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糖类核心考点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
B.我国居民传统膳食以糖类为主,淀粉、脂肪都是糖类物质
C.塑料和蚕丝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油脂属于酯类,具有固定的熔点
2.笔墨纸砚是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即文房四宝。纸的主要成分是
A.纤维素 B.淀粉 C.蛋白质 D.橡胶
3.下列有机物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A.蛋白质 B.麦芽糖 C.油脂 D.果糖
4.糖类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淀粉分子中不含的元素是
A.氢 B.碳 C.氮 D.氧
5.某广告称某种品牌的八宝粥(含桂圆、红豆、糯米等)不加糖,比加糖还甜,最适合糖尿病人食用。你认为下列关于糖尿病人能否食用此八宝粥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这个广告有误导喜爱甜食消费者的嫌疑,不加糖不等于没有糖
B.不加糖不等于没有糖,糖尿病人食用需慎重
C.不能听从厂商或广告商的宣传,应咨询医生
D.糖尿病人应少吃含糖的食品,该八宝粥未加糖,可以放心食用
6.下列常见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对应正确的是
A.烧碱——NaOH B.葡萄糖—C12H22O11
C.熟石灰——CaO D.明矾——Al2(SO4)3·12H2O
7.下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食盐水、二氧化硫、酒精、氯水的消毒杀菌原理各不相同
B.硅酸钠溶液可用于生产黏合剂和防火剂
C.蔡伦利用树皮、碎麻布、麻头等原料精制出优质纸张
D.杜康用高粱酿酒的原理,是通过蒸馏法将高粱中的乙醇分离出来
8.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生物质资源替代以煤、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生产路线将是一条绿色的可持续发展途径。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以秸秆(含多糖物质)为原料合成乙酸乙酯的绿色合成路线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淀粉和纤维素都是多糖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M的结构简式为CH2OH(CHOH)4CHO
C.反应①④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③的反应类型为氧化反应
D.菜籽油、石油、乙酸乙酯都属于酯类化合物
9.化学与生产、生活和科技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淀粉、纤维素在人体内最终的水解产物均为CO2和H2O
B.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美丽烟花与焰色反应有关
C.制作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使用的聚碳酸酯属于环保型高分子材料
D.含过氧碳酸钠(2Na2CO3·3H2O2)的泡腾片可用于消毒杀菌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与麦芽糖、纤维二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B.金刚石与C70为同素异形体,熔沸点和硬度很高
C.C2H4与C4H8一定互为同系物,化学性质相似
D.1H与D互为同位素
11.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mol单质S在足量中充分反应,失去个电子
B.工业上,28g和4mol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作用下生成的分子数为
C.1L的的水溶液中含氢原子数目为
D.1mol蔗糖完全水解生成的葡萄糖分子数为
12.已知下列物质,和新制的Cu(OH)2悬浊液共热有砖红色沉淀产生的是
①核糖②福尔马林③脱氧核糖④蚁酸⑤甲酸乙酯⑥乙酸甲酯⑦甲酸钠⑧白酒⑨食醋
A.全部 B.①③④⑤⑨ C.①②③④⑤⑦ D.②④⑤⑥⑦8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油脂属于酯类物质,按状态分成油和脂肪
B.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可用于区分葡萄糖和蔗糖
C.酒精可使细菌中的蛋白质变性,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D.淀粉与纤维素的分子式均可表示为(C6H10O5)n,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14.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关于劳动项目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葡萄酿酒 葡萄糖在酶作用下发生水解生成乙醇
B FeCl3溶液可用于刻蚀铜电路板 FeCl3溶液显酸性
C 葡萄酒中适量添加少量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用于杀菌、抗氧化
