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课标】人教版四上第四单元《牧童短笛》《音乐故事》课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新课标】人教版四上第四单元《牧童短笛》《音乐故事》课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3-11-07 11:35:11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四单元
山乡牧童
同学们,你们喜欢钢琴吗?
钢琴有多少个琴键?音色有什么特点?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作品就是由钢琴独奏的,它的名字叫作《牧童短笛》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作曲背景,〈牧童短笛》是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创作的钢琴独奏曲。此曲作于1934年,在作曲家亚历山大 齐尔品举办的“征求有中国风味之钢琴曲”评选中,荣获一等奖。曲名原为《牧童之笛》,后作者根据“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的古诗意境,更名为《牧童短笛》。《牧童短笛》结构严谨,是带再现的三部曲式。
接下来,我们聆听音乐,通过聆听判断这段旋律给你什么感受?你们的眼前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首作品短小精致,形象鲜明,旋律优美生动,富有田园风味和浓郁的江南地方色彩。下面我们欣赏第一乐段,感受第一乐段的旋律、速度、节奏有什么特点?
第一乐段,乐曲速度徐缓,旋律宁静悠扬。上下两个声部旋律采用对比式的复调手法写成,使旋律此起彼伏、连续不断,犹如牧童骑在牛背上,信口吹奏,悠扬动人,构成一幅田园牧歌式的优美、抒情画面。右手的主旋律采用重复、发展的手法,节奏多变,旋律富有流动性;左手弹奏的对位旋律风格统一,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句尾的呼应性旋律有时在低音区采用不同的节奏,与高音区的主旋律遥相呼应,显得生动活泼;有时与主旋律音区接近,音色融合,显得宁静抒情。下面我们用“啦”模唱这段旋律
接下来我们聆听第二乐段,感受这一乐段和第一乐段在速度、调式、旋律、情绪有什么变化?
第二乐段,由C调转为G调,四二拍,采用主调和声的写法,活泼欢愉,具有传统民间舞蹈风格,与第一乐段形成鲜明对比。右手是活泼、流畅的旋律,左手是跳跃、半分解和弦的伴奏,通过模进、转调的方法,将乐曲推向高潮,酣畅淋漓地表现了牧童天真烂漫的形象和快乐的心情。其中,装饰音的运用更加突出了牧童欢快、活泼的情绪,仿佛是天真的牧童在田野里追逐、嬉戏。下面我们边听音乐边用肢体伴奏
接下来我们欣赏第三乐段,说一说这段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之前的乐段由什么异同?
第三乐段采用我国民间音乐“加花变奏”的手法,再现第一乐段主题,旋律显得格外流畅。乐曲的末尾渐慢渐弱,音区上升,在富有民族风味的和弦上结束全曲,给人以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感觉。下面我们用“啦”模唱这段旋律
精彩演绎
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音乐家“贺绿汀”的故事
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第三节
同学们,再见!
感谢观看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山乡牧童》第2课《牧童短笛》
【教材分析】
《牧童短笛》是四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山乡牧童》第2课欣赏课。〈牧童短笛》是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创作的钢琴独奏曲。这首作品短小精致,形象鲜明,旋律优美生动,富有田园风味和浓郁的江南地方色彩。此曲作于1934年,在作曲家亚历山大 齐尔品举办的“征求有中国风味之钢琴曲”评选中,荣获一等奖。曲名原为《牧童之笛》,后作者根据“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的古诗意境,更名为《牧童短笛》。《牧童短笛》结构严谨,是带再现的三部曲式。这首钢琴小品以清新、流畅的线条,呼应、对答式的二声部复调旋律,成功模仿了中国民间乐器笛子的特色,为听众描绘了一幅传统的中国水墨画。作者贺绿汀曾说:“我所写的《牧童短笛》,有人说是这个民歌或那个民歌,其实什么都不是,但它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民间风格.*.由于你知道的民歌太多了,流露出来的自然就有民间风格。”可以说这是作者童年生活的自我写照。《牧童短笛》是我国近代钢琴音乐创作上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范例。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是整个小学段的中间阶段,对于音乐知识也处在萌芽的好奇阶段,对音乐课充满了兴趣,乐于参与课堂教学和音乐表现活动,但是,音乐鉴赏能力相对较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即要科学的引导,又要充分发挥学生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的能力,同时课堂的耐心程度不高,容易激动,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对这学生兴趣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通过聆听作品感受旋律的优美和中国民族音乐以及“一领众和”的特色
(二)艺术表现
能用优美动听的声音哼唱主题音乐。
(三)创意实践
能用乐器、肢体语言简单的表演唱歌曲。
(四)文化理解
通过聆听音乐了解民乐合奏,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对中国少数民族节日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能用优美的声音哼唱主题音乐。
2、了解“一领众和”特点。
(二)教学难点:
1、能通过作品的速度、力度、情感等方面以及演奏乐器分析作品
2、能用乐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提问导入
教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钢琴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钢琴有多少个琴键?音色有什么特点?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作品就是由钢琴独奏的,它的名字叫作《牧童短笛》(书写板书《牧童短笛》)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提问,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
二、师生互动,学唱歌曲
教师: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作曲背景,〈牧童短笛》是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创作的钢琴独奏曲。此曲作于1934年,在作曲家亚历山大 齐尔品举办的“征求有中国风味之钢琴曲”评选中,荣获一等奖。曲名原为《牧童之笛》,后作者根据“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的古诗意境,更名为《牧童短笛》。《牧童短笛》结构严谨,是带再现的三部曲式。接下来,我们聆听音乐,通过聆听判断这段旋律给你什么感受?你们的眼前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播放音乐)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这首作品短小精致,形象鲜明,旋律优美生动,富有田园风味和浓郁的江南地方色彩。下面我们欣赏第一乐段,感受第一乐段的旋律、速度、节奏有什么特点?
