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06 18:52: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时,毛泽东为高级干部开列了阅读资料,包括1936年苏联宪法、1953年罗马尼亚宪法、1952年波兰宪法、德国宪法、1946年法国宪法、捷克宪法以及近代中国制定的一系列宪法。这主要体现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A.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B.是社会主义宪法的集大成者
C.超越了国家与社会意识形态差异 D.科学融合了国际与历史经验
2.1959年发现大庆油田以后,王进喜和工人们艰苦创业,克服各种困难,在“铁人精神”的指引下,经过三年的石油会战,实现中国原油产量的大幅增长,到1963年,中国的石油基本可以满足自给。由此可知,“铁人精神”( )
A.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 B.引领了社会主义道德模范建设
C.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精神支撑 D.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高潮
3.1983年1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门针对当时的社会生活提出了若干条界限,包括:不干涉穿衣打扮,不用“奇装异服”一词;对抒情歌曲及轻音乐,得须经过批准方能禁止;绘画、雕塑方面,不禁止表现人体美的作品;生理卫生课不是精神污染。这些要求体现了( )
A.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 B.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C.思想解放工作任重道远 D.中西文化在交流中碰撞
4.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禁止重婚、纳妾。禁止童养媳。禁止干涉寡妇婚姻自由。禁止任何人藉婚姻关系问题索取财物”。可见,《婚姻法》的颁布( )
A.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 B.奠定了建设法制国家基础
C.杜绝了买卖妇女的现象 D.说明依法治国方略已确立
5.如表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对法治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这张表格( )
中共八大 提出革命的暴风雨时期已经过去了,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斗争任务已经变为保护社会生产力顺利发展。因此,必须建立完备的法制
十一届三中全会 强调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中共十五大 明确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 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制定了全面依法治国的“一规划、两纲要”,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明确提出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A.体现了我国逐步推进依法治国 B.反映了社会主义政治体系的基本建立
C.见证了邓小平法治理论的建成 D.释放了恢复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信号
6.《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必须保证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经济、文化组织和人民团体积极主动地、独立负责地、协调一致地工作。”2016年7月公布施行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开启了党由政策治国到法律治国的“治理现代化”转变。上述规定( )
A.保证了依法治国原则的有效落实 B.完善了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
C.充分发挥了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D.扩大了我国最高权力机关的职能
7.“改革先锋”是我国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授予的荣誉称号,旨在通过选树褒扬改革先锋模范人物,用鲜活的事例讲好改革开放故事,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下列人物中曾获得此项殊荣的是( )
A.杨善洲 B.黄大年 C.孟泰 D.华罗庚
8.1954年我国全民参与宪法草案的讨论从6月16日开始,到9月11日结束,历时接近3个月。宪法草案公布以后,民众欢呼雀跃。臧克家作诗赞曰“强忍住欢喜的眼泪,我朗诵这中国人民的‘大宪章’,它比黄金铸的字更宝贵,人人把它铭刻在心上,”这表明当时( )
A.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B.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
C.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D.民众的民主意识增强
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国家及时制定了《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婚姻法》《工会法》《惩治贪污条例》《人民法院暂行组织条例》等一系列重要法律。1954年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根据宪法通过了《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基本法律。这表明,这一时期( )
A.首要任务是通过立法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B.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法律法规体系
C.突出落实“依法治国”方略 D.法制建设适应了工业化步伐
10.1992年以来,中国商品流通间接宏观调控体系建设不断完善。颁布和实施了《经济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一系列与商业、市场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条例。这些措施旨在( )
A.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B.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
C.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 D.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
11.20世纪80年代,被誉为“中国式的保尔”的科学家蒋筑英,因长期积劳成疾,以身殉职。国务院追授他为“全国劳动模范”,聂荣臻元帅称赞他是“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92年摄制电影《蒋筑英》。这说明党中央( )
A.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B.切实推进科教兴国战略
C.非常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D.不断满足人民生活诉求
12.1982年8月10日,邓小平同邓颖超会见美籍华人科学家邓昌黎、陈树柏等人。邓小平在谈到精神文明建设时指出:“延安时候我们有什么?物质条件很差,就靠精神文明,靠有理想,靠坚强的信念,什么困难都能克服。在某种情况下,这种精神有决定意义。”最能反映这一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的是( )
A.向雷锋和焦裕禄同志学习 B.“五讲四美三热爱”
C.爱国主义教育 D.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13.1982年,邓小平指出:“这四个方面的工作,或者叫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四项必要保证,即:第一,体制改革;第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年,根据中央书记处指示,规定每年3月为“全民文明礼貌月”。共青团中央等单位也开展推动学赶先进活动。上述做法( )
A.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指明了方向 B.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开拓创新精神
C.是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有益探索 D.表明党对精神文明建设认识日益深入
14.1954年9月15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开幕式上,开国领袖毛泽东郑重宣告将在这次会议上制定宪法,制定几部重要的法律。这次法律实践的重大意义是( )
A.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B.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C.开启了中国法治建设近代化进程 D.促进了全面依法治国理念的形成
15.现行宪法自1982年公布实施后,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和2018年五次修改,有力地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结合当时的历史阶段特征,下表中对于宪法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B.“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大法” 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C.“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D.将“依法治国”重要思想写入宪法 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A.A B.B C.C D.D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材料一、二中两部宪法在各自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上有何重要地位?相较于美国1787年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大总统行使职权有哪些具体规定?用意是什么?
