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 初中科学 七上 第7讲 质量与密度(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 初中科学 七上 第7讲 质量与密度(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1-06 10:59:5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讲 质量与密度
能力提升
1、密封的烧瓶中装有某种气体,如右图所示,图中黑点表示气体分子。用抽气筒抽出该烧瓶中部分气体后仍密封,描述烧瓶内剩余气体分布的四个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气体分子极度散乱,分子间距很大,作用力很小,具有流动性。
【分析】此题考查了气体分子的性质和分子间的作用力,要知道气体容易被压缩。
【详解】用抽气筒抽出该烧瓶中部分气体后,瓶子里的气体减少,由于气体具有流动性,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小,因此下面的气体分子会向上运动,充满整个瓶子。故选:D。
2、在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下列情况会造成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A、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左边就停止调节螺母
B、调节天平平衡时,忘了把游码放在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C、使用磨损的砝码
D、读数时,实验者头部偏向游码右边,会造成视线与游码左侧的标尺不垂直
【答案】D
【解析】(1)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的偏向直接反映了哪一侧的质量会偏大,因此对最终的测量结果会造成影响;(2)磨损的砝码质量会变小,但读数时我们仍会按标注的质量读取,因此也会影响测量结果;(3)游码相当于加在天平右侧的小砝码,如果没测量之前,游码就已经有了示数,也会影响最终的结果。
【分析】影响天平测量结果的因素有很多,有时会偏大、有时会偏小,分析时牢记左物右码,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天平是精密的测量仪器,在调节、使用以及日常保养中,都有一些特定的注意的问题,我们应该全面了解。
【详解】A、指针偏向左侧,说明一开始右侧的质量就偏小,而这一部分质量必须通过多添加砝码和移动游码读取出来的,所以测量结果会偏大,不符合题意;B、游码未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说明一开始就有了一定的示数,而这部分示数最终会计算在测量的结果之内,所以测量结果会偏大,不符合题意;C、磨损的砝码会使其质量变小,就必须多添加或多移动游码的位置,从而使最终的读数变大,不符合题意;D、读数时,视线偏右会使左侧游码对应的值偏小,造成测量的最后结果偏小,符合题意。故选:D。
3、在平整地面上有一层厚度均匀的积雪,小明用力向下踩,形成了一个下凹的脚印,如图所示。脚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利用冰的密度,要估测出积雪的密度,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A、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深度 B、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
C、冰层的质量和脚印的面积 D、脚印的深度和脚印的面积
【答案】A
【解析】“脚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注意脚下的积雪被挤压变成冰层质量相等,根据密度的变形公式m=ρV=ρSh列出关系式求解出积雪的密度,据此进行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其中容易测量的物理量是积雪的深度和脚印的深度,利用好脚印下积雪的质量等于冰层的质量是关键。
【详解】设脚印的面积为S,积雪的厚度为h,脚印的深度为h1,冰的密度为ρ冰,则由ρ=可得,脚印下积雪的质量:m雪=ρ雪V雪=ρ雪Sh,被挤压变为冰后的质量:m冰=ρ冰V冰=ρ冰S(h-h1),根据m雪=m冰 得:ρ雪Sh=ρ冰S(h-h1),则ρ雪=ρ冰,可见,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积雪的厚度h、脚印的深度h1。故选:A。
4、粗心的张强同学在使用托盘天平时,游码没归零,而是放在如图所示位置上就调平衡,然后开始测量,他在测量过程中其余的操作和读记数均无错误,得到的读数为80.6g,则这块物体的实际质量是(▲)
A、79g B、80.6g C、82.2g D、78.6g
【答案】A
