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8.
一、语言文字运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京剧老生中,我尤喜余派。按照一般说法,余叔岩在京剧史上是一个__①__的人物。他在继承其师谭鑫培创立的谭派艺术的基础上,清机自引、天怀独流,开创了泽溉后世、影响深远的余派艺术。他的唱腔犹如空谷鹤鸣、巫峡猿唳。戏剧界老前辈齐如山说余叔岩没有什么创造性,似非__②__。不仅齐如山是深通音律的专家,而且京剧鼎盛时期又鉴赏过不少名家的演唱。但他也会有__③__。例如他批评谭鑫培在《珠帘寨》中采用京韵大鼓“哗啦啦”的唱腔,说:“难道鼓的声音会‘哗啦啦’么?”这恐怕是苛论。固然真实的鼓声不是“哗啦啦”,但他没有从写意的角度去衡量。一旦走上这条什么都要求像真的形似路子,那么作为写意型的表演体系也就不存在了。优秀的写意艺术比拙劣的写实艺术可以说是更真实的,因为前者在精神上更酷肖所表现的内容。齐如山这类议论是不足效法的。他用同类观点去评骘余叔岩,我也__④__。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从文学经典的形成过程而言,经典由于其思想和艺术的超前和脱俗,在其产生之时__①__。比如萧红的小说《生死场》,在当时发表时引发不同意见,它带有散文化笔法的叙事、充满隐喻的书写曾引发有些人的质疑,而时间证明__②__。时间是最好的评价尺度,经典是那些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而仍然焕发其价值的卓越作品。曾经作为通俗作品的《西厢记》,在历史长河中,却拥有与莎士比亚戏剧同等的世界文学的地位。而有些作品可能因为一时的权势而出名,却__③__。
4.下列句子中的“当时”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当时”,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他这篇文章是1936年写成的,当时并没有发表。
B.当时,他还是个娃娃,如今都长成大小伙子了。
C.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D.虽然几年过去了,但当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画讲究虚实相生的意境美。老舍曾请齐白石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作画,十里蛙声,如何入画?潺潺山泉,如何表达?白石老人思考良久,终于画成了一幅经典之作:六尾蝌蚪在山峦映衬下的山涧内的乱石之中不断涌出的潺潺清泉里摇曳着尾巴顺流而下。看过此画的人无不拍案叫绝。
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7.下面是漫画家丁聪为老舍的小说《四世同堂》设计的一幅插图。插图意在表现祁老人对自家房子的自豪与喜爱,可是画家却不多画房子,你觉得画家为什么这样设计?请结合画面加以分析。(不超过120字)
看着自己的房,自己的儿孙,和手植的花草,祁老人觉得自己的一世劳碌并没有虚掷。北平城是不朽之城,他的房子也是永世不朽的房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文本一:
骆驼祥子(节选)
老 舍
祥子,在与“骆驼”这个外号发生关系以前,是个比较有自由的洋车夫,这就是说,他是属于年轻力壮,而且自己有车的那一类:自己的车,自己的生活,都在自己手里,高等车夫。
这可绝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年,二年,至少有三四年;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挣出那辆车。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莱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那辆车是他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
他不怕吃苦,生长在乡间,失去了父母与几亩薄田,十八岁的时候便跑到城里来。不久他就看出来,拉车是件更容易挣钱的事;作别的苦工,收入是有限的;拉车多着一些变化与机会,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
他决定去拉车,就拉车去了。赁了辆破车,他先练练腿。第一天没拉着什么钱。第二天的生意不错,可是躺了两天,他的脚脖子肿得像两条瓠子似的,再也抬不起来。他忍受着,不管是怎样的疼痛。他知道这是不可避免的事,这是拉车必须经过的一关。
两三个星期的工夫,他把腿溜出来了。那撇着脚,像一对蒲扇在地上扇忽的,无疑是刚由乡间上来的新手。那头低得很深,双脚蹭地,跑和走的速度差不多,是那些五十岁以上的老者们。那经验十足而没什么力气的,胸向内含,度数很深,腿抬得很高,一走一探头,这样,他们就带出跑得很用力的样子,而在事实上一点也不比别人快;他们仗着“作派”去维持自己的尊严。祥子当然决不采取这几种姿态。他的腿长步大,腰里非常的稳,说站住,不论在跑得多么快的时候,大脚在地上轻蹭两蹭,就站住了;他利落,准确。
他打听明白了,弓子软,铜活地道,雨布大帘,双灯,细脖大铜喇叭的车——值一百出头;若是漆工与铜活含忽一点呢,一百元便可以打住。猛然一想,一天要是能剩一角的话,一百元就是一千天,一千天!把一千天堆到一块,他几乎算不过来这该有多么远。但是,他下了决心,一千天,一万天也好,他得买车!
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
他不能再等了,万一出点什么事呢!不能再等。恰巧有辆刚打好的车,本来值一百多,可是因为定主放弃了,车铺愿意少要一点。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铺主打算挤到个整数,说了不知多少话,“听听声儿吧,铃铛似的!拉去吧,你就是把车拉碎了,要是钢条软了一根,你拿回来!一百块,少一分咱们吹!”祥子把钱又数了一遍;“我要这辆车,九十六!”铺主知道是遇见了一个心眼的人,看看钱,看看祥子,叹了口气:“交个朋友,车算你的了,保单,拿着!”
祥子的手嗦哆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他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
怎样过这个“双寿”呢?祥子有主意:头一个买卖必须拉个穿得体面的人,最好是拉到前门。拉到了,他应当在最好的饭摊上吃顿饭,如热烧饼夹爆羊肉之类的东西。吃完,有好买卖呢就再拉一两个;没有呢,就收车;这是生日!
(有删改)
文本二:
虎妞出门把洗锅水倒到院子的墙角去,正在这时,祥子走入。祥子有二十七、八岁,个子高大,筋肉坚实,肩膀宽阔,显得非常硬棒挺脱,像一棵松树,带着农民的忠厚与质朴。但今天他精神显然有些颓丧,慢吞吞地走进来,坐在八仙桌旁。
祥子 四爷。
刘四爷 (朝窗外望了望)怎么空着手来的?车呢?你那辆新车呢?
祥子 车!甭提了。(望了望刘四爷,从腰里解下个包儿来,慢慢打开,里面是三十块钱,递给刘四爷。)
虎妞 (急问)你把车卖啦?
祥子 (愤慨地)车就是我的命,我苦苦奔了三年,省吃俭用才买上的,我舍得卖?……叫大兵抢去了!连车带人!我心疼我那辆车!
刘四爷 是啊!多好的一辆车,弓子软,漆水新,雨布大帘,铜活锃亮,九十六块,当初我卖给你的便宜。你呀,真是穷命!
祥子 这三年就是盼着拉上自己的车……可是刚拉上没两月……(眼圈红了,哽咽。)
虎妞 呦,瞧你个大男子汉,还要抹鼻子呢!车丢了,人回来就是万幸。甭难受!
祥子 (擦干了眼泪)我非得再买上一辆不可。一个拉车的,拉不上自己的车简直是白活。
刘四爷说了半天,这钱是打哪儿来的?
祥子 我跟他们混了半个月,他们拿我当牲口,我天天想跑,临了他们往山上撤,丢下一群抢来的骆驼,我就顺手牵了三匹,他们抢了我的车,我就牵他们的骆驼,反正我不能空着手回来,横竖一条命。
刘四爷 骆驼呢?
祥子 卖了。半道卖给一个养主儿。
刘四爷 三匹骆驼就卖三十块呀?
祥子 嗯。
刘四爷 傻旦!拉到城里来卖给汤锅里起码值六十。
祥子 我活了,不是让骆驼到汤锅去挨刀。叫他们到口外放青去多好。
刘四爷 祥子,这钱怎么办?
祥子 先存在这儿,等我“攒”够了数儿……
虎妞 再买辆新车。
祥子 非买不可!
(摘编自话剧《骆驼祥子》,老舍原著,梅阡改编)
8.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祥子到城里后也没有动摇一贯的自信,“铁扇面似的胸”“宽且威严的肩”“很像一棵树”,都表现出他对自己身体满心的骄傲。
B.文本一那些乡间上来的新手、五十岁以上的老者、没什么力气却装出快跑架势的车夫都是祥子看不起的对象,因为他们的拉车姿态不漂亮。
C.文本二祥子连车带人被抢,刘四爷说他是“穷命”,这暗示了在混乱动荡的年代里祥子很难通过拼命吃苦来改变自身的命运。
D.文本二中在祥子失去新车回来后,虎妞的话既有对他的可怜与嘲讽,也有对他的安慰与鼓励,言语不多却可见其复杂心理。
9.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描写祥子脚肿用“瓠子”,描写新手车夫双脚用“蒲扇”,这些用语形象生动,能让读者产生画面感。
B.文本一画线段精妙地运用副词,借助反复的修辞手法,使用有力量的短句,凸显了祥子赚钱买车的艰难。
C.两个文本中刘四爷的形象有一定差异,痛快卖车给祥子时很仗义,主张把骆驼卖给汤锅里时比较现实。
D.文本二的舞台说明交代了祥子的出场场景,介绍他的年龄,简洁地勾勒了其外貌、动作、精神面貌。
10.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塑造祥子形象的。
11.两个文本都讲了祥子与车的故事,但呈现方式不同,请结合文本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龙须沟(节选)
老 舍
时间 一九五○年夏初,午饭前。
地点 同前。
[幕启:王大妈独坐檐下干活,时时向街门望一望,神情不安。赵大爷自外来。]
赵老 就剩您一个人啦?
大妈 可不是,都出去了。您今天没有活儿呀?
赵老 西边的新厕所昨儿交工,今天没事。(坐小凳上)我刚才又去看了一眼,不是吹,我们的活儿做得真叫地道。好嘛,政府出钱,咱们还不多卖点力气,加点工!