(2)材料三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法治建设又有了怎样的发展?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传统礼仪制度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内容。《礼记》中的很多篇自对人们起床以及入睡时间、从早到晚不同阶段所应该从事的劳作类型及承担的职责等进行了明示和阐述。自周代起,学校中的学生到了农忙季节就要离开学校回乡从事农业生产,只有在每年冬天的农闲阶段才是进入学校学习的主要时间段。在我国古代社会,一般家庭都具有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提倡重视脑力以及体力劳动,并且通过家训家风的形式将这种优秀传统传承和发扬下去。
—摘编自杨玲《论优秀传统文化在劳动教育中的影响》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马列主义成为国家建设的指导思想。受此影响,教育与轻视劳动人民的“旧时代”、剥削阶级垄断的“旧教育”相揖别。劳动、劳动人民、劳动教育成为“关键词”。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党和政府一方面大力普及各级各类教育,另一方面充分联系生产建设的实际需要,引导未升学的学生参加劳动生产。当时主流的教育论述、讲话和研讨都指向劳动教育,并使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鉴于学校课程学术性高于实用性,升学性先于就业性,国家将生产劳动列为正式课程,把“勤工俭学”作为教劳结合的手段,并大力发展“半工半读学校”和“业余学校”。
—摘编自陈南《劳动教育:思想演变与地位流变—兼论开展劳动教育的时空背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劳动教育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历来重视劳动教育的意义。
18.
这些建国初期的“明星”身上折射出怎样的精神和风尚?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伊始,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法制建设。中央人民政府相继制定颁布了《婚姻法》《工会法》《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惩治贪污条例》,以及禁毒禁烟、战犯罪犯改造等重要法规。1954年9月15日至2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此次会议,同时还颁布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 等重要法律。以上法律法规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格局。
——摘编自刘文光《新中国法制建设:新世纪之初的历史回眸和反思》
材料二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了新宪法,第一次明确规定了宪法的法律地位和作用,指出它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目标,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确立了这一基本治国方略和目标。在制定新宪法的基础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其中法律128件,关于法律的决定75件,共计203件,这些法律涉及国家机构、刑事、民事、经济、行政、对外开放、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从1985年开始,我国已实施了两个全国性的在公民中普及法律常识的五年计划,现在正在实施第三个五年计划。从1994年12月到1998年5月,中共中央举办了七次法制讲座。出现了从重人治、轻法治向重法治转变,从权力至上向法律至上转变,从重义务轻权利向权利义务并重转变和从重实体法轻程序法向两者并重转变的现象。
——摘编自李玉荣《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及其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重视法制建设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综合上述材料,简述新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经验。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4年(中国)。依据材料“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时,毛泽东为高级干部开列了阅读资料,包括1936年苏联宪法、1953年罗马尼亚宪法、1952年波兰宪法、德国宪法、1946年法国宪法、捷克宪法以及近代中国制定的一系列宪法”,可以看出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融合了国际与中国历史的经验,D项正确;材料突出的是学习他国法律以及本国历史经验,排除A项;五四宪法之后多次进行修改,并非社会主义宪法的集大成者,排除B项;“超越了意识形态”表述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9年~1963年(中国)。据材料“在‘铁人精神’的指引下,经过三年的石油会战,实现中国原油产量的大幅增长,到1963年,中国的石油基本可以满足自给。”可知,“铁人精神”的忘我拼搏、科学求实、埋头苦干和爱国奉献精神,实现了中国的石油基本可以满足自给,取得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C项正确;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是“铁人精神”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作用,而非社会主义道德模范建设方面,排除B项;材料无法说明“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高潮,排除D项。故选C项。
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3年(中国)。材料所提及的相关规定,不干涉穿衣自由、不打击文艺成果、突破传统观念束缚,侧面反映了当时对这些方面管控过多,仍需要加大思想解放力度,C项正确;1983年经济体制改革主要集中在农村,材料中没有指向农村的信息,排除A项;1986年才通过了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排除B项;材料相关信息并非都是由西方文化带来的,排除D项。故选C项。
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0年的中国。据题意可知,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废除了封建时代的婚姻陋习,这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A项正确;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初步奠定了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排除B项;“杜绝了”的说法过于绝对,且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依法治国方略到20世纪90年代才提出,排除D项。故选A项。
5.A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现代(中国)。从中共八大以来,党中央就不断指出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并在重要会议上逐步推进依法治国,如十五大明确依法治国,新时代制定了全面依法治国的“一规划、两纲要”,A项正确;社会主义政治体系基本建立是在1954年,排除B项;中共八大期间的内容并不能见证邓小平法治理论的建成,排除C项;十一届三中全会就已经恢复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排除D项。故选A项。
6.B
【详解】本题属于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可知本题为本质类、影响类选择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必须保证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经济、文化组织和人民团体积极主动地、独立负责地、协调一致地工作。”这说明党在执政方式上要坚持依法执政,这些规定完善了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依法治国原则的相关内容,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到社会舆论,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的扩大,排除D项。故选B项。
