戈壁等未利用的土地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A错误;内蒙古经济欠发达,技术条件差,人烟稀少,住宅数量少,可利用闲置屋顶更少,B、D错误。故选C。第11题,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发电量减上网电量等于居民用电量,即二者的差值越大,居民用电量越大。结合图可判断出第二季度(4、5、6月)居民用电量较其他季度更大。B正确,排除A、C、D。故选B。第12题,6、8月的相邻月份为7月和9月。与9月相比,8月太阳高度更大,白昼时间更长,A、C错误;沙尘天气主要出现在冬春季节,8月出现的可能性较低,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8月明显低于7月和9月,最可能是因为此时降水较多,阴雨天较多,云量较大,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D正确。故选D。
二、综合题
13.(2023·嘉禾一中阶段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急速老化,人类面临绝境,开启“流浪地球”计划选择距离地球4.2光年的比邻星系作为新家园的故事。该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中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木星轨道,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泊入比邻星系。比邻星质量约为太阳质量的1/8,比太阳暗1 000倍。下图示意地球流浪过程。
(1)比邻星属于_恒星__(填天体类型)。地球流浪过程中历经的天体系统共有_3__级其中包含比邻星系和太阳系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_银河系__。
(2)如果地球“流浪”第一步取得成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会受到严重影响的是_适宜的温度条件__、 液态水(或水资源分布) 。
(3)地球“流浪”第二步弹射出太阳系过程时会经过的行星有_土星__、_天王星__、_海王星__。
(4)如果地球安全到达比邻星系。为满足地球生命生存需求,判断说明日地距离与比邻星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哪个更大。
[答案] (4)日地距离更大
理由:太阳质量、光照强度及引力较比邻星更大,故地球与其距离就相对较大,否则温度、液态水等条件就会不能满足生命存在。
[解析] 本题以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相关内容为材料,涉及天体、天体系统、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太阳系中行星的分布等内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地球离开太阳系,进入比邻星系,且“比邻星质量约为太阳质量的1/8,比太阳暗1 000倍”,可知比邻星和太阳一样,属于能够发光发热的恒星。地球流浪过程中历经的天体系统共有3级,地月系、太阳系,还有包含比邻星系和太阳系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银河系。第(2)题,如果地球“流浪”第一步取得成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中会受到严重影响的是适宜的温度条件,因为地球中止自转后,朝向太阳的一面会长时间升温,而背向太阳的一面会长时间降温,从而导致地球上温度过高或过低;受影响的还有液态水,地球上的水之所以呈液态,与地球上适宜的温度密切相关。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地球“流浪”第二步弹射出太阳系时,是从木星轨道向外弹射的,因此会经过的行星有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第(4)题,“比邻星质量约为太阳质量的1/8,比太阳暗1 000倍”,据此可知,太阳质量、光照强度及引力较比邻星更大,地球要有相同的适宜温度,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就要比与比邻星的距离大一些,否则温度、液态水等条件就会不能满足生命存在。
14.(2022·兰州一中高三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送往太空。天问奔火,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一切顺利的话,“天问一号”将在太空中飞行大约7个月后到达火星附近,通过“刹车”完成火星捕获,进入环火星轨道,并择机开展着陆、巡视等任务,进行火星科学探测。
材料二 卫星发射窗口是允许运载火箭发射的时间范围,其宽窄受发射地的气象气候条件影响。文昌发射基地的发射窗口很窄。
材料三 海南岛地形及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示意图、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置及周边地区等高线示意图。
(1)据图说明海南岛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2)从位置和地形的角度,分析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建立的有利条件。
(3)从气象气候条件方面分析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窗口窄的原因。
[答案] (1)由西南向东北递减。(或由东北向西南递增)
原因:南部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海南岛地势中部高、四周低;西南部为夏季风背风坡,降水少,日照时数长,年太阳总辐射量高,中东部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日照时数短。
(2)西昌纬度较低,海拔较高,自转线速度大,有利于发射;地处川西山区,隐蔽性强;发射中心位于山谷之中,地势平坦,利于基地建设。
(3)①多雷电,强降雨天气;②沿海,湿度大,云雾多,能见度较低;③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夏季风影响时间长,雨季长;④容易受台风等灾害影响。
[解析] 本题涉及海南岛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特点及成因、航天发射基地选址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解答时,要注意结合材料和问题,发散思维,多角度的组织答案。第(1)题,海南岛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特点应结合图中信息进行归纳描述。图中显示,海南岛西南部年太阳总辐射量在5 500单位以上,而东北部年太阳总辐射量在5 300单位以下,年太阳辐射总量由西南向东北递减。海南岛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特点的成因应从纬度、大气环流和地形角度进行分析。海南岛南部比北部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单位面积的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夏季盛行东南风,图中显示,海南岛地势中部高、四周低,西部为夏季风背风坡,多下沉气流,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数长,年太阳总辐射量高;海南岛中东部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日照时数短,太阳辐射较弱,因此年太阳辐射总量由西南向东北递减。