大妈 就修那一处啊?
赵老 至少是八处儿!人家都说,龙须沟有吃的地方,没拉的地方,这下子可好啦!连自来水都给咱们安!
大妈 可是真的?我就纳闷儿,现而今的做官的为什么这么爱做事儿?把钱都给咱们修盖了茅房什么的,他们自己图什么呢?
赵老 这是人民政府啊,老太太!
大妈 可是呀,他们也有不大老好的地方!
赵老 那您就说说吧。好人好政府都不怕批评!
大妈 昨儿个晚上呀,我跟二春拌了几句嘴;今儿个一清早,她就不见了。
赵老 她还能上哪儿,左不是到她姐姐家去诉诉委屈。
大妈 我也那么想,已经托疯哥找她去啦。
赵老 那就行啦。可是,这跟共产党有什么相干?
大妈 共产党厉害呀!
赵老 厉害?
大妈 您瞧啊,以前,前门里头的新事总闹不到咱们龙须沟来。城里头闹什么自由婚,还是葱油婚哪,闹呗;咱们龙须沟,别看地方又脏又臭,还是明媒正娶,不乱七八糟!
赵老 王大妈,我明白了,二春要自由结婚?
大妈 真没想到啊!共产党给咱们修茅房,抓土匪,还要修沟,总算不错。可是,他们也教年轻的去自由。他们不单在城里头闹,还闹到龙须沟来,您说厉害不厉害!
赵老 这才叫真革命,由根儿上来,兜着底儿来!
大妈 您要是有个大姑娘,您肯教她去自由吗?那像话吗?
赵老 我?王大妈,咱们虽然是老街坊了,我可是没告诉过您。我的老婆呀……
大妈 您成过家?您的嘴可真严得够瞧的!这么些年,您都没说过!
赵老 我在北城成的家,我的老婆是媒人给说的。结婚不到半年,她跟一个买卖人跑了。她爱吃喝玩乐,她长得不寒碜——那时候我也怪体面——我挣的不够她花的!她跑了之后,我没脸再在城里住,才搬到龙须沟来。老婆跑了,我自然不会有儿女。比方说,我要是有个女儿,我就会说:姑娘,长住了眼睛,别挑错了人哟!
[程疯子挺高兴地进来。]
大妈 二春在大姑娘那儿哪?
疯子 在那儿,一会就回来。
大妈 这我就放心了!劳你的驾!你跟她怎么说的?
疯子 我说,回去吧,二姑娘,什么事都好办。
大妈 她说什么呢?
疯子 她说:妈妈要是不依着我,我就永远不回去,打这儿偷偷地跑了!
大妈 丫头片子,没皮没脸!你怎么说的?
疯子 我说,别那么办哪!先回家,从家里跑还不是一样?
大妈 这是你说的?你呀,活活的是个半疯子!
赵老 大妈,想开一点吧。二春的事,您可以提意见,可千万别横拦着竖挡着!我吃过媒人的亏,所以我知道自由结婚好!
大妈 唉,我简直地不知道怎么办好啦!
……
丁四 您就说,前些日子,他们测量这儿,这么多天啦,他们修沟来了没有?
赵老 修沟不是仨钱儿油俩钱儿醋的事,那得画图,预备材料,请工程师,一大堆事哪!丁四,我跟你打个赌,怎样?
丁四 甭打赌。反正多咱修沟,我就起劲儿干活儿。您老说,这个政府是人民的,我倒要看看,给人民办事不办!这条沟淹死了小妞,我跟它有仇!
赵老 这可是你说的?不准说了不算!
丁四 您看着呀!
赵老 好,我等着你的!多咱沟修了,你还不听我的话,看,我要不揍你一顿的。
丁四 您揍我还不容易,我又不敢回手。
赵老 你这个家伙,软不吃,硬不吃,没法儿办!
……
赵老 修沟的到了!到了!
疯子 二嘎子,等等,我也去!(跑去)
大妈 (也立起来往前跑了两步)真修沟?真一个钱也不跟咱们要?
赵老 这才信了我的话吧?老太太!
大妈 没听说过的事!没听说过的事!
赵老 丁四,你怎么说?
丁四 我,我……
赵老 (把丁四拉起来,面对面恳切地)丁四,你看,咱们的政府并不富裕——金子、银子不是都教蒋介石跟贪官给刮了去,拿跑了吗?——可是,还来给咱们修沟,修沟不是一两块钱的事啊!政府的这点心,这点心,太可感激了吧?
丁四 我知道!
赵老 东单、西四、鼓楼前,哪儿不该修?干吗先来修咱们这条臭沟?政府先不图市面儿好看,倒先来照顾咱们,因为这条沟教我年年发疟子,淹死小妞子;一下雨,娘子就摆不上摊子,你拉不出车去,臭水带着成群的大尾巴蛆,流到屋里来。政府知道这些,就为你,我,全龙须沟的人想办法,不教咱们再病,再死,再臭,再脏,再挨饿。你我是人民,政府爱人民,为人民来修沟!你信不信我的话呀?
丁四 我信了!信了!我打这儿起,不再抱怨,我要好好地干活儿!
赵老 比如说,政府招呼你去修沟,你去不去呢?这是你的沟,也是你的仇人,你肯不肯自己动手,把它弄好了呢?
丁四 别再问啦,赵大爷,对着青天,我起誓:一动工,我就去挖沟!
(有删节)
12.下列对节选部分戏剧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节选部分二春并没有出场,但是从人们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希望追求新生活的比较有个性的年轻人。
B.大妈谈到“前门里头的新事”的时候,用的是一个“闹”字,这表明她对新近出现的事总有一些抵触情绪。
C.丁四自从龙须沟淹死了他的女儿小妞之后,就跟龙须沟有了仇,发誓修了它;共产党来修龙须沟,正合他的心愿。
D.赵老历数龙须沟以往的种种罪状,主要是为了突出修龙须沟的必要性,让龙须沟人团结一致,鼓起人们的干劲。
13.下列对戏剧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九五○年夏”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这一舞台说明把人物的活动置于新中国建国的大背景之下;“神情不安”是在指示演员的表情特征。
B.剧作中的人物使用了较多“他们也有不大老好的地方”“政府先不图市面儿好看”,一类北京方言,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了典型的地方色彩。
C.程疯子这一人物话语虽然不多,却个性鲜明:他按大妈说的去找二春并劝她回来,有敬老之心;但她又对二春的做法并不反对,有较开明而先进的思想。
D.作者塑造丁四这一人物形象时,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他不满共产党说话不算数,后写他在事实面前改变了自己的错误认识,不再牢骚满腹。
14.剧中的“赵老”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15.戏剧冲突可分为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人物内心的冲突和人与环境之间的冲突。请概括节选部分的戏剧冲突。
第二单元 8.
一、语言文字运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京剧老生中,我尤喜余派。按照一般说法,余叔岩在京剧史上是一个__①__的人物。他在继承其师谭鑫培创立的谭派艺术的基础上,清机自引、天怀独流,开创了泽溉后世、影响深远的余派艺术。他的唱腔犹如空谷鹤鸣、巫峡猿唳。戏剧界老前辈齐如山说余叔岩没有什么创造性,似非__②__。不仅齐如山是深通音律的专家,而且京剧鼎盛时期又鉴赏过不少名家的演唱。但他也会有__③__。例如他批评谭鑫培在《珠帘寨》中采用京韵大鼓“哗啦啦”的唱腔,说:“难道鼓的声音会‘哗啦啦’么?”这恐怕是苛论。固然真实的鼓声不是“哗啦啦”,但他没有从写意的角度去衡量。一旦走上这条什么都要求像真的形似路子,那么作为写意型的表演体系也就不存在了。优秀的写意艺术比拙劣的写实艺术可以说是更真实的,因为前者在精神上更酷肖所表现的内容。齐如山这类议论是不足效法的。他用同类观点去评骘余叔岩,我也__④__。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案】 _①承前启后__②持平之论__③千虑一失__④不敢苟同__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 _比喻。将余叔岩的唱腔比作空谷的鹤鸣、巫峡的猿啼,形象地突出其唱腔的响亮凄清,富有感染力。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 _齐如山不仅是深通音律的专家,而且在京剧鼎盛时期又鉴赏过不少名家的演唱。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从文学经典的形成过程而言,经典由于其思想和艺术的超前和脱俗,在其产生之时__①__。比如萧红的小说《生死场》,在当时发表时引发不同意见,它带有散文化笔法的叙事、充满隐喻的书写曾引发有些人的质疑,而时间证明__②__。时间是最好的评价尺度,经典是那些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而仍然焕发其价值的卓越作品。曾经作为通俗作品的《西厢记》,在历史长河中,却拥有与莎士比亚戏剧同等的世界文学的地位。而有些作品可能因为一时的权势而出名,却__③__。
4.下列句子中的“当时”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当时”,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C )
A.他这篇文章是1936年写成的,当时并没有发表。
B.当时,他还是个娃娃,如今都长成大小伙子了。
C.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D.虽然几年过去了,但当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解析】 画线句的“当时”指《生死场》发表的时候。A项,指1936年文章写成时;B项,指他还是个娃娃的时候;C项,指正是时候,符合时令;D项,指发生那件事的时候。
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 _①往往会遭遇争议__②它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__③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__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画讲究虚实相生的意境美。老舍曾请齐白石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作画,十里蛙声,如何入画?潺潺山泉,如何表达?白石老人思考良久,终于画成了一幅经典之作:六尾蝌蚪在山峦映衬下的山涧内的乱石之中不断涌出的潺潺清泉里摇曳着尾巴顺流而下。看过此画的人无不拍案叫绝。
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 _山涧内山峦映衬,乱石中潺潺清泉不断地涌出,六尾蝌蚪摇曳着尾巴顺流而下。__
7.下面是漫画家丁聪为老舍的小说《四世同堂》设计的一幅插图。插图意在表现祁老人对自家房子的自豪与喜爱,可是画家却不多画房子,你觉得画家为什么这样设计?请结合画面加以分析。(不超过120字)
看着自己的房,自己的儿孙,和手植的花草,祁老人觉得自己的一世劳碌并没有虚掷。北平城是不朽之城,他的房子也是永世不朽的房子。
【答案】 _画面上四世同堂的全家福设计意在体现祁老人对“家”的理解:家庭和美、多子多福、代代绵延。人物脚下的台阶与身后的门窗,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__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文本一:
骆驼祥子(节选)
老 舍
祥子,在与“骆驼”这个外号发生关系以前,是个比较有自由的洋车夫,这就是说,他是属于年轻力壮,而且自己有车的那一类:自己的车,自己的生活,都在自己手里,高等车夫。
这可绝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年,二年,至少有三四年;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挣出那辆车。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莱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那辆车是他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
他不怕吃苦,生长在乡间,失去了父母与几亩薄田,十八岁的时候便跑到城里来。不久他就看出来,拉车是件更容易挣钱的事;作别的苦工,收入是有限的;拉车多着一些变化与机会,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
他决定去拉车,就拉车去了。赁了辆破车,他先练练腿。第一天没拉着什么钱。第二天的生意不错,可是躺了两天,他的脚脖子肿得像两条瓠子似的,再也抬不起来。他忍受着,不管是怎样的疼痛。他知道这是不可避免的事,这是拉车必须经过的一关。
两三个星期的工夫,他把腿溜出来了。那撇着脚,像一对蒲扇在地上扇忽的,无疑是刚由乡间上来的新手。那头低得很深,双脚蹭地,跑和走的速度差不多,是那些五十岁以上的老者们。那经验十足而没什么力气的,胸向内含,度数很深,腿抬得很高,一走一探头,这样,他们就带出跑得很用力的样子,而在事实上一点也不比别人快;他们仗着“作派”去维持自己的尊严。祥子当然决不采取这几种姿态。他的腿长步大,腰里非常的稳,说站住,不论在跑得多么快的时候,大脚在地上轻蹭两蹭,就站住了;他利落,准确。
他打听明白了,弓子软,铜活地道,雨布大帘,双灯,细脖大铜喇叭的车——值一百出头;若是漆工与铜活含忽一点呢,一百元便可以打住。猛然一想,一天要是能剩一角的话,一百元就是一千天,一千天!把一千天堆到一块,他几乎算不过来这该有多么远。但是,他下了决心,一千天,一万天也好,他得买车!
