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中古时期的“日耳曼法”在刑法方面,将犯罪分为两种;(一)侵害全社会利益的犯罪,如叛逆、放火、暗杀等,处死刑或宣布不受法律保护,即可以被任何人杀死。(二)侵害个人利益的犯罪,如伤害、窃盗、公开杀人等,则可由被害者的亲属复仇。这说明“日耳曼法”( )
A.忽视道德教化 B.带有习惯法的痕迹 C.注重形式主义 D.促进了罗马法传播
2.设立于公元前376年的裁判官是罗马的司法长官,裁判官可在退职后进人元老院。裁判官在任职期间将自己的施政方针、办案准则或程式等通过告示来公之于众,从而创造、变通或解释法律规则,形成新的司法实践规范。据此可知,罗马裁判官( )
A.限制了贵族对司法权的垄断 B.推动了古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C.适应了罗马社会发展的需求 D.体现了法律的形式主义特征
3.查士丁尼《学说汇纂》和《法学阶梯》中记载:罗马人面对高空坠物伤人频发,视情况采取不同应对:如果可以找到具体抛掷人,可在市民法的框架内对此抛掷人提起诉讼;具体抛掷人很难找到时,裁判官通过告示的形式创设抛掷或倒泼之诉,让居住人来承担责任,形成通过市民法与裁判官法解决高空坠物问题的二元机制。据此可知罗马( )
A.为欧洲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B.注重维护罗马公民公共安全
C.公民法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 D.法律体系已经达到完备程度
4.以市民法为起点,因最高裁判官法和万民法而得以发展的罗马法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的社会的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的法律表现,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这反映出罗马法( )
A.具有保守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特征 B.适应了共和国向帝国发展的需求
C.为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奠定了基础 D.促进了地中海世界商贸文化认同
5.有学者指出,“(近代)英美陪审团就事实问题作出裁决,法官对这一裁决不能更改,且必须根据这一裁决进行处罚”。材料表明近代英美的陪审团( )
A.旨在协助制定法律 B.主要对被审判者提供无罪辩护
C.拥有独立的审判权 D.在司法实践中能确保裁决合理
6.《拿破仑法典》第五条规定:“审判员对于其审理的案件,不得用确立一般规则的方法进行判决。”法官所应该做的,被认为仅是把有关的法律条文运用到具体案件中去的机械性工作,不能有任何创造。这说明该法系( )
A.重视司法程序 B.突出遵循先例原则 C.强调法律权威 D.坚持王权有限观念
7.查士丁尼时期,拜占庭帝国商业繁荣,帝国强盛,但社会矛盾已经丛生。《查士丁尼法典》保留了奴隶法,同时取消了父母可以把子女卖为奴隶以补偿自己对他人冒犯这一规定;法典肯定了妇女继承遗产的权利;由于奴隶的反抗斗争才不得不写上释放奴隶的条文。这表明《查士丁尼法典》( )
A.动摇了保护私产的观念 B.旨在保护奴隶主特权地位
C.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表明罗马法形成完整体系
8.近代欧洲存在着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以成文的法典为表现形式,以民法为典型,以演绎为思维特点;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表现形式,以普通法为基础,以归纳为思维特点。据此可推知( )
A.欧洲法律体系都是罗马法的延续 B.欧洲法律体系并非都源于罗马法
C.地理环境决定了法律体系的特点 D.罗马法具有超越时空的重要意义
9.古罗马人马勒奥洛因弑母被判死刑后,将他的朋友指定为遗产继承人,其弟弟提出异议。最终,法官认为如果尊重遗嘱自愿原则而剥夺其弟弟的继承资格是不公正的。于是法官推定马勒奥洛为“精神病人”,从而认定其拟定的遗嘱是无效遗嘱。这表明罗马法( )
A.具有灵活性和实用性 B.可随意更改遗嘱的法律效力
C.程序公正兼顾创新性 D.缺乏对法官权力的制衡措施
10.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法在西欧遭致漫长的冷遇与沉寂,这不是罗马法满足不了日耳曼人社会的需要,相反是日耳曼人的社会无法满足罗马法需要的条件。这说明罗马法( )
A.成为欧洲普通法系的源头 B.与日耳曼的传统水火不容
C.适应商品经济社会的需要 D.过于注重繁琐的司法程序
11.《十二铜表法》第七表第二条: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挖沟的应留和沟深相同的空地;掘井的应留空地六尺;栽种橄榄树和无花果树的,应留空地九尺;其他树木留五尺。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
A.强调私有财产的不可侵犯性 B.具有成文法特点
C.注重维护贵族的土地私有权 D.强调经济自由的基本原则
12.约公元前18世纪,两河流域的一部法典规定:“自由民从自由民之子或自由民之奴隶买得或为之保管银或金,或奴隶,或女奴,或牛,或羊,或不论何物,而无证人及契约者是为窃贼,应处死。”这一规定( )
A.损害了自由民的合法权益 B.强调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C.体现了奴隶社会的黑暗 D.凸显了私有财产的神圣性
