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06 18:5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1648年,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被迫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德意志各诸侯国有独立的外交权和对帝国事务的投票权,规定皇帝不得干涉各诸侯国的内政;确认新约和旧约具有同等地位,以及各诸侯国的宗教自由;认可荷兰和瑞士脱离神圣罗马帝国,并保有内政和外交上的全部主权。这些规定( )
A.利于加强主权国家的世俗统治 B.构建了大国协调的国际关系
C.奠定了近代国际法的法律基础 D.打破了欧洲大陆的均势局面
2.1943年12月,《开罗宣言》明确规定,“使日本在中国所窃取之领土,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明确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之其他小岛之内”。据此可知,这两个文件( )
A.确定了“大国一致”的原则 B.使国际法发展迈入新阶段
C.催生了集体安全体制的形成 D.明确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
3.《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德意志各诸侯国“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的权利”。这一规定实质上( )
①促进了德意志的宗教改革②承认了德意志各邦国为主权国家
③消除了德意志内部的纷争 ④在法律上确认德意志的政治分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在《非战公约》订立之前,国际法作为一个法律体系的主要缺点并不在于缺少一个国际立法机关或行政机关,而在于承认战争为一个正常的法律制度。《非战公约》改变了这一情况。”这说明,《非战公约》( )
A.奠定了国际立法机关设立的基础 B.开创了用国际会议结束战争先例
C.改变了国际法对战争的价值取向 D.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机制
5.《国王们的蛋糕》(如图)是以19世纪欧洲某次会议为题材而创作的漫画。图中间举起一对秤的是英国,左侧的俄国陶醉在“欧洲救世主”的赞誉中,右侧的法国领土则被划掉了一部分。该漫画反映的这次会议( )
A.确立了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 B.建立起以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体系
C.实质是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分赃会议 D.规定了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
6.格劳秀斯在1609年出版的《海洋自由论》中强调:广阔的海洋是自由的王国,在那里没有主权以及与主权相关的为主权国家统辖的独占性的所有权、航海权和贸易权,在没有主权的海洋,个人或国家的行为是自由的开放的。这一观点( )
A.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B.有助于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C.为减少战争行为开辟新途径 D.确认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7.1534年,英国颁布《至尊法案》,该法案宜称“(英王)应被拥立,承认和称为英格兰国教会的尘世唯一至尊领袖,应获得并享有……属于英格兰国教会至尊领袖上述尊位的一切荣誉、威严、优越权、司法权”。英国此举( )
A.推翻了罗马教会的统治 B.加速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C.压抑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D.限制了国王的专制权力
8.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纽伦堡法庭宪章》率先以国际法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危害法原则,进一步将反人道主义罪确认为国际法上的犯罪。这一变化( )
A.仅维护反法西斯国家利益 B.凸显了人文关怀意识
C.标志国际法走向最终完善 D.消除了世界大战隐患
9.1874年,日本政府借机入侵琉球岛和台湾岛,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专条》。面对危机,不少知识分子和闽台官员明确提出要以国际法处理冲突,申明中国在台湾全境的主权,要求日本退兵。这一现象反映出( )
A.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B.近代外交意识推动爱国斗争
C.宗藩外交体系开始受到冲击 D.个人喜好影响中国外交政策变化
10.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年)爆发后,贞德成为法兰西民族爱国主义的象征,这种爱国主义是法国赢得英法百年战争的关键,也为法兰西民族的统一在思想上准备了条件。据此可知,英法百年战争( )
A.推动了拿破仑统一欧洲的进程 B.结束了西欧大国间的混战局面
C.是法兰西民族国家形成的根源 D.促进了法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11.有位法学家认为,即使在战争的剧烈震荡和风暴的时候,人类也必须遵循和服从它所拥有的自然法规范。他为战争创造了一部法典,为和平确立了一个纲领,后世给予他极高的荣誉,将其称为“国际法之父”。他创造的这部“法典”是( )
A.《战争与和平法》 B.《非战公约》 C.《查士丁尼法典》 D.《拿破仑法典》
12.《国际联盟盟约》规定:“缔约各国,为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持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以为今后各国政府间行为之规范,在有组织之民族间彼此关系中维持正义并恪遵条约上之一切义务……”。这表明,国联( )
A.“全体一致”原则导致效能有限 B.确立国际法主体是主权国家
C.重视国际法在维护和平中的作用 D.消除了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
13.恩格斯在谈及宗教改革时指出,15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欧君主国崛起,并趋向统一和联合,是一场不同于基督信仰原则的国家构成方式,是由新生产方式所推动的一场社会重构,它的崛起使西欧政教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王权有能力与教权相抗衡。这一观点可用来说明( )
A.世俗政权的崛起推动了宗教改革 B.社会化大生产引发社会变革
C.王权与教权结合实现了政治整合 D.宗教改革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14.西方历史上某一体系的建立标志着欧洲三十年战争的结束,确立了欧洲的世俗权威代替宗教权威,同时确立了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等原则,国家可以决定其国内政治和不受外部压力限制,并在各自地理区域内拥有全面管辖权和不干涉其他国家的内部事务的权力。该体系指的是( )
A.华盛顿体系 B.雅尔塔体系 C.威斯特法利亚体系 D.维也纳体系
15.弗里德里希席勒在《三十年战争史》中关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写道“千万张嘴千万次地在祈求和平,即使最有害的和平也被当成是上天的善举。相关各方应立即、不得拖延、亳不迟延地执行和约的相关规定。”这表明当时( )