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
他不能再等了,万一出点什么事呢!不能再等。恰巧有辆刚打好的车,本来值一百多,可是因为定主放弃了,车铺愿意少要一点。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铺主打算挤到个整数,说了不知多少话,“听听声儿吧,铃铛似的!拉去吧,你就是把车拉碎了,要是钢条软了一根,你拿回来!一百块,少一分咱们吹!”祥子把钱又数了一遍;“我要这辆车,九十六!”铺主知道是遇见了一个心眼的人,看看钱,看看祥子,叹了口气:“交个朋友,车算你的了,保单,拿着!”
祥子的手嗦哆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他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
怎样过这个“双寿”呢?祥子有主意:头一个买卖必须拉个穿得体面的人,最好是拉到前门。拉到了,他应当在最好的饭摊上吃顿饭,如热烧饼夹爆羊肉之类的东西。吃完,有好买卖呢就再拉一两个;没有呢,就收车;这是生日!
(有删改)
文本二:
虎妞出门把洗锅水倒到院子的墙角去,正在这时,祥子走入。祥子有二十七、八岁,个子高大,筋肉坚实,肩膀宽阔,显得非常硬棒挺脱,像一棵松树,带着农民的忠厚与质朴。但今天他精神显然有些颓丧,慢吞吞地走进来,坐在八仙桌旁。
祥子 四爷。
刘四爷 (朝窗外望了望)怎么空着手来的?车呢?你那辆新车呢?
祥子 车!甭提了。(望了望刘四爷,从腰里解下个包儿来,慢慢打开,里面是三十块钱,递给刘四爷。)
虎妞 (急问)你把车卖啦?
祥子 (愤慨地)车就是我的命,我苦苦奔了三年,省吃俭用才买上的,我舍得卖?……叫大兵抢去了!连车带人!我心疼我那辆车!
刘四爷 是啊!多好的一辆车,弓子软,漆水新,雨布大帘,铜活锃亮,九十六块,当初我卖给你的便宜。你呀,真是穷命!
祥子 这三年就是盼着拉上自己的车……可是刚拉上没两月……(眼圈红了,哽咽。)
虎妞 呦,瞧你个大男子汉,还要抹鼻子呢!车丢了,人回来就是万幸。甭难受!
祥子 (擦干了眼泪)我非得再买上一辆不可。一个拉车的,拉不上自己的车简直是白活。
刘四爷说了半天,这钱是打哪儿来的?
祥子 我跟他们混了半个月,他们拿我当牲口,我天天想跑,临了他们往山上撤,丢下一群抢来的骆驼,我就顺手牵了三匹,他们抢了我的车,我就牵他们的骆驼,反正我不能空着手回来,横竖一条命。
刘四爷 骆驼呢?
祥子 卖了。半道卖给一个养主儿。
刘四爷 三匹骆驼就卖三十块呀?
祥子 嗯。
刘四爷 傻旦!拉到城里来卖给汤锅里起码值六十。
祥子 我活了,不是让骆驼到汤锅去挨刀。叫他们到口外放青去多好。
刘四爷 祥子,这钱怎么办?
祥子 先存在这儿,等我“攒”够了数儿……
虎妞 再买辆新车。
祥子 非买不可!
(摘编自话剧《骆驼祥子》,老舍原著,梅阡改编)
8.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
A.文本一祥子到城里后也没有动摇一贯的自信,“铁扇面似的胸”“宽且威严的肩”“很像一棵树”,都表现出他对自己身体满心的骄傲。
B.文本一那些乡间上来的新手、五十岁以上的老者、没什么力气却装出快跑架势的车夫都是祥子看不起的对象,因为他们的拉车姿态不漂亮。
C.文本二祥子连车带人被抢,刘四爷说他是“穷命”,这暗示了在混乱动荡的年代里祥子很难通过拼命吃苦来改变自身的命运。
D.文本二中在祥子失去新车回来后,虎妞的话既有对他的可怜与嘲讽,也有对他的安慰与鼓励,言语不多却可见其复杂心理。
【解析】 A项,“一贯的自信”错误,选项于文无据,原文说“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此处只是表现出他对自己身体满心的骄傲,不能推断为“一贯的自信”。B项,“因为他们的拉车姿态不漂亮”错误,拉车姿态只是外在表现,祥子不屑的除了他们拉车姿态不佳,还有他们达不到祥子心里对于高等车夫的期许。D项,“可怜与嘲讽”错误,通过虎妞的话“(急问)你把车卖啦”“车丢了,人回来就是万幸。甭难受”“再买辆新车”可以看出,虎妞此时主要是关心、鼓励祥子。
9.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文本一描写祥子脚肿用“瓠子”,描写新手车夫双脚用“蒲扇”,这些用语形象生动,能让读者产生画面感。
B.文本一画线段精妙地运用副词,借助反复的修辞手法,使用有力量的短句,凸显了祥子赚钱买车的艰难。
C.两个文本中刘四爷的形象有一定差异,痛快卖车给祥子时很仗义,主张把骆驼卖给汤锅里时比较现实。
D.文本二的舞台说明交代了祥子的出场场景,介绍他的年龄,简洁地勾勒了其外貌、动作、精神面貌。
【解析】 “反复”错误,画线部分句子说“一年,二年,至少有三四年;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应为“排比”。
10.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塑造祥子形象的。
【答案】 _①借助祥子贫苦的身世背景、拉车的职业等现实来烘托祥子吃苦耐劳的形象。②通过其他车夫的衬托来塑造祥子刻苦奋发的形象。③对祥子的身形、肖像、心理、语言、动作等做细致的描写,塑造祥子自信乐观、有抱负有决心的形象。__
11.两个文本都讲了祥子与车的故事,但呈现方式不同,请结合文本分析。
【答案】 _①文本一是小说,可以细致地描写,具体地叙述;文本二是话剧,以人物对话、舞台说明和场景设置为主要表现方式。②文本一按照情节发展的时间顺序写作;话剧因为演出时间、空间的限制,要凸显矛盾冲突,所以改编时直接从祥子失去新车开始写起。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龙须沟(节选)
老 舍
时间 一九五○年夏初,午饭前。
地点 同前。
[幕启:王大妈独坐檐下干活,时时向街门望一望,神情不安。赵大爷自外来。]
赵老 就剩您一个人啦?
大妈 可不是,都出去了。您今天没有活儿呀?
赵老 西边的新厕所昨儿交工,今天没事。(坐小凳上)我刚才又去看了一眼,不是吹,我们的活儿做得真叫地道。好嘛,政府出钱,咱们还不多卖点力气,加点工!
大妈 就修那一处啊?
赵老 至少是八处儿!人家都说,龙须沟有吃的地方,没拉的地方,这下子可好啦!连自来水都给咱们安!
大妈 可是真的?我就纳闷儿,现而今的做官的为什么这么爱做事儿?把钱都给咱们修盖了茅房什么的,他们自己图什么呢?
赵老 这是人民政府啊,老太太!
大妈 可是呀,他们也有不大老好的地方!
赵老 那您就说说吧。好人好政府都不怕批评!
