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一课件(共52张PPT)第1单元 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一课件(共52张PPT)第1单元 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06 23:0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程标准 了解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理解中国政治道路发展的独特性。
素养目标 1.从“唯物史观”角度深刻认识资产阶级共和制在中国的建立及其失败的原因,增强唯物史观。
2.从“时空观念”出发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所建立的人民政权所产生的深远意义。
3.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现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树立制度自信,增强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
基础必备 探新知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1)背景: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诞生,其标志是1912年1月1日,南京___________正式成立。
(2)目的:防止_________独裁。
临时政府
袁世凯
(3)内容
①以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为原则。
②确立行政、立法、司法___________的政治制度。
③规定实行_____________,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统颁布命令须由_________副署才能生效。
(4)作用: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_______________的进步意义。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制
国务员
君主专制制度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
2.北洋政府时期的政党政治
(1)开始:辛亥革命后。
(2)转折:1913年春“宋教仁案”发生和___________被镇压。
(3)失败:袁世凯窃取大总统职位,下令解散_________和国会。此后政党政治名存实亡。
(4)影响:袁世凯走上帝制之路,但不久被迫取消帝制。中国陷入军阀混战、军阀割据的局面。
二次革命
国民党
思考1:民国初期的政党政治有什么特点?
提示1:(1)各类政党、团体纷纷建立,政党政治活跃。
(2)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组,以谋求议会席位为目标。
(3)各党派展开激烈竞争,开始了政党政治的尝试。
(4)政党数量众多,但未能实现政党政治。
3.国民政府的“训政”时期
(1)开始:1928年。
(2)表现
①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行使政权,大会闭会期间,把政权托付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②行政、立法、司法、考试、_______五项治权,托付给国民政府总揽执行。
③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负责指导监督国民政府的重大国务。
监察
(3)实质:一党专政。
(4)结束:1948年,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建立_________,取代国民政府。
总统府
思考2:北洋政府时期政党政治不能成功的原因?
提示2:(1)受传统政治文化影响较深。
(2)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
(3)政党仓促成立(不成熟),且党争不休。
(4)国民缺乏参政素养(或政党政治缺乏群众基础)。
(5)中国没有形成适合代议制民主的政治环境。
(6)封建势力强大,军阀操控政权。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1.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政权
(1)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2)建立:_______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
(3)性质:苏维埃政权属于____、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大众。
(4)作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是创建________政权的尝试。
1931
工人
人民革命
2.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
(1)措施
①中国共产党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_______产生。
②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
③中国共产党通过“_________”原则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
(2)作用:这些措施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建设。
选举
三三制
思考3:为什么抗日根据地与革命根据地采用了不同的政权模式?
提示3:在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上,中国共产党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而非建立苏维埃政权,主要是由政党的性质和革命任务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中国的首要任务是团结抗战。抗日根据地的政权是统一战线的性质,有利于调动一切抗日阶层共同联合抗日,对边区建设和抗战胜利起了重要的保证作用。
3.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的人民政权
(1)举措
①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巩固新兴的人民政权。
②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___________。
(2)作用: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3)理论探索: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政府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基础:1949年9月颁布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
(2)确立:___________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1954
(3)性质:是以_______________为核心和主要内容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4)作用:保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_______,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这一组织形式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
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
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意义
(1)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的意志。
(2)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国家权力的统一。
(3)有利于保证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
(4)能够确保国家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符合人民当家作主的宗旨,适合我国的国情。
(5)挫折:1957年后,受反右斗争扩大化和“左”倾指导思想的影响,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破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受到严重破坏和挫折。
(6)完善: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取得许多重要进展。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确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2)内容