A.欧洲国家混战局面结束 B.实现和平成为普遍愿望
C.国家主权独立原则确立 D.国际法的基本准则形成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3世纪的欧洲,“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已经存在,此时,国家主权的概念尚未出现,但民族国家已在孕育和形成之中,到了中世纪末期,欧洲出现了向民族国家过渡的大趋势,其标志则是专制王权的建立。从现代化的角度上说,专制王权是民族国家的早期形式。而最先从西欧兴起的民族主义思潮逐渐在其他地区传播开来,尤其是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形成的巨大推动力从根本上唤醒了世界其他地区的民族意识,从而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普遍形成。
——摘编自刘成《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及其意义》
材料二 二战结束以来,由于殖民地独立后的人员“返流”、为战后重建招收“客工”、接收各类难民和欧洲共同体内人员自由流动等原因,欧洲各国的移民数量不断增加。欧洲原本相对单一的民族国家因此出现了变化,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治理形态上的变化在欧洲国家也体现得非常充分。欧盟已经建成统一市场和关税同盟,成员国使用统一货币;通过《申根协定》取消国境限制;在政治、外交、财政、社会等倾域中,欧盟国家的合作也日益紧密。这样,原来属于民族国家控制的主权事务,很多都要在欧盟层面上进行合作与协调。
——摘编自田德文《国家转型视角下的欧洲民族国家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以后欧洲民族国家的变化及其影响。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国际法”一词最早是18世纪末英国法学家边沁提出来的,他所指的“国际法”是一种源于欧洲国际社会的国际法律规则体系,这一规则体系最初出现于17世纪的欧洲,如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就确认了国家主权和主权平等原则。在殖民时代,欧洲列强不仅对所谓的未开化地区实行直接殖民统治,否认其国家与欧洲圈的“文明”国家之间存在着平等关系,无视或贬低其主权,甚至以“欧洲中心论”否认非欧洲文明和国家权利、如印度这样的古代文明,欧洲就实行完全剥夺其主权的做法。
——摘编自何力《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国际法史与文明互融》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宪章》等确定的不使用武力、民族自决、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国际法原则得到普遍接受,逐渐形成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一整套国际规则体系。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组织、争取独立的民族、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不断上升,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修改、调整外国投资、开发和其他部分的国际法内容,国际法出现了一个新兴的分支——国际经济法。同时,从传统的国家领土逐步扩展到外层空间、海床洋底、南北极地甚至网络空间等,新涌现出诸如国际行政法、国际旅游法、核法和极地法等数十个新分支(部门法)。现代国际法越来越多地体现各国的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日益成为维护人类普遍价值和利益的法律秩序。
——摘编自盛红生《战后国际法体系演变与中国角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国际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国际法的主要变化。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18.近代国际法形成并得到发展,20世纪,其范围和作用都有了进一步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国家认为进行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在此基础上,国际法的奠基人格劳秀斯认为国际法是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国家主权“对内最高,对外独立”,他主张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提出交战规则以及关于战俘待遇、武器使用,除了军事必需外,财产不应受到损害等原则。这些原则后来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
——据《普通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整理
材料二 (国际联盟)……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缔约各国为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的义务,维持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以为今后各国政府间行为之规范,在有组织之民族间彼此关系中维持正义并恪遵条约上之一切义务……
——摘编自《国际联盟盟约》1919年6月28日)
材料三 为保证联合国行动迅速有效,各会员国将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主要责任,授予安全理事会,并同意安全理事会于履行此项责任下之职务时,即系代表各会员国……安全理事会以联合国十五会员国组织之;安全理事会关于程序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表决之;对于其他一切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之同意票表决之。
——摘自《联合国宪章》1945年6月26日)
(1)写出格劳秀斯奠定国际法基础的著作。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国际联盟盟约》中对战争态度的新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联合国宪章》关于安理会的主要规定,分析这些规定对安理会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82年,日本大阪高等法院在中日已建交的情况下,称台湾当局为"被承认的事实上的政府"。
1987年,美国参议院通过“西藏问题”修正案。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发动科索沃战争。
2001年,美国宣布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
2015年,菲律宾无视中国对南海的主权,发起南海仲裁案。
2017年——至今,美国退出《巴黎协定》、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世卫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移民协议。
【问题探究】
