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桂花雨》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桂花雨》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6 18:23: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桂花雨是作者童年时的一种游戏,主要特点是将桂花摇落下来,然后捡起桂花,以此为乐。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桂花雨的玩法和特点。
2. 掌握描述桂花雨的修辞手法:作者在描述桂花雨时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桂花雨的美丽与神秘。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重难点
1. 重点理解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阅读过程中,需要重点理解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是通过对童年时期桂花雨的回忆表达出来的。需要深入体会这种情感,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蕴。
2. 难点掌握描述桂花雨的修辞手法:作者在描述桂花雨时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可能会给学生的阅读带来困难。因此,需要重点讲解这些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其用法。
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背景
在开始这篇课文的学习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作者的相关背景。课文的作者是当代女作家琦君,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感染力。《桂花雨》是她的代表作之一,这篇文章通过回忆童年时期摇桂花的经历,表达了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二、走进文本,感受情感
在阅读这篇课文时,我们要积极投入情感,用心感受作者的心境。在感受文章情感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关注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课文中,作者通过描述童年时期桂花雨的美丽与神秘,展现了对故乡深深的眷恋。我们可以从作者的描述中感受到这种深情厚意。
2. 品味作者对桂花的热爱。在课文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桂花的美丽与芬芳,这种热爱之情贯穿全文。我们可以从作者的描述中品味到这种情感。
3. 关注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在课文中,作者通过回忆童年时期摇桂花的经历,展现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我们可以从作者的回忆中感受到这种情感。
三、深入剖析,发现意蕴
在阅读这篇课文时,我们还需要深入剖析文章的意蕴。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发现文章所蕴含的深意:
1. 关注作者对故乡的情感变化。在课文中,作者对故乡的情感经历了一系列变化,从最初的思念到最后的感慨,这些变化都体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情厚意。
2. 探讨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是如何表达的。在课文中,作者通过叙述童年时期的桂花雨的故事,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我们可以深入探讨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
3. 分析作者对桂花的热爱之情是如何体现的。在课文中,作者通过描写桂花的美丽与芬芳,将这种热爱之情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可以深入分析这种情感的体现方式。
四、分段讲解。
【第1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以中秋节为时间背景,描述了故乡桂花盛开的情景。
首先,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象征着团圆和家庭的重要性。这个节日与桂花紧密相关,因为桂花以其芬芳的香气和美丽的花朵成为了中秋节的重要象征之一。
在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正是中秋节前后。这个描述展示了故乡与桂花的紧密联系,也展示了中秋节期间故乡的美丽景色。在这个时期,故乡的人们可以欣赏到桂花盛开的美丽景象,闻到它那浓郁的香气,感受到它所带来的愉悦和宁静。
这段文字通过对故乡桂花盛开的描述,进一步展示了故乡的美丽和独特之处。同时,这段文字也流露出作者对故乡和桂花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第2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描述了作者小时候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首先,作者提到小时候对任何花都不懂得欣赏,父亲尽管告诉他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他并不喜欢。然后,作者明确表示他喜欢的是桂花。这个表述展示了作者对桂花的独特情感和喜爱,也展示了他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懂得欣赏自然之美。
接下来,作者通过对桂花树的描述来展示它的特点和魅力。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这个描述突出了桂花的朴实无华和自然之美。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这个描述展示了桂花的低调和内敛。
最后,作者强调了桂花的香气是如此迷人。这个表述展示了桂花的香气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展示了作者对桂花的极度喜爱和欣赏。
这段文字通过描述作者小时候对桂花的喜爱和欣赏,进一步展示了桂花的美丽和独特之处。同时,这段文字也流露出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欣赏之情。
【第3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描述了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这个描述展示了母亲对桂花的珍惜和担心,也展示了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这个描述展示了母亲对桂花的收获和分享的期待,也展示了母亲善良、热心助人的品质。