大妈 昨儿个晚上呀,我跟二春拌了几句嘴;今儿个一清早,她就不见了。
赵老 她还能上哪儿,左不是到她姐姐家去诉诉委屈。
大妈 我也那么想,已经托疯哥找她去啦。
赵老 那就行啦。可是,这跟共产党有什么相干?
大妈 共产党厉害呀!
赵老 厉害?
大妈 您瞧啊,以前,前门里头的新事总闹不到咱们龙须沟来。城里头闹什么自由婚,还是葱油婚哪,闹呗;咱们龙须沟,别看地方又脏又臭,还是明媒正娶,不乱七八糟!
赵老 王大妈,我明白了,二春要自由结婚?
大妈 真没想到啊!共产党给咱们修茅房,抓土匪,还要修沟,总算不错。可是,他们也教年轻的去自由。他们不单在城里头闹,还闹到龙须沟来,您说厉害不厉害!
赵老 这才叫真革命,由根儿上来,兜着底儿来!
大妈 您要是有个大姑娘,您肯教她去自由吗?那像话吗?
赵老 我?王大妈,咱们虽然是老街坊了,我可是没告诉过您。我的老婆呀……
大妈 您成过家?您的嘴可真严得够瞧的!这么些年,您都没说过!
赵老 我在北城成的家,我的老婆是媒人给说的。结婚不到半年,她跟一个买卖人跑了。她爱吃喝玩乐,她长得不寒碜——那时候我也怪体面——我挣的不够她花的!她跑了之后,我没脸再在城里住,才搬到龙须沟来。老婆跑了,我自然不会有儿女。比方说,我要是有个女儿,我就会说:姑娘,长住了眼睛,别挑错了人哟!
[程疯子挺高兴地进来。]
大妈 二春在大姑娘那儿哪?
疯子 在那儿,一会就回来。
大妈 这我就放心了!劳你的驾!你跟她怎么说的?
疯子 我说,回去吧,二姑娘,什么事都好办。
大妈 她说什么呢?
疯子 她说:妈妈要是不依着我,我就永远不回去,打这儿偷偷地跑了!
大妈 丫头片子,没皮没脸!你怎么说的?
疯子 我说,别那么办哪!先回家,从家里跑还不是一样?
大妈 这是你说的?你呀,活活的是个半疯子!
赵老 大妈,想开一点吧。二春的事,您可以提意见,可千万别横拦着竖挡着!我吃过媒人的亏,所以我知道自由结婚好!
大妈 唉,我简直地不知道怎么办好啦!
……
丁四 您就说,前些日子,他们测量这儿,这么多天啦,他们修沟来了没有?
赵老 修沟不是仨钱儿油俩钱儿醋的事,那得画图,预备材料,请工程师,一大堆事哪!丁四,我跟你打个赌,怎样?
丁四 甭打赌。反正多咱修沟,我就起劲儿干活儿。您老说,这个政府是人民的,我倒要看看,给人民办事不办!这条沟淹死了小妞,我跟它有仇!
赵老 这可是你说的?不准说了不算!
丁四 您看着呀!
赵老 好,我等着你的!多咱沟修了,你还不听我的话,看,我要不揍你一顿的。
丁四 您揍我还不容易,我又不敢回手。
赵老 你这个家伙,软不吃,硬不吃,没法儿办!
……
赵老 修沟的到了!到了!
疯子 二嘎子,等等,我也去!(跑去)
大妈 (也立起来往前跑了两步)真修沟?真一个钱也不跟咱们要?
赵老 这才信了我的话吧?老太太!
大妈 没听说过的事!没听说过的事!
赵老 丁四,你怎么说?
丁四 我,我……
赵老 (把丁四拉起来,面对面恳切地)丁四,你看,咱们的政府并不富裕——金子、银子不是都教蒋介石跟贪官给刮了去,拿跑了吗?——可是,还来给咱们修沟,修沟不是一两块钱的事啊!政府的这点心,这点心,太可感激了吧?
丁四 我知道!
赵老 东单、西四、鼓楼前,哪儿不该修?干吗先来修咱们这条臭沟?政府先不图市面儿好看,倒先来照顾咱们,因为这条沟教我年年发疟子,淹死小妞子;一下雨,娘子就摆不上摊子,你拉不出车去,臭水带着成群的大尾巴蛆,流到屋里来。政府知道这些,就为你,我,全龙须沟的人想办法,不教咱们再病,再死,再臭,再脏,再挨饿。你我是人民,政府爱人民,为人民来修沟!你信不信我的话呀?
丁四 我信了!信了!我打这儿起,不再抱怨,我要好好地干活儿!
赵老 比如说,政府招呼你去修沟,你去不去呢?这是你的沟,也是你的仇人,你肯不肯自己动手,把它弄好了呢?
丁四 别再问啦,赵大爷,对着青天,我起誓:一动工,我就去挖沟!
(有删节)
12.下列对节选部分戏剧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A.节选部分二春并没有出场,但是从人们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希望追求新生活的比较有个性的年轻人。
B.大妈谈到“前门里头的新事”的时候,用的是一个“闹”字,这表明她对新近出现的事总有一些抵触情绪。
C.丁四自从龙须沟淹死了他的女儿小妞之后,就跟龙须沟有了仇,发誓修了它;共产党来修龙须沟,正合他的心愿。
D.赵老历数龙须沟以往的种种罪状,主要是为了突出修龙须沟的必要性,让龙须沟人团结一致,鼓起人们的干劲。
【解析】 B项,“对新近出现的事总有一些抵触情绪”以偏概全。王大妈只是对自由恋爱之类的事有抵触情绪,但对于修厕所之类的事并无抵触情绪。C项,“丁四自从龙须沟淹死了他的女儿小妞后,就跟龙须沟有了仇,发誓修了它”说法错误。丁四在共产党要修沟之前并无修沟的想法。D项,“是为了突出修龙须沟的必要性,让龙须沟人团结一致,鼓起人们的干劲”分析错误。赵老是为了突出政府修沟是为人民着想,政府是爱人民的。
13.下列对戏剧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一九五○年夏”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这一舞台说明把人物的活动置于新中国建国的大背景之下;“神情不安”是在指示演员的表情特征。
B.剧作中的人物使用了较多“他们也有不大老好的地方”“政府先不图市面儿好看”,一类北京方言,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了典型的地方色彩。
C.程疯子这一人物话语虽然不多,却个性鲜明:他按大妈说的去找二春并劝她回来,有敬老之心;但她又对二春的做法并不反对,有较开明而先进的思想。
D.作者塑造丁四这一人物形象时,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他不满共产党说话不算数,后写他在事实面前改变了自己的错误认识,不再牢骚满腹。
【解析】 “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分析错误。丁四虽然开始的时候对共产党是否来修龙须沟有疑虑,但这并不是对他的“抑”。另外,节选部分也没有表现出丁四“时时发牢骚”。
14.剧中的“赵老”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答案】 _①能干。他参与修的厕所“真地道”。②积极。对于工作十分上心,不仅自己努力,还劝别人努力。③感恩。对共产党给百姓修厕所、修沟心生感激。④开明。他不同意大妈对女儿自由恋爱的阻拦,劝其解放思想。__
15.戏剧冲突可分为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人物内心的冲突和人与环境之间的冲突。请概括节选部分的戏剧冲突。
【答案】 _①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大妈与二春在二春的恋爱婚姻方面产生的冲突。赵老与丁四在政府会不会修沟方面发生争论而形成的冲突。②人物内心的冲突:大妈赞成共产党给老百姓做实事与反对共产党实行自由婚姻思想的冲突。③人与环境之间的冲突:龙须沟人对龙须沟的(自然环境)憎恨,个别人对政府的行为(社会环境)有疑虑。__(共98张PPT)
第二单元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
8.茶馆(节选)
1.语言建构与运用:品味文章的京味儿语言,体会作品幽默的语言特色以及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2.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戏剧冲突,感受戏剧所反映的时代大背景,感受和理解剧本所体现的历史感。
3.审美鉴赏与创造:欣赏面貌各异的人物形象,把握剧本独特的结构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茶馆》的思想艺术成就,加深对当代话剧的了解。
作品通过茶馆老板王利发对祖传“裕泰茶馆”的惨淡经营,描写他虽然精明圆滑、呕心沥血,但终于挡不住衰败的结局,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走向。剧作在国内外多次演出,赢得了较高的评价,是中国当代戏剧创作的经典作品。
积累·文化传承与理解
探究·思维发展与提升
延伸·审美鉴赏与创造
预习·语言建构与运用
赏读·引入研习情境
赏读·引入研习情境
茶馆小调
晚风吹来天气燥呵,东街的茶馆真热闹,楼上楼下客满座呵,“茶房!开水!”叫声高,杯子碟儿叮叮当当叮叮当当叮叮当当响呀!瓜子壳儿辟厉拍啦辟厉拍啦满地抛呵有的谈天,有的吵,有的苦恼,有的笑!有的谈国事呵,有的就发牢骚。
只有那茶馆的老板胆子小,走上前来细声细语说得妙,细声细语说得妙:诸位先生!生意承关照,国事的意见千万少发表,谈起了国事容易发牢骚呵,引起了麻烦你我都糟糕,说不定一个命令你的差事就撤掉,我这小小的茶馆贴上大封条。撤了你的差来不要紧呵,还要请你坐监牢。最好是今天天气哈哈哈哈!喝完了茶来回家去,睡一个闷头觉,睡一个闷头觉(唔)。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满座大笑,老板说话太蹊跷,闷头觉睡够了,越睡越糊涂呀,越睡越苦恼呀,倒不如干脆大家痛痛快快地谈清楚,把那些压迫我们,剥削我们,不让我们自由讲话的混蛋,从根铲掉!登台不如干脆大家痛痛快快地谈清楚,把那些压迫我们,剥削我们,不让我们自由讲话的混蛋,从根铲掉!
