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讲 人类的家园—地球
能力提升
1、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可以直观地表现出地球整体的表面形态和地球事物的分布。下列四项中,无法靠地球仪来完成的一项是(▲)
A、判断自己在地球上的大致位置 B、估算太平洋跨越的经度
C、临摹我国的陆地面积的轮廓图 D、了解浙江省内某座山脉的走向
【答案】D
【解析】地球仪是缩小的地球模型。可以直观地表现出地球整体的表面形态和地球事物的分布。
【分析】【详解】A、可以判断自己在地球上的大致位置,故A正确;B、地球仪有经纬网,能够大体估算太平洋跨越的经度,故B正确;C、能根据地球仪临摹我国的陆地面积的轮廓图,故C正确;D、普通的地球仪上不会标注山脉的轮廓,甚至找不到浙江省内某座山脉的位置,也就无从说起了解走向,故D错误。故选:D。
2、一架飞机从上海起飞,如果途中不改变方向,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沿经线飞行,最终可以回到上海
B、如果沿经线飞行,可以经过两个极点
C、如果沿纬线飞行,可以飞回上海
D、无论沿经线还是纬线飞行都不能飞回上海
【答案】C
【解析】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的经线在南北两极相交;在北极点上只有一个方向,就是南方;在南极点上,只有一个方向,就是北方。
【分析】该题是利用经纬线的性质分析实际问题,解答此类题时,要注意飞机经过极点,会改变方向。
【详解】如果飞机从上海沿经线飞行,最终可以回到上海,但是在经过南北两极时,飞行方向发生了改变;过北极飞机向南飞,过南极飞机向北飞;故选项A、B、D不符合题意;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指示东西方向,飞机不改变方向沿纬线飞行,可以回到上海;故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3、下列有关黄土高原上“黄土”的来源的猜想,最不可能的是(▲)
A、西北刮来的风沙沉积而成 B、上游黄河的水携带而来
C、本地岩石风化而成 D、由火山喷发出的灰烬形成
【答案】D
【解析】【分析】【详解】黄土高原不是火山的喷发地,且黄土与火山灰的成分差异较大。故选:D。
4、了解和正确选择、使用地图,可以方便我们的生活。有关甲(杭州亚运会赛场分布图)、乙(中国铁路分布图)、丙(杭州体育馆图)、丁(杭州景区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家住西北的小明想到杭州旅游,可从乙上查找乘车路线
B、小明想去观看杭州亚运会的球类比赛,可通过甲查找赛场位置
C、小明来到杭州后,购买了丁以便了解旅游景点的分布情况
D、若四幅图的图幅面积相同,则比例尺大小应是甲>乙>丙>丁
【答案】D
【解析】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到小的关系。做题时一定要认真看图中的图例和注记。
【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四幅地图的范围由大到小应该为:甲>乙>丁>丙,所以四幅地图的比例尺大小应是:甲<乙<丁<丙。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5、图中虚线或字母表示地形部位。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A、①山脊 ②山谷 ③鞍部 ④山顶 B、①山谷 ②山谷 ③山顶 ④鞍部
C、①山谷 ②山脊 ③山顶 ④鞍部 D、①山脊 ②山脊 ③山顶 ④鞍部
【答案】B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分析】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等值线的判读等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详解】从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看出,图①和②中的虚线处的等高线都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图③中字母所在的位置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图④中字母所在的位置位于几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根据题意。故选:B。
6、某校学生到野外郊游,发现此地的人就地取材建了一座石灰厂,该地岩石具有的特点是(▲)
A、风化后为球状岩石 B、是一种带有气孔的深褐色岩石
C、岩层中可能含珊瑚化石 D、主要由长石、石英和云母组成
【答案】C
【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石灰岩属沉积岩,其特征是具有层理构造,可能找到化石,其主要矿物成分是方解石,ABD错误,所以该题选C。
7、下列现象与形成原因的连线错误的是(▲)
A、在喜马拉雅山发现岩层中含有鱼、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地壳抬升
B、在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流及水井等遗迹——地壳下沉
C、欧洲的荷兰全国约四分之一的陆地低于海平面——地壳下沉
D、非洲的西部海岸与南美洲东部海岸轮廓相似——破裂分离
【答案】C
【解析】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分析】此题重点考查不同地形形成的原因。