D 用小苏打作发泡剂烘焙面包 可与发酵时产生的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A.A B.B C.C D.D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
B.煤的气化属于物理变化
C.硫酸作催化剂,水解所得乙醇分子中有
D.正丁烷的沸点比异丁烷的高,乙醇的沸点出M甲醚的高
16.我国科学家成功利用人工合成淀粉,使淀粉生产方式从农业种植转为工业制造成为可能,其原理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醇可用于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物
B.淀粉可用于制备葡萄糖
C.该过程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D.化妆品中添加二羟基丙酮的主要作用为保湿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2和O3互为同素异形体 B.淀粉(C6H10O5)n和纤维素(C6H10O5)n互为同分异构体
C.14C和14N互为同位素 D.和互为同系物
18.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检验淀粉是否已经发生水解 将淀粉和稀硫酸混合加热,再加入少量新制的Cu(OH)2,加热,没有砖红色沉淀产生 淀粉未发生水解
B 探究KI与FeCl3反应的限度 取5mL0.1mol·L-1KI溶液于试管中,加入1mL0.1mol·L-1FeCl3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5滴15%KSCN溶液 若溶液变血红色,则KI与FeCl3的反应有一定限度
C 探究Na2SO3固体样品是否变质 取少量待测样品溶于蒸馏水,加入足量稀硫酸,再加入足量BaCl2溶液 若有白色沉淀产生, 则样品已经变质
D 检验气体Y 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气体Y, 试纸变蓝色,Y一定是Cl2
A.A B.B C.C D.D
1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20%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加热,一段时间后,再加入银氨溶液 为出现银镜 蔗糖未水解
B 测量熔融状态下的导电性 能导电 熔融状态下能电离出、、
C 用石墨作电极电解、的混合溶液 阴极上先析出铜 还原性:Mg>Cu
D 向溶液中先通入足量,再通入气体 无沉淀生成 不能和反应生成和HCl
A.A B.B C.C D.D
20.淀粉和纤维素不属于同分异构体的原因是
A.组成的元素不同 B.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不同
C.组成的单糖单元数不相同 D.分子结构不同
21.珍贵文物蕴含着璀璨文化和深远历史,记录着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下列珍稀文物中主要由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制造的是
选项 A B C D
文物
名称 唐代纸绢画《五牛图》 西汉玉器皇后之玺 隋代瓷枕定窑孩儿枕 商州太阳鸟金饰
A.A B.B C.C D.D
22.探究卤族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实验方案 现象 结论
A 向淀粉溶液中加适量稀硫酸,加热,冷却后滴加少量碘水 溶液变蓝 淀粉有剩余
B 用玻璃棒蘸取次氯酸钠溶液点在pH试纸上 试纸变白 次氯酸钠溶液呈中性
C 向2mL 0.1mol L-1 AgNO3溶液中先滴加4滴0.1mol L-1KCl溶液,再滴加4滴0.1mol L-1KI溶液 先产生白色沉淀,再产生黄色沉淀 AgCl转化为AgI,AgI溶解度小于AgCl溶解度
D 取两份新制氯水,分别滴加AgNO3溶液和淀粉KI溶液 前者有白色沉淀,后者溶液变蓝色 氯气与水的反应存在限度
A.A B.B C.C D.D
23.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苯酚溶液中滴加少量浓溴水,振荡,无白色沉淀 苯酚与浓溴水不反应
B 向肉桂醛()中加KMnO4酸性溶液,振荡,KMnO4酸性溶液褪色 醛基能被KMnO4酸性溶液氧化
C 取少量CH3CH2Br与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先加足量HNO3酸化,再滴加AgNO3溶液,有淡黄色 CH3CH2Br未水解
D 向20%麦芽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后,加入NaOH溶液调节至碱性,再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出现银镜 麦芽糖的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
A.A B.B C.C D.D
24.木糖醇常用做口香糖的甜味剂。木糖醇的结构简式为CH2OH—CHOH—CHOH—CHOH—CH2OH,下列有关木糖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一种单糖 B.能发生酯化反应
C.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D.在口腔中不易被氧化
25.根据实验目的,下列实验及现象、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现象 结论
A 探究有机物中官能团之间的影响 分别向丙烯酸乙酯和氰基丙烯酸乙酯中滴入水,前者无明显现象,后者快速固化 氰基活化双键,使其更易发生加聚反应
B 比较、和的氧化性 向酸性溶液中滴入溶液,紫红色溶液变浅并伴有黄绿色气体产生 氧化性:
C 纤维素水解实验 将脱脂棉放入试管中,滴入硫酸捣成糊状,后用溶液调至碱性,加入新制悬浊液,无砖红色沉淀产生 纤维素未发生水解