①_____________是执政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_____________是参政党,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③人民政协是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方面代表人士组成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其基本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3)发展: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共中央提出“长期共存、___________”的八字方针,进一步确立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
中国共产党
各民主党派
互相监督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
(1)政党地位:在多党合作关系中,中国共产党是处于政治领导地位的唯一政党,这种领导地位是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而为全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所公认的,彼此在法律上是平等的,组织上是独立的。
(2)政党关系:政治上是密切合作关系,共产党不是独揽政权,各民主党派也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在野党,二者是政治合作,中国共产党执政、各民主党派共同参政的合作关系。
(3)合作基础: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最重要的组织形式,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重要渠道和场所。
(4)完善
①改革开放后,该制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被写入宪法,使得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走上了制度化轨道。
②2013年11月,中共_______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③2019年10月,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突出强调了_____________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十八
中国共产党
思考4:中国不采取西方民主制度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4:(1)从历史看:西方民主制度不适合中国国情,在中国行不通(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教训)。
(2)从国家性质看:人民民主专政决定了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实行三权分立的西方民主制度。
(3)从代表阶级利益看:西方民主制度同广大劳动者的利益要求相抵触,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维护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从经济基础看:西方民主制度与私有制经济基础相适应,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公有制经济基础相适应。
(5)从历史发展规律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比西方民主制度具有更大的优越性,更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史料探究 释疑难
探究主题:中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史料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探究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党人是如何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尝试“将权力关进牢笼”的。
提示1:尝试:明确主权在民;确立三权分立;实行责任内阁制等。
拓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1)历史意义
①政治上,它以根本法的形式废除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
②思想上,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树立帝制非法、民主共和合法的观念。
③经济上,确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合法,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④文化上,知识分子利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集会、结社、言论、出版自由的规定,纷纷组织党团和创办报刊,大量介绍西方文化,为新文化运动创造了条件。
⑤对外关系上,强调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启发爱国主义的民族感情。
(2)局限性
①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以及实现权利的保障。
②没有贯彻五权宪法的理论。
③没有履行妇女参政的承诺,删除同盟会政纲的男女平权条文。
④仅凭一纸空文限制袁世凯的目的难以实现。
史料二 抗日战争爆发后,抗日根据地逐步建立抗日民主政权。……1940年3月,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华中等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即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指示明确规定,在政权工作人员中,实行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制度,容纳多方团结抗日的各阶级、阶层。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二卷)
探究2:根据史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方面的创新,简要分析其对抗战胜利的重要意义。
提示2:创新:实行“三三制”政权制度,建立抗日的各阶级联合专政。意义:巩固各抗日阶级、阶层团结合作;有利于结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拓展:“三三制”原则的含义和作用
(1)含义:“三三制”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为争取团结各阶级抗战而采取的政权组织原则。在抗日根据地各级政权机关的工作人员组成上,中国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党外人士占其余三分之二名额。
(2)作用:①突出体现了边区政权的统一战线性质和共产党人愿与各抗日党派及无党派人士民主合作的精神,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②扩大了参政议政的群众基础,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③为新中国政权建设提供了经验。
史料三 在人民民主问题上,毛泽东一直在探索有效的途径。……民主作为政治诉求往往是理念的、抽象的,但作为国家制度安排,却是具体的、实实在在的。一个执政党要把自己关于民主的理解从诉求变为制度,往往要经过曲折的探索过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曾经为新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过很好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精神和价值取向。
——李捷《毛泽东对新中国建立与发展的历史贡献》
探究3:根据史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制度是怎样充分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精神和价值取向”的。
提示3:体现:建立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保证各民主党派与无党派人士都能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
拓展:新中国民主政治的特点
(1)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中国共产党在100年的奋斗历程中,相继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理论成果包含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
(2)以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为基础:新中国成立之前的革命环境里就有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如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政权、抗日根据地的“三三制”原则,都是为了实现人民民主而进行的探索和创造。新中国成立后宪法几经修改,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
(3)以始终保持先进性的中国共产党为领导力量: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也是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要求。