【赏析】 第一部分是全景式的鸟瞰,在小调风味的旋律中,插入对吆喝声稍作加工的短促音调,以及描摹杯碟果壳声响的叠句,使歌曲更富于说唱意味,并把茶馆里喧闹繁杂的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第二部分是人物的特写,茶馆店老板的独唱,直接从人物的语调中化出曲调,惟妙惟肖地刻划了一个胆小怕事的小商人形象;在风趣的旋律中,也包含着对苟安者的善意嘲笑。这首歌曲的独创性还在于把说唱风格同群众歌曲风格结合起来,在最后部分唱出了反抗的声音。但这里挺拔有力的群众歌曲音调,仍采用了戏曲说唱中的快板形式,从而使全曲风格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最后一个段落痛快淋漓地直接指斥怒骂。
预习·语言建构与运用
课|前|预|习
1.作者作品
人民艺术家——老舍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主要经历:老舍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1918年于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开始从事小说创作。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后历任济
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等校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当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工作,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创作了多种形式的文艺作品。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
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老张的哲学》,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剧本《茶馆》《龙须沟》等。
[创作特点]
(1)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2)表现出鲜明的反帝爱国的题旨;
(3)叙事语言和人物语言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2.探寻背景
1956年,毛泽东主席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老舍先生积极响应号召,于同年8月完成了一部歌颂人民普选的作品《一家代表》。故事从“戊戌变法”开始写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普选,其中第一幕的场景,就是清末民初的一家大茶馆。曹禺等艺术家认为,第一幕茶馆里的戏非常生动精彩,建议以第一幕为基础发展成一个戏,之后老舍创作了《茶馆》。
1958年5月,老舍在《剧本》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答复有关〈茶馆〉的几个问题》的文章,文中说:“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多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五十来年的变迁。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可是,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这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
xū
qī
nǎo
zhōu
zā
lài
shuài
chóu duàn
缉
辑
饷
晌
沏
彻
三、积累词语
1.横眉立目:怒视的样子。多形容强横或强硬的神情。
2.老气横秋:形容人摆老资格,自以为了不起的样子。也形容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
3.兵荒马乱: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
四、辨析词义
1.安置·安顿
相同点 “安置”和“安顿”都有“使人或事物有着落”的意思
不同点 “安置”侧重于“置”,使工作、生活、物品等有适当的位置,或指对人或物的处置各得其所;“安顿”侧重于“顿”,妥当安排使有着落
2.刮目相看·另眼相看
相同点 表示用眼光来看人
不同点 ①意义不同。“刮目相看”,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另眼相看”,指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于一般,即特别重视。②侧重点不同。“刮目相看”一般用来指看待别人取得的进步和成绩,而“另眼相看”则侧重于待人接物采取的不同态度。③适用对象不同。“刮目相看”指不同时间对同一个对象的不同看法,“另眼相看”是拿一个人与一般人进行比较
积累·文化传承与理解
《茶馆》剧情简介
1957年发表的《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曹禺誉之为“中国话剧史中的经典”。作品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用现实主义手法深刻描绘了清末、民国初年、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全剧分三幕,分别截取了旧中国三个时代的横断面,揭示了旧中国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
第一幕写戊戌(wù xū)变法失败后的黑暗年代。裕泰茶馆表面兴隆,旗人茶客、地痞无赖、民族资本家、太监总管、难民等各色人物相继出入茶馆,人物对话揭示矛盾冲突,揭露了清末社会的黑暗与腐朽。
第二幕写民国初年的军阀混战时期。辛亥革命后,社会依然黑暗,帝国主义入侵,军阀连年混战,人民陷入了更加痛苦的深渊。裕泰茶馆渐趋衰落,王利发积极迎合潮流实行改良,仍然难以维持。茶馆展现出一幅兵荒马乱、日益衰败的社会画面:常四爷出狱;康顺子母子被赶出庞家;拉皮条的刘麻子被稀里糊涂砍了头;茶馆生意清淡,特务、巡警、兵痞却接二连三来敲诈勒索;宋恩子、吴祥子摇身一变成了军阀的走狗。
第三幕写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这是一个新与旧、光明与黑暗交替的时代。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裕泰茶馆更加破败,小刘麻子向小唐铁嘴炫耀着他拐骗妇女的缺德计划,国民党党部的打手小二德子跑到茶馆来抓人,庞四奶奶恐吓王利发让他交出康顺子,包办满汉全席的有名厨师被迫到监狱去蒸窝窝头,出名的评书艺人一次挣不上三个杂和面饼子钱,常四爷的生活更加艰苦,秦仲义的工厂被抢走,王利发的茶馆也将被人霸占。
戏剧相关知识
1.戏剧冲突
主要指剧本中所展示的人物之间、人物自身以及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它是题材的基本内容,情节发展的基本动力,主旨显现的决定性依据。具有尖锐激烈、高度集中、进展紧张、曲折多变等特点。包括下面三种类型:①自然情况下造成的(灾难、命运);②自然情况下心灵方面所引起的(社会、文化);③心灵本身的分裂和矛盾(个体心灵)。
2.戏剧语言
戏剧里有两种语言:
一是舞台说明,包括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的说明,人物的表情、动作、声调,上下场等的说明,幕起、幕落的说明。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一般出现在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
二是人物语言,戏剧上称为台词,包括对白、独白、旁白、潜台词等。潜台词(登场人物没说出来的语言),即隐藏在台词中的言外之意,它常用双关、暗示、隐喻等手法。潜台词作为一个重要的戏剧元素,在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推进戏剧冲突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戏剧语言是塑造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我们探究艺术形象,主要从分析戏剧语言入手。
3.人物形象
戏剧中的一切因素,都集中在人物身上。一出戏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人物能否在舞台上“站立”起来。这就要求人物形象必须具有典型性——个性和共性的统一,只有这样,人物才能栩栩如生。
探究·思维发展与提升
本文描写了老北京裕泰大茶馆里形形色色的人物的种种活动,通过众多角色的对话,自然形成戏剧冲突,展现人物与时代的矛盾,透视了戊戌变法发生与失败的前因后果,描绘了帝国主义扩张渗透、流氓地痞横行、农民破产、宫廷生活腐败荒淫、爱国者横遭迫害的社会现实,逼真地勾勒出晚清统治的真实图景,揭示其必然败亡的命运。
提纲挈领,把握冲突
任务 一
1.既然秦仲义与常四爷对社会现状的认识一致,那二人的冲突又说明什么呢?
答:二人是在救国的方向、路线和目标上有分歧,思想矛盾。在秦仲义看来,常四爷的施善举动是治标不治本的无谓行为,没有见识。在常四爷的眼中,像秦仲义这样的实业家虽有雄心但却不免冷血,理想太大而不切实际。
2.请谈一谈秦仲义与庞太监的斗嘴谁更胜一筹,为什么?
答:这场斗嘴交锋从表面上看是庞太监占了上风,其实他并没有真正击败对手,对手主动弃权并不是认输而是不屑。秦仲义以退为进,嘴上自谦,但心中自负,没有输掉气势;庞太监明强实弱,对秦仲义虽恨却也无可奈何甚至不得不畏惧三分,只能逞一时口舌之快,所以他愤愤不平,对手已经走远了,还要射上一箭,捞足面子,感叹“年头真是改了”。
3.“秦庞斗嘴”让一直噤若寒蝉的茶客忍不住谈起国事来,在“茶客议论”的四人对话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状呢?
答:这里的茶客群像不容忽视,他们胆小怯懦,冷血无情,无聊乏味,苟且偷生,对为之奋斗的变法者不仅不同情,反而误解尤深,甚至不认识也不了解他们的主张,以为他们是乱打乱闹捣鬼,扰乱他们的生活秩序,这也侧面反映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即脱离群众。他们目光短浅,只在乎眼前的利益,懒惰颓废,只要铁杆庄稼保住,哪怕被克扣一大半也不愿反抗,更不愿奋斗,奉行“好死不如赖活着”的寄生哲学,认为维新派主张“自谋生计”是心眼狠毒的表现,所以变法革命是无法唤醒这帮愚昧麻木、自私颓丧的群众的,这群没有同情心又胆小懦弱的人不仅无法救国,反而会蛀空清朝,而大清国的覆亡也就是必然的了。
立象尽意,赏析形象
任务 二
1.面对二德子的无端挑衅,常四爷做出了怎样的反应?说明了什么?
答:面对打群架的煞有介事和打手的耀武扬威,常四爷不屑一顾地加以嘲讽二德子等人不务正业、欺内惧外的奴才嘴脸。反映了当时面对洋人势力的入侵,国内却一盘散沙的社会现状,也说明常四爷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愤慨以及官府不闻不问态度的批判。
2.面对乡下卖儿卖女的惨状,常四爷的表现说明了什么?
答:对贫苦人民的生活十分关心但又深为困惑,对说媒拉纤人的痛恨,对国家现状的忧虑,没想到帝国主义的迫害和清政府的腐败竟到了如此严重的地步。
言为心声,鉴赏语言
任务 三
1.如何理解马五爷“我还有事,再见”的含意。
答:①划清界限,表面客气实则趾高气扬,充分显示出假洋鬼子神气十足的傲慢劲。②说再见不是出于礼貌,而是借用从洋人那学来的虚伪的习惯用语,以壮声威。
2.“秦庞斗嘴”的语言尤为精彩,每一句话都有丰富的潜台词,试分析这段对话,读出每句话的弦外之音。
(1)庞老爷!这两天您心里安顿了吧?
