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珍珠鸟》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珍珠鸟的习性和特点。
2. 掌握阅读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爱护动物的习惯。
重难点解析:
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珍珠鸟的习性和特点。
5.2. 难点: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爱护动物的习惯。
学习建议与注意事项:
1. 注重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巩固基础知识。
2. 在学习中注重分析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者的情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学习描写方法,了解文章的结构和表现手法,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4. 联系生活实际,思考文章的启示意义,培养爱护动物的习惯和人文关怀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说过珍珠鸟这种鸟类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一篇关于珍珠鸟的课文,题目叫做《珍珠鸟》。在课文中,作者通过描述自己与珍珠鸟之间的互动和观察,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让我们一起进入这个美好的故事吧!
二、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在开始学习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冯骥才。冯骥才是一位著名的作家、画家和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他的作品涉及小说、散文、绘画等多个领域。他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珍珠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文章写于1997年,当时他为了纪念自己的好友、著名作家肖复兴重病入院,特意写了这篇文章来表达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友谊的怀念。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基调。在阅读过程中,注意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关键词句。通过阅读,你们会发现这篇文章的结构非常清晰,情感表达也非常细腻。
四、深入阅读,品味情感
接下来,我们深入阅读课文,品味作者的情感表达。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和句子,思考作者通过哪些描写手法表现出了对珍珠鸟的喜爱和关注。例如,“我”为了让珍珠鸟有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特地用吊兰遮住鸟笼;“我”在白天很少打扰它们的生活,“任凭它们跳跃、啄食”;“我”仅仅是使它们的家从挂在窗前到移到窗台上,使它们离“我”更近了;“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我”用很少走动和小心翼翼地开屏表示对它们的信赖等等,“我”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在创造条件让它们能生活得更好。作者通过这些描写表现出了对珍珠鸟的关爱和呵护,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
五、分段讲解,理解课文。
【第1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描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珍珠鸟逐渐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了信任和适应,开始勇敢地探索和伸展。
首先,“我”提到自己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这种行为展示了“我”对珍珠鸟的尊重和信任。通过减少干扰和观察,为珍珠鸟提供了一个更加自然和自由的环境。
接着,“它们便渐渐敢伸出”这个描述展示了珍珠鸟在逐渐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勇敢和探索精神。它们开始敢于从隐藏处伸出头来,探索周围的世界,这种行为表明了它们对新环境的信任和对自身安全的确认。
整个段落通过简洁而富有情感的描写,展示了珍珠鸟在逐渐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变化和成长。这种描写也强调了人类与动物之间建立信任和尊重的重要性,以及这种关系对于促进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第2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描述了珍珠鸟逐渐对“我”产生了信任和熟悉,开始与“我”进行互动和交流。
首先,“它们便渐渐敢伸出脑袋瞅瞅我”这个描述展示了珍珠鸟在逐渐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开始对“我”产生了好奇心和探索欲。它们敢于伸出脑袋来观察“我”,同时也表明了它们对“我”的信任和适应。
接着,“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这个描述展示了珍珠鸟与“我”之间逐渐建立起的亲密关系和相互了解。这种熟悉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和关爱的基础上的,也表明了人类与动物之间可以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整个段落通过简洁而富有情感的描写,展示了珍珠鸟在逐渐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变化和成长,以及与“我”之间建立起的美好关系。这种描写也强调了人类与动物之间建立和谐共处的重要性,以及这种关系对于促进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第3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描述了三个月后,珍珠鸟的雏鸟出生了,而“我”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这个新生命和其家庭。
