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恩格斯
“第二提琴手”
“我一生所做的是我注定要做的事,就是拉第二小提琴,而且我想我做得还不错。我很高兴我有像马克思这样出色的第一小提琴手。我只有庄严地许约,要以自己的余生积极地为无产阶级服务,但愿今后尽可能不辜负给予我的荣誉。”
伟大导师 革命领袖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1895),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教育家、军事理论家,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和领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
伟大导师 革命领袖
和马克思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共同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马克思逝世后,他承担整理和出版《资本论》 遗稿的工作。著有《自然辩证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反杜林论》等。本文写于1894年1月25日。1895年8月5日,恩格斯因病逝世。
写作背景
在马克思逝世后,一些资产阶级理论家歪曲了马克思的观点,篡改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把马克思关于经济因素决定性作用的观点歪曲为“经济决定一切”、经济是制约历史发展的唯一因素,造成了当时德国青年极大的思想混乱。不少人写信向恩格斯请教,大学生瓦尔特·博尔吉乌斯就是其中一位。
带着问题诵读课文
1.”社会性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是什么?
2.尝试梳理文章结构。
3.这封回信阐明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原文定位
社会性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是什么?
“1.我们视之为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经济关系,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在有分工的条件下)的方式。”
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这封信一共分成几个部分,分别阐述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基础。
上层建筑的发展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历史发展中存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进一步阐述“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因素”的观点。
要正确理解历史就必须注意经济史,要从马克思主义的原著中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看问题要全面,要把握“总的联系”。
结语。
正文第一段在说明经济关系“包括”生产和运输的全部技术,接着就介绍了技术“决定”的决定方面,最后再补充说经济关系“还包括”哪些方面。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什么?
这部分内容重点是在回答“经济关系”中的“技术”,对包括“科学”在内的“上层建筑”中很多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尤其是对“科学”的巨大推动作用。故作者首先说明“经济关系”包括“全部技术”。紧接着,又用四个“决定着”说明“技术”对上层建筑中很多方面的“决定性”作用,也就是“经济关系”的“决定性作用”。最后,再补充说明“经济关系”还包括“地理基础”“前阶段的残余”和“外部环境”。
分析解答
论证的逻辑力量
这样写,既突出了重点内容,又保证了内容的准确和严谨。
恩格斯在本文中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如果像您所说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状况,那么,科学则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整个流体静力学(托里拆利等)是由于16世纪和17世纪意大利治理山区河流的需要而产生的。关于电,只是在发现它在技术上的实用价值以后,我们才知道了一些理性的东西。可惜在德国,人们撰写科学史时习惯于把科学看作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举例论证
恩格斯在本文中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假如没有拿破仑这个人,他的角色就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这一点可以由下面的事实来证明:每当需要有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如凯撒、奥古斯都、克伦威尔等等。”
假设论证
恩格斯在本文中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如果您画出曲线的中轴线,您就会发现,所考察的时期越长,所考察的范围越广,这个轴线就越是接近经济发展的轴线,就越是同后者平行而进。”
比喻论证
恩格斯说“在所有这样的社会里,都是那种以偶然性为其补充和表现形式的必然性占统治地位”,这里的“偶然性”“必然性”是指什么?
“偶然性”指看似偶然发生的某种历史现象,如某个历史人物的出现;
“必然性”指产生这种历史现象的经济基础。某种历史现象的产生看似偶然,实则是经济基础在发挥作用,量变产生质变。从这个角度来看,历史现象的产生又具有必然性。
经济决定一切、经济是制约历史发展的唯一因素,马克思说的!
不,他没说。大家别信,要用历史唯物主义武装自己!
中心思想
本文针对当时资产阶级理论家对马克思思想的歪曲,以丰富的历史知识和辩证的理论分析,论述了经济因素与历史发展、上层建筑的关系,并指明了正确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方法,解答了当时德国青年学生的疑惑。
本文读起来逻辑严密却不让人觉得枯燥和说教,为何会有这种效果?
1.用词准确严谨
作者在阐述观点时,大量使用“照我们的观点看来”“归根到底”“不应当忽视”等修饰词语,使语言表达十分准确、有分寸感。
本文读起来逻辑严密却不让人觉得枯燥和说教,为何会有这种效果?
2.多用复句
比如原文中“如果像您所说的……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的部分使用“假设复句”“条件复句”来阐明科技更深地依赖技术和需要的观点,使得层次分明,观点清晰。
3.语言不失生动
“可惜……习惯于把科学看作是天上掉下来的”
“它构成一条贯穿始终的、唯一有助于理解的红线”
“如果您画出曲线的中轴线……”
本文读起来逻辑严密却不让人觉得枯燥和说教,为何会有这种效果?
4.表述平易亲切
“如果像您所说的……”
“这里我们就来谈谈所谓伟大人物问题”
“请您不要过分推敲上面所说的每一句话……可惜我没有时间能……字斟句酌地向您阐述这一切”
本文读起来逻辑严密却不让人觉得枯燥和说教,为何会有这种效果?
书信的格式
你写过信或收到过信吗?试试给身边的人写一封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