D 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 向和混合溶液中加入浓硫酸,溶液中出现淡黄色沉淀 价和价硫可归中为0价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26.纤维素在人体消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纤维素可以作为人类的营养物质。(_______)
27.单糖
糖类可以分为单糖、低聚糖和多糖。低聚糖和多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生成单糖。
(1)单糖一般就是 或 , 进一步水解。
(2)单糖的分类:
按照分子中所含 的多少,单糖可以分为丙糖、丁糖、戊糖(如核糖、脱氧核糖)和己糖(如葡萄糖、半乳糖、果糖)等;按照与羰基连接的 或 的情况不同,单糖又可以分为醛糖和酮糖,最简单的醛糖是甘油醛,典型的醛糖是葡萄糖。
28.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1)2-溴丙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 。
(2)将C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 。
(3)1,3-丁二烯的与Br2的1、2加成反应: 。
(4)葡萄糖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A.煤是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A正确;
B.淀粉属于糖类物质,但脂肪不属于糖类,B错误;
C.塑料是人工合成的材料,C错误;
D.油脂属于酯类,是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点,D错误;
故选A。
2.A
【详解】纸一般由经过制浆处理的植物纤维的水悬浮液,经初步脱水,再压缩、烘干而成,所以纸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故选A;
答案选A。
3.D
【详解】A.蛋白质可水解生成氨基酸;
B.麦芽糖水解生成葡萄糖;
C.油脂在碱性条件或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丙三醇和高级脂肪酸盐或高级脂肪酸;
D.果糖为单糖,不能水解。
正确答案选D。
4.C
【分析】此题属于一道简单题目,考点为营养物质中糖类的组成元素。
【详解】淀粉属于多糖,分子组成为(C6H10O5)n,组成元素为C、H、O,不含N元素;故选C。
5.D
【详解】A.这个广告有误导消费者的嫌疑,不加糖不等于没有糖,其本身还是含糖的,故A正确;
B.不加糖不等于没有糖,糖尿病人食用需慎重,故B正确;
C.该广告的虚假宣传说明我们不能盲目听信厂商或广告商的宣传,是否能够食用应询问医生,故C正确;
D.糖尿病人血糖和尿糖的含量都较高,应少吃含糖的食品,该八宝粥未加糖,但是其本身的化学成分中是含有糖的,不可以多吃,故D错误;
故选D。
6.A
【详解】A. 烧碱是NaOH,故A正确;
B. 葡萄糖是C6H12O6,故B错误;
C. 熟石灰是氢氧化钙,不是CaO,故C错误;
D. 明矾是KAl (SO4)2·12H2O,故D错误。
故选A。
7.D
【详解】A.高浓度的食盐水可以使蛋白质发生盐析,二氧化硫溶于水中形成亚硫酸,亚硫酸可以破坏细菌的氧化酶,蛋白质,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从而夺取细胞内的氧气,并且可以改变蛋白质构象,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能够使蛋白质变性失去活性,从而杀死细菌,氯水中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杀菌消毒,这几种物质的杀菌消毒原理各不相同,A项不符合题意;
B.硅酸钠是一种天然的无机矿物胶,同时具有不易燃烧的特性,可以用于是生产粘合剂和防火剂,B项不符合题意;
C.蔡伦根据纤维素被水浸泡之后会重新构建而不会直接解体的原理,利用树皮、碎麻布、麻头等原料精制出优质纸张,C项不符合题意;
D.高粱中没有乙醇,无法利用物理方法直接分离,需要通过发酵才能获得乙醇,D项符合题意;
故正确选项为D
8.D
【分析】秸秆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最终水解产物是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分解成乙醇和二氧化碳,乙醇被氧化成乙酸,乙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据此分析;
【详解】A.淀粉、纤维素属于多糖,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
B.M为葡萄糖,结构简式为CH2OH(CHOH)4CHO,故B不符合题意;
C.反应①为纤维素的水解,属于取代反应,反应③乙醇被氧化成乙酸,属于氧化反应,反应④为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石油属于烃,不属于酯,菜籽油和乙酸乙酯属于酯类物质,故D符合题意;
答案为D。
9.A
【详解】A.淀粉最终水解产物为葡萄糖,葡萄糖在人体内被氧化,最终产物为CO2和H2O,纤维素在人体内不水解,故A错误;
B.烟花利用了某些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故B正确;
C.聚碳酸酯是容易降解的高聚物,属于环保型高分子材料,故C正确;
D.过氧碳酸钠(2Na2CO3·3H2O2)溶于水迅速产生H2O2,H2O2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消毒杀菌,故D正确;
答案选A。
10.D
【详解】A.葡萄糖为单糖,麦芽糖为二糖,两者分子式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A错误;
