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16课 三国鼎立
1.立足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初步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立足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学会分析两场战役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
3.立足史料证实,阅读《三国演义》片段,认识文学作品和实历史之间的区别。
核心素养目标
一.官渡之战
1.背景
乱
皇帝大权旁落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农民揭竿(黄巾起义)
军阀割据
朝廷内部
统治集团
社会底层
袁绍出身于世家大族,在军阀混战中,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势力,成为当时最大的军阀。占有今河北、山西和山东东部,兵多粮足,有10万兵力,他很傲慢,不虚心采纳部下的建议;统治黑暗,军心涣散。
曹操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步扩充了自己的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曹占据兖州,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后用其名以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借皇帝的名义不断招揽人才,力量逐渐壮大起来。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节选曹操《蒿里行》
面对军阀混战的局面,曹操是如何壮大自身势力的?
材料一:曹操多谋善断,很有眼光。在人们都为汉朝的命运担忧时,曹操迎合人心,于196年去洛阳,迎献帝到许,用皇帝的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有政治优势。
材料二:三次发布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他们辅佐曹操成就大业。
材料三: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荒,组织兵士和流亡的民众耕田,既保证了军粮又赢得了民心,实力不断增强。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政治上:招揽人才,重用人才
经济上:实行屯田,重视农业。
2.官渡之战
粮
水
河
水
濮
水
济
水
鸿
沟
白马
黎阳
白马津
延津
阳武
乌巢
官渡
黄河
水
河
水
濮
水
济
水
鸿
沟
袁军进攻路线
曹军进攻路线
曹军撤退路线
曹军偷袭路线
袁军追击路线
袁军败退路线
袁军十一万
曹军三四万
十万袁军渡过黄河,包围白马。
曹操声东击西,佯攻延津。
袁绍中计,大军西调,欲堵击曹军。
曹军立刻东调,前往白马解围,留在此处的袁军几乎全军覆没。
袁绍不受教训,令全军渡河,直扑延津南,追击曹军。
解白马之围后曹操向西撤退。
曹军故意将辎重丢弃在道路旁边。袁军纷纷争抢财物。曹操趁机发起攻击,终于击败袁军。
敌强我弱,曹操决定诱敌深入,撤退至官渡一线设防。
袁绍自恃兵多粮足,继续南下,与曹军在官渡僵持。
曹操得知袁军粮草辎重全在乌巢,命五千轻骑伪装成袁军,偷袭乌巢,烧毁袁军粮草。
袁军军心动摇,不战而乱,曹操率军乘胜追击,7万袁军全军覆没。袁绍带800骑兵逃回。
以少胜多
袁 绍
曹 操
官渡
战役 官渡之战
时间
地点
作战双方
经过
结果
特点
影响
公元200年
曹操;袁绍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官渡
许攸
声东击西、各个击破、
火烧乌巢
袁绍 10万
曹操 2万
官渡之战中实力尚弱的曹操为何能战胜强大的袁绍呢?
(1)政治上:①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谋略得当;
②招揽人才。
(2)经济上:重视经济(开荒屯田,发展生产)。
(3)军事上:军事才能出众,战略战术得当。
客观:人心所向;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
袁绍
公(曹操)曰:“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众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我奉也。”——晋·陈寿《三国志·卷一》
①骄傲轻敌,
②不听取正确意见.
官渡之战后的形势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官渡之战后,袁绍的儿子勾结辽西乌桓,屡次骚扰边境。公元207年,53岁的曹操决定北上征伐乌桓。在得胜回师途中,他东临碣石,写下了《观沧海》和《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统一全国
直击中考
1.(2023·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曹操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记录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东汉末年,曹操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的战役是( )
A.赤壁之战 B.淝水之战
C.官渡之战 D.郾城大捷
C
2.(2023·湖南益阳·统考中考真题)辛弃疾所作(南乡子》中有一名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这里“曹”的主要贡献是( )
A.完成了北方统一 B.结束了州郡割据的局面
C.改善了民族关系 D.加强了大陆与台湾联系
A
二.赤壁之战
1.背景
208年,曹操已基本统一了北方,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曹军占领荆州后,刘备率军从樊城退往夏口。他派诸葛亮联络孙权,共谋抗曹之计。孙权听从将军周瑜和诸葛亮的意见,决定与刘备联合迎战曹军
刘备是汉朝的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请来有才能的诸葛亮辅佐他,势力有所发展。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战略家、外交家、发明家。蜀汉丞相。谥曰忠武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杜甫。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据说是孙武的后裔。幼年跟随兄长孙策平定江东,孙策英年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他仁贤用能、挽救了江东危局,保住了父兄基业。在张昭、周瑜等人的辅佐下,团结旧部,延揽人才,统治比较稳固。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隆中对》
2.概况
战役 赤壁之战
时间
地点
作战双方
经过
结果
特点
影响
公元208年
赤壁
孙刘联军
黄盖诈降、火烧赤壁
曹操兵败北撤
以少胜多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曹操
1.利用气候,巧借东风。
2.采用火攻,战术得当。
3.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1.北方官兵,不习水战(客观)
2.连环战船,战术失误(主观)
3.骄傲自满,松懈轻敌(主观)
曹军劣势
赤壁之战优势明显的曹军为什么遭到失败
吸取经验教训:
谦虚谨慎,骄傲必败;重视利用自然条件;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人等。
孙刘优势
合作探究