(4)适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巩固和发展既适应了我国基本国情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又因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民族特点和文化传统相承接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就是战争年代中国革命实践的产物。
(5)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能够发展完善,一方面在于先进政党的领导;另一方面在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为其提供了源泉和动力。
课程延伸 提素养
1.北洋政府沿革
(1)北洋政府(1912年—1928年)是指中华民国前期以袁世凯为首的晚清北洋军阀在政治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国中央政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和平的方式完整继承前朝疆域的政权,也是中国继清朝灭亡后第一个被国际承认的中国政府。(2)袁世凯去世后,北洋各部分崩离析,皖系、直系两大派系先后控制中央政府,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北洋政府又被迅速壮大的奉系控制。(3)1928年国民政府领导的北伐战争取得胜利,北洋政府彻底覆灭,国民政府完成了短暂的形式统一。
2.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名称的变化
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的名称“革命根据地”,特指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地区。由于这一时期,大部分革命根据地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所以又被称作“苏区”(苏维埃区域的简称)。“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指1937年到1945年即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控制下的地区。“敌后”主要指这些根据地绝大部分位于敌人(日军)的后方;“抗日”则指明了这一时期根据地存在的目的和主要的作战任务。“解放区”是指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区域,以区别于国民党统治的区域(“国统区”)。
随堂训练 测达标
1.(2023·湖北高二期中)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颁布了《中华民国国会组织法》。下表为南京临时参议院与清朝谘议局对选举国会议员的资格规定,据此可知民国初年(  )
A.政府积极践行民主政治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法制建设逐渐走向完善 D.选民素质整体水平下降
居住年限 不动产 教育程度 选民年龄
南京临时参议院 居住选区两年以上 500元 小学毕业 21岁
清朝谘议局 居住选区十年 5 000元 中学毕业 25岁
A
解析: 根据材料“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颁布了《中华民国国会组织法》……南京临时参议院与清朝谘议局对选举国会议员的资格规定”可知,民国初年选举议员的资格要低于清朝晚期选举谘议员的选举资格,这说明民国初年的民主范围比清朝晚期更大,体现了政府在积极践行民主政治,A项正确;材料所述现象不涉及人民对民主的态度,不能反映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B项;材料描述选举资格,属于民主范畴,跟法律制度建设无关,排除C项;选民素质水平下降是对材料曲解,选民资格放宽不等于选民素质下降,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2·河北石家庄期末)辛亥革命后,为反对袁世凯独裁专制,宋教仁到处演说,为国民党争取多数席位。“宋案”发生后,袁世凯利用进步党对抗国民党并控制议会。当进步党势力大增之际,袁世凯又策动组建公民党,以打击国民党和进步党。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政党政治具有一定影响力
B.政党已经沦为专制工具
C.资产阶级政党局限性初显
D.北洋派系内部纷争加剧
A
解析: 依据材料“为反对袁世凯独裁专制,宋教仁到处演说,为国民党争取多数席位”“袁世凯利用进步党对抗国民党并控制议会”可以看出,宋教仁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依靠的是政党政治,袁世凯同样是依靠政党,进行排除异己,体现政党政治有一定的影响力,A项正确;政党也可以是反对专制的工具,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资产阶级政党的局限性,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北洋派系内部纷争加剧,排除D项。故选A项。
3.(2022·山东潍坊高二期末)从1931年11月到1934年1月,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三次民主选举,并颁布选举法细则,许多地方参加选举的人占选民总人数的80%以上,有的地方达到90%以上。妇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在政府代表中一般占20%以上。据此可知,在中央革命根据地(  )
A.男尊女卑观念消亡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初步确立
C.法律体系日趋完备
D.民主政治探索取得初步成效
D
解析: 材料“从1931年11月到1934年1月”“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三次民主选举”体现的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民主政治探索,D项正确;材料与男尊女卑观念无关,且“消亡”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A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初步确立是在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后,排除B项;材料与法律体系无关,且“完备”一词过于绝对化,排除C项。故选D项。
4. (2022·山东泰安高二期末)右图为1940年延安鲁艺木刻工作团创作的年画。这表明,当时的边区政府(  )
A.借助民间艺术宣传民主
B.大力提高边区民众文化素质
C.利用传统节日巩固统一战线
D.通过基层自治激发农民热情
A
解析: 年画中描绘了延安实行的民主制,而年画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因此当时的边区政府是利用民间艺术宣传民主,A项正确;材料内容与边区民众文化素质无关,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边区政府的政治民主,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无关,排除C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当时实行的是基层自治,排除D项。故选A项。
5.(2022·黑龙江哈尔滨期末)下图是出席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统计的统计图(共662人)。这一统计图能够说明(  )
A.社会主义政治体系正式形成
B.新政权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全胜利
D.民主法制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B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统计图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来自社会各界,说明新政协会议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B项正确;此时处于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排除A项;新民主主义革命完全胜利的标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排除C项;20世纪六七十年代民主法制建设在曲折中前进,排除D项。故选B项。
6.(2023·河北模拟)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这体现了(  )
A.工人阶级居于主导地位
B.人民代表大会的广泛性
C.社会主义制度的人民性
D.我国工农联盟的优越性
A
解析: 依据材料“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可知,人大代表中农村和城市的比例为1:4。依据材料时间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工人阶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和工业化发展方向,A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的是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法,不能体现人民代表大会的广泛性,排除B项;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主要涉及农民和工人的选举比例问题,并不涉及工农联盟,排除D项。故选A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