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四单元作文训练
古人云:“文章不厌百回修。”改是写作的深化过程,好文章是经过反复修改雕琢而成的。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提出了“要培养修改作文的能力”。
怎样修改文章呢?下面介绍五种方法:
一、朗读推敲法。文章写好后,自己朗读或请别人朗读,在读或听中细细推敲,再经过认真修改,文章自然会增色。老舍先生曾说:“我写作中有一个窍门,一篇文章写完了,一定要再念再念再念,念给别人听,看念得顺不顺?准确不?别扭不?逻辑性强不?”老舍先生这里讲的“窍门”,实际上是一种修改文章的方法——朗读推敲法。古人把写诗说成是“吟诗”,这“吟”字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朗读。“新诗改罢自长吟”,诗圣杜甫就是用这种方法来进行诗歌锤字炼句的。鲁迅先生在谈到写作时也说:“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
增删几字,一定要读来顺口。”阿·托尔斯泰除了自己坚持用朗读来修改文章之外,还把这种方法介绍给青年。他说:“在写作的时候,要做到口里朗朗有声,所有的大师都是嘴里一边大声地念,手里一边写的。”我国著名作家赵树理提出了这样一条写作标准:“让读者听起来顺耳,念起来上口。”通过朗读,无声的文字变成了有声的语言,朗读中嘴里一边念,耳朵一边听,就能发现文章中的毛病。通过对这些词句的朗读推敲修改,我们可以更加全面而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领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二、重抄斟酌法。文章初稿写好后,誊写时边抄边补充,同时做些精到的删改、润色,使文章更加完美。通过抄写,等于逐字逐句地咀嚼一遍。它不仅能增强记忆,而且会使自己的思路不断清晰、明朗起来,可以对原稿不断地作出新的补充、删削。俄国作家克雷洛夫对自己的作品总是反复不断地重抄,在重抄中增补、删削,顽强不倦地推敲,寻找更为妥帖的词句。
三、搁置提高法。俗话说:“字怕挂,文怕放。”文章写完之后不要急于发出或动手修改,先搁置它几天,等头脑冷静下来以后,再拿出来看看,这样容易发现问题,便于进一步加工修改。文章刚写成,作者的思路、情绪在较短的时间内一般难以从文章中超脱出来,一时难以较客观地评判其成败得失。这就需要我们对写好的作文做一番“冷却”处理,即采用鲁迅所提倡的“等到成后,搁它几天,然后再来复看,删去若干,改换几字”的修改方法。著名作家阿·托尔斯泰就是这样“时时地抚弄”自己的作品,“看一看,摸一摸”,每一回冷却之后,“都会发现缺点”,反复修改到“问心无愧”的境地,才送出去发表,他的代表作《诱惑》就是这样诞生的。搁置冷却,反复修改,就会使文章步步提高。
四、触类旁通法。《周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也。”又,《乾》:“六爻发挥,旁通情也。”后以“触类旁通”谓掌握了某一些事物的规律,就能推知同类事物。文章写出后,暂放一旁,找点有关的书、报、文件读读,想想,从中触发灵感,悟出妙处,再进行修改。
五、意见交流法。文章写出后,多请几个人看看,听听他们的意见,特别是批评方面的意见,然后拿起笔来修改。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以文会友,文人之间互相点评文章、切磋写作技艺的风气。
文章修改需要注意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呢?