13.《大宪章》规定: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由此可知《大宪章》( )
A.使英国议会制度确立 B.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
C.限制了国王的司法权力 D.保障了封建主的特权
14.基督教教义反复告诫富人:“上帝给予人们的一切世俗财物就所有权来说是属于我们的,至于这些财物的使用权则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那些我们能用超过我们之所需要的东西去救济的那些人。”这说明基督教( )
A.极力维护罗马帝国统治 B.宣扬众生平等的思想
C.具有社会基层治层功能 D.重塑了民族文化内涵
15.有学者认为,欧洲近世史曙光发自两大潮流:一是希腊思想之复活,二是原始基督教之复活。第二个潮流是指( )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近代科学革命 D.启蒙运动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法律宣教在历朝历代的不断重视下,逐渐形成了其特有体制与独特优势,有效促进了法律知识的普及与伦理教化功能的实现。简单的生产生活方式只需简单的法律法令即可,因此.中国古代的法律宣教,便遵循这一“简本普及”传统。具体实施中,针对儿童有注重教化的“蒙学教育”;针对德高望重之人.有隆礼重德的“乡饮酒礼”;针对官吏,有朝廷重视的“明法律令”。自战国以来,法律考核在商鞅的主张下极其严苛,掌法官吏在回答其他官吏或百姓的咨询时,必须按法定程式回答。此外,明清两代都规定百官必须熟读法律,京师内外各部门官吏都要接受其上司的法律考核,倘若不能通过则受到惩罚。
——摘编自谢宝仪《中国古代法律宣教制度的优势与当代借鉴——以基层普法为视角》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皇帝既是口衔天宪的最高立法者,还是最高的司法权威。而西方从古希腊起,不同的权力中心同时共存有很长的历史,因此.西方法系总体上是由多个法律体系组成的组合性系统。在法律结构方面.古代中西方法律都在奴隶制和封建制下维护不平等的身份等级秩序;但西方法律传统在文艺复兴及近代法律变革之后,出现了平等化、非歧视化的浪潮。在法治终极目标方面,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注重实质正义的实现,以结果平等、社会关系和谐为目标;西方法律传统则注重程序正义,通过诉讼解决纠纷是其主要的目标实现方式。在法治认识论方面,中国古代个人依附在家庭和国家之下;西方法律传统更看重个人,个人权利和个体自由是法律关系的基石。在国家与社会的治理模式方面,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提倡德主刑辅、礼法并重、宽猛相济;而西方法律传统特别是中世纪以降,长期采取宗教至上、法律为辅的社会治理方式。
——摘编自冯玉军《中西法律文化传统的形成与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宣教制度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西方法律的主要不同点,并说明其历史原因。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刑罚的发展历程而言,中国古代的刑罚制度具有代表性的为奴隶社会的旧五刑制度与封建社会的新五刑制度。公元前167年,汉文帝改革刑法制度,基本上废除了奴隶社会的旧五刑体制,将肉刑改为笞刑,同时改无期为有期。至汉景帝时,笞刑制度进一步完善。隋文帝提出“绞以致毙、斩则殊形,除恶之体,于斯已极”,至此,包括笞刑、杖刑、徒刑.流刑与死刑的封建新五刑制度正式确立。虽然宋元明清各朝对刑罚制度均有所创新,但在整体上,其刑罚均以新五刑制度为基础。虽然严刑酷法一直存在,但慎刑恤刑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摘编自杨丽娟《古代中国封建刑罚“文明”之思想原因》
材料二 在12世纪以前的欧洲,非理性的举证方式广泛流传当人类无法通过自身的智慧来判断嫌疑犯是否真正有罪时,为了弄明白罪与非罪,彼时的法庭更多的是期冀于获得来自上天的指示等。这种乞求神灵,由神的意志来决定的“非理性或泛神论式”的断案方式被称为“神判法”。神判法是中世纪前期欧洲流行的司法审判程序,起源于日耳曼民族的习惯法程序,又与教会关系紧密。神判法往往在特定的场合进行,包括某些被指定的教堂、国王的庄园以及某些特定的法庭,主持审判的人通常是国王委派的官员和教士。
——摘编自盛宏意《中世纪欧洲神判法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刑罚体制发展的趋势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封建刑罚“文明”与欧洲封建法制文明的不同,并分析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汉初的几十年,虽然废除了秦王朝个别过于残忍的法律条文,但就司法体系和司法实践而言,几乎完全因袭秦王朝。当时以贾谊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几乎一致建议汉王朝约法省刑,以安定民心。董仲舒认为,要克服汉承秦制的弊病,不在于法律制度的小修小补,而关键在于改变汉王朝的指导思想,换言之,就是以《春秋》作为汉王朝最高法典,以《春秋》决狱,以《春秋》作为现实生活的价值取向。
——摘编自马勇著《帝国设计师:董仲舒传》