答:秦仲义听出敌意,先是礼数周到喊一声“庞老爷”,继而假装关心庞老爷的心情状态,表面是应酬和讨好,实则暗讽,“这两天”背后是说你只是暂时安稳,前些日子你也有惶惶然的时候,不要太得意,高兴得太早。
(2)“天下太平了”“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
答:庞太监自然听出其中含意,尤感不爽,开口谈国事,一个“那还用说吗”表示应答和回击,派头十足,以谭嗣同问斩一事炫耀保守派的胜利,“天下太平了”意即我不仅是这两天安顿,以后我都安顿。随后又提出警告,开始放狠话,言外之意是谁敢支持维新派,谭嗣同就是下场,你秦仲义小心着点。
(3)我早就知道!
答:秦仲义接受了警告,但不服软,不畏惧,意即你不用威胁我,同时,一方面是知道变法掉脑袋但还讲维新,表示他的坚定立场;另一方面是早就知道自上而下的变法长不了,还是认为实业救国才是良策,不吃庞太监的含沙射影,让庞有点悻悻然,因为变法的失败没影响秦仲义发财。
(4)您聪明,二爷,要不然您怎么发财呢!
答:第一回合不分伯仲,庞太监见警告无效,退一步寻求新的攻击点,以经济实力为借口发动进攻,意即你不老老实实学聪明点,你那点财产怕是都不保,以个人利益为恐吓点。
曹禺曾称赞《茶馆》第一幕说“这第一幕是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对于这“罕见”,有人认为是说老舍“大茶馆小社会”的构思,有人认为是说老舍“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编剧手法,有人认为是说老舍对事件与情节的处理。你赞成哪一种观点?为什么?
答:观点一:采用了独具一格的编剧方法。老舍不追求编织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以刻画人物,多方面反映社会风貌为目标,“设法使每个角色都说他们自己的事,可是又与时代发生关系”,“无关紧要的人物一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这样的编剧方法,是属于散文化的编剧方法,这是老舍的一个创举。
观点二:“大茶馆小社会”的构思独特巧妙。茶馆是一个三教九流的聚集地,可容纳各色人物。这样就出现了两个在世界戏剧史上罕见的情形:一是人物众多,在《茶馆》第一幕里有台词的人物就有二十多个;二是人物杂陈,在《茶馆》第一幕中,社会身份殊异的人物——上至宫廷内的太监总管、家道殷实的民族资本家、吃洋饭的恶霸,下至卖女儿的农民、卖耳挖勺的老人、卖亲生女儿的乡妇。他们同处一个舞台空间,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广阔的社会现实。
观点三:事件与情节巧妙结合。老舍善于选择特定的事件和让人物亮眼的情节。如第一幕的时代背景是戊戌变法失败后,顽固派获得了“胜利”。那么怎么来表现这个腐朽的“胜利”呢?老舍选择了“太监娶媳妇”这个情节,顽固派的腐朽与荒唐通过庞太监的腐朽与荒唐得到了充分的揭露。又如马五爷早就在茶馆里了,但作者让他在二德子动手的时候亮相,马五爷短短的几句话就把二德子的气焰灭了下去,也把压在旧社会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这座大山展示了出来。
延伸·审美鉴赏与创造
《茶馆》(节选)中常四爷的身上体现了晚清时期多数人仍在坚守的爱国情操。他瞧不上“吃洋饭”的马五爷,瞧不上崇洋媚外的国人,看到鼻烟壶也从外洋进口,他心疼“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他看到农民生活的惨象时说:“我看哪,大清国要完!”当宋恩子、吴祥子以他说这话为理由要逮捕他时,他据实相告:“我爱大清国,怕它完了!”这样一个豪爽直率、侠肝义胆、忧国忧民的爱国者,最后却穷困潦倒,绝望地喊出:“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
辛弃疾忧国忧民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请围绕“忧国忧民”这个话题,写一段文字,400字左右。
示例:放眼中国历史,83个朝代,559位帝王,可又有多少两袖清风的贤君?每一次暴政,每一次战败,硝烟烽火里预支着百姓的性命和朝代的灭亡。如商纣王帝辛,剥削压迫人民,创立炮烙之刑,挥霍无度,浪费无度甚至逼迫比干挖心,百姓们苦不堪言,从而加速了商朝的衰落灭亡。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国富民强的繁华朝代的传承和形成,也离不开明君贤臣的伟大功绩。他们顾全大局,有长远打算,将国民利益放于前,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不顾自身安危,大公无私。正是这些忧国忧民之人,将国破人亡的腐败之景推向繁荣富强,用马良之笔勾勒出祖国的秀丽江山,用江淹之笔书写百家争鸣的悠久历史。他们不论在功成名就之时,还是在涉险的危急关头,都不忘头顶乌纱帽之重,不忘一举一动责任重大,不忘黎民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重。屈原投江、魏征进谏、负荆请罪……一颗颗拳拳赤子心,又包含了多少悠悠爱国情?
茶馆还在,于是之走了
于是之,话剧表演艺术家,1927年生于唐山,2013年1月20日逝于北京,享年86岁。
灯光一打,帷幕一拉,舞台上的世界就活了,过去的日子好像回来了——飘着烟的茶馆墙上贴着“莫谈国事”,扎着长辫子的男人一边喂着鸟一边喝着茶,顶着黑色小毡帽的于是之坐在柜台后面,招呼着来来往往的客人,来喝一杯茶。
这里是老舍的《茶馆》,于是之是这里的第一个掌柜。1958年,话剧《茶馆》在北京首演,于是之扮演“做了一辈子顺民”的王掌柜。从那时候起,他一次又一次站在舞台上,从北京一路演到欧洲,说着不同语言的观众都为他叫好。
这是他一辈子最出名的角色。当然,他也演过其他叫人称道的角色,比如《龙须沟》中的程疯子,还有《骆驼祥子》里的老马等。他演得好的角色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小人物。
于是之演了一辈子戏,也花了一辈子琢磨演戏。第一次演王掌柜的时候,31岁的于是之天天去找与之相称的现实人物,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胆小的他还鼓足勇气跑去找当时声名在望的老舍,商量修改结尾:剧本里的小人物憋了一辈子的话都没说,到头了,让“三个老汉话沧桑”吧。
再小的角色碰上演员于是之,都会在舞台上变成人人都记得住的经典。他成了台上的大演员,可私底下的他活得依然谦卑,像极了台上的小人物。不知名的年轻演员指着他的鼻子骂他,他总还是和气地打圆场,连声说着对不住,就像是舞台上的王掌柜。
下了台,卸了妆,上级说,于是之有能力,你当个领导吧。于是,他就成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第一副院长,小轿车到了家门口,“每天早晨起来,汽车‘呜——’把我拉来,晚上,‘呜——’又把我拉回去”。就这样,他做了8年领导,可依然没有架子。他的老伴儿说,他太普通了,走在大街上,没人知道他是演员,没人知道他是于是之。
领导还没做出模样,他已经累倒了。于是之落了一身的病,说不出话,记不住事,后来还半身不遂。清醒的时候,老爷子自嘲地跟家人抱怨,“我这人官不大啊,怎么跟里根得一样的病呀?”
他跟老伴儿开玩笑说,老天爷嫌他过去说话说太多了,现在不让他说了。这个以语言为生的话剧演员,开始记不住台词,说不出话。1996年,于是之参演人生最后一部话剧《冰糖葫芦》,排练的时候,全场的人盯着他,白花花的灯光打在于是之的脸上,汗滴大颗大颗地冒出来,可他就是一句台词都说不出来。
同为话剧演员的老朋友王宏韬看到他,瘦得皮包骨,走起路来踉踉跄跄的,“我突然意识到,他是程疯子了,我当时就想,是于是之在演程疯子呢,还是程疯子在演于是之?”
1992年7月16日,于是之最后一次在舞台上扮演王掌柜。他又一次穿上长袍大褂,靠在柜台旁打算盘。可上台没多久,他又病发了。
他做不了舞台上的王掌柜,他是个生病的于是之。台下的观众看着他弯着腰说不出话,台上的演员眼巴巴地等他接词儿,他痛苦地把眉头拧得像一把锁,足足等了几分钟,才终于变回王掌柜,用打颤的声音接上了话:“我就是忘了我姓什么,也忘不了您这档子事。”
说完这句话,于是之扶着桌子,向台下为他鼓掌的观众深深地鞠躬。后来他写文章说,谢谢观众的宽容,可是“我的戏剧生涯出了些毛病,它告诫我,从那以后我再也不要演戏了”。
作为一个演了一辈子戏的老演员,他记不住的东西越来越多。站在舞台上,他甚至忘记了怎么退场下台,旁边的演员赶紧即兴发挥帮他,“大爷,您这是要去哪儿啊?”
于是之愣了很久,才缓缓地回答说:“回家。”
从那以后,他再也不拍照,也不露脸说话。电视台给他拍了个两集的人物纪录片,几乎所有他的朋友,包括老舍之子舒乙都出来替他说话,可他连一个镜头也不要。老伴儿说,他想留在观众心里的于是之,是舞台上的王掌柜,会说会笑,到了演出最后,能坐下来跟观众掏心窝子说说话。
老王掌柜躺下了,可他的舞台还在。首都剧院换了新的灯光和音响,年轻的面孔走到台上,一遍遍重复着于是之曾经说过的台词。每天都依然有人从挂商业大片海报的王府井大街一路向前走,在剧场门口端详演出表,思忖着要去看哪一场话剧。
没有了于是之,话剧《茶馆》重排。参演新版话剧的演员去医院看望他,濮存昕的妈妈冲着病床上的于是之大声说:“我们都在聊你呢,想你啊!梁胖子、小昕、杨立新他们演《茶馆》呢,我们这两天都去看啦!你好好治疗,好了,咱们一块儿看戏去!”
