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2022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2.7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31.6%,其中风力发电、光伏发电量达到1.19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3.8%。读我国近三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统计表,完成下面1-2题。
年份 2020 2021 2022
发电量(亿千瓦时) 2.22 2.48 2.7
1.风力发电与光伏发电( )
A.充分利用生物资源发电 B.分别利用风能和太阳能
C.均可以全年全天候发电 D.可满足全国的用电需求
2.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变化及其生态效益是( )
A.递增,减少非可再生能源使用 B.递增,利于对外大量出口电力
C.递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D.不变,有利于美化自然环境
下图是我国“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工程线路图”,据图完成下面3-5题。
3.关于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有( )
A.二线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 B.一线工程输送的是石油和铁矿
C.西气东输工程严重破坏了沿线生态环境 D.一线工程的终点是南京市
4.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工程共同经过的区域有( )
A.黄土高原 B.青藏高原 C.东北平原 D.云贵高原
5.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的影响正确的有( )
A.加剧了东部地区的环境污染 B.减少了西部地区的就业机会
C.解决了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 D.带动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石家庄市某中学的地理兴趣小组,对学校所在村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并绘制了该村土地利用类型统计图。据此读图完成下面6-8题。
6.目前,该村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 )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建设用地
7.从1980年到2022年,该村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是( )
A.大量林地成为建设用地 B.大量耕地成为建设用地
C.大量草地成为建设用地 D.大量建设用地成为林地
8.针对以上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该村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全部开发成为耕地 B.加大力度退林还耕
C.扩草地达半数以上 D.适当控制建设用地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和条件,但近年来我国耕地面积持续走低。读我国耕地在全国占比图和漫画,完成下面9-12题。
9.下关于我国耕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半干旱区耕地占比最多 B.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南耕地最丰富
C.由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增 D.②区域主要耕地类型为旱地
10.④区域耕地所占比重小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水资源短缺 B.畜牧业为主
C.以高原为主 D.矿产资源丰富
11.结合漫画,我国耕地面积逐渐减少的原因能是( )
A.人多地少 B.水土流失 C.乱占耕地 D.土地污染
12.针对上述现象,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
①立法保护基本农田制度 ②科学规划集约用地
③大力开发荒山,扩大耕地 ④城镇建设一律停止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读南水北调示意图,完成下面13-15题。
13.由图中可以看出,南水北调的水源来自于( )
A.珠江 B.黄河 C.淮河 D.长江
14.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调节水资源的( )
A.季节分配 B.人均分配 C.时间变化 D.空间分配
15.与中线相比,东线工程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距离较短 B.城市密集 C.土质疏松 D.利用京杭运河输水
二、解答题(共3大题)
16.沈阳市某中学以“我国不同地区太阳能资源的分布情况”为研究主题,下面是收集到的“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任务。
任务一:读地图,找区域
(1)太阳能资源属于 (选填:可再生资源或非可再生资源),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形区是 ,最不适宜建设光伏电站的地形区是 ,(选填:内蒙古高原或准噶尔盆地或四川盆地)。
(2)甲地区拥有的太阳能资源的数值范围是
任务二:找区域,析原因
(3)西藏自治区发展太阳能发电有利的气候条件是 ,与地面相比,在屋顶和大棚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可以节约土地资源。太阳能资源属于清洁能源,我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原因是 。(写一条即可)
17.图1为我国地形分布图,图2为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图,图3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1和图2,我国地形的特点是: ,具有的优势体现在: 。
(2)读图1,分析我国地势特点对气候与农业的影响: 。
(3)读图1、图2、图3,我国林地、耕地分布的主要地形类型分别为: 、 。
(4)分析我国草地分布与气候、地形的关系: 。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1952年,毛泽东同志在视察黄河时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这也是南水北调的宏伟构想首次提出。1979年12月,水利部正式成立南水北调规划办公室,统筹领导协调全国的南水北调工作。
2013年11月15日,东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运行。
2014年12月12日,中线工程一期正式通水运行。
目前,南水北调工程投资已超过三峡工程,成为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
材料二:南水北调线路示意图
(1)南水北调是我国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这个构想的提出是基于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 而提出的。水资源属于 (可再生/非可再生)资源。
(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利用 输送,目的地是 (地形区)
(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起点在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自流北上进入北京和天津,可以实现自流引水的条件是地势 。
(4)南水北调工程规划了三条输水线路,把 (河流)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
(5)从长远看,节水比调水更重要。下列节水做法完全合理的一组是( )
①农业大水漫灌、自流灌溉②工业用水循环使用③种植耐旱、耗水量少的作物④生活用水一水多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A
3.A 4.A 5.D
6.D 7.B 8.D
9.D 10.A 11.C 12.A
13.D 14.D 15.D
16.(1) 可再生资源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
(2)6000--7500
(3) 晴天多、日照强 减少大气污染
17.(1) 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可以发展多种经营
(2)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利于夏季风深入内陆,带来丰沛的降水,为农林牧渔的生产提供了良好条件
(3) 山地和丘陵 平原和丘陵
(4) 中西部高原、山地区(内蒙古高原东部、青藏高原、新疆的山地区);降水稀少的干旱、半干旱区
18.(1) 南多北少 可再生
(2) 京杭运河 华北平原
(3)南高北低
(4)长江
(5)D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