材料二 如果说古代中世纪的法学家们经过他们的努力使罗马法为人类民法的系统化法典化铺垫了良好的历史基础,成为孕育《法国民法典》的历史摇篮,那么,近代法国资产阶级则将这种努力直接变成了成功的果实。1804年《法国民法典》的诞生,成为人类民法史上一位备受瞩目的时代“骄子",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传承罗马法的一部辉煌的经典,也使法国成为大陆法系的创始国和重要代表。人们盛赞法国人对世界法制的贡献,而法国人却真诚地担言“我们毫不犹豫地宣称,就我们的立法完善性而言,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罗马人。”。
——摘编自叶秋华《论〈法国民法典>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一,归纳西汉时期治国理政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法国人为什么“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罗马人”。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汉是儒法融合的重要时期。汉初从秦暴虐酷刑、二世而亡的教训中,得出“刑罚积而民怨背,礼文积而民和亲”的悲剧总结。在沿用秦所建立的法律制度框架基础上,将儒家的伦理道德引入法律,改变了秦律的残忍冷酷。董仲舒是西汉中期以后礼法融合的重要理论奠基人物,他构建了一套融合礼与法的天人感应宇宙论哲学基础,从理论上解决了礼法融合的障碍。董仲舒的学说为经义决狱开启理论合理性,并为后世统治阶层构建更为完整的德主刑辅法制模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董仲舒大力倡导的“春秋决狱”有力地促进了法律伦理化的司法审判实践。开始了后世引礼入法、引经决狱的潮流,启动了法律儒家化过程。
——摘编自寇纪元《从儒法论争到儒法融合:我国儒家法传统的形成既现代思考》
材料二 罗马法学家们在古希腊自然法理念的感召下,诠释法律法规,解答司法实践中的现实问题,他们的解答常常被审判者所接受,直接作为判案依据,这大大推动了罗马法律制度的发展。加之罗马版图的日益扩大,对外交往日愈频繁,国内人际关系越来越趋于复杂法律的确认和处理已是罗马国家不可替代的必然手段。
——摘编自张蓉蓉等《罗马私法-自然法的法律的表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法律儒家化的原因,并做简要的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古罗马与汉代法治观念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西方法治观念不同的影响因素。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据材料可知,日耳曼法,是日耳曼人入侵建立早期封建王国后所颁布的法律的总称。日耳曼法起源于日耳曼人原有的部落习惯,后来日耳曼法开始走向成熟,最终与罗马法并存,说明“日耳曼法”带有习惯法的痕迹,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法律信息,没有体现道德教化和形式主义的信息,排除A项和C项;材料没有描述“日耳曼法”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罗马。据材料可知,罗马裁判官可以通过告示,形成新的司法实践规范,这有利于提升罗马法律的灵活性,以应对新出现的问题,这适应了罗马社会发展的需求,C项正确;裁判官在退职后可进入元老院,由于是贵族出身,因此裁判官并不能限制贵族对司法权的垄断,排除A项;古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公元前5世纪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材料时间为公元前376年,此时古罗马成文法早已诞生,排除B项;法律的形式主义特征表现为对文本与程序的尊重,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的灵活性,排除D项。故选C项。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罗马。根据材料“罗马人面对高空坠物伤人频发,视情况采取不同应对”可知,罗马法充分考虑到高空坠物伤人事件的多种情况,并作出了相应的法律处理规定,反映出理性的一面,也说明罗马法注重维护罗马公民公共安全,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罗马针对高空坠物伤人频发的状况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条文,无法说明其为欧洲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这一说法夸大了罗马法的作用,排除A项;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是万民法的特点,而非公民法,排除C项;材料表明古罗马注重维护罗马公民公共安全,仅从材料不能得出完备的说法,排除D项。故选B项。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罗马。