老人没有回答,他的手指轻微抽搐了一下,掉了眼泪。
也许不必亲临现场,演了一辈子戏的老人也能知道,那会是怎样的场景——舞台上的灯光一打,帷幕一拉,热闹又会回来。演出重新开始,茶馆还是那个茶馆,规矩还是那些规矩,连故事情节都不会变。又会有一个王利发当上了掌柜的,顶着小毡帽提着茶壶跑出来,就像从前的于是之。
【点评】 从1958年到1992年,于是之多次扮演过话剧《茶馆》的王掌柜,并凭借自己的演技,赢得中外观众的称道。于是之喜欢琢磨演戏,有时会对剧本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议,因此他饰演的王掌柜、程疯子等角色都成为舞台经典。他当了8年领导,享受车接车送的待遇,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话剧演出,改变自己是话剧演员的本色。文中借“王掌柜”这一形象,表现于是之谦卑、和气、低调的个性特点。
鉴赏戏剧的潜台词
《茶馆》中有丰富的潜台词,这些潜台词表现了鲜活的人物性格,丰富了戏剧内容,使戏剧的深度和广度得以拓展。
潜台词指“台词中所包含的或未能由台词完全表达出来的言外之意”,用句通俗的话讲就是“话里有话”。潜台词是人物在行动过程中真实的内心表现,它是表现人物形象的灵魂。是掌握台词的一把钥匙,同样的台词和唱段,由于对潜台词的理解不同,掌握起来也就不同。要善于挖掘潜台词,潜台词挖掘好了,人物的动作也就出来了。找到了潜台词,也就找到了人物的真正的思想感情,塑造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等表达方式,也就有了依据。
阅读电视剧剧本《暗算》(节选),回答问题。
人物简介:钱之江——打入国民党内部的中共地下党员(代号“毒蛇”),国民党上海警备区司令部总破译师代主任——蒋介石委派至上海的亲信特使,国民党军统特务头目之一。
背景概述:1931年,由于叛徒出卖,上海地下党组织遭到重创,党中央派特使前往上海。这一行动被敌人破译到而暴露,唯一的知情者钱之江却和另外几个国民党的破译人员,即“南京密电”的知情者都被软禁起来。代主任基于手段卑劣的连番审查,基本确认钱之江就是“毒蛇”,但就是找不到证据。就在“南京密令”(若找不出“毒蛇”则把软禁人员一律枪杀)生效的前夜,两个不同信仰的人之间有了一段经典对白。
代主任:钱总是何等卓越之人,大可不必一条道走到黑。你可以跟我去南京,蒋委员长太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钱之江:中国人的饮食以长江为界,南人喜米,北人好面;前者口清,后者味重。广东客家人爱好煲汤,山西老西儿喜欢吃醋。你我的祖籍南辕北辙,所以吃不到一起的人,难进一个门。
代主任:你的意思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我生是党国人,死为党国鬼,①你与我道不同,那你是何道?
钱之江:同是吃饭,国人用筷子,洋人用刀,此人和彼人,不都一样是人吗?难道你我之间竟有一个不是人?
代主任:钱总过于能言善辩,三寸不烂,巧舌如簧。我是真舍不得你,孤掌难鸣呐!没了你,我就再也听不到这种响声了。
钱之江:谁笑到最后,谁才笑得最好。全世界的黑暗,也不足以影响一支蜡烛的光辉。我不言败,因为大幕还未落下;而你过早叫喊胜利,却可能孤独面对舞台,座位下无人喝彩。
代主任:其实我心里已经知道你是什么人了,只是我无法证实。我遗憾造物主让我们成为敌人,而不是同志,只能各为其主。
钱之江:我是什么人?你是什么人?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这是你。②而我,生来死往,像一片云彩,为太阳的升起,宁肯踪影全无。
代主任:好口才!钱之江,那我告诉你,即便大幕拉上,我也绝不会让你曲终人散。这个世界离开你,我会孤独,我会一览众山小,我会高处不胜寒。所以你不光不能离开,我还要你坐在舞台下为我喝彩。
钱之江:那我们都拭目以待。
代主任:不到黄河不死心。
钱之江:不见棺材不掉泪。
选文中的许多语句都有意味深长的潜台词(言外之意),请联系上下文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潜台词。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 首先,找出画线句子的位置,揣摩其言外之意。其次,分析其言外之意。第①句,代主任前面说“你的意思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我生是党国人,死为党国鬼”。故此画线句的意思是明知故问,即暗示钱之江是共产党的人。第②句,“像一片云彩,为太阳的升起,宁肯踪影全无”是比喻义,是比喻钱之江的牺牲精神。
【答案】 ①你不就是共产党的人了吗!
②为革命的正义事业可以献出自己的一切。
1.首先,你应该明白,既然题目要求你分析潜台词,那它就不可能按照平常的思维理解,也就是说,第一步就是要把平常的理解(往往是第一印象)剔除。
2.其次,你要充分发挥你的联想能力,以那句话为一个点,从这个点开始发散思维,把所有可能的意思罗列出来。
3.最后,你将那句话放回它的具体语境和特殊背景来理解,筛选出最合适的答案。
阅读《泰坦尼克号》中的一段节选,回答后面的问题。
泰坦尼克号(节选)
外景海洋
杰克和罗斯在眨眼的星星下漂浮。海水像玻璃,只有细微的起伏波动。罗斯确实能看到大海这面镜子上星星的反光。
杰克拧干她那件长大衣的水,把它紧紧塞在她双腿周围。他揉她的双臂。黑暗中他的脸呈灰白色。他们周边的黑暗中传来微弱的呻吟声。
罗斯:愈来愈安静了。
杰克:再等几分钟,他们需要一点时间去安排救生艇。
罗斯一动不动,只凝视天空。她知道真相。不会有什么救生艇了。她看见杰克背后的官员怀尔德已经停止不动了。他缩在他的救生衣里,像是睡着了。他已经冻死了。
杰克:我不了解你,可是我打算用强硬的措辞写一封信给白星条航运公司讲清这全部事件。
罗斯:我爱你,杰克。
他拿起她的手。
杰克:不……不要告别,罗斯。你别放弃,不能放弃。
罗斯:我太冷了。
杰克:你会摆脱困境的……你会活下去,你会生儿育女,看着他们长大成人,你会成为老太太后才死在暖和的床上。不是这儿,不是今天晚上。明白我说的话吗?
罗斯:我感觉不到自己的身体。
杰克:罗斯,听我说,听着。赢得那张船票是我有生以来遇到过的最好的事。
杰克说话已经没有力气了。
杰克:船票把我带到你面前。我感激不尽,罗斯。我感激不尽。
他的声音由于冷而发颤,寒气进入心肺了。
杰克:你必须赏给我这个面子……答应我,你要活下去……你永远不会放弃……无论发生什么事……无论怎样没希望……现在答应我,永远遵守诺言。
罗斯:我答应。
杰克:永远不放弃。
罗斯:我保证。我永远不放弃,杰克。我永远不放弃。
她抓住他的手,他们头靠头地躺着,现在安静下来了,只有海水的拍击声。
1.罗斯说:“愈来愈安静了。”请从下文找出一句话来解释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答:她知道真相。不会有什么救生艇了。
2.罗斯说:“我爱你,杰克。”这句话有其丰富的言外之意,请写出来,并说明理由。
答:言外之意:我快不行了;永别了,杰克,让我们死在一起吧。
理由:杰克接着说:“不……不要告别,罗斯。你别放弃,不能放弃。”罗斯说:“我太冷了。”“我感觉不到自己的身体。”
赏析戏剧的语言
课文引入:话剧《茶馆》的语言具有鲜明的特色,或幽默诙谐,或带有鲜明的人物个性,或带有北京方言特色。如:秦仲义到茶馆里来说要涨房租,王利发推托、应付说:“二爷,您说得对,太对了!可是,这点小事用不着您分心,您派管事的来一趟,我跟他商量,该长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是!嗻!”秦仲义说:“你这小子,比你爸爸还滑!哼,等着吧,早晚我把房子收回去!”……读者看到这些圆熟风趣的语言,无不发出会心的笑声。
知|识|讲|解
戏剧的语言定义
戏剧的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人物语言:也叫台词(戏曲称之为“念白”)。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对白是两个或多个人物交谈的话,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对观众说的话。戏剧主要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因此,台词要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简练明确,要口语化,要适合舞台表演。
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它是戏剧语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这部分语言要求写得简练、扼要、明确。这部分内容一般出现在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一般用括号(方括号或圆括号)括起来。
答|题|方|法
戏剧的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戏剧的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但舞台说明同人物语言相比,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人物语言是人物心理、动作的外显。鉴赏戏剧,品味人物语言至关重要。人物语言的主要特点有:高度个性化,蕴含丰富的潜台词,富于动作性。
1.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符合并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即什么人说什么话,听其声知其人。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能够准确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是使所刻画的人物具有合理性、真实性的重要手段。例如《茶馆》第一幕开始的一段对话。这段对话,每个人只是三言两语,但却各有特色,显示出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松二爷的话平稳、周详,显示出他的软弱、胆小怕事;常四爷的话硬朗、倔强,显示出他的刚强、正直不屈;二德子的话凶狠、难听,显示出他的霸道、蛮横无理。
2.品味人物语言中蕴含的丰富的潜台词
所谓潜台词,也就是台词字面意义以外的深层意义,也称为言外之意。好的台词总是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给人以品味、想象的空间。
3.细读舞台说明,了解戏剧剧情
舞台说明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戏剧情节发展,语言简练、明确。
典|例|剖|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北京人(节选)
曹 禺
曾思懿 (提出正事)媳妇听说袁先生不几天就要走了,不知道愫妹妹的婚事爹觉得——
曾 皓 (摇头,轻蔑地)这个人,我看——(江泰早猜中他的心思,异常不满地由鼻孔“哼”了一声,曾皓回头望他一眼,气愤地立刻对那正要走开的愫芳)好,愫芳,你先别走。乘你在这儿,我们大家谈谈。
愫 芳 我要给姨父煎药去。
江 泰 (善意地嘲讽)咳,我的愫小姐,这药您还没有煎够?(迭连快说)坐下,坐下,坐下,坐下。
(愫芳又勉强坐下。)
曾 皓 愫芳,你觉得怎么样?