战役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时间 公元200年 公元208年
地点 官渡 赤壁
作战双方 曹操VS袁绍 曹操VS孙刘联军
特点 以少胜多 以少胜多
结果 曹操胜利 曹操失败
影响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之比较
如何评价曹操
“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依你之见呢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东汉名士许绍对曹操的评价
是否有利于促进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
是否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是否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发展。
功过界定
他是什么人,他做了什么事情,他做的这些事情对当时或后来的社会有什么影响。
首先,一分为二,从其功、过两方面去评价。要看他一生的主流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其次,论从史出。
*曹操戎马一生,任人唯贤,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符合人民的愿望,这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一面。
*当然,不可否认曹操的性格有凶残、奸诈的一面,但他统一北方之大业是最主要的,所以我们评价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直击中考
1.(2022·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诸葛亮说:“曹操大军南下,远道而来,犹如强弩之末,又不习水战,孙权刘备合作定能取胜。曹操败后势必北撤,三分天下的局面自然形成。”下列最能验证诸葛亮观点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楚汉之争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D
2.(2022·浙江湖州·中考真题)《后汉书·孝献帝纪》中记载了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一次战役:“曹操以舟师伐孙权,权将周瑜败于乌林、赤壁。”该战役( )
A.发生于公元2世纪初
B.导致前秦统治土崩瓦解
C.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D.实现了长江以北地区统一
C
三.三国鼎立
1.背景
曹操退守北方,经营关中和西北地区,完成北方统一。
刘备向西发展,占取四川、云贵地区。
孙权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抢夺湖北和湖南。
赤壁之战后各政治力量分布示意图
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
222年,孙权称王。229年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
2.局面形成:
三方都不具备统一天下的条件
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3.三国经济的发展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曹操和他的后继者一直重视屯田,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注意兴修水利,保护农桑。北方出现“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景象。
魏
翻车
魏
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诸葛亮治理国家时,赏罚分明、宽严并用。对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保持尊重,教会他们谋生的技术,帮助他们改进生活。
蜀锦行销三国
蜀
蜀
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
吴国船只
吴
政权名称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措施 影响
魏
蜀汉
吴
220年
221年
229年
曹丕
刘备
孙权
洛阳
成都
建业(南京)
(pī)
重视农业生产,
大力兴修水利。
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并发展。
改善民族关系,发展经济。
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
开发江东、发展造船业,派船到达夷洲。
发展海外贸易,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根据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何历史意义?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图一: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图二:三国鼎立形势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局面 ,实现了局部统一,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所以,是历史的进步。
思考拓展:
明朝人罗贯中写的小说《三国演义》,在描写赤壁之战时有“蒋干盗书” “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诸葛亮借东风”等情节。但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却不见于史书记载,你如何看待这种不同?说说你的想法。
《三国演义》是小说,是文学作品,会适当的进行虚构和夸张。同时小说也有助于我们了解某些历史,但是要学会区分文学创作和真正的史实。
(孙权)乘大船来观军,公(曹操)使弓弩乱发,箭着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鱼豢 《魏略》
权乃自来,乘轻船……公(曹操)曰:“此必孙权欲身见吾军部伍也。”敕军中皆精严,弓弩不得妄发。
——吴国史书《吴历》
直击中考
1.(2023·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指出,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将军若跨有荆、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下列能够证明其策略正确性的是( )
A.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B.西晋的统一
C.东晋十六国的对峙 D.南北朝并立
A
2.(2023·山东泰安·统考中考真题)长沙走马楼发掘的古井群中,出土了三国吴简14万余片。从其记载的户籍、书信等信息中发现,当时吏民姓名中使用“客”“思”(“客”外来者的意思,“思”思念的意思)两字作名字的比例很大。针对这种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
A.这两个字好听、好记,寓意吉祥
B.湖南境内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
C.受佛教影响,取名中具有禅意
D.中原人口迁居湖南,客籍成分增加
D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袁绍
官渡之战(200年)
曹操
赤壁之战(208年)
曹操(统一北方)
孙刘联军
三国鼎立
魏
蜀
吴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