【详解】A、在喜马拉雅山发现岩层中含有鱼、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地壳抬升,这种说法正确。B、在我国东部海底发现有古河流及水井等遗迹——地壳下沉,这种说法正确。C、欧洲的荷兰全国约四分之一的陆地低于海平面——海水侵蚀,这种说法错误。D、非洲的西部海岸与南美洲东部海岸轮廓相似——破裂分离,这种说法正确。故选:C。
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D,E点的地理坐标:D: ▲ ,E: ▲ 。
(2)C点在A点的 ▲ 方向,B点在A点的 ▲ 方向。
(3)某同学从D点出发,一直向东走,最后能否到达D点 ▲ ;若另一位同学从B点出发,一直
向南走,最后能否到达B点 ▲ 。
【答案】(1)0°,20°E;60°N,40°E;(2)东北;正北;(3)能;不能
【解析】【分析】【详解】略
9、我国某新型军舰在公海上进行军事训练,下表为该军舰每天的航行位置记录。请根据下表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日/月 1/9 2/9 3/9 4/9 5/9
位置 20°N,150°E 15°N,165°E 5°N,180° 0°,170°W 10°S,160°W
(1)在经纬网图中用黑点标出军舰9月1日、9月3日、9月5日的位置,并连成航线。
(2)9月3日军舰大致在往 ▲ 方向航行。
(3)9月1日,军舰在 ▲ (填“南”或“北”)半球;9月5日,军舰在 ▲ (填“东”或“西”)半球。
【答案】(1)如图:
(2)东南;(3)北;西
【解析】根据经纬度确定某一点的位置,首先在标有经纬度的图上标出该度数的经线和纬线,两线的交点即为该点,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线判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东半球的经度范围为:20°W→0°→160°E;西半球的经度范围为:60°E←180°←20W。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赤道(0°纬线)为界,以北的纬度属北半球,以南的纬度属南半球。
【分析】该题主要考查经纬网的使用和半球的判定。在做该题时,要确定主导因素,如南北半球的判定只看纬度,东西半球的判定只看经度。
【详解】(1)如图:
(2)纬线5°N和经线180°的交点在太平洋中,从经纬网图上看出170°W,0°的交点位于180°,5°N的交点的东南方向;(3)纬度20°N,位于北半球,经度150°E位于东半球;纬度10°S,位于南半球,经度160°W西半球。故答案为:(1)如图:
(2)东南;(3)北;西。
10、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1级地震,并引发了巨大的海啸和核电站爆炸。请根据课本中的“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次地震中心处于两大板块之间,这两大板块分别是 ▲ 。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B、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2)依据板块构造理论,下列属于火山、地震多发区的是 ▲ 。
A、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带 B、澳大利亚
C、亚欧大陆内部地区 D、太平洋中心地区
(3)地震发生时,我们可采取的应急措施有 ▲ 。
①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
②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
③闭上眼和嘴,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用鼻子呼吸,应避免被烟尘呛闷窒息
④躲到高层教学楼下面
⑤来不及向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
【答案】(1)B;(2)A;(3)①②③⑤
【解析】地震的主要原因有:地球各个大板块之间互相挤压。另外还有火山喷发引起。地震之后,人埋在废墟里,注意保存体力,采用科学的方法,来传递自己的信息。
【分析】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察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习一些在火灾、地震、水灾中逃生的科学知识,在一些突发事件中,要充分利用科学知识,进行逃生。
【详解】(1)地震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及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一带,分析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1级地震可知,此次地震中心处于的两大板块为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故选:B。(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全球有两大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澳大利亚、亚欧大陆内部地区、太平洋中心地区都处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不容易发生火山和大洲。故选:A。(3)①发生地震时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②应及时离开教室,跑到室外空旷的地方;在离开时,不要慌乱以致引起不必要的伤害如:为了迅速离开从高处跳楼逃生等;③闭上眼和嘴,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用鼻子呼吸,应避免被烟尘呛闷窒息;④离开后要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⑤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信息,综上所述①②③⑤正确,④错误。故答案为:(1)B;(2)A;(3)①②③⑤。