一、着眼全篇,宏观把握
面对已起草好的作文,我们应先整体浏览,从全局出发,看文章中心是否明确,看所选材料是否紧扣中心;然后再考虑文章整体框架方面的环节,看文章结构是否紧凑,布局详略是否合理,过渡是否自然。只有从全篇入手进行修改,才能统观全局,从大的背景上权衡得失,局部修改才能有依据,才能有效地提高作文水平。
二、重视开头和结尾的修改,快速抓住阅卷者心理
考场作文更要注意开头结尾的章法。如开头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或引用诗文富有诗意,或排比反复创造旋律;结尾或呼应开头,或议论作结,或含蓄表现,或点明话题。
三、小处着手,细致检查
一般来说,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是否有标题,标题是否恰当;
2.字数是否符合要求;
3.是否有遗漏字、复字;
4.是否有错别字;
5.标点是否有误(标点的位置是否恰当;切忌随手一点,“句” “逗”不分或一“逗”到底,更不能都点成圆点);
6.是否符合格式要求(标题是否在首行正中、分段后首句是否空格,应用文的格式不符是重要扣分点等);
7.是否有语病(一类卷可以有一两个病句,二类卷可以有三四个病句,五个以上病句只能在三类卷以下),等等。
四、重视文面,多就少改
文章尽量少修改,非改不可,要使用规范的修改符号,并讲究修改的位置,即使是在上下左右边框处增加的修改文字也应该整整齐齐自成局部的整体,给人以眉目清楚之感。修改画出的线条能直勿斜,能少勿多,切忌横竖交叉呈现蛛网状。更忌随意涂画,将文面弄得青一块紫一块。考场作文的修改不像练笔作文那样随意,应该精而当,既要改到文章要害处,又要注意保持卷面的美观,让人赏心悦目,一见倾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蒙田说:“一个人最坏的状态是失去了对自己的认识和支配。”
以上两则名言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怀抱自知,涌向未来
从遂古之初禹治大水,至文以载道韩愈谏迎佛骨,到一代鸿儒顾炎武匹夫有责,古今中外,多少彪炳史册的辉煌因人们对自己能力的充分认知才得以实现。没有自知,哪有如今宏大的世界?
自知,自我认知,是指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所及,合理支配其施展的方向,达到“不惑”的境界。
汉高祖刘邦早年深知自己能力远弱于项羽,于是甘愿待在项羽手下,听他指挥,等到时机成熟,便一举夺下项羽打下的江山;项羽不自知,只一味地认为自己能力十分强大,视刘邦如草芥,即使设下“鸿门宴”也因自己的无知而无功而返。自知是成功的前提,只有先自知才能了解自己的优劣势,才能更好地看清局势,了解大局观,等待一个机遇,一鸣惊人。
自知,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不足,以寻求更好的发展。法国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初试写作之时认为自己的文章没有亮点,于是果断选择拜当时名满天下的作家福楼拜为师。福楼拜让他每天描写窗外飞驰而过的马车,他虚心照做。一年,两年,莫泊桑的不懈坚持终于有了回报,他的描写变得十分生动形象,连福楼拜看了都赞叹不已。莫泊桑也因此走向了文坛之巅。自知可以让我们了解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不足,以获得更好的资源,取得更大的成功。
但“不自知”即无知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正如老子所言“自是者不彰”。明清时期,“日心说”早已建立起了现代地理学的概念,老大帝国的皇帝们却依旧以为中华就是世界的中心,以高高在上的心态漠视着西方工业化的进程,最终错过了数百年的大好时间。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则清楚定位自身的发展,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正视自身的科技短板和自身的制度优势,最终只以短短四十年时间,便又追赶上前面数百年的落后。当然仅仅国家有了自知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每个中国人都有自知的观念,尤其是新一代的年轻人。
“自知”与“无知”仅一字之差,但含义却大不相同,如何正确判断往往只在那短短的一念之间。每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追梦人,唯有带着自知才能穿花寻路,直至那未来的白云深处,拥抱属于我们的五彩霓虹。
请阅读上文,写出一份诊断报告,诊断文章的病处。并给出修改意见及修改原文。
文章总体上而言思路明晰,结构合理,写出了材料作文的应有章法。首段通过中国历史上三位典型人物的事迹引出本文的核心论题“自知”,第二段对“自知”进行必要概念的界定,三四两段列举中外两则事例证明观点,第五段联系现实阐述“不自知”的表现及危害、“自知”的表现及价值,最后一段紧承上段得出结论。从整体上看,文章思路清晰,主题明确,但问题也同样明显,开篇处的引入缺乏扣题意识,分析与例证内容较为单薄,且论据材料过于陈旧。此外,从细节上看,多处内容的表述需要修改。
对于这篇文章的修改,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替换题目中的“涌向”,力求题目表达精准。
二是修改第一段前几个句子,使呈现出的事例和本次作文的主题建立直接关联。
三是对论据材料进行重组、补充和修正,从陈旧史料中翻出新意,为孤证寻找助手。
四是分解第五段的内容,划分为三个彼此独立又存在逻辑关联的自然段。
五是强化论证过程中的语言流畅度和思维力度。
怀抱自知,逐梦未来
大禹自知唯有亲历躬行才能制服滔天洪水,韩愈自知唯有挺身而出才能阻止迎佛骨的荒谬,顾炎武自知唯有人人担当才能国富民强。因为这份自知,先贤们审时度势,亲力亲为,最终成就了彪炳史册的辉煌功业。试想,如果没有对自身、对时代、对社会的充分自知,人们如何能够创造出当今这宏大且无限丰富的世界?