【解析】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没有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测量时会使测量值偏大,所以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先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
【分析】学生在使用天平时容易出现的错误:调水平和调平衡的顺序颠倒,调水平后的天平随意移动位置,在调平衡时游码未放到零位置,不遵从由大到小的顺序选用砝码;各组之间互借互换砝码。
【详解】将游码错误地放在1.6g的地方就将横梁调平衡了,测某个物体的质量时,右盘放80.6g的砝码天平再次平衡,因此物体的质量就是80.6g-1.6g=79g。故选A。
5、一只氧气瓶总质量为60kg,刚启用时瓶内氧气密度为p;使用1h后,氧气瓶的总质量变为45kg,瓶内氧气的密度为p;再使用一段时间,氧气的总质量变为24kg,则此时氧气瓶内氧气的密度为(▲)
A、p B、p C、p D、p
【答案】C
【解析】【分析】【详解】略
6、一架天平的称量范围是0~200g,有四位同学用这架天平测质量约为150g的物块,测量的结果为145g,他们加减砝码的步骤不同(“↓”表示放入砝码,“↑”表示拿掉砝码),其中正确的是(▲)
A、100g↓、20g↓、20g↓、5g↓
B、100g↓、50g↓↑、20g↓、20g↓、5g↓
C、100g↓、50g↓↑、20g↓、20g↓、10g↓↑、5g↓
D、50g↓、100g↓、50g↑、20g↓、20g↓、5g↓
【答案】B
【解析】利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先将砝码质量从大到小的顺序增减。
【分析】本题考查天平的使用,以及添加砝码的先后顺序。
【详解】因为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砝码从大到小的顺序增减,根据四个选项可知,50g放下又拿起,说明物体质量小于150g,那放下两个20g之后已经140g了,就无需再放下10g来试了,因为20g+20g+10g=50g,结果必然是加10g后多了,右盘下沉,因此10g不需加,直接试5g,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7、如图所示,制作单层硅分子薄膜时,在硅板表面覆盖陶瓷薄层,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硅板中的硅分子居然能穿透陶瓷薄层形成单层硅分子薄膜。加热使得硅分子穿透陶瓷薄膜,这说明: ▲ ; ▲ 。
【答案】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间存在间隙)
【解析】分子动理论中提到: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间存在空隙;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分析】本题需要学生针对分子动理论内容和生活现象之间的进行联系,相对比较简单。
【详解】加热使得硅分子穿透陶瓷薄膜,这说明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间存在间隙)。故答案为: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间存在间隙)。
8、在同温、同压的条件下,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分子的质量大小有关,分子的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慢。在如图所示容器中(器壁允许气体分子通过)充满了空气,当烧杯中连续不断地通入氢气(氢分子是质量最小的分子)时,导管乙处将会出现的现象是 ▲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
【答案】有水喷出,氢气的分子质量小,运动速度较快,进入瓶内的气体增多,使瓶内压强增大
【解析】可以根据氢气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运动速率较快,空气中含有的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运动速率较慢,气体分子越多,压强越大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解答。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微观粒子运动的速率与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的关系、微粒多少与压强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详解】不断通入氢气时,单位时间内进入瓶中的氢分子比从瓶中进入烧杯中的分子多。这样就导致瓶中的分子越来越多,压强越来越大,使试剂瓶中的气体压强越来越大,直至有水喷出。故填:有水喷出,氢气的分子质量小,运动速度较快,进入瓶内的气体增多,使瓶内压强增大。
