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新课导入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 三国鼎立
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及其历史作用;
2.研读相关地图和史料,分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曹操胜负的原因;
3.掌握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具体过程;
4.正确评价曹操等历史人物,认识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学习目标
探究一 官渡之战
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
1.曹操势力壮大
一、官渡之战
材料一: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三国志·魏书·毛玠传》
材料二:提倡“唯才是举”,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不论其出身地位如何,都提拔重用。他曾三次发出《求贤令》,因而曹操周围“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曹操《求贤令》
①政治上:为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把汉献帝从洛阳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并招揽各种人才。
1.曹操势力壮大
材料三: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Hu)……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魏书》
②经济上:曹操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既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又筹集了军粮。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①曹操的势力日渐壮大;占据黄河以北的袁绍,兵多粮足,实力强大。
②曹操和袁绍都想吞并对方,称雄北方。
袁绍出身于世家大族,在军阀混战中,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势力,成为当时最大的军阀。占有今河北、山西和山东东部,兵多粮足,有10万兵力,他轻视曹操,很傲慢,不虚心采纳部下的建议;统治黑暗,军心涣散。
曹操在镇压黄巾起义中,不断发展自己的力量,曹操占据河南一带,实力相对较弱。
2.官渡之战
(1)背景:
2.官渡之战
(2)过程:
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亦人谋也。
——诸葛亮
曹操
时间
交战双方
经过
特点
结果
影响
200年
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粮囤,烧掉其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主力。
以少胜多
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曹操 2万 VS 袁绍 10万
2.官渡之战
(3)总结: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
207年,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当他得胜还朝途经渤海边时,留下了豪情满怀的诗句——
统一全国
当时已经53岁的曹操他的“壮心”到底是什么呢
思考
探究二 赤壁之战
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
官渡之战后的天下形势
1.背景
二、赤壁之战
(1)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2)曹军占领荆州后,刘备、孙权联合迎战曹军。
刘备(161年-223年)
刘备,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三国志·先主传》,刘备是汉朝的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
三顾茅庐
隆中对
知识拓展
孙权(182年-252年)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据说是孙武的后裔。幼年跟随兄长孙策平定江东,孙策英年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他仁贤用能、挽救了江东危局,保住了父兄基业。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诸葛亮《隆中对》
知识拓展
二、赤壁之战
襄阳
江陵
乌林
夏口
樊口
柴桑
(襄樊)
(荆州)
(洪湖东北)
赤壁
(赤壁西北)
(九江西南)
(鄂州西)
(汉口一带)
刘备
孙权
曹军进攻方向和驻屯地
刘军退却方向
孙、刘联军驻屯地和进攻方向
曹军败退方向
主要战场
孙、刘联追击方向
水
水
汉
江
(九江西南)
曹军20多万
208年,曹操20万大军南下。
刘备不敌,撤军南逃,欲往存有物资的江陵。
曹军在长坂追上刘备。
刘备败退,率兵东逃至樊口。
曹操前
往江陵
刘备派诸葛亮前往江东联合孙权共同抗曹。
周瑜率3万兵马沿江西进。
5万孙刘联军行至赤壁,与曹操水军隔江对峙。
孙刘联军用火攻大败曹军,曹操退至乌林,与陆军会合。
孙刘联军乘胜追击,曹操一路溃逃,退回北方。
208年
赤壁之战
孙刘联军用火攻大败曹军,以少胜多
2.过程
战役 赤壁之战 时间 作战双方
力量对比
特点 战术
结果 影响 曹军
孙刘联军
不习水战,连接船舰
兵力20余万
兵力约5万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曹操败兵北撤
以少胜多
208年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黄盖诈降,借东风,火烧赤壁
3.总结
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什么会失败?
材料一 亮(诸葛亮)曰:曹操之众,远来疲惫,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今将军(孙权)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军必矣。
——《三国志·诸葛亮传》
材料二 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曹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三国志·周瑜传》
材料三 曹操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脑……北伐乌桓获大胜之后,骄傲情绪很重……一把火,把他统一中国的迷梦彻底摧毁 。
—— 张作耀《曹操评传》
原因:①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②孙刘联军战术正确(火攻);
③曹操骄傲自满
思考
骄兵必败
探究三 三国鼎立
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
三方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公元220年,
病逝于洛阳,
享年66岁,
“曹操死,三国始”
1.背景
(1)曹操:赤壁之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2)刘备:占领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以后,又向西南发展,攻取四川、云贵地区。
(3)孙权:一边把他的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一边又抢夺了刘备在湖北、湖南的势力范围。
三、三国鼎立
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吴国建立
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
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魏
蜀
吴
2.形成
220年
221年
229年
曹丕
刘备
孙权
洛阳
成都
建业(南京)
政权名称
建国年代
创建者
都城(今名)
魏
蜀
吴
(pī)
归纳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曹操和他的后继者一直重视屯田,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注意兴修水利,保护农桑。北方出现“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景象。
翻车
魏国
翻车
3.魏、蜀、吴三国的经济发展
吴国
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3.魏、蜀、吴三国的经济发展
蜀国
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诸葛亮治理国家时,赏罚分明、宽严并用。对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保持尊重,教会他们谋生的技术,帮助他们改进生活。
蜀
锦
行
销
三
国
3.魏、蜀、吴三国的经济发展
三国末期有3000万人,而东汉三国期间的人口谷底大致在2224万—2361万之间。
——整理自葛剑雄《中国人口史》
曹魏:农业大国
孙吴:造船大国
蜀汉:丝绸大国
归纳
根据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说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图一: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图二:三国鼎立形势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割据混战的局面,实现了局部统一,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此后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所以,我认为是历史的进步。
知识拓展
评价曹操
(1)曹操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2)他广罗人才,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他的这些做法符合人民的愿望,顺应历史的潮流。
(3)但他有狡诈、多疑、滥杀无辜的残暴本性。如杀华佗、孔融、杨修等。
知识拓展
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
时间:200年
结果: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赤壁之战
时间:208年
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
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形成
三国鼎立
吴国:229年,孙权,建业
发展: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孙吴发展海外贸易、蜀汉改善民族关系
影响:为以后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魏国:220年,曹丕,洛阳
蜀国:221年,刘备,成都
课堂小结
1.“治世能臣,乱世奸雄,武并汉秦一帝;对酒当歌,登高必赋,文开魏晋先河”。对联中描述的这位历史人物( )
A.生活在三国时期 B.完成了国家统一
C.赤壁之战取得胜利 D.官渡之战取得胜利
2.著名的典故“三顾茅庐”出自于东汉末年,这位曾住在茅庐里的历史人物是( )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诸葛亮
D
D
课堂达标
3.整理表格是我们历史学习中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下表反映的战役应是( )
A.牧野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D
时间 208年
交战双方 曹操和孙刘联军
战役特点 以少胜多
战役结果 孙刘联军取得胜利
4. 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在洛阳称帝,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于( )
A. 公元2世纪前期 B. 公元2世纪后期
C. 公元3世纪前期 D. 公元3世纪后期
5.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国时期台湾被称为( )
A.台湾 B.流求 C.夷洲 D.楼兰
C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