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选择1-8 C D A D C D C C
9、(l)
秦朝; 统一货币、度量衡
(2)
元朝、行省制度; 西藏、台湾(或琉球)
(3)
明朝; 明太祖(或朱元璋)
(4)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学案
青云一中 徐 红
教师寄语 愿你是永远奔腾的千里马。.
学习目标 1、识记明朝的建立: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了解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2、分析明朝加强君权的目的,并认清明朝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一个时期,表明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3、从概念上理解何为“八股文”并正确分析理解“八股取士”的影响。
学习重点 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目的,分析归纳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学习难点 “八股文”概念的理解,对社会的影响。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独立试航
(一)明朝的建立
时间 ,建立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 ,(即 ) 以 为都城, 改称 (南京)。
(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在地方,废除 ,设立直属中央的 ,分管 、 和 。
在中央,废除 ,撤销 ( http: / / www.21cnjy.com ) ,由 、 、 、 、 、 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明太祖还授权侍卫亲军 ,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他们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成为 机构。在思想文化上实行 。(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三) 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建文帝:实行 。(引发“ ”, 胜。)
明成祖于1421年迁都 ( http: / / www.21cnjy.com ) ,以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继续执行 政策。增设特务机构 。 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一种表现。
能力提升:(小组交流讨论)
(1)丞相之职是哪个皇帝时开始设立的?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丞相?
(2)让同学们看课本89页关于特务的小字资料,鼓励学生即兴表演小品,以加深理解设特务机构的目的,及其职能。
(3)何为“八股文”,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系统总结:
1、知识建构:
君权的加强:(1)明朝的建立(2)措施(3)靖难之役到迁都北京
2、方法归类:归纳学习某一历史事件的影响应从几方面入手?
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明朝建立是在
A.13世纪60年代 B.13世纪80年代 C.14世纪60年代 D.14世纪80年代
2、“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材料中的“我朝”是指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3、中国古代设丞相与废丞相的两个皇帝是
A.秦始皇、明太祖 B.秦始皇、明成祖 C.秦始皇、隋文帝 D.隋文帝、雍正帝
4、明朝时期官吏战战兢兢,老百姓提心吊胆,这是以下什么机构的设置所产生的后果?
A.三省六部制 B.三司 C.行省制 D.厂卫特务机构
5、下列有关我国古代科举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A.隋朝时期,科举制创立 B.唐朝时期,科举制进一步完善
C.宋朝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四书五经 D.明朝科举考生的答卷分成八个部分
6、右边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对八股取 ( http: / / www.21cnjy.com )士的评价,你认为八股取士与焚书坑儒的相同之处是 ①为了加强思想统治 ②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 ③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④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下列措施与明成祖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有关的是
A.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B.设锦衣卫
C.执行削藩政策 D.废行省,设三司
8、历史影视作品是对历史进行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事实。 下列情节与历史事实不相符的是
A.隋炀帝时开始修建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B.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关系。
C.唐朝在广州、泉州等主要港口设市舶司,鼓励商人用交子进行商品交易
D.明朝时锦衣卫经常向皇帝汇报臣民的一举一动
二、材料题
9、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 ( http: / / www.21cnjy.com )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l)材料一图示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政治体制?该朝代为巩固统治采取的经济措施是什么?
(2)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材料二图示反映的哪一朝首创的什么制度?为实行有效统治,元朝还突出加强对哪两处边疆地区的管辖?
(3)材料三记载的是哪朝的官制变化?这一变化出现在哪一皇帝统治时期?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官制的演变可以看出皇权和相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本课小结:
我的收获:---------------------------------------------------------。
我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