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杨善洲同志改革先锋称号,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19年9月,黄大年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19年9月,孟泰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华罗庚是中科院院士、数学家,并未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排除D项。故选A项。
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4年的中国。结合时间1954年可知,材料涉及的是1954年宪法,从全民参与宪法草案的讨论,可以看出民众的民主意识增强,D项正确;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宪法,而非人民民主专政,排除B项;材料中体现的是全民讨论宪法草案而非法治精神,排除C项。故选D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颁布了一系列的重要法律和一些基本法律,由此构建了社会主义法律法规体系的初步框架,B项正确;这些法律的颁布只能说明我国初步建立的社会主义法律法规体系,并不能说明是通过立法巩固人民政权,排除A项;我国到20世纪90年代才提出“依法治国”方略,排除C项;我国到1953年才开始了工业化步伐,而且这些法律并不全是针对工业化的,排除D项。故选B项。
10.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2年以来中国。据所学可知,1992年我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此外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因此1992年以来,国家加快了经济类相关法律的立法工作,此举实际上是为了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D项正确;立法是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方式之一,但是1992年以来国家加强经济立法主要不是为了加强宏观调控而是为了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排除A项;加强立法是政府提升治理能力的措施之一,但是1992年以来国家加强立法工作主要是为了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排除B项;C项错在完善,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故选D项。
1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据材料“国务院追授他为‘全国劳动模范’,聂荣臻元帅称赞他是‘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92年摄制电影《蒋筑英》”可知,对于这位以身殉职、积劳成疾的科学家,国家注重对其追授和电影宣传,反映了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C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A思想;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时间是1995年,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精神文明建设,并非人民生活诉求,排除D项。故选C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五讲四美三热爱”,B项正确;向雷锋和焦裕禄同志学习是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精神文明建设内容,排除A项;1994年中共中央先后颁布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加以推进,排除C项;2001年,中共中央在总结思想道德建设基础上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规划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排除D项。故选B项。
13.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1982年后的中国。根据材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四项必要保证,即:第一,体制改革;第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全民文明礼貌月”及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初期,国家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并且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保证之一,这体现了党对精神文明建设认识的日益深入,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增强群众的开拓创新精神无关,排除B项;“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有益探索”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1954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B项正确;1954年,并没有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排除A项;“近代化进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依法治国提出的时间是199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结合所学可知,进入21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为提高全社会的人权意识,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2004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C项正确;1993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排除A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大法是在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排除B项;将依法治国思想写入宪法是在199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排除D项。故选C项。
16.(1)重要地位: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有效防止专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中国近代民主化的重要里程碑。
具体规定:总统颁布命令须国务员副署,参议院有权对总统进行弹劾。
用意: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共和制度。
(2)历史意义: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开创了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发展:1997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9年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施行三权分立的原则,权力相互制衡,可以有效防止专制;根据材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中国近代民主化的重要里程碑。根据材料“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大总统行使职权进行了限制,总统颁布命令须国务员副署,参议院有权对总统进行弹劾;其用意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共和制度。
(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开创了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适应新的发展阶段的需要,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法治建设取得长足发展,1997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9年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17.(1)特点:劳动教育与礼仪制度相融合;注重耕读结合;政府(官办学堂)、家庭多种主体相互配合;劳动教育与个人道德修养相结合(脑力培养与体力训练相结合)。