9、用量筒测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步骤如下:在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读出此时水面所对应的示数V1;把固体浸没在盛有适量水的量筒中,读出此时水面所对应的示数V2,则待测固体的体积V= ▲ 。你认为:在上述操作过程中怎样把握注入量筒内水的多少,才是“适量”的 ▲ 。
小华买了一枚质量为3.1g的金币,经查阅资料知,制作金币所用材料的类别及密度如表所示,小华准备用量筒测出该金币的体积,计算出其密度,从而鉴别它的黄金类别。实验时,小华选用了一个能放入该金币的量筒,其规格如图所示。
黄金类别 24K黄金 22K黄金 18K黄金
密度/(103kg·m-3) 19.26 17.65 15.45
你认为:通过上述实验,小华能否鉴别该金币的黄金类别 为什么 ▲ 。
【答案】V2-V1;当被测量的固体放入量筒后,既能淹没固体,又能使总体积不超过量筒的量程;不能,因为金币的体积小于量筒的分度值,无法准确测量金币的体积
【解析】【分析】【详解】略
10、某同学设计了一种简易方法来测“金元宝”的密度,从而判定“金元宝”的真假。他先取一只瓶子装满水,旋上瓶盖后(不漏水)称得总质量为350g;然后打开瓶盖,在瓶中放入一只质量为50g的“金元宝”,有一部分水溢出后再旋上瓶盖称得总质量为396g。请你通过计算分析他这种方法是否可行 他所测“金元宝”是真是假 (p金=19.3x103mg/m3。)
【答案】可行,所测“金元宝”是假的
【解析】知道瓶子装满水后旋上盖的总质量、在装满水的瓶子中放入“金元宝”溢出水后并且旋上盖的总质量;可求溢出水的质量,利用V=求溢出水的体积,即“金元宝”的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求“金元宝”的密度,进而确定是真是假。
【分析】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的应用,能求出金元宝浸入水中后溢出水的质量是关键。
【详解】瓶子装满水、旋上盖的总质量:m=350g,在装满水的瓶子中放入“金元宝”、溢出水后,旋上盖的总质量:m'=396g,溢出水的质量:m溢水=m+m金元宝-m'=350g+50g-396g=4g,“金元宝”的体积:V金元宝=V溢水==4cm3,“金元宝”的密度:ρ金元宝==12.5g/cm3=12. 5x103kg/m3,因为ρ金元宝<ρ金=19. 3x103kg/m3,所以他所测“金元宝”是假的。答:通过计算可知他这种方法可行,他所测“金元宝”是假的。
思维拓展
11、用密度不同的两种液体装满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甲和乙,甲杯中两种液体的质量各占一半,乙杯中两种液体的体积各占一半。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p1和p2,且p1A、m甲m乙 D、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知两烧杯的容积相等即两杯中液体的体积相等,根据密度公式分别表示出甲杯液体和乙杯液体的质量,然后两者相减,利用数学的不等式关系即可得出答案。
【分析】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表示两种情况小杯中液体的质量和隐含条件“完全相同的甲、乙两个烧杯”的应用。
【详解】设杯子的容积为V,两液体的密度为ρ1、p2。则甲杯:两液体的质量均为m甲,杯子中液体的总体积V==m甲x;乙杯:两液体的体积均为,乙杯液体的总质量m乙=(ρ1+ρ2)= m甲xx(ρ1+ρ2) =m甲x=m甲x,因为m乙-m甲=m甲x-m甲=m甲=m甲x>0,所以m乙>m甲。故选:A。
12、蜡的密度比水小,为测定蜡块的密度,有下列步骤:①用天平测出铁块的质量;②用天平测出蜡块的质量;③用天平测出蜡块和铁块的总质量;④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⑤记录液面刻度;⑥只将铁块浸没在水中,记录液面刻度;⑦将铁块和蜡块用细线捆在一起浸没在水中,记录液面刻度。将必要的步骤和次序排列后应该是(▲)
A、②④⑤⑥⑦ B、⑥⑦④② C、②④⑥⑦ D、②④⑤⑦
【答案】C
【解析】【分析】【详解】测固体的密度,先用天平测出固体的质量m,再用量筒根据排水法测出固体的体积V,根据密度公式计算蜡的密度。在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蜡密度时,应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实验,一般来说,应是:先用天平称出蜡的质量;然后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再用细线拴住小铁块浸没在量筒里的水中,记下此时液面的刻度;最后用细线把蜡和铁块捆在一起,把它们浸没在量筒里的水中,记下此时液面的刻度。两次液面刻度差就是蜡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其密度即可。所以必要的步骤和顺序是:②④⑥⑦。故选C。
13、在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里,放有等量的水,分别将用铝、铁、铅三种金属制成的球放入容器浸没后,水面上升的高度相同,设铝、铁、铅三块金属的质量分别为m1,m2,m3,则(▲)