据材料“罗马法是……十分经典的法律表现,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可知材料观点认为,罗马法比较系统完备,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以此为蓝本,“不能对它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意思是罗马法的基本内容为后世欧洲国家所继承,C项正确;材料强调罗马法的优点和深远的积极影响,并未体现其“保守性”,排除A项;材料主要讲罗马法对后世欧洲的影响,并且万民法主要适应了罗马帝国对外扩张的需要,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罗马法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没有强调对地中海世界商贸文化认同产生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5.C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近代(英美)。“陪审团就事实问题作出裁决,法官对这一裁决不能更改,且必须根据这一裁决进行处罚”意味着英美陪审团有独立的审判权,C项正确;陪审团职责是陪审而非制定法律,排除A项;律师为被审判者提供无罪辩护,排除B项;陪审团无法做到在司法实践中确保裁决合理,排除D项。故选C项。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以《拿破仑法典》为代表的大陆法系中,法官只能机械的套用法律条文,不能创新法律,说明在大陆法系中强调制定法的权威,C项正确;材料强调法国在司法中的作用,与司法程序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先例的作用,遵循先例原则属于英美法系的特点,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对国王权力的限制,排除D项。故选C项。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东罗马帝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拜占庭帝国为缓和社会矛盾,完善法典,放宽了对子女、妇女和奴隶的限制,提升了相关人员的社会地位,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C项正确;据所学,《查士丁尼法典》坚持而非动摇了保护私产的观念,排除A项;旨在保护奴隶主特权地位与法典增加了“释放奴隶的条文”等不符,排除B项;仅有材料案例不足以说明罗马法形成了“完整体系”,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题意和所学可知,罗马法发展为成文法,而英国是不使用成文法的国家,因此得出欧洲法律体系并非都源于罗马法,B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只有大陆法系是罗马法的延续,排除A项;地理环境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并非决定因素,C项排除;题干涉及的是罗马法的影响,但并没有体现罗马法具有超越时空的重要意义,D项排除。故选B项。
9.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根据材料“法官认为如果尊重遗嘱自愿原则而剥夺其弟弟的继承资格是不公正的。于是法官推定马勒奥洛为‘精神病人’,从而认定其拟定的遗嘱是无效遗嘱”等信息分析可知,法官认定马勒奥洛为“精神病人”,最终推翻了他的遗嘱,体现了罗马法的实用性和灵活性,A项正确;据材料“如果尊重遗嘱自愿原则而剥夺其弟弟的继承资格是不公正的”可知,法官考虑的是公正问题,并非随意更改遗嘱的法律效力,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程序公正,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法官行使司法权,没有涉及对法官权力的制衡排除D项。故选A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的欧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耳曼人是蛮族,入侵后灭亡西罗马帝国后,政治、经济文化等都遭到严重破坏,社会倒退,因此“无法满足罗马法需要的条件”,罗马法受到冷遇,这说明罗马法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C项正确;A项正确,但是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说法过于绝对化,且不是现象背后反映的问题,排除;材料无法看出注重繁琐的司法程序,排除D项。故选C项。
11.B
【详解】本题属于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可知本题为本质类选择题,时空是:罗马共和国时期。材料反映的是《十二铜表法》对公民用地的规定,用于避免公民之间因筑篱笆、筑围墙、挖沟等引起用地纠纷,说明古罗马利用法律规范社会行为,调解公民之间的经济纠纷,表明《十二铜表法》具有成文法特点, B项正确;“强调私有财产的不可侵犯性”不是材料主旨的体现,排除A项;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不得越过”、“应留”等规定可知,材料的主旨是体现对民众系列民事纠纷的调解,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到经济自由的基本原则,排除D项。故选B项。