面对国际法遭遇的挑战,你认为应该如何应对?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48年(西欧)。据材料“承认德意志各诸侯国有独立的外交权和对帝国事务的投票权,规定皇帝不得干涉各诸侯国的内政”“各诸侯国的宗教自由”“保有内政和外交上的全部主权”可知,这些规定有利于强化主权国家的世俗统治,A项正确。1815年维也纳会议构建了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排除B项;1625年《战争与和平法》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排除C项;《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欧洲均势局面,排除D项。故选A项。
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二战期间的世界。《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应当将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波茨坦公告》重申这一点。《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明确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为二战后中国收复被日本军国主义掠夺和窃取的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等领土提供了重要的国际法依据,D项正确;1945年6月,5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并赋予安理会制裁的权力,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关于台湾主权归属的规定,而非对国际法发展的贡献,排除B项;早在1919年的国际联盟盟约上就提出实行“集体安全”,排除C项。故选D项。
3.D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代(欧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德意志各诸侯国可以自由行使领土权,确立了国家主权观念,承认了德意志各邦国为主权国家,④在法律上确认德意志的政治分裂,②④正确,D项正确;《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与宗教改革无关,也无法消除德意志内部的纷争,①③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在于承认战争为一个正常的法律制度”可知,《非战公约》中对战争的性质做了重新的定义,说明该公约改变了国际法对战争的价值取向,C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是强调对战争价值的定义,并没有涉及到设立国际立法机关的内容,排除A项;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开创了用国际会议结束战争先例,排除B项;《联合国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机制,排除D项。故选C项。
5.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时空是19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19世纪欧洲某次会议”“图中间举起一对秤的是英国,左侧的俄国陶醉在‘欧洲救世主’的赞誉中,右侧的法国领土则被划掉了一部分”及所学可知,与漫画相关的是拿破仑战争结束后召开的维也纳会议,维也纳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恢复拿破仑战争时期被推翻的各国旧王朝及欧洲封建秩序,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战胜国重新分割欧洲的领土和领地,相互制衡并保持和平。通过维也纳会议及此后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建立起了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B项正确;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结束了欧洲混战的局面,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排除A项;1884年柏林会议的实质是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分赃会议,排除C项;《国际联盟盟约》规定了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排除D项。故选B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在没有主权的海洋,个人或国家的行为是自由的开放的”可知,该规定有助于拓宽殖民范围,推动资本主义发展,B项正确;格劳秀斯在1625年出版的《战争与和平法》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排除A项;外交制度的建立和国际法的形成为减少战争行为开辟新途径,排除C项;D选项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排除D项。故选B项。
7.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34年(英国)。根据材料“(英王)应被拥立,承认和称为英格兰国教会的尘世唯一至尊领袖,应获得并享有……属于英格兰国教会至尊领袖上述尊位的一切荣誉、威严、优越权、司法权”可知,英国此举强化了世俗国王的权力,促进了英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加速了民族国家的形成,B项正确;英国宗教改革促进了英国国教的诞生,使英国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材料所述并未与自然科学有关,排除C项;材料所述强化了英国国王的权力,排除D项。故选B项。
8.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正向题、影响题。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据材料“《纽伦堡法庭宪章》率先以国际法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危害法原则,进一步将反人道主义罪确认为国际法上的犯罪”,可知通过法律的形式明确危害人类罪和反人道罪,体现了对人的重视和关怀,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国际法对人文的关怀意识,并未体现仅维护反法西斯国家利益,排除A项;材料突出的是人文关怀,不是强调国际法是否走向最终完善,结合所学知识也知国际法没有走向最终完善,排除C项;“消除了”,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明确提出要以国际法处理冲突,申明中国在台湾全境的主权,要求日本退兵”及所学知识可知,在面对日本对中国的入侵时,不少知识分子和官员主张用近代外交的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反映了近代外交意识推动爱国斗争,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不少知识分子和官员应对危机的方式,并非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签订后,宗藩外交体系已经受到冲击,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知识分子和官员的行为,没有体现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变,排除D项。故选B项。