A、若三个球都是实心的,则有m1>m2>m3
B、若三个球都是实心的,则有m1C、若三个球的质量相等,则铝球和铁球一定是空心的
D、若三个球的质量相等,则铁球空心部分的体积最大
【答案】B
【解析】【分析】【详解】已知三个相同的容器里装水的质量相等,水的体积相等,放入三种金属球后,水面上升的高度相同,即V铅=V铁=V铝,而ρ铅>ρ铁>ρ铝,则:m铅>m铁>m铝。即m1ρ铁>ρ铝,V铅=V铁=V铝,若三个球的质量相等,则铅球和铁球一定空心的,故C不正确;D、因为ρ铅>ρ铁>ρ铝,V铅=V铁=V铝,若三个球的质量相等,则铅球空心部分的体积最大,故D不正确。故选B。
14、现有质量均为m的甲、乙两种金属,密度分别为p1,p2(p1>p2),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平均密度为,混合后的最大质量为(不考虑混合后的体积变化)(▲)
A、m B、2m C、(1+)m D、(1+)m
【答案】D
【解析】【分析】【详解】因为ρ1>ρ2,由V=可知,V115、一定质量的水的体积为a,全部结冰后体积变为b;一定质量的冰的体积为c,全部化成水后体积变为d,则(▲)
A、b比a大,d 比c小 B、b比a小,d 比c大
C、b比a大,d比c小 D、b比a小,d比c大
【答案】C
【解析】物体的物质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根据公式V=确定冰化水、水结冰的体积变化。
【分析】本题考查了质量的性质和密度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详解】冰的密度为0. 9x103kg/m3,比水密度小。一定质量的冰化成水后体积变小,一定质量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体积为a的水结成冰后,质量不变,因此有ρ水a=ρ冰b,即b=a=a;体积为c的冰化成水后,质量不变,因此有ρ冰c=ρ水d,即d=c=c。故选:C。
16、国家标准规定以A0,A1,A2,B1,B2等标记来表示纸张幅面规格,以“克重”来表示纸张每平方米的质量。刘刚家新买回一包打印纸,包装上标注着“A470g 500sheet 210x297mm”,意思是该包纸是500张规格为70g、210mmx297mm的A4通用纸。刘刚想知道这种纸的厚度和密度,只需用刻度尺测出这包纸的厚度。如果刘刚测得这包纸的厚度为5cm,那么这种纸的厚度是 ▲ mm,密度是 ▲ kg/m3。
【答案】0.1; 700
【解析】①知道这包纸的厚度和这包纸的张数,从而可以计算出这种纸的厚度。②先计算1m2复印纸的体积,再利用公式算出这包纸的密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体厚度和密度的计算,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详解】①∵这包纸的厚度为5cm,而该包纸是500张,∵这种纸的厚度为:=0.01cm=0.1mm。②1m2复印纸的体积:V=1m2x1x10-4m=1x10-4m3;而1m2复印纸的质量:m=70g=7x10-2kg,∴复印纸的密度为:ρ==700kg/m3。故答案为:0. 1; 700。
17、增大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已作为我国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流经宜宾境内的金沙江水中就含有大量的泥沙,经测量,每立方米的江水中平均含泥沙量约为20kg,合每立方厘米含泥沙量约为 ▲ g;设在某一时间段里,每分钟流经某江段的水量为1000m3,则每小时将流失约 ▲ kg的泥沙。
【答案】0.02; 1.2x106
【解析】金沙江水的密度不变,为20kg/m3,已知每立方米的含沙量,根据公式ρ=可求每立方厘米的含沙量。已知每分钟水的流量,可求一小时水的流量,也就是水的体积,根据公式m=ρV可求每小时流失泥沙的质量。
【分析】本题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考查单位的换算,还要记住一点,含沙量指的是质量,重点是计算每小时水的流量,难点是求水的含沙量。
【详解】因为ρ=,所以每立方厘米的含沙量m2==2x10-5kg=0. 02g,每小时水的流量为V=1000m3x60=60000m3,所以每小时将流失泥沙m=ρV=20kg/m3x60000m3=1. 2x106kg。故答案为:0. 02; 1.2x106。
18、以下是一则新闻消息:“今天零时,发改委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125元和120元,测算到90号汽油和0号柴油的零售价格每升分别降低0.09元和0.10元......”据此估测90号汽油的密度为(不考虑90号汽油生产过程中密度的变化) ▲ 。
【答案】0.72x103kg/m3
【解析】先根据表格数据得到上调1元对应的质量m1,再根据数据求解升高1元对应的体积V1,最后得到密度。
【分析】本题关键是根据表格数据得到上调一元对应的质量和体积,然后根据密度公式求解密度。
【详解】由90号汽油每吨降低125元,可算出降低1元对应的质量m1,则:m1=x1000kg=8kg,也就是8kg的90号汽油下调价格是1元,由90号汽油每升降低0. 09元,可算出下调1元对应的体积V1,则:V1=x1L=L=x10-3m3,也就是L的90号汽油下调价格是1元。所以,90号汽油的密度:ρ==0.72x103kg/m3。故答案为:0.72x103kg/m3。
