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读书:目的与前提》课件(共19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3.1《读书:目的与前提》课件(共19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6 15:0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读书:目的和前提》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读书:目的和前提
1.了解黑塞的生平及创作风格,了解随笔的相关知识。
2.理清思路,了解层进式的论证结构,品味文中哲理性语句,掌握文章严谨的逻辑顺序。
3.领会作者的思想观点,明确阅读经典对一个人获得教养的意义。
学习目标(1分钟)
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赫尔曼·黑塞
赫尔曼·黑塞,1877年7月2日出生在德国,德国作家、诗人。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46岁入瑞士籍。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为题材,表现对过去时代的留恋,也反映了同时期人们的一些绝望心情。代表作品:《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
了解作者—黑塞(1分钟)
黑塞迁居瑞士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便爆发了。战争无疑是毁灭人性的,这使得黑塞陷入了对人性的思考和探讨中,他试图从教育和修养方面来探索人性。他认为通过读书能提高修养,达到心灵和个性的自我完善,因此他写下了一系列探讨人性的作品。本文就是其中一篇鼓励人们读书的杰作。
写作背景
文体知识:随笔 1分钟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
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感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
随笔的特点:①短小精悍,以小见大;②随心而谈,言之有物
③真情实感,发而为文
自学指导与检测一(5分钟)
请同学们速读文本,梳理文本结构
段落划分
第一部分
(1-2)
第二部分
(3-7)
第三部分
8
主要内容
读书的目的,获得真正的修养
读书的前提,以个人的阅读兴趣为前提,同时还必须以个性或人格为前提
针对现实,提出读书意见
整体感知
自学指导与检测二(10分钟)
1、请同学们阅读1-4段,找到黑塞认为读书的目的和前提是什么?
目的: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1段)
目的: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倒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2段)
目的:是获得真正的修养,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充实、更高尚、更有意义。
自学指导与检测二(10分钟)
请同学们速读文本,找到黑塞认为读书的目的和前提是什么?
解题
前提:要想建立与世界文学的生动联系,读者的第一要务乃是认识自己,进而认识那些特别能引起共鸣的作品,而不要遵循任何的模式或者教学大纲!他必须走一条爱之路,而非义务之路。(第三段)
前提: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第四段)
(2)前提:以个人的阅读兴趣为前提,同时还必须要以个性或人格作为前提。(3、4段)
途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尤其是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和理想的巨大财富。(第二段)
2、获得真正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什么?这条途径有什么特点?对人生有何作用?
特点: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同时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又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与宇宙共振,于永恒中生存。(第一段)
永无止境、发展性
作用: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
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第二段)
思考3:作者对读书提出了怎样的建议?(2分钟)
但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
① 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基础阅读)开始阅读。
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必须读杰作。
② 要提高阅读的层次,读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养,要读杰作。
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③读杰作还要有正确的阅读态度,应怀着敬重之心、庄重之感来读,要花力气、下功夫,认真地读。
④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第4段)
④读书不重数量,而重质量。
品读文本,理解内容
研读第二部分(3~7段)
1.思考:黑塞倡导什么样的读书观?为什么提出获得教养必须以个性或人格的追求为前提?
明确:
读书观:爱和生命的阅读,敬重知识,心的教养,读书者以个性或人格的追求为前提。
原因:①现实状况不容乐观。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诱惑,存在着轻视读书的现象,而即使是热爱学习的人,对读书的作用也会有误解。一些人对阅读杰作不愿意花力气,下功夫。
②以个性或人格的追求为前提获得教养是解决现实状况的一条有效途径。读书人自己必须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的追求。如果人没有人格,没有个性,那么他
的阅读也未必能获得教养。
③作者的这一见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自学指导与检测三(10分钟)
3.思考:作者是如何论证“读书的前提是读者个性或人格的追求”这一观点的?