12.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公元前18世纪的两河流域。根据材料“自由民从自由民之子或自由民之奴隶买得或为之保管银或金,或奴隶,或女奴,或牛,或羊,或不论何物,而无证人及契约者是为窃贼,应处死。”及所学可知,该法典规定,自由民从自由民之子或奴隶手中购买或保存物品,必须要有证人或契约,这一规定有利于保证买卖的秩序,保护自由民的利益,凸显了私有财产的神圣性,D项正确;这一规定保护了自由民的合法权益,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法律至上的原则,排除B项;“奴隶社会的黑暗”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15年(英国)。据本题材料“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宪章》规定的内容,所有事件都必须依法处理,使得国王的司法权力受到限制,C项正确;1689年的《权利法案》正式确立了英国的议会制,排除A项;《大宪章》维护的是封建贵族利益,与资产阶级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关于封建主特权的相关论述,排除D项。故选C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基督教通过教义教化富人,强调财物的使用权不仅属于富人,更属于需要救济的人,说明基督教具有社会基层治理功能,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基督教在极力维护罗马帝国统治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宣扬的救济弱者而非众生平等,排除B项;基督教教化富人赈济穷人的教义与重塑民族文化内涵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宗教改革时期的欧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近世史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分别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其中“二是原始基督教之复活”指的是宗教改革,该运动打破了天主教的精神束缚,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和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奠定基础,B项正确;文艺复兴属于“希腊思想之复活”,排除A项;近代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不属于“原始基督教之复活”,排除CD项。故选B项。
16.(1)特征:“简本普及”传统;有较强针对性;监督考核严明。
(2)不同:中国属于一元法,皇帝拥有最高立法和司法权,西方属于多元法,法律由多个体系构成;中国法律伦理等级色彩浓厚,西方伦理色彩淡薄,强调平等;中国注重实质正义,西方注重程序正义;中国法律强调集体主义,以为维护国家的统治秩序服务,西方注重对个人权利的维护;中国法律强调德主法辅,西方法律强调教主法辅。
历史原因:古代中国小农经济长期处于主导地位,而西方商品经济发展;古代中国政治上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而西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推动民主政治发展;思想上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而西方中世纪受宗教思想影响,近代受人文主义和民主平等思想影响。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古代(中国)。
据材料一“中国古代的法律宣教,便遵循这一‘简本普及’传统”可知,“简本普及”传统;据材料一“针对儿童有注重教化的‘蒙学教育’;针对德高望重之人,有隆礼重德的‘乡饮酒礼’;针对官吏,有朝廷重视的‘明法律令’”可知,有较强针对性;据材料一“自战国以来,法律考核在商鞅的主张下极其严苛,掌法官吏在回答其他官吏或百姓的咨询时,必须按法定程式回答”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监督考核严明。
(2)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古代(中国和西方)。
第一小问不同,据材料二“中国古代皇帝既是口衔天宪的最高立法者,还是最高的司法权威。而西方从古希腊起,不同的权力中心同时共存有很长的历史,因此.西方法系总体上是由多个法律体系组成的组合性系统”可知,中国属于一元法,皇帝拥有最高立法和司法权,西方属于多元法,法律由多个体系构成;据材料二“西方法律传统在文艺复兴及近代法律变革之后,出现了平等化、非歧视化的浪潮”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法律伦理等级色彩浓厚,西方伦理色彩淡薄,强调平等;据材料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注重实质正义的实现,以结果平等、社会关系和谐为目标;西方法律传统则注重程序正义,通过诉讼解决纠纷是其主要的目标实现方式”可知,中国注重实质正义,西方注重程序正义;据材料二“中国古代个人依附在家庭和国家之下;西方法律传统更看重个人,个人权利和个体自由是法律关系的基石”可知,中国法律强调集体主义,以为维护国家的统治秩序服务,西方注重对个人权利的维护;据材料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提倡德主刑辅、礼法并重、宽猛相济;而西方法律传统特别是中世纪以降,长期采取宗教至上、法律为辅的社会治理方式”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法律强调德主法辅,西方法律强调教主法辅。