从这一点而言,自知不只是了解自身的需求和能力,而是了解自身在社会中承担的责任与使命,了解自身所处时代的风云变幻,了解社会民众的心底呼声。这样的自知,方可谓“大自知”。
任何情况下,自知都是事业成功的前提。从个体诉求而言,自知能了解自己的优劣势,更好地看清局势,建立大局观,把握机遇,实现理想。比如刘邦和项羽,在秦末的极度动乱中,前者自知自身的力量微小,便收敛锋芒,以谦卑之态示人,约法三章,赢得民心,最终赢得了天下。后者极度自负,滥施淫威,烧杀掠夺,最终失尽民心,却依旧不明所以,至死还在抱怨“时不利”。刘项二人力量的此消彼长,就如一面烛照千古的明镜,警戒着后人务须懂得自知。
当然,自知绝不仅仅只是“知”,更应该是“行”。唯有依托认清自我后的扎实行动,自知才能真正成为升华生命的利器。莫泊桑自知自身的写作缺乏亮点,便虔诚地师从福楼拜,学习观察并描写生活;任正非自知个体富裕并非自己真正的价值追求,便抓住时代变革的契机,到高科技的大潮中搏击风浪,努力推动整个国家的通讯技术发展;黄文秀自知大都市的舒适工作载不动自身回报桑梓的赤子情怀,便毅然辞职,返回家乡,为振兴家乡鞠躬尽瘁。由此可知,唯有自知,才能认清生命的存在价值,唯有自知,才能让知与行和谐共生,最终成就最灿烂的生命华章。
只是,现实生活中依旧存在着太多的“不自知”。一向以老大帝国自居的大清王朝,无视工业革命后西方世界的工业化进程,闭关锁国却依旧自认为天下第一,其结果只能是错失了数百年的发展,让泱泱华夏成为任列强宰割的羔羊。
反观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睁开眼睛看世界,既正视自身在经济、科技、教育等多方面的缺陷,又坚信自身政治制度的优越。坚持科学发展理念,努力拓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短短四十年时间,追赶数百年的落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因为这样的自知,我们才在波谲云诡的时代站稳了脚。
回到个体层面而言,当我们高扬“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的旗帜,努力成为新时代的栋梁之材时,务须以自知为前提,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而给社会乃至国家带去负面的影响。
“自知”与“无知”仅一字之差,但含义却大不相同,如何正确判断往往只在那短短的一念之间。每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追梦人,唯有带着自知才能穿花寻路,直至那未来的白云深处,拥抱属于我们的七彩霓虹。
【点评】 升格后的文章,在结构上更加紧凑,段与段间形成了完整的逻辑链,既营造出贯穿全文的语言气势,又丰富了论据材料,强化了论证结构,还拓展了思维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