10.D
【详解】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英国和法国。材料表明在百年战争中贞德成了法兰西民族爱国主义的象征,并且这成为了法兰西民族的统一做了思想上的准备,可知促进了法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拿破仑,排除A项;根据所学百年战争之后西欧大国间也有混战的情况,排除B项;百年战争是法兰西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原因,但不是根源,排除C项。故选D项。
1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据材料“他为战争创造了一部法典,为和平确立了一个纲领,后世给予他极高的荣誉,将其称为‘国际法之父’”及所学知识可知,这指的是格劳秀斯和他的《战争与和平法》,A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国际法之父指的是格劳秀斯,《非战公约》 《查士丁尼法典》 《拿破仑法典》均与格劳秀斯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CD项。故选A项。
1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为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在有组织之民族间彼此关系中维持正义并恪遵条约上之一切义务”可知,该规定表明国联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C项正确;国联被英国和法国控制,美国始终不是国联成员,苏联加入很晚,国联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全体一致”原则使之难以有效遏制战争,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战争与和平法》确立国际法主体是主权国家,排除B项;国联并未消除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1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的西欧。据材料“15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欧君主国崛起......使西欧政教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王权有能力与教权相抗衡”并结合所学可知,15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促进了西欧君主国的崛起,世俗君主希望摆脱教皇对本国事务的干涉,这为宗教改革奠定了现实基础,A项正确;社会化大生产开始于工业革命,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王权与教权相抗衡”,不是“结合”,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宗教改革的背景,而非其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据材料“确立了欧洲的世俗权威代替宗教权威,同时确立了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等原则,国家可以决定其国内政治和不受外部压力限制”及所学知识可知,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与材料相符,C项正确;符合材料描述的是威斯特法利亚体系,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和维也纳体系均没有“标志着欧洲三十年战争的结束”,排除ABD项。故选C项。
15.B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的设问词本题为影响题。时空范围为:三十年战争时期的欧洲。根据材料可知,和平成为签订条约的最大目标,这也表明实现和平成为普遍的愿望,B项正确;当时的混战局面并未结束,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国家主权的相关内容,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人民祈祷和平,国际法的基本准则形成同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6.(1)条件:中世纪“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思想的影响;专制王权的建立;宗教改革对世俗权力的强化;法国大革命的推动;国际法的形成与近代外交制度的确立。
(2)变化:民族结构日趋多元化;政府的部分功能被消解;民族国家间的关系加强。
影响:密切了欧洲国家间的关系;有利于欧洲的团结;推动了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
削弱了民族国家主权;影响了民族文化特性的发展;外来移民问题造成了部分国家社会的不稳定。
【详解】(1)条件: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在13世纪的欧洲,‘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已经存在”可知,中世纪“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思想的影响;根据材料“ 到了中世纪末期,欧洲出现了向民族国家过渡的大趋势,其标志则是专制王权的建立”可知,专制王权的建立;根据材料“而最先从西欧兴起的民族主义思潮逐渐在其他地区传播开来,尤其是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形成的巨大推动力从根本上唤醒了世界其他地区的民族意识,从而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普遍形成”可知,法国大革命的推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条件还包括宗教改革对世俗权力的强化、国际法的形成与近代外交制度的确立。
(2)变化: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以后欧洲。 根据材料“二战结束以来,由于殖民地独立后的人员‘返流’、为战后重建招收‘客工’、接收各类难民和欧洲共同体内人员自由流动等原因,欧洲各国的移民数量不断增加。欧洲原本相对单一的民族国家因此出现了变化,面临着新的挑战”可知,民族结构日趋多元化;外来移民问题造成了部分国家社会的不稳定;根据材料“ 欧盟已经建成统一市场和关税同盟,成员国使用统一货币;通过《申根协定》取消国境限制;在政治、外交、财政、社会等倾域中,欧盟国家的合作也日益紧密。这样,原来属于民族国家控制的主权事务,很多都要在欧盟层面上进行合作与协调”可知,政府的部分功能被消解; 民族国家间的关系加强;削弱了民族国家主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欧洲移民增多,影响了民族文化特性的发展。影响: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以后欧洲。根据材料“ 欧盟已经建成统一市场和关税同盟,成员国使用统一货币;通过《申根协定》取消国境限制;在政治、外交、财政、社会等倾域中,欧盟国家的合作也日益紧密。这样,原来属于民族国家控制的主权事务,很多都要在欧盟层面上进行合作与协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密切了欧洲国家间的关系;有利于欧洲的团结;推动了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分析。