思维拓展
11、某号台风某日移动路线如表所示,请你判断这次台风移动的方向是(▲)
时间 7时 11时 19时 24时
经纬度 20°N,118°E 20.5°N,115°E 21.5°N,114°E 22°N,113°E
A、向东南 B、向东北 C、向西南 D、向西北
【答案】D
【解析】台风是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台风过境时,通常出现狂风、暴雨天气,台风主要影响我国的台湾、福建、海南、广东等省区。
【分析】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明确东西经、南北纬度数递减或增加时方向的变化规律。
【详解】据表观察,台风移动的地点的北纬度数越来越大,东经度数越来越小,所以台风移动的方向是向西北方向移动。故选:D。
12、下列四幅图中,甲地在乙地西北、丙地在丁地东南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经纬度的判断和方向的判断,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东经向东增大,西经向西增大。北纬向北增大,南纬向南增大。
【分析】本题重点考查了经纬度的判断和方向的判断,尤其是在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地图上,难度较大,需要学生重点理解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的判断。
【详解】A、从经度看(小于160°E)这是处于东半球;从纬度看,处于北半球。由此可判断甲在乙的西北方向,丙在丁的东北方向,而不是东南方向,故A错误;B、该图为南半球的俯视图,甲位于乙西北方,丙地在丁地东南方,故B正确;C、该图为北半球的俯视图,甲地位于乙地东北方,丙地在丁地东南方,故C错误;D、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可知,该图为北半球的俯视图,甲位于乙的东北方,丙地在丁地西北,故D错误。故选:B。
13、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某人从赤道以北 40km处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正西各走100km,最后他位于(▲)
A、出发点 B、出发点以北 C、出发点以西 D、出发点以东
【答案】D
【解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分析】根据经纬网确定好坐标,根据经纬线的特点解答即可。
【详解】在地球仪上,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的长度不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北向南纬线的长度越来越短,在南北两极缩小为点。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因此,从赤道以北40千米处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正西各走了100千米,就会发现处于原点的正东面。故选:D。
14、咸蛋超人住在(20°W,23.5°S),有一天他想拜访住在地球另一端的面包超人,并决定“遁地”前去,于是他从家中钻入地底,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来到面包超人家。面包超人家的具体位置为(▲)
A、(20°W,23.5°S) B、(160°W,23.5°S)
C、(160°E,66.5°N) D、(160°E,23.5°N)
【答案】D
【解析】地球上关于地心的两对趾点,南北纬相反,纬度数相同;东西经相反,经度数互补。
【分析】本题是考查经纬网的基础题目,学生记住对趾点的要求即可,难度较低。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对趾点的要求是,经度之和是180度,符号相反,纬度度数相等,符号相反。因此面包超人的位置是160E,23.5N。故选:D。
15、若学校的范围是东西长200m,南北宽140m,在一张长1.1m,宽80cm的纸上绘学校的平面图,要求边框各留5cm,那么这张平面图应选择的比例尺是(▲)
A、1:100 B、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0.5m
C、 D、1:50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选择合适的比例尺。
【详解】除去每边5厘米的边框,实际可画学校平面图的纸长100厘米,宽70厘米。长的比例尺:100:20000=1:200;宽的比例尺:70:14000=1:200。所以这张平面图应选择的比例尺是1:200,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米。故选:C。
16、读“地壳物质循环简略图示”,图中各数字代表的地质作用,属于沉积和变质作用的编号分别是(▲)
A、⑤⑦和⑥⑧ B、⑥⑦和⑤⑧ C、③④和①② D、⑤⑧和⑥⑦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大类岩石和地质作用。