首先,“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这个描述展示了雏鸟刚刚出生时娇嫩和无助的状态,同时也表达了“我”对它们的关注和关爱。
接着,“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这个描述展示了“我”对珍珠鸟家庭的了解和敏锐观察力。这个猜测表明了“我”对珍珠鸟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的了解,也展示了“我”对它们的关注和照顾。
然后,“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这个描述展示了“我”对珍珠鸟的尊重和细心。尽管好奇心驱使“我”想要了解它们的生活状态,但“我”仍然克制自己的好奇心,以避免惊扰它们。这种自我克制和尊重生命的行为展示了“我”对自然和动物的尊重和关爱。
接着,“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睛去惊动它们”这个描述进一步强调了“我”在照顾珍珠鸟时的细心和谨慎。即使在进行必要的护理时,“我”也尽量避免干扰它们的生活。这种细心的照顾不仅满足了珍珠鸟的需求,也建立了“我”与它们的良好互动关系。
最后,“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探出来”和“哟,雏儿!正是这小家伙!”这两个描述展示了雏鸟的出生和“我”对这个新生命的惊喜和喜爱。这种喜悦和惊喜的情感进一步强调了“我”对珍珠鸟家庭的深厚感情和关注。
整个段落通过生动而富有情感的描写,展示了“我”在珍珠鸟家庭中担任的角色,以及与它们建立的良好互动关系。这种描写不仅让读者感受到“我”对珍珠鸟的关爱和照顾,也强调了尊重生命、关爱自然的重要性。
【第4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描述了珍珠鸟的雏鸟出生后,其可爱的样子和与父母相似的特征。
首先,“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里钻出来”这个描述展示了雏鸟灵活的身体和好奇心,同时也强调了它们娇小的身形。这种描述突出了雏鸟的可爱之处,也暗示了它们对周围环境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接着,“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这个描述展示了雏鸟与其父母在外观上的相似性。这种描述不仅强调了雏鸟可爱的样子,也暗示了它们继承了父母的特征和基因。
然后,“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这个描述进一步强调了雏鸟与其父母的差异,展示了它们正在成长的过程。这种描述也暗示了雏鸟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展现出其父母的特征。
接着,“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这个描述展示了雏鸟的可爱和憨态可掬的样子。这种描述突出了雏鸟的活泼可爱,也暗示了它们的幸福和健康。
整个段落通过生动而富有情感的描写,展示了珍珠鸟的雏鸟出生后的样子和特征,以及它们与父母的相似之处。这种描写不仅让读者感受到雏鸟的可爱和活泼,也强调了人类与动物之间建立的美好关系。
【第5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描述了雏鸟逐渐适应新环境并建立起对“我”的信任和依赖。
首先,“我不管它”这个描述展示了“我”对雏鸟的尊重和信任。即使雏鸟有时会犯错或做出不合适的行为,“我”也不会过于干涉或惩罚它。这种信任和支持帮助雏鸟建立了对“我”的信任和依赖。
接着,“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这个描述展示了雏鸟在逐渐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勇敢和探索精神。尽管雏鸟曾经因为好奇心而试图离开笼子,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和熟悉,它学会了如何在安全的情况下探索周围的环境。这种勇敢和探索精神表明了雏鸟对新环境的信任和对自身安全的确认。
整个段落通过简洁而富有情感的描写,展示了雏鸟在逐渐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变化和成长,以及与“我”之间建立起的美好关系。这种描写也强调了人类与动物之间建立信任和尊重的重要性,以及这种关系对于促进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第6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描述了雏鸟逐渐接近“我”并建立起亲密关系的过程。
首先,“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这个描述展示了雏鸟逐渐探索和接近“我”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雏鸟对“我”的信任和熟悉程度逐渐增加,从而敢于落在“我”的书桌上。
接着,“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这个描述展示了雏鸟小心谨慎地接近“我”的过程。雏鸟先是保持一定的距离,观察“我”的反应,当确认“我”不会伤害它时,才逐渐挨近。
然后,“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低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这个描述展示了雏鸟在进一步接近“我”时的行为。它不仅敢于蹦到“我”的杯子上,还低下头来喝茶,同时观察“我”的反应。这种行为表明了雏鸟对“我”的信任和依赖已经建立起来。
接着,“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这个描述展示了“我”对雏鸟的接纳和包容。即使雏鸟蹦到“我”的杯子上并低下头来喝茶,“我”也只是微微一笑,没有中断写作。这种接纳和包容的态度进一步加深了雏鸟对“我”的信任和依赖。
最后,“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这个描述展示了雏鸟进一步探索和与“我”互动的过程。它不仅敢于跑到“我”的稿纸上,还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发出响声。这种行为表明了雏鸟已经完全融入了“我”的生活环境,并建立起亲密的关系。
整个段落通过生动而富有情感的描写,展示了雏鸟逐渐接近“我”并建立起亲密关系的过程,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信任和依赖。这种描写不仅让读者感受到动物与人类之间的和谐共处,也强调了尊重生命、关爱自然的重要性。
【第7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描述了“我”与雏鸟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