19、实验室里有一架天平和一盒标准砝码,如图所示,在不增加其他器材的条件下,您将如何判断这架天平是否准确 ▲ 。
【答案】方法如下:(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2)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3)在天平的左右两盘中分别加入两个相同的砝码,看横梁是否仍然平衡,若平衡,则天平准确;若不平衡,则天平不准确
【解析】对天平的调节和使用的方法为“水平放置游码零,指针居中横梁平衡;天平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是否准确,就看两侧的力是否相等。
【分析】结合题意,回忆天平的工作原理。
【详解】方法如下:(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2)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3)在天平的左右两盘中分别加入两个相同的砝码,看横梁是否仍然平衡,若平衡,则天平准确;若不平衡,则天平不准确。
20、有一架天平,只有5g和30g砝码,要把300g 盐分成三等份,最少称几次 写出方法。
【答案】至少3次;第一次,30克加5克砝码称出35克盐。第二次,用30克砝码和35克盐,称出65克盐,合起来得到100克盐,第三次用100克盐称出100克盐,还剩100克盐
【解析】第一次,30克加5克砝码称出35克盐。第二次,用30克砝码和35克盐,称出65克盐,合起来得到100克盐,第三次用100克盐称出100克盐,还剩100克盐。至少3次。
【分析】本题的关健在于第一次用法码之后,剩下几次用盐代替法码进行称量。如果一直用法码称的次数就多了。
【详解】第一次,30克加5克砝码称出35克盐。第二次,用30克砝码和35克盐,称出65克盐,合起来得到100克盐,第三次用100克盐称出100克盐,还剩100克盐。至少3次。答:最少需要用天平称三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讲 质量与密度
能力提升
1、密封的烧瓶中装有某种气体,如右图所示,图中黑点表示气体分子。用抽气筒抽出该烧瓶中部分气体后仍密封,描述烧瓶内剩余气体分布的四个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2、在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下列情况会造成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A、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左边就停止调节螺母
B、调节天平平衡时,忘了把游码放在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C、使用磨损的砝码
D、读数时,实验者头部偏向游码右边,会造成视线与游码左侧的标尺不垂直
3、在平整地面上有一层厚度均匀的积雪,小明用力向下踩,形成了一个下凹的脚印,如图所示。脚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利用冰的密度,要估测出积雪的密度,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A、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深度 B、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
C、冰层的质量和脚印的面积 D、脚印的深度和脚印的面积
4、粗心的张强同学在使用托盘天平时,游码没归零,而是放在如图所示位置上就调平衡,然后开始测量,他在测量过程中其余的操作和读记数均无错误,得到的读数为80.6g,则这块物体的实际质量是(▲)
A、79g B、80.6g C、82.2g D、78.6g
5、一只氧气瓶总质量为60kg,刚启用时瓶内氧气密度为p;使用1h后,氧气瓶的总质量变为45kg,瓶内氧气的密度为p;再使用一段时间,氧气的总质量变为24kg,则此时氧气瓶内氧气的密度为(▲)
A、p B、p C、p D、p
6、一架天平的称量范围是0~200g,有四位同学用这架天平测质量约为150g的物块,测量的结果为145g,他们加减砝码的步骤不同(“↓”表示放入砝码,“↑”表示拿掉砝码),其中正确的是(▲)
A、100g↓、20g↓、20g↓、5g↓
B、100g↓、50g↓↑、20g↓、20g↓、5g↓
C、100g↓、50g↓↑、20g↓、20g↓、10g↓↑、5g↓
D、50g↓、100g↓、50g↑、20g↓、20g↓、5g↓
7、如图所示,制作单层硅分子薄膜时,在硅板表面覆盖陶瓷薄层,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硅板中的硅分子居然能穿透陶瓷薄层形成单层硅分子薄膜。加热使得硅分子穿透陶瓷薄膜,这说明: ▲ ; ▲ 。