【详解】根据成因划分,把岩石分为三大类: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读地壳物质循环简图可知,图中A由岩浆直接形成的,是岩浆岩,图中B是变质岩。图中各数字代表的地质作用中,⑤表示岩浆岩经过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固结作用,形成沉积岩,⑧表示变质岩经过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固结作用,形成沉积岩,表示沉积作用;⑥表示岩浆岩经过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⑦表示沉积岩经过高温高压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编号分别为 ⑤⑧和⑥⑦。故选:D。
17、下图是四幅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能体现“深山藏古寺”意境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分析】【详解】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
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读图可得:D图所示的中心部位是盆地,该图能体现“深山藏古寺”意境。故选D。
18、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丙村的海拔在 ▲ m以上。
(2)甲村到乙村的图上距离是2cm,则实地距离是 ▲ km。
(3)村镇乙所处的地形部位是 ▲ ,图示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 。
(4)图中甲村和丙村易遭受洪涝灾害的是 ▲ 村,其易遭受洪涝灾害的原因是 ▲ 。
【答案】(1)850;(2)3;(3)山脊;山地;(4)甲;地势较低,位于河流的交叉口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
【分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掌握各种地形的判读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
【详解】(1)结合图示得知:等高距为50米。丙村的海拔在850米以上;(2)已知图上距离为2厘米,图中的比例尺为1:150000,根据比例尺=得出:实地距离=2x150000=300000厘米=3千米;(3)结合图示得知:乙所处的地形部位是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图示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山地;(4)图中甲村易遭受洪涝灾害,原因是地势较低,位于河流的交叉口。故答案为:(1)850;(2)3;(3)山脊;山地;(4)甲;地势较低,位于河流的交叉口。
19、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在甲村和乙村之间修建一条公路,应选择 ▲ (②或③)线,理由是 ▲ 。
(2)如果在该地区建设小城镇,甲、乙、丙、丁四个村庄发展条件最有利的是 ▲ ,理由是 ▲ 。
(3)为了解决未来小城镇的用水、用电问题,该地区计划在④处修建水电站。选坝的理由是, ▲ 但随之可能带来的问题是 ▲ 。
【答案】(1)②;坡度小,工程量小;(2)丁;地势平坦开阔;水陆交通便利;(3)④处是峡谷口,在峡口地形筑坝能以最小的工程量汇集大面积的来水,修建水电站工程量小,水库蓄水量大。但是修建水库会淹没下游区域,因此可能随之带来移民问题
【解析】(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2)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3)陡崖的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是(n-1)d≤H< (n+1)d,其中n是等高线的条数,d是等高距。
【分析】此题难度大,综合题强,要求学生具备较强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详解】(1)如果在甲村和乙村之间修建一条公路,应选择②线,读图,该线不穿越等高线,坡度小,工程量小。(2)由图可得,甲、乙位于山谷,地势较陡;丙地形封闭;丁地势平坦开阔,水路交通便利。(3)在④处是峡谷口,在峡口地形筑坝能以最小的工程量汇集大面积的来水,修建水电站工程量小,水库蓄水量大。但是修建水库会淹没下游区域,因此可能随之带来移民问题。故答案为:(1)②;坡度小,工程量小;(2)丁;地势平坦开阔;水陆交通便利;(3)④处是峡谷口,在峡口地形筑坝能以最小的工程量汇集大面积的来水,修建水电站工程量小,水库蓄水量大。但是修建水库会淹没下游区域,因此可能随之带来移民问题。
20、请根据课本中的“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板块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分为六大板块。我国位于 ▲ 板块。
(2)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来说,在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依据板块构造理论,下列属于火山、地震多发区的是 ▲ 。
A、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带 B、澳大利亚
C、亚欧大陆内部地区 D、太平洋中心地区
(3)喜马拉雅山是 ▲ 板块和 ▲ 板块碰撞挤压而成的。