B.金刚石与C7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两者互为同素异形体,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金刚石熔沸点和硬度很高,但C70的硬度不大,B错误;
C.C2H4为乙烯,C4H8可能为烯烃或环状有机物,两者不一定互为同系物,C错误;
D.D的原子符号为H,与1H属于同种元素(H元素)的不同核素,两者互为同位素,D正确;
答案选D。
11.A
【详解】A.硫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硫,则2mol单质S在足量中充分反应,失去个电子,故A正确;
B.工业上氮气和氢气生成氨气的反应为可逆反应,进行不完全,故28g和4mol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作用下生成的分子数小于,故B错误;
C.1L的的水溶液中含有0.5mol乙醇,乙醇中含氢原子数目为,水中也含有氢原子,故总的原子数大于,故C错误;
D.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1mol蔗糖完全水解生成的葡萄糖分子数为,故D错误;
故选A。
12.C
【详解】含有醛基的物质和新制悬浊液共热会产生砖红色沉淀。核糖、福尔马林(甲醛的水溶液)、脱氧核糖、蚁酸()、甲酸乙酯()、甲酸钠()中都含有醛基,故都能和新制悬浊液共热产生砖红色沉淀;而乙酸甲酯()、白酒(含酒精C2H5OH)、食醋(含醋酸CH3COOH)都没有醛基,不能和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故选C。
13.D
【详解】A.油脂属于酯类物质,按状态分成油和脂肪,液态的为油,固态的为脂肪,故A正确;
B.葡萄糖为多羟基醛,能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即氧化亚铜,蔗糖不是还原性糖,不含有醛基,不能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无砖红色沉淀生成,所以新制氢氧化铜可用于区分葡萄糖和蔗糖,故B正确;
C.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故C正确;
D.淀粉与纤维素的分子式均可表示为(C6H10O5)n,但n值不同,因此二者不是同分异构体,故D错误;
故选:D。
14.C
【详解】A.葡萄糖属于单糖不能再水解,A错误;
B.FeCl3溶液可用于刻蚀铜电路板,利用的是FeCl3的氧化性,B错误;
C.葡萄酒中含有的某些细菌会使葡萄酒变质,葡萄酒中的花青素易被氧化,适量添加少量二氧化硫,可杀死细菌,还能起到抗氧化作用,C正确;
D.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NaHCO3,其可与发酵时产生的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D错误;
故选C。
15.B
【详解】A.一般来讲,糖类化合物的通式为Cn(H2O)m,所以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A正确;
B.煤的气化可生成CO、氢气等,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根据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反应原理可知,硫酸作催化剂,CH3CO18OCH2CH3水解所得乙醇分子中有CH3CH218OH,故C正确;
D.碳原子数相同的烷烃,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所以正丁烷的沸点比异丁烷的高;乙醇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分子间作用力强于二甲醚,所以沸点高于二甲醚,故D正确;
故选:B。
16.A
【分析】分析流程可知,在电催化作用下,二氧化氮在正极被还原成甲醇,随后甲醇在甲醇酶的作用下转化为二羟基丙酮,随后经代谢转化为直链淀粉,经淀粉分支酶作用下转化为支链淀粉。
【详解】A. 甲醇属于有机化合物,能被氧化释放能量,可用于燃料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故A错误;
B. 淀粉水解可以产生葡萄糖,淀粉可用于制备葡萄糖,故B正确;
C. 该过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可以减少碳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故C正确;
D. 二羟基丙酮含有两个羟基,能和水形成大量的氢键,化妆品中添加二羟基丙酮的主要作用为保湿,故D正确;
故选A。
17.A
【详解】A.O2和O3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不同性质的单质,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A正确;
B.淀粉(C6H10O5)n和纤维素(C6H10O5)n,虽然化学式相同,但n值不同,所以二者的分子式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B不正确;
C.14C和14N的质量数相同,但质子数不同,二者不互为同位素,C不正确;
D. 属于酚, 属于醇,二者属于不同类的物质,不互为同系物,D不正确;
故选A。
18.B
【详解】A.水解后在碱性溶液中检验葡萄糖,水解后没有加碱至碱性,由操作和现象不能证明淀粉未水解,A 错误;
B.向KI溶液中滴加FeCl3,若FeCl3没有剩余说明反应是完全的,因此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说明该反应是有限度的,B正确;