愫 芳 (低声不语)
曾 皓 愫芳,你自己觉得怎么样?不要想到我,你应该替你自己想,我这个当姨父的,恐怕也照拂不了你几天了,不过照我看,袁先生这个人哪——
曾思懿 (连忙)是呀,愫妹妹,你要多想想,不要屡次辜负姨父的好意。以后真是耽误了自己——
曾 皓 (也抢着说)思懿,你让她自己想想。这是她一辈子的事情,答应不答应都在她自己,(假笑)我们最好只做个参谋。愫芳,你自己说,你以为如何?
江 泰 (忍不住)这有什么问题?袁先生并不是个可怕的怪物!他是研究人类学的学者,第一人好,第二有学问,第三有进款,这,这自然是——
曾 皓 (带着那种“稍安勿躁”的神色)不,不,你让她自己考虑。(转对愫芳焦急地)愫芳,你要知道,我就有你这么一个姨侄女,我一直把你当我的亲女儿一样看,不肯嫁的女儿,我不是也一样养么?——
曾思懿 (抢说)就是啊!我的愫妹妹,嫁不了的女儿也不是——
曾文清 (再也忍不下去,只好拔起脚就向书斋走——)
曾思懿 (斜睨着文清)咦,走什么?走什么?
(文清不顾,由书斋小门下。)
曾 皓 文清怎么?
曾思懿 (冷笑)大概他也是想给爹煎药呢!(回头对愫芳又万分亲热地)愫妹妹,你放心,大家提这件事也是为着你想。你就在曾家住一辈子谁也不能说半句闲话。(阴毒地)嫁不出去的女儿不也是一样得养么?何况愫妹妹你父母不在,家里原底就没有一个亲人——
曾 皓 (当然听出她话里的根苗,不等她说完——)好了,好了,大奶奶,请你不要说这么一大堆好心话吧。(曾思懿的脸突然罩上一层霜,曾皓转对愫芳)那么愫芳,你自己有个决定不?
曾思懿 (着急,对愫芳)你说呀!
曾文彩 (听了半天,一直都在点头,突然也和蔼地)说吧,愫妹妹,我看——
江 泰 (猝然,对自己的妻)你少说话!
(曾文彩默然,愫芳默默立起,低头向通大客厅的门走。)
曾 皓 愫芳,你说话呀,小姐。你也说说你的意思呀。
愫 芳 (摇头)我,我没有意思。
(愫芳由通大客厅的门下。)
曾 皓 唉,这种事怎么能没有意见呢?
江 泰 (耐不下)你们要我说话不?
曾 皓 怎么?
江 泰 要我说,我就说。不要我说,我就走。
曾 皓 好,你说呀,你当然说说你的意见。
江 泰 (痛痛快快)那我就请你们不要再跟愫芳为难,愫芳心里怎么回事,难道你们看不出来?为什么要你一句我一句欺负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小姐?为什么——
曾思懿 欺负?
曾文彩 江泰。
江 泰 (盛怒)我就是说你们欺负她,她这些年侍候你们老的少的,活的,死的,老太爷,老太太,少奶奶,小少爷,一直都是她一个人管。她现在已经过了三十,为什么还拉着她,不放她,这是干什么?
曾 皓 你——
曾文彩 江泰!
江 泰 难道还要她陪着一同进棺材,把她烧成灰供祖宗,拿出点良心来!我说一个人要有点良心。我走了,这儿有封信,(把信硬塞在曾皓的膝上)你们拿去看吧。
曾文彩 江泰!
(江泰气呼呼地由通大客厅的门下。)
请简要赏析下列语句。
(1)不要想到我,你应该替你自己想,我这个当姨父的,恐怕也照拂不了你几天了,不过照我看,袁先生这个人哪——
(2)我的愫妹妹,嫁不了的女儿也不是——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赏析剧中人物的语言,要注重分析人物说这些话的具体原因,比如第一句是曾皓说的,其中“恐怕也照拂不了你几天了”暗示他年事已高,而“袁先生这个人哪”表现出他对袁先生的不认可,曾皓以此来掩饰自己不愿意让愫芳出嫁的心思。而第二句是曾思懿说的话,曾思懿想让愫芳早点出嫁,愫芳已经过了三十了,她就用一个“嫁不了”来挖苦激怒、刺伤愫芳,让愫芳早日出嫁。
【答案】 (1)曾皓向愫芳暗示自己年迈力衰、处境凄凉,试图使善良的愫芳不抛下自己,这样才能把愫芳留在身边继续伺候自己。曾皓的迂回劝慰正显现出他的虚伪、自私。
(2)曾思懿一个“嫁不了”,意图以刻薄的挖苦激怒、刺伤愫芳,让她早日出嫁。
当|堂|巩|固
(2023·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高一期末教学质量调研)阅读戏剧《雷雨》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鲁妈)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愤怨)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周朴园: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鲁侍萍: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
周朴园: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
鲁侍萍:那是因为周大少爷一帆风顺,现在也是社会上的好人物。可是自从我被你们家赶出来以后,我没有死成,我把我的母亲可给气死了,我亲生的两个孩子你们家里逼着我留在你们家里。
周朴园:你的第二个孩子你不是已经抱走了么?
鲁侍萍:那是你们老太太看着孩子快死了,才叫我带走的。(自语)哦,天哪,我觉得我像在做梦。
周朴园: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
鲁侍萍: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了!你结了婚,就搬了家,我以为这一辈子也见不着你了;谁知道我自己的孩子偏偏要跑到周家来,又做我从前在你们家里做过的事。
周朴园:怪不得四凤这样像你。
鲁侍萍:我伺候你,我的孩子再伺候你生的少爷们。这是我的报应,我的报应。
周朴园:你静一静。把脑子放清醒点。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么?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
鲁侍萍:(低头)哦。
周朴园: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一切都照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甚至于你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
鲁侍萍:(叹一口气)现在我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这些话请你也不必说了。
周朴园:那更好了。那么我们可以明明白白地谈一谈。
鲁侍萍:不过我觉得没有什么可谈的。
周朴园:话很多。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鲁侍萍:你不要怕。他永远不会知道的。
周朴园:(忽然)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鲁侍萍:什么?
周朴园:留着你养老。
鲁侍萍:(苦笑)哼,你还以为我是故意来敲诈你,才来的么?
周朴园:也好,我们暂且不提这一层。那么,我先说我的意思。你听着,鲁贵我现在要辞退的。四凤也要回家。不过——
鲁侍萍:你不要怕,你以为我会用这种关系来敲诈你么?你放心,我不会的。大后天我就带着四凤回到我原来的地方。这是一场梦,这地方我绝对不会再住下去。
周朴园:好得很,那么一切路费,用费,都归我担负。
鲁侍萍:什么?
周朴园:这于我的心也安一点。
鲁侍萍:你?(笑)三十年我一个人都过了,现在我反而要你的钱?
周朴园:好,好,好,那么,你现在要什么?
鲁侍萍:(停一停)我,我要点东西。
周朴园:什么?说吧。
鲁侍萍:(泪满眼)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
周朴园:你想见他?
鲁侍萍:嗯,他在哪儿?
周朴园:他现在在楼上陪着他的母亲看病。我叫他,他就可以下来见你。不过是——(顿)他很大了,——(顿)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
鲁侍萍:哦,你以为我会哭哭啼啼地叫他认母亲么?我不会那样傻的。我明白他的地位,他的教育,不容他承认这样的母亲。这些年我也学乖了,我只想看看他,他究竟是我生的孩子。你不要怕,我就是告诉他,白白地增加他的烦恼,他也是不愿意认我的。
周朴园: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鲁侍萍:好,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
周朴园:(由衣内取出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鲁侍萍:(接过支票)谢谢你。(慢慢撕碎支票)
周朴园:侍萍。
鲁侍萍: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周朴园:可是你——
有人评论戏剧语言“语忌直,意忌浅”,结合文中两处画线句分析这个特点。
(1)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答:“语忌直”表现在周朴园突转话题,“意忌浅”表现了周朴园复杂的心理,一方面担心有损自己的名声,另一方面又怕鲁贵敲诈。
(2)我叫他,他就可以下来见你。不过是——(顿)他很大了,——(顿)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
答:“语忌直”表现在周朴园故意停顿,“意忌浅”表现了周朴园复杂的心理,一是告诫鲁侍萍不要说出真相,二是威胁鲁侍萍即使说出真相,周萍也不会相信。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戏剧的语言。本题属于前面给出观点,后面结合观点分析文本的题型。解答时要认真研读观点,往往观点就指明了答题的思路和方向。如本题观点为“语忌直,意忌浅”,要求“结合文中两处画线句分析这个特点”。解答时考生要具体分析哪些地方体现了“语忌直,意忌浅”这个特点。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说“话到嘴边留三分”,人们在交谈时往往不把内心深处的想法毫无保留地倾诉出来,而是言及此而意于彼。“语忌直,意忌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话里有话、弦外有音”。考生要结合语境仔细揣摩人物的心理,揣摩人物的话外之音。第(1)句前面讲鲁侍
萍,后面马上话题转到鲁贵身上,“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周朴园的意思是如果鲁贵知道了他和侍萍的事情会有很多麻烦,他不希望这件事让鲁贵知道,怕鲁贵敲诈,也担心有损自己的名声。第(2)句周朴园故意停顿,没有直说,“他很大了”,是暗示鲁侍萍不要说出真相,“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是提醒鲁侍萍即使说出真相,周萍也不会相信,也不会认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