17.(1)特点:源于欧洲,欧洲国家主导形成;以国家主权和主权平等原则为基础;伴随殖民扩张扩展到世界,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带有明显的不平等性。
(2)主要变化: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国际法主体增加;国际法的适用范围扩大;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提高;国际法理念和原则更加多元。
认识:国际法应根据世界政治和经济的变化与时俱进;国际法的完善有利于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应积极成为国际法的参与者、维护者和建设者。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世界。
根据材料“‘国际法’是一种源于欧洲国际社会的国际法律规则体系”“最初出现于17世纪的欧洲——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后来成为国际法的普适性基础”可知,国际法源于欧洲,由欧洲国家主导形成;根据材料“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所体现出来的以国家主权和主权平等原则为基础的欧洲国际法”可知,以国家主权和主权平等原则为基础;根据材料“国际法在其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伴随着殖民主义和所谓文明优越的原罪”可知,国际法伴随殖民扩张扩展到世界,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带有明显的不平等性。
(2)本题是对比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世界。
第一小问主要变化:根据材料“逐渐形成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一整套国际规则体系”可得出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根据材料“冷战结束以来,国际组织、争取独立的民族、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不断上升,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修改、调整外国投资、开发和其他部分的国际法内容”可得出国际法主体增加;根据材料“从传统的国家领土逐步扩展到外层空间、海床洋底、南北极地甚至网络空间等”可得出国际法的适用范围扩大;根据材料“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修改、调整外国投资、开发和其他部分的国际法内容,国际法出现了一个新兴的分支——国际经济法”可得出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提高;根据材料“现代国际法越来越多地体现各国的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可得出国际法理念和原则更加多元。
第二小问认识:根据材料二“冷战结束以来,国际组织、争取独立的民族、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不断上升,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修改、调整外国投资、开发和其他部分的国际法内容,国际法出现了一个新兴的分支——国际经济法。同时,从传统的国家领土逐步扩展到外层空间、海床洋底、南北极地甚至网络空间等,新涌现出诸如国际行政法、国际旅游法、核法和极地法等数十个新分支(部门法)。现代国际法越来越多地体现各国的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国际法应根据世界政治和经济的变化与时俱进;国际法的完善有利于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应积极成为国际法的参与者、维护者和建设者。
18.(1)著作:《战争与和平法》
(2)新变化:对国家的战争权加以限制,通过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维持和平。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空前灾难,使人们加深了对战争危害的认识。
(3)规定:安理会是联合国中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安理会对实质问题的表决实行“大国一致”原则。积极作用:确保安理会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的权威性,使安理会能有效地采取行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
【详解】(1)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17世纪(欧洲)。著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格劳秀斯的著作是《战争与和平法》。
(2)本题为特点、原因来材料题。时空范围为1919年(中国)。第一小问新变化:根据材料“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提出交战规则以及关于战俘待遇、武器使用,除了军事必需外,财产不应受到损害等原则。这些原则后来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缔约各国为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的义务,维持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国家的战争权加以限制,通过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维持和平。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空前灾难,使人们加深了对战争危害的认识。
(3)本题为特点、影响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1945年(世界)。第一小问规定:根据材料“为保证联合国行动迅速有效,各会员国将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主要责任,授予安全理事会,并同意安全理事会于履行此项责任下之职务时”可知,安理会是联合国中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安理会对实质问题的表决实行“大国一致”原则。第二小问积极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采取大国一致原则,确保安理会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的权威性,使安理会能有效地采取行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
19.面对强权政治、霸凌行径、双重标准、单边主义,各国应凝聚共识、携手合作,坚守国际法,维护公平正义、促进和平发展的核心价值,建立以联合国为中心、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
【详解】本题是说明类的问题。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的内容和所学,可从面对强权政治、霸凌行径、双重标准、单边主义,各国应凝聚共识、携手合作,坚守国际法,维护公平正义、促进和平发展的核心价值,建立以联合国为中心、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等角度概括。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