第二小问历史原因,综合材料二“中国古代皇帝既是口衔天宪的最高立法者,还是最高的司法权威”“西方法律传统在文艺复兴及近代法律变革之后,出现了平等化、非歧视化的浪潮”等信息,结合所学,运用唯物史观,从经济、政治和思想等角度思考可得出,造成中西方法律差异的历史原因主要有,古代中国小农经济长期处于主导地位,而西方商品经济发展;古代中国政治上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而西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推动民主政治发展;思想上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而西方中世纪受宗教思想影响,近代受人文主义和民主平等思想影响。
17.(1)趋势:刑罚残酷性降低(肉刑减少、刑期缩短)刑法制度趋于完善;定罪量刑愈发慎重。
影响:巩固并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客观上促进了儒家思想(民本观念)的传播;助推了中华法系的形成和发展。(答出三点即可)
(2)不同:中国人定法,世俗性强,欧洲受教会影响,神学性强;中国法律以刑法为重,欧洲法律侧重于经济惩罚;中国法律源远流长,全国法律体系统一,欧洲法律传承混乱,地方特色浓厚。
原因:①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中国经济水平高于欧洲,法制更加完备;②生产关系不同,中国古代土地私有制确立较早,自由民的基本权利受到尊重,欧洲封建庄园盛行农奴制,人身依附色彩强烈;③政治体制不同,中国封建社会盛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法制是皇权专制的工具,欧洲封建社会为政教二元结构(世俗政权与教会势力并立)神权对法制文明影响深刻;④历史渊源不同,中国封建刑法源于自身奴隶社会的刑罚实践,并受到法治和德治论战等的深刻影响,欧洲封建法制则主要源于罗马法、日耳曼习惯法及教会法。(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详解】(1)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第一小问趋势:根据材料“公元前167年,汉文帝改革刑法制度,基本上废除了奴隶社会的旧五刑体制,将肉刑改为笞刑,同时改无期为有期。至汉景帝时,笞刑制度进一步完善”“包括笞刑、杖刑、徒刑.流刑与死刑的封建新五刑制度正式确立”可知,刑罚残酷性降低(肉刑减少、刑期缩短)刑法制度趋于完善;根据材料“虽然严刑酷法一直存在,但慎刑恤刑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可知,定罪量刑愈发慎重。第二小问影响:刑法作为巩固统治的手段,其完善有助于巩固并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废除肉刑、慎刑恤刑的理念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古代法律和儒家思想紧密结合,客观上促进了儒家思想(民本观念)的传播;古代中国的法律制度完善,助推了中华法系的形成和发展。
(2)本题为对比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世界)。第一小问不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定法,世俗性强,根据材料“神判法是中世纪前期欧洲流行的司法审判程序,起源于日耳曼民族的习惯法程序,又与教会关系紧密”可知,欧洲受教会影响,神学性强;根据材料“从刑罚的发展历程而言,中国古代的刑罚制度具有代表性的为奴隶社会的旧五刑制度与封建社会的新五刑制度”可知,中国法律以刑法为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法律侧重于经济惩罚;从发展历程看,中国法律源远流长,全国法律体系统一,欧洲法律传承混乱,地方特色浓厚。第二小问原因:从经济角度分析,中国和欧洲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中国经济水平高于欧洲,法制更加完备;从生产关系角度分析,古代中国和欧洲的生产关系不同,中国古代土地私有制确立较早,自由民的基本权利受到尊重,欧洲封建庄园盛行农奴制,人身依附色彩强烈;从政治体制分析,政治体制不同,中国封建社会盛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法制是皇权专制的工具,欧洲封建社会为政教二元结构(世俗政权与教会势力并立)神权对法制文明影响深刻;从历史渊源看,古代中国和欧洲历史渊源不同,中国封建刑法源于自身奴隶社会的刑罚实践,并受到法治和德治论战等的深刻影响,根据材料“起源于日耳曼民族的习惯法程序,又与教会关系紧密”可知,欧洲封建法制则主要源于罗马法、日耳曼习惯法及教会法。