第 3 段紧承前一段分析“获得教养要研读世界文学”这一问题,指出要想建立与世界文学的生动联系,读者首先要认识自己,要根据自己的兴趣阅读。
第 4 段又进一步指出读书不在于数量,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确立了自己对读书前提的观点。
第 5、6 两段,以自己的读书经历为例来证明这一观点。
品读文本,理解内容
明确:
小结——
先讲道理后摆事实,深入论证了“读书的前提是读者个性或人格的追求”这一观点。
明确:作者认为读书是为了“心的教养”,他倡导的是“爱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他心灵的获得,这是有效的阅读。作者认为读书人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的敬重。他所说的“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通俗地说,就是读书人自己必须是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追求。如果人没有人格,没有个性,他的阅读也未必能获得教养。
品读文本,理解内容
思考4:赫尔曼·黑塞认为阅读不在于数量,说“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作者倡导的是怎样的一种读书观 为什么通过读书获取教养要和“个性”“人格”联系在一起
自学指导与检测四(8分钟)
活动:研读句子含义
①黑塞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目的”,“具体目的”指什么?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2分钟)
明确  “具体目的”指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这句话的含意:真正的教养是为了自我完善,并不只是为了提高某种本领和能力;不断提高教养才能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②你怎样理解“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这句话?(2分钟)
明确  如果读书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获得了僵死的知识,没有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那么就不能接近真正的生活,反而与读书的目的背道而驰,成了死读书读死书,这样的读书是有害的,例如孔乙己、范进等。
小结文章结构和内容
读书
:目的和前提
什么是
真正的教养
获得真正
教养的途径
教养的前提:
可教养的客体
倡导读书
读杰作
①_________
__________
②_________
__________
个性阅读
读书目的
读书前提
充实、高尚、
有意义
认识
自己本身
认识引起
共鸣的作品
③_________
__________
精神和
心灵的完善
研读
世界文学
爱的阅读
回顾全文,方法总结
①举例论证。文章的主体部分,作者列举自己读书的经历来证明读书要以读者的个性或人格追求为前提。化抽象的说理于生动的故事之中,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② 对比论证。本文多处运用对比论证,如拿印度文学与中国经典著作对比,突出中国经典著作让“自然与精神,宗教信仰与日常生活”“相反相成,各得其所”的特点。再如读巴尔扎克作品的前后对比等,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
③ 比喻论证。如“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永远都在半道上,与宇宙共振,于永恒中生存”。形象地表现了获得修养是不断完善的过程,不是短暂的功利性行为。

作为一篇议论性随笔,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例分析。
明确: 观点一:读书求知既要“精”又要“泛”。如果没有“精”的质疑精神,读得再多,也只能是“仓库型”的学生,加上不知变通,也有可能导致失败。读书也需要“泛”,“精”是好事,但是如果选择过于狭窄,则容易囿于局限,积累不够。所以在读书过程中,既要注重博览群书,又要有所侧重,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益的书籍要深入研究。
思考:黑塞认为读书“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对于世界文学经典有人认为要“重复阅读”,要“精”读;也有人认为开卷有益,要“泛”读。你认为怎样才能有更大的收获?
观点二:学会读书,懂得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发现经典作品的独特魅力。如果没有“精”的质疑精神,读得再多,也只能是“仓库型”的学生,加上不知变通,也有可能导致失败。读书也需要“泛”,“精”是好事,但是如果选择过于狭窄,则容易囿于局限,积累不够。所以在读书过程中,既要注重博览群书,又要有所侧重,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益的书籍要深入研究。
当堂训练(5分钟)
拓展延伸
有人认为,读书能获取知识但不一定能铸炼智慧,有文凭不等同于知识分子,有文化未必有教养;常言说“开卷有益”,有人却认为“开卷未必有益”;人们通过读书求知,贤人却又告诫“尽信书不如无书”。联系所学知识,就这类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言之成理即可。
 
这类问题中涉及的概念并不相通。“知识”和“智慧”二者虽然密切相关,却是两个概念,读书能获取知识,但是只有通过不断地思考,才能产生智慧。知识可以继承,但是智慧是不能继承的。有学习经历固然重要,但是“知识分子”还需要有精神的追求,有独立的人格,有修养,这些都不是“文凭”能代表的。“文化”和“教养”也有距离,如同人识字未必一定有礼貌。“开卷”是好事,但是如果不加选择,则未必有益。读书求知,如果没有质疑精神,读得再多,也只能是“仓库型的学生”,加上不知变通,也有可能导致失败。
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