第(2)题,从位置角度分析,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28°N附近,纬度较低,初速度较大;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海拔在1 900米等高线附近,海拔高,线速度大,发射的初速度较大,有利于发射。从地形角度析,西昌地处川西山区,隐蔽性强,利于保证安全;据等高线判断,发射中心位于山谷之中,地势平坦,利于基地建设。第(3)题,题意表明,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窗口窄的原因应从气象气候条件方面进行分析。文昌位于热带地区,地面高温,容易出现雷电和强降雨天气,不利于航天发射;图中显示,文昌位于沿海,湿度大,云雾多,能见度较低,不利于发射和发射后的观测;文昌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受夏季风影响时间长,雨季长,不利于航天发射;文昌位于西北太平洋沿岸,是台风多发地区,容易受台风等灾害影响,不利于航天发射。因此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窗口窄。(共23张PPT)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二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研析课标·定目标
研清教材·固基础
研析考题·明方向
深化整合·提素能
对点训练·促提升
课程标准 线索导学 素养解读
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综合思维:结合材料分析地球上或其他天体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形成的原因。
2.地理实践力:观察晴朗夜晚的星空,识别主要天体及特征。
3.人地协调观:能够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理解太阳活动与太阳辐射对人类的影响。
考点一 地球的宇宙环境
1.天体
(1)概念:宇宙中______存在的形式。
(2)常见类型:______、行星、______、______、彗星、流星体等。
【方法技巧】 天体的判断方法
一看其是否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例如:宇宙飞船在太空中运行时是天体,返回地面就不是天体了。
二看其能否克服地球的引力,在太空中按自己的轨道运行。
三看其是不是某一天体的一部分,天体的一部分不能称为天体。月球表面的岩石块是月球的一部分,不是天体。
物质
星云
恒星
卫星
2.天体系统
(1)概念:运动中的天体相互______、相互______,形成天体系统。
(2)读下图,完成天体系统的层次。
吸引
吸引
【方法技巧】 天体系统的判断方法
(1)天体之间能否构成天体系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即“二要”:一要相互吸引,二要相互绕转。只吸引不绕转不能构成天体系统。例如,月球绕地球运转,形成地月系;北斗七星各恒星之间没有相互绕转关系,就不能形成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级别的判定:天体系统尤其是恒星系统和行星系统的中心天体是判定的关键。
3.太阳系结构
金星
火星
土星
天王星
(3)地球的普通性:从____________、自身的体积、公转方式来看,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距日远近
4.太阳系中的一颗特殊行星
(1)地球的特殊性:太阳系中唯一存在__________________的星球。
(2)两大条件
高级智慧生命
太阳光照
温度
大气
(2020·江苏卷)2020年4月8日22时,小明在上海观赏了“超级月亮”。下图为“月亮视直径最大与最小时的对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从天体运动位置看,此时“超级月亮”(  )
A.月球位于远地点附近
B.月球位于近地点附近
C.地月系位于远日点附近
D.地月系位于近日点附近
[解析]  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其公转轨道是椭圆轨道,地球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超级月亮”比平常看起来更大、更亮,说明此时月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地点附近,离地球距离较近,A错误,B正确;地月系位于近日点或远日点对于“超级月亮”没有影响,C、D错误。故选B。
B
1.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1)外部条件 ——“安全”和“稳定”
①“安全”—— 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②“稳定”—— 稳定的太阳光照:亿万年以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的变化。
(2)自身条件——三个“适中”
【方法技巧】 生命存在条件题目的分析思路
此类题目的解答可以通过知识的迁移、参照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而降低难度,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具体思路如下:
2.“四看法”分析行星存在生命的思路
3.月相的观察
上半月的上弦月出现在上半夜,在西边天空,月面向西;下半月的下弦月出现在下半夜,在东边天空,月面向东。口诀:“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
(2023·渝中区重庆巴蜀中学高三月考)2021年2月10日19:52,我国“天问一号”探测器实施近火捕获制动,轨控发动机点火工作约15分钟,探测器顺利进入近火点高度约400千米,倾角约10°的大椭圆环火轨道,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实现“绕、着、巡”第一步“绕”的目标,这一步也是整个火星探测任务中技术风险最高、技术难度最大的环节之一。“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后,采取了四次轨道中途修正和一次深空机动,轨道负责专家说:“与中途修正相比,深空机动是控制量更大的轨控动作,使探测器通过一次大转弯、或者说大漂移,从地球的公转面进入到火星的公转面上。”深空机动完成后,探测器经过约4个月的无动力飞行,于2月10日成功进入火星轨道。下图示意火星探测器飞行轨迹图。据此完成(1)~(3)题。
(1)“天问一号”探测器多次进行轨控动作,主要因为火星与地球(  )
A.绕日的公转方向相反
B.行星的质量大小不同
C.绕日的公转速度差异
D.轨道不在同一平面上
D
(2)火星探测器进行深空机动的位置最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在无动力飞行阶段,火星探测器受到的天体引力主要来自(  )
A.太阳 B.地球
C.火星 D.月球
C
A
[解析] 第(1)题,由题可知,火星轨道倾角的存在意味着火星轨道与地球轨道不在同一平面上,导致火星探测器会错过火星,所以需要多次调整轨道,D正确。两者绕日公转方向相同,A错误。火星和地球质量大小不同会产生引力的差异及绕日的公转速度差异,会对火星探测器产生影响,主要影响探测器的速度调整,因此质量不同和公转速度差异并不是多次进行轨控动作的主要原因。B、C错误。故选D。
第(2)题,深空机动是在地火转移轨道的起始段进行,通过调整探测器的轨道仰角,以便探测器能被火星捕获。位于从地球的公转面进入到火星的公转面的起始阶段,为图中③,C正确。①、②还在地球绕公转阶段,A、B错误。④已经进入环火星公转阶段,D错误。故选C。第(3)题,在太阳系中,天体引力主要来自太阳,A正确。在探测器的无动力飞行阶段,没有环绕地球、火星及月球飞行,不受三者引力影响,B、C、D错误。故选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