(4)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 ▲ 板块。
(5)根据板块运动方向来推断,红海将会不断 ▲ (填“缩小”或“扩大”),地中海将会不断 ▲ (填“缩小”或“扩大”)。
(6)海牛栖息在热带浅海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但不会飞,它们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它们会分布在大西洋两岸的原因是 ▲ 。
【答案】(1)亚欧;(2)A;(3)亚欧;印度洋;(4)太平洋;(5)扩大;缩小;(6)原来非洲和南美洲是连在一起的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板块运动的有关知识。
【详解】(1)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六大板块分别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即南极洲板块。图中我国位于亚欧板块。(2)各大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是世界上的两大地震带,多火山、地震,故A选项正确,BCD错误。(3)两个板块碰撞挤压,在陆地常常形成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是由A亚欧板块和C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而成的。(4)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D太平洋板块。(5)从图中看出,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由于两大板块发生张裂运动,因而红海面积不断扩大。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处,由于两大板块发生挤压运动,地中海将会不断缩小。(6)这是大陆漂移的结果。原来非洲和南美洲是连在一起的,那时,两个大陆的海洋都有海牛,两个大陆的陆地都有鸵鸟。后来两个大陆张裂,大西洋扩大,直到形成现在的海陆位置。故答案为:(1)亚欧;(2)A;(3)亚欧;印度洋;(4)太平洋;(5)扩大;缩小;(6)原来非洲和南美洲是连在一起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讲 人类的家园—地球
能力提升
1、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可以直观地表现出地球整体的表面形态和地球事物的分布。下列四项中,无法靠地球仪来完成的一项是(▲)
A、判断自己在地球上的大致位置 B、估算太平洋跨越的经度
C、临摹我国的陆地面积的轮廓图 D、了解浙江省内某座山脉的走向
2、一架飞机从上海起飞,如果途中不改变方向,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沿经线飞行,最终可以回到上海
B、如果沿经线飞行,可以经过两个极点
C、如果沿纬线飞行,可以飞回上海
D、无论沿经线还是纬线飞行都不能飞回上海
3、下列有关黄土高原上“黄土”的来源的猜想,最不可能的是(▲)
A、西北刮来的风沙沉积而成 B、上游黄河的水携带而来
C、本地岩石风化而成 D、由火山喷发出的灰烬形成
4、了解和正确选择、使用地图,可以方便我们的生活。有关甲(杭州亚运会赛场分布图)、乙(中国铁路分布图)、丙(杭州体育馆图)、丁(杭州景区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家住西北的小明想到杭州旅游,可从乙上查找乘车路线
B、小明想去观看杭州亚运会的球类比赛,可通过甲查找赛场位置
C、小明来到杭州后,购买了丁以便了解旅游景点的分布情况
D、若四幅图的图幅面积相同,则比例尺大小应是甲>乙>丙>丁
5、图中虚线或字母表示地形部位。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A、①山脊 ②山谷 ③鞍部 ④山顶 B、①山谷 ②山谷 ③山顶 ④鞍部
C、①山谷 ②山脊 ③山顶 ④鞍部 D、①山脊 ②山脊 ③山顶 ④鞍部
6、某校学生到野外郊游,发现此地的人就地取材建了一座石灰厂,该地岩石具有的特点是(▲)
A、风化后为球状岩石 B、是一种带有气孔的深褐色岩石
C、岩层中可能含珊瑚化石 D、主要由长石、石英和云母组成
7、下列现象与形成原因的连线错误的是(▲)
A、在喜马拉雅山发现岩层中含有鱼、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地壳抬升
B、在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流及水井等遗迹——地壳下沉
C、欧洲的荷兰全国约四分之一的陆地低于海平面——地壳下沉
D、非洲的西部海岸与南美洲东部海岸轮廓相似——破裂分离
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D,E点的地理坐标:D: ▲ ,E: ▲ 。
(2)C点在A点的 ▲ 方向,B点在A点的 ▲ 方向。
(3)某同学从D点出发,一直向东走,最后能否到达D点 ▲ ;若另一位同学从B点出发,一直
向南走,最后能否到达B点 ▲ 。
9、我国某新型军舰在公海上进行军事训练,下表为该军舰每天的航行位置记录。请根据下表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日/月 1/9 2/9 3/9 4/9 5/9
位置 20°N,150°E 15°N,165°E 5°N,180° 0°,170°W 10°S,160°W
(1)在经纬网图中用黑点标出军舰9月1日、9月3日、9月5日的位置,并连成航线。
(2)9月3日军舰大致在往 ▲ 方向航行。
(3)9月1日,军舰在 ▲ (填“南”或“北”)半球;9月5日,军舰在 ▲ (填“东”或“西”)半球。