预设:(播放音乐)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第一乐段,乐曲速度徐缓,旋律宁静悠扬。上下两个声部旋律采用对比式的复调手法写成,使旋律此起彼伏、连续不断,犹如牧童骑在牛背上,信口吹奏,悠扬动人,构成一幅田园牧歌式的优美、抒情画面。右手的主旋律采用重复、发展的手法,节奏多变,旋律富有流动性;左手弹奏的对位旋律风格统一,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句尾的呼应性旋律有时在低音区采用不同的节奏,与高音区的主旋律遥相呼应,显得生动活泼;有时与主旋律音区接近,音色融合,显得宁静抒情。下面我们用“啦”模唱这段旋律(播放音乐)
预设:跟音乐模唱
教师:接下来我们聆听第二乐段,感受这一乐段和第一乐段在速度、调式、旋律、情绪有什么变化?(播放音乐)
预设:聆听音乐回答问题
教师:第二乐段,由C调转为G调,四二拍,采用主调和声的写法,活泼欢愉,具有传统民间舞蹈风格,与第一乐段形成鲜明对比。右手是活泼、流畅的旋律,左手是跳跃、半分解和弦的伴奏,通过模进、转调的方法,将乐曲推向高潮,酣畅淋漓地表现了牧童天真烂漫的形象和快乐的心情。其中,装饰音的运用更加突出了牧童欢快、活泼的情绪,仿佛是天真的牧童在田野里追逐、嬉戏。下面我们边听音乐边用肢体伴奏(播放音乐)
预设:表演
教师:接下来我们欣赏第三乐段,说一说这段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之前的乐段由什么异同?(播放音乐)
预设:聆听音乐回答问题
教师:第三乐段采用我国民间音乐“加花变奏”的手法,再现第一乐段主题,旋律显得格外流畅。乐曲的末尾渐慢渐弱,音区上升,在富有民族风味的和弦上结束全曲,给人以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感觉。下面我们用“啦”模唱这段旋律(播放音乐)
预设:表现
【教学建议:《牧童短笛》是一首钢琴小品,欣赏时建议采用整一分一整的方式,即先完整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把握乐曲的结构,再分段聆听,关注每乐段音乐的表现特征,熟悉并能辨别音乐主题。完整玲听乐曲可以分不同的层次,以问题引导聆听的方式进行。第一遍完整聆听设问: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是独奏还是合奏 说一说乐曲带给你们的整体情绪体验。第二遍完整聆听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结构。分段聆听可以采取乐段对比聆听欣赏的方式进行。最后的完整玲听可以设计参与表现的活动。如第一乐段和第三乐段用“啦”哼唱主题旋律,第二乐段设计声势参与表现音乐。音乐家的故事可以放在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之后介绍。可以采取先让学生自行阅读教材内容再回答相关问题的方式进行。】
三、精彩演绎,自由发挥
教师:下面老师整体表现作品,第一乐段哼唱主旋律,第二乐段用肢体伴奏,第三乐段下面我们用“啦”模唱这段旋律表现音乐
预设:上台表演唱
【设计意图:通过上台表演,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同学们体会舞台的乐趣,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歌声、语言、动作充分融入到歌曲当中,让音乐教学面对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当中来。】
四、拓展思路,开阔视野
教师: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音乐家“贺绿汀”的故事(播放视频)
预设:欣赏视频
教师: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预设: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并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五、结语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牧童短笛》
A+B+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