C.应加入盐酸可排除亚硫酸根离子的干扰,但是加入硫酸引入硫酸根,一定会出现白色沉淀,不能确定是否变质,C错误;
D.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气体可能是溴蒸汽也可能是氯气,D错误;
故选B;
19.C
【详解】A.水解后检验葡萄糖在碱性溶液中,水解后没有加碱至碱性,不能发生银镜反应,故A错误;
B.熔融状态下只能电离出、,故B错误;
C.石墨作电极电解、的混合溶液,阴极上先析出铜,可知铜离子的氧化性大于镁离子,则金属的还原性:Mg>Cu,故C正确;
D.向溶液中先通入足量,再通入气体会产生白色沉淀,故D错误;
故选:C。
20.C
【详解】淀粉和纤维素均是由C、H、O组成的,同分异构体是指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淀粉和纤维素分子式中n值不同,即分子中包含的单糖元数目不相同,故淀粉和纤维素不属于同分异构体。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C。
21.A
【详解】A.由文物的组成和名称可知,纸绢画由麻纸和丝绢织就,成分为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A项正确;
B.玉石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和硅酸盐,B项错误;
C.瓷器为无机非金属材料,C项错误;
D.金饰主要由金单质制成,D项错误;
故选:A。
22.A
【详解】A.淀粉y遇I2变蓝,向淀粉溶液中加适量稀硫酸,加热,冷却后滴加少量碘水,溶液变蓝,说明淀粉有剩余,故A正确;
B.次氯酸钠溶液中存在HClO具有漂白性,能够漂白pH试纸,故B错误;
C.由题意可知,向硝酸银溶液中加入氯化钾溶液时,硝酸银溶液过量,再加入碘化钾溶液时,只存在沉淀的生成,不存在沉淀的转化,无法比较氯化银和碘化银的溶度积大小,故C错误;
D.新制氯水中的氯气和次氯酸都能与碘化钾溶液反应生成使淀粉变蓝色的碘,则溶液变蓝色不能说明溶液中存在氯气分子,无法证明氯气与水的反应存在限度,故D错误;
故选A。
23.D
【详解】A.少量浓溴水,导致生成的三溴苯酚易溶于苯酚,则观察不到白色沉淀,A错误;
B.碳碳双键、醛基均可被高锰酸钾氧化,溶液褪色,不能说明醛基被氧化,B错误;
C.CH3CH2Br与NaOH溶液共热,发生水解反应,在酸性溶液中检验卤素离子,由操作和现象可知,淡黄色沉淀为AgBr,则CH3CH2Br已水解,C错误;
D.麦芽糖水解后检验葡萄糖需要在碱性溶液中,水解后加入NaOH溶液调节至碱性,再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出现银镜,可知麦芽糖的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D正确;
故选D。
24.A
【详解】木糖醇不含—CHO或,属于多元醇。
25.A
【详解】A.官能团决定有机物的性质,向丙烯酸乙酯和氰基丙烯酸乙酯中滴入水,前者无明显现象,后者快速固化,因为氰基的作用使得双键活性增强,故其更易发生加聚反应,A正确;
B.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入FeCl2溶液,紫红色溶液变浅并伴有黄绿色气体产生,可以证明KMnO4氧化性大于Cl2,无法证明Cl2>Fe3+,B错误;
C.将脱脂棉放入试管中,滴入硫酸捣成糊状,后用溶液调至碱性,加入新制悬浊液,需加热,若已经水解则可观察到砖红色沉淀产生,C错误;
D.向和混合溶液中加入浓硫酸,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溶液中出现淡黄色沉淀,可能是浓硫酸氧化,D错误;
故选A。
26.错误
【详解】人体中没有分解纤维素的酶,故不能将纤维素可以作为人类的营养物质,故错误。
27. 水解 多羟基醛 多羟基酮 不能 碳原子数 原子 原子团
【详解】(1)糖类一般是指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能水解生成它们的物质。糖类可以分为单糖低聚糖和多糖。低聚糖和多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水解生成单糖。单糖一般就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不能再水解;
(2)按照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的多少,单糖可以分为丙糖、丁糖、戊糖(如核糖、脱氧核
糖)和己糖(如葡萄糖、半乳糖、果糖)等;按照所含官能团的不同,单糖又可以分为醛糖和酮糖,最简单的醛糖是甘油醛,典型的醛糖是葡萄糖。
28. CH3CHBrCH3+NaOHCH2=CHCH3+NaBr+H2O CO2+H2O+C6H5ONaC6H5OH+NaHCO3 CH2=CHCH=CH2+Br2CH2BrCHBrCH=CH2 CH2OH(CHOH)4CHO+2Ag(NH3)2OH CH2OH(CHOH)4COONH4+2Ag↓+3NH3+H2O
【详解】试题分析:(1)2-溴丙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丙烯、溴化钠和水,方程式为CH3CHBrCH3+NaOHCH2=CHCH3+NaBr+H2O.
(2)将C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反应的方程式为CO2+H2O+C6H5ONaC6H5OH+NaHCO3。
(3)1,3-丁二烯的与Br2的1、2加成反应方程式为CH2=CHCH=CH2+Br2CH2BrCHBrCH=CH2。
(4)葡萄糖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的方程式为CH2OH(CHOH)4CHO+2Ag(NH3)2OH CH2OH(CHOH)4COONH4+2Ag↓+3NH3+H2O。
考点:考查有机反应方程式的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