首先,“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个描述展示了“我”对雏鸟的尊重和关爱。即使雏鸟接近“我”并表现出亲密的行为,“我”也没有过度反应或干扰它。这种平静和接纳的态度让雏鸟感到更加安心和舒适。
接着,“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这个描述展示了雏鸟对“我”的信任和依赖已经完全建立起来。它不仅不怕“我”,还主动接近“我”并表达出亲密的行为。这种亲密的互动进一步加深了“我”与雏鸟之间的情感联系。
然后,“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这个描述展示了“我”与雏鸟之间的友好关系。在“我”抚摸雏鸟时,它表现出友好的反应,甚至啄了“我”的手指两下。这种友好的互动进一步强调了两者之间的亲密关系。
整个段落通过生动而富有情感的描写,展示了“我”与雏鸟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这种描写不仅让读者感受到动物与人类之间的和谐共处,也强调了尊重生命、关爱自然的重要性。同时,也传递了人与动物之间应该建立友好、相互信任的关系的信息。
【第8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描述了白天和傍晚时分,雏鸟与“我”的互动和分别。
首先,“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这个描述展示了雏鸟在白天时的活泼和淘气。它陪伴着“我”,“我”享受着它的陪伴,这种亲密的互动展示了两者之间的友好关系。
接着,“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的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这个描述展示了雏鸟在傍晚时分与“我”的分别。随着天色渐暗,雏鸟的父母开始呼唤它回家。尽管雏鸟对“我”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但最终它还是选择回到笼子里。
然后,“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这个描述展示了雏鸟回到笼子的过程。尽管雏鸟年纪小,但它还是努力扭动身体,挤过茂密的绿叶,回到自己的家中。这种描述突出了雏鸟的活泼和好奇,也暗示了它对家庭的依恋和归属感。
整个段落通过生动而富有情感的描写,展示了雏鸟在白天和傍晚时分与“我”的互动和分别。这种描写强调了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友好关系和相互依恋的情感,同时传达了尊重生命、关爱自然的重要性。
【第9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描述了雏鸟与“我”之间的一次特殊互动,展示了两者之间的亲密和信任。
首先,“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这个描述展示了雏鸟的勇敢和探索精神。尽管之前雏鸟已经与“我”建立了亲密的关系,但这次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这是一种新的、大胆的尝试。
接着,“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这个描述展示了“我”对雏鸟的关爱和尊重。在雏鸟落到“我”的肩上时,“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担心自己的动作会惊吓到它。这种关爱和尊重的态度进一步加深了雏鸟对“我”的信任和依赖。
然后,“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上睡着了”这个描述展示了雏鸟在“我”肩上安静入睡的样子。这种亲密的互动进一步强调了两者之间的信任和依赖。
接着,“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这个描述展示了雏鸟熟睡时的可爱样子。这种描述突出了雏鸟的娇小可爱,也暗示了它对“我”的信任和依赖。
最后,“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这个描述展示了“我”对雏鸟的细心照顾和观察。尽管雏鸟熟睡了,“我”仍然小心翼翼地抬肩观察它,同时注意到它咂嘴的动作,猜测它是否在做梦。这种描述进一步强调了“我”对雏鸟的关爱和关注。
整个段落通过生动而富有情感的描写,展示了雏鸟与“我”之间的一次特殊互动和亲密关系。这种描写不仅让读者感受到动物与人类之间的和谐共处,也强调了尊重生命、关爱自然的重要性。同时,也传递了人与动物之间应该建立友好、相互信任的关系的信息。
【第10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是作者对与雏鸟的相处中所获得的一些深刻的感悟和体验的总结和升华。
作者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这是他在观察雏鸟与自己的亲近和互动过程中所得到的启发。“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是对他观察和体验的总结,也是他对自己和雏鸟之间关系的理解和评价。
“信赖”是指雏鸟对自己不害怕、不逃避,能够安心、愉快地和自己相处,同时也指自己能够尊重、理解和接纳雏鸟,不伤害它,不干扰它的自然习性。这种信赖关系的建立,让作者领悟到人和动物之间可以建立起美好的境界。
“美好的境界”是指人和动物之间的和谐共处,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的状态。这种状态不仅可以让动物得到更好的生存环境和更好的照顾,也可以让人类得到更多的快乐和满足感。
作者通过观察雏鸟与自己的互动,领悟到人与动物之间可以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让人们更加关注自然环境、尊重生命,同时也可以让人们在生活中得到更多的快乐和满足感。这种感受和体验对于我们理解和处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保护自然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六、赏析语言,感受艺术魅力
最后,我们来一起赏析一下课文中的精彩语言,感受作者的艺术魅力。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简要分析其表达特点和艺术效果。通过赏析这些句子或段落,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
七、作业布置,巩固所学
今天的课堂学习到此结束,为了巩固所学知识,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作业:1.背诵课文中的精彩段落;2.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3.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读后感。希望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