10、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1级地震,并引发了巨大的海啸和核电站爆炸。请根据课本中的“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次地震中心处于两大板块之间,这两大板块分别是 ▲ 。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B、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2)依据板块构造理论,下列属于火山、地震多发区的是 ▲ 。
A、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带 B、澳大利亚
C、亚欧大陆内部地区 D、太平洋中心地区
(3)地震发生时,我们可采取的应急措施有 ▲ 。
①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
②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
③闭上眼和嘴,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用鼻子呼吸,应避免被烟尘呛闷窒息
④躲到高层教学楼下面
⑤来不及向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
思维拓展
11、某号台风某日移动路线如表所示,请你判断这次台风移动的方向是(▲)
时间 7时 11时 19时 24时
经纬度 20°N,118°E 20.5°N,115°E 21.5°N,114°E 22°N,113°E
A、向东南 B、向东北 C、向西南 D、向西北
12、下列四幅图中,甲地在乙地西北、丙地在丁地东南的是(▲)
A B C D
13、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某人从赤道以北 40km处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正西各走100km,最后他位于(▲)
A、出发点 B、出发点以北 C、出发点以西 D、出发点以东
14、咸蛋超人住在(20°W,23.5°S),有一天他想拜访住在地球另一端的面包超人,并决定“遁地”前去,于是他从家中钻入地底,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来到面包超人家。面包超人家的具体位置为(▲)
A、(20°W,23.5°S) B、(160°W,23.5°S)
C、(160°E,66.5°N) D、(160°E,23.5°N)
15、若学校的范围是东西长200m,南北宽140m,在一张长1.1m,宽80cm的纸上绘学校的平面图,要求边框各留5cm,那么这张平面图应选择的比例尺是(▲)
A、1:100 B、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0.5m
C、 D、1:50
16、读“地壳物质循环简略图示”,图中各数字代表的地质作用,属于沉积和变质作用的编号分别是(▲)
A、⑤⑦和⑥⑧ B、⑥⑦和⑤⑧ C、③④和①② D、⑤⑧和⑥⑦
17、下图是四幅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能体现“深山藏古寺”意境的是(▲)
A B C D
18、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丙村的海拔在 ▲ m以上。
(2)甲村到乙村的图上距离是2cm,则实地距离是 ▲ km。
(3)村镇乙所处的地形部位是 ▲ ,图示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 。
(4)图中甲村和丙村易遭受洪涝灾害的是 ▲ 村,其易遭受洪涝灾害的原因是 ▲ 。
19、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在甲村和乙村之间修建一条公路,应选择 ▲ (②或③)线,理由是 ▲ 。
(2)如果在该地区建设小城镇,甲、乙、丙、丁四个村庄发展条件最有利的是 ▲ ,理由是 ▲ 。
(3)为了解决未来小城镇的用水、用电问题,该地区计划在④处修建水电站。选坝的理由是, ▲ 但随之可能带来的问题是 ▲ 。
20、请根据课本中的“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板块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分为六大板块。我国位于 ▲ 板块。
(2)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来说,在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依据板块构造理论,下列属于火山、地震多发区的是 ▲ 。
A、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带 B、澳大利亚
C、亚欧大陆内部地区 D、太平洋中心地区
(3)喜马拉雅山是 ▲ 板块和 ▲ 板块碰撞挤压而成的。
(4)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 ▲ 板块。
(5)根据板块运动方向来推断,红海将会不断 ▲ (填“缩小”或“扩大”),地中海将会不断 ▲ (填“缩小”或“扩大”)。
(6)海牛栖息在热带浅海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但不会飞,它们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它们会分布在大西洋两岸的原因是 ▲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