8、在同温、同压的条件下,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分子的质量大小有关,分子的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慢。在如图所示容器中(器壁允许气体分子通过)充满了空气,当烧杯中连续不断地通入氢气(氢分子是质量最小的分子)时,导管乙处将会出现的现象是 ▲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
9、用量筒测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步骤如下:在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读出此时水面所对应的示数V1;把固体浸没在盛有适量水的量筒中,读出此时水面所对应的示数V2,则待测固体的体积V= ▲ 。你认为:在上述操作过程中怎样把握注入量筒内水的多少,才是“适量”的 ▲ 。
小华买了一枚质量为3.1g的金币,经查阅资料知,制作金币所用材料的类别及密度如表所示,小华准备用量筒测出该金币的体积,计算出其密度,从而鉴别它的黄金类别。实验时,小华选用了一个能放入该金币的量筒,其规格如图所示。
黄金类别 24K黄金 22K黄金 18K黄金
密度/(103kg·m-3) 19.26 17.65 15.45
你认为:通过上述实验,小华能否鉴别该金币的黄金类别 为什么 ▲ 。
10、某同学设计了一种简易方法来测“金元宝”的密度,从而判定“金元宝”的真假。他先取一只瓶子装满水,旋上瓶盖后(不漏水)称得总质量为350g;然后打开瓶盖,在瓶中放入一只质量为50g的“金元宝”,有一部分水溢出后再旋上瓶盖称得总质量为396g。请你通过计算分析他这种方法是否可行 他所测“金元宝”是真是假 (p金=19.3x103mg/m3。)
思维拓展
11、用密度不同的两种液体装满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甲和乙,甲杯中两种液体的质量各占一半,乙杯中两种液体的体积各占一半。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p1和p2,且p1A、m甲m乙 D、无法确定
12、蜡的密度比水小,为测定蜡块的密度,有下列步骤:①用天平测出铁块的质量;②用天平测出蜡块的质量;③用天平测出蜡块和铁块的总质量;④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⑤记录液面刻度;⑥只将铁块浸没在水中,记录液面刻度;⑦将铁块和蜡块用细线捆在一起浸没在水中,记录液面刻度。将必要的步骤和次序排列后应该是(▲)
A、②④⑤⑥⑦ B、⑥⑦④② C、②④⑥⑦ D、②④⑤⑦
13、在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里,放有等量的水,分别将用铝、铁、铅三种金属制成的球放入容器后,水面上升的高度相同,设铝、铁、铅三块金属的质量分别为m1,m2,m3,则(▲)
A、若三个球都是实心的,则有m1>m2>m3
B、若三个球都是实心的,则有m1C、若三个球的质量相等,则铝球和铁球一定是空心的
D、若三个球的质量相等,则铁球空心部分的体积最大
14、现有质量均为m的甲、乙两种金属,密度分别为p1,p2(p1>p2),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平均密度为,混合后的最大质量为(不考虑混合后的体积变化)(▲)
A、m B、2m C、(1+)m D、(1+)m
15、一定质量的水的体积为a,全部结冰后体积变为b;一定质量的冰的体积为c,全部化成水后体积变为d,则(▲)
A、b比a大,d 比c小 B、b比a小,d 比c大
C、b比a大,d比c小 D、b比a小,d比c大
16、国家标准规定以A0,A1,A2,B1,B2等标记来表示纸张幅面规格,以“克重”来表示纸张每平方米的质量。刘刚家新买回一包打印纸,包装上标注着“A470g 500sheet 210x297mm”,意思是该包纸是500张规格为70g、210mmx297mm的A4通用纸。刘刚想知道这种纸的厚度和密度,只需用刻度尺测出这包纸的厚度。如果刘刚测得这包纸的厚度为5cm,那么这种纸的厚度是 ▲ mm,密度是 ▲ kg/m3。
17、增大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已作为我国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流经宜宾境内的金沙江水中就含有大量的泥沙,经测量,每立方米的江水中平均含泥沙量约为20kg,合每立方厘米含泥沙量约为 ▲ g;设在某一时间段里,每分钟流经某江段的水量为1000m3,则每小时将流失约 ▲ kg的泥沙。
18、以下是一则新闻消息:“今天零时,发改委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125元和120元,测算到90号汽油和0号柴油的零售价格每升分别降低0.09元和0.10元......”据此估测90号汽油的密度为(不考虑90号汽油生产过程中密度的变化) ▲ 。
19、实验室里有一架天平和一盒标准砝码,如图所示,在不增加其他器材的条件下,您将如何判断这架天平是否准确 ▲ 。
20、有一架天平,只有5g和30g砝码,要把300g 盐分成三等份,最少称几次 写出方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