成因:传统社会以农耕经济为主导;社会主流思想强调道德修养;古代学校的学生家庭多为农业生产的参与者或经营者;聚族而居和注重家训家风的传统;政府稳固统治基础,培养实干人才的现实需要。
(2)意义:有利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促进了民本思想和尊重劳动的价值观的传播;有助于塑造与政治及社会制度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对学校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家庭教育内涵的丰富产生了深刻影响;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古代中国。第一小问是特点,据材料一“我国传统礼仪制度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内容”可知,劳动教育与礼仪制度相融合;据材料一“自周代起,学校中的学生到了农忙季节就要离开学校回乡从事农业生产,只有在每年冬天的农闲阶段才是进入学校学习的主要时间段”可知,注重耕读结合;据材料一“学校中的学生”“家庭都具有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可知,政府(官办学堂)、家庭多种主体相互配合;据材料一“提倡重视脑力以及体力劳动”可知,劳动教育与个人道德修养相结合(脑力培养与体力训练相结合)。第二小问是成因,据材料一“学校中的学生到了农忙季节就要离开学校回乡从事农业生产”可知,传统社会以农耕经济为主导;据材料一“《礼记》”可知,社会主流思想强调道德修养;据材料一“学校中的学生到了农忙季节就要离开学校回乡从事农业生产,只有在每年冬天的农闲阶段才是进入学校学习的主要时间段”可知,古代学校的学生家庭多为农业生产的参与者或经营者;据材料一“一般家庭都具有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提倡重视脑力以及体力劳动,并且通过家训家风的形式将这种优秀传统传承和发扬下去”可知,聚族而居和注重家训家风的传统;结合所学从政府稳固统治基础,培养实干人才的现实需要的角度分析 。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古代中国。结合所学从有利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促进了民本思想和尊重劳动的价值观的传播、有助于塑造与政治及社会制度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对学校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家庭教育内涵的丰富产生了深刻影响、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角度分析。
18.精神风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奉献与牺牲精神、集体主义与爱国主义的精神;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
【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中国。
根据材料“宁肯一人脏,换来万户净”、“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艰苦奋斗、科学求实”等信息可知,建国初期的“明星”身上折射的精神和风尚主要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奉献与牺牲精神、集体主义与爱国主义的精神,以及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
19.(1)原因:巩固新中国政权;为恢复国民经济创造条件;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以往法律体系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任答三点即可)
(2)主要成就:宪法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明确了宪法的法律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依法立国”的基本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目标;初步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加强了法制宣传教育;法制观念出现了新的变化。(任答两点即可)
经验: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进一步完善依法行政制度;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进一步健全司法制度,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加强法律监督;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广泛深入地开展法制教育,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成立初期的新中国。原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以往法律体系弊端等方面作答。政治方面,据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伊始,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法制建设”可得出巩固新中国政权;据材料一“《婚姻法》《工会法》《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惩治贪污条例》,以及禁毒禁烟、战犯罪犯改造等重要法规”可得出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经济方面,据材料一“《土地改革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为恢复国民经济创造条件;以往法律体系弊端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往法律体系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2)本题是影响类和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成立以来的新中国。成就: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据材料二“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了新宪法,第一次明确规定了宪法的法律地位和作用”可得出宪法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明确了宪法的法律地位和作用;据材料二“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目标”可得出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初步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据材料二“从1985年开始,我国已实施了两个全国性的在公民中普及法律常识的五年计划,现在正在实施第三个五年计划。从1994年12月到1998年5月,中共中央举办了七次法制讲座”可得出加强了法制宣传教育;据材料二“出现了从重人治、轻法治向重法治转变,从权力至上向法律至上转变,从重义务轻权利向权利义务并重转变和从重实体法轻程序法向两者并重转变的现象。”可得出法制观念出现了新的变化。
经验: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党的领导、民主制度建设、行政和司法建设、监督机制、法制教育和法律意识等方面思考。党的领导方面,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主制度建设方面,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行政和司法建设方面,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进一步完善依法行政制度;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进一步健全司法制度,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监督机制方面,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加强法律监督;法制教育和法律意识方面,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广泛深入地开展法制教育,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