同时,这个描述也传递了一种乡村特有的自然和谐的气息。人们和自然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母亲对桂花的担心和期待,正是这种关系的体现。而母亲要将收获的桂花分享给乡亲们,则体现了乡村社区的亲密和互助。
【第4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描述了桂花盛开时的香气和摇桂花的必要性。
首先,作者用“香飘十里”这个词来形容桂花的香气之浓烈。这是一个夸张的表述方式,旨在强调桂花的香气非常浓郁。然后,作者说“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这个描述展示了桂花的香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之大,让整个社区都沉浸在香气之中。
接下来,作者提到桂花成熟时应当“摇”。这个“摇”是对桂花进行收获的一种方式。通过摇动桂花树,可以让桂花落下,便于收集和保存。而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这个描述展示了摇桂花的技巧和收获的新鲜度。
如果让桂花自然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这个描述强调了摇桂花的必要性和收获的新鲜度对桂花香气的重要性。落在泥土里的桂花可能会受到污染和破坏,导致桂花的香气和质量下降。
这段文字通过描述桂花的香气和摇桂花的必要性,进一步展示了作者对桂花的热爱和欣赏之情。同时,这段文字也流露出作者对故乡和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第5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描述了作者童年时对摇桂花的期待和兴奋,以及与家人一起摇桂花的快乐回忆。
首先,作者提到摇花对他来说是件大事,这展示了作者对桂花的重视和喜爱。因此,他总是缠着母亲问什么时候可以摇桂花,这展示了作者对桂花的急切期待和渴望。
接下来,母亲根据天空的阴云判断出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个描述展示了母亲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和及时应对,也展示了提前摇桂花的必要性。
然后,作者描述了自己和家人一起摇桂花的情景。他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他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这个描述展示了作者对摇桂花的投入和快乐,也展示了桂花的美丽和魅力。
最后,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自己在摇花时的感受:“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这个表述展示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也展示了桂花的香气对人们的影响。
这段文字通过对童年时摇桂花的回忆,进一步展示了作者对桂花的热爱和怀念之情。同时,这段文字也流露出作者对故乡、家人和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6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描述了桂花摇落后的处理和利用。
首先,桂花摇落后,需要挑去小枝小叶,这个步骤是为了去除杂质和不良的叶子,保证桂花的品质和纯度。然后,晒上几天太阳,这个步骤是为了让桂花变得更加干燥和清香,有利于保存和加工。
接下来,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这个描述展示了桂花的另一种用途,它可以作为一种香料添加到茶中,为茶增添香气和口感。而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这个描述展示了桂花在传统节日中的重要地位和人们的创造力。人们将桂花用于制作糕饼等传统食品,既增添了节日的气氛,也传承了文化。
最后,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这个描述展示了桂花香气的浓郁和持久,以及它对整个社区的影响。桂花的香气不仅仅是一种感官体验,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和情感纽带。它代表着故乡的特色和文化底蕴,让人们感受到家乡的温暖和归属感。
这段文字通过对桂花摇落后处理和利用的描述,进一步展示了作者对桂花的了解和欣赏之情。同时,这段文字也流露出作者对故乡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敬意。
【第7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描述了作者在杭州赏桂的经历和母亲的感慨。
首先,作者提到在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香飘十里。这个描述展示了杭州桂花树的美丽和壮观,也强调了桂花的香气之浓烈。然后,作者说秋天他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并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这个描述展示了作者对桂花的热爱和对母亲的关心。
然而,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个描述展示了母亲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和对自己家院子里的桂花的特别喜爱。在母亲心中,无论是在杭州还是在其他地方,任何地方的桂花都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段文字通过对作者在杭州赏桂的描述和母亲的感慨,进一步展示了母亲对家乡的热爱和依恋之情。同时,这段文字也流露出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和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第8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是作者对故乡和童年生活的回忆和感慨。
首先,作者提到了“摇花乐”,这是作者童年时摇桂花的快乐回忆。这个词汇充满了童趣和快乐,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留恋。
接下来,作者提到了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个描述展示了作者对桂花的美丽和魅力的感受。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作者将读者带入了自己的回忆中,让人感受到了桂花的美丽和香气。
这段文字通过对故乡和童年生活的回忆和感慨,进一步展示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对桂花的特殊情感。同时,这段文字也流露出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童年生活的珍视之情。
五、总结
《桂花雨》是一篇五年级上册的经典课文,这篇文章以作者琦君的童年回忆为主线,讲述了作者在故乡生活时与桂花雨相关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以下是本文的主题、写作手法、人物塑造、情感表达、语言风格、结构安排和内容深度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