18.(1)特点:继承和发展秦制;法制不断完善;儒家思想影响法制建设;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共同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2)原因:罗马法的原则客观上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法国资产阶级利用罗马法作为反封建斗争的理论武器;《法国民法典》的制定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一“在汉初的几十年,虽然废除了秦王朝个别过于残忍的法律条文,但就司法体系和司法实践而言,几乎完全因袭秦王朝。当时以贾谊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几乎一致建议汉王朝约法省刑,以安定民心”可知,继承和发展秦制;根据材料一“董仲舒认为,要克服汉承秦制的弊病,不在于法律制度的小修小补,而关键在于改变汉王朝的指导思想,换言之,就是以《春秋》作为汉王朝最高法典,以《春秋》决狱,以《春秋》作为现实生活的价值取向”可知,法制不断完善;儒家思想影响法制建设;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共同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法国)。根据材料二“如果说古代中世纪的法学家们经过他们的努力使罗马法为人类民法的系统化法典化铺垫了良好的历史基础,成为孕育《法国民法典》的历史摇篮,那么,近代法国资产阶级则将这种努力直接变成了成功的果实。1804年《法国民法典》的诞生,成为人类民法史上一位备受瞩目的时代‘骄子’,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传承罗马法的一部辉煌的经典,也使法国成为大陆法系的创始国和重要代表”和所学知识,可从罗马法的原则客观上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法国资产阶级利用罗马法作为反封建斗争的理论武器;《法国民法典》的制定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等方面分析。
19.(1)原因:反思秦朝“一断于法”的教训;吸收先秦儒家德治思想所蕴含的社会治理价值;董仲舒的学说提供了理论基础;董仲舒和封建统治者的推崇倡导;儒家思想逐渐发展为主流意识形态;(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评价:维护了封建伦理秩序,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开启了后世援礼入法的潮流,影响后世法律文化;促进封社会的繁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司法的公正。(其中局限性,进步性,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不同之处:汉代强调礼法结合,德主刑辅,重视儒家伦理的调节作用;古罗马私法发达,重视司法实践,注重以法律手段调节各种复杂的矛盾。
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形态差异,中国小农经济为主,古代罗马商品经济发达;传统思想理念不同,中国社会深受儒家影响,罗马自然法思想;社会发展需求迥异,中国大一统王朝需求稳定统治,罗马帝国不断扩张中的需要。
【详解】(1)本题是背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汉代。第一问,根据材料“从秦暴虐酷刑、二世而亡的教训中”得出反思秦朝“一断于法”的教训。根据材料“在沿用秦所建立的法律制度框架基础上”得出吸收先秦儒家德治思想蕴含的社会治理价值。根据材料“董仲舒是西汉中期以后礼法融合的重要理论奠基人物....启动了法律儒家化的过程”得出董仲舒的学说提供了理论基础,董仲舒和统治者倡导,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第二问。根据材料“倡导的春秋决狱有力的促进了法律伦理化的司法审判实践,开始了后世引礼入法、引经决狱的潮流”得出开启了后世援礼入法的潮流,影响后世法律文化。根据所学知识得出维护了封建伦理秩序,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促进社会繁荣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司法的公正。
(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古罗马和汉代。第一问,根据材料“将儒家的伦理道德引入法律.....为后世统治阶层构建更为完整的德主刑辅法制模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得出汉代强调礼法结合,德主刑辅,重视儒家伦理的调节作用。根据材料“解答司法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国内人际关系越来越趋于复杂法律的确认和处理已是罗马国家不可替代的必然手段”得出古罗马私法发达,重视司法实践,注重以法律手段调节各种复杂的矛盾。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首先经济上中国小农经济为主,罗马商品经济发达;其次观念上,中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罗马自然法思想;最后政治方面,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稳定统治,罗马帝国不断扩张的需要。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