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07 08:5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通过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汉朝崩溃的原因。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即汉高祖。
“汉兴,接秦之弊,
丈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
自天子不能具钧驷,
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史记·平准书》
治国思想:
黄老之学,清静无为
治国政策:
轻徭薄赋,休养生息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
对点练习
1、《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C
汉承秦制的“例外”
汉承秦制
全盘继承 ≠ 发展性继承
例外—与秦不同的 地方行政制度
问题:“郡国并行制”是什么?
这个问题纯属历史遗留,大家一起梳理一下吧,孤可是收拾了半天“烂摊子”呜
(吴王)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铸钱,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富饶。
——司马迁《史记·吴王刘濞列传》
宫室百官同制京师。
——班固《汉书·诸侯王表》
七国之乱是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专制皇权之间矛盾的爆发。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权得到巩固和加强。
“文景之治”是一个连接汉高祖伟业和汉武帝雄风的非常特殊的时代,它奠定了汉代国富民强的物质基础,同时又揭开了西汉盛世的序幕。伟大的汉武帝,就在父祖辈几代人事业的基础上,使汉朝走向了一个新的鼎盛阶段。
汉武帝刘彻
文 景 之 治 到 汉 武 全 盛
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思考: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背景是什么?
“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馀财,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史记 平淮书》
领域 措施 效果 影响
政治
经济
思想
军事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重难点突破
(一)中央集权的加强——“推恩令”
(1)措施:
颁布“推恩令”。
(2)影响
解决了王国问题,
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二)加强皇权——设“中朝”
材料 “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内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问题一:为何要“尊崇儒术”?
≠禁绝百家
天人感应
问题二:董仲舒“新儒学”内容?
统一思想、完成意识形态的统一
是西汉王朝进一步巩固统一多民族的必然选择
公元前135年,设五经博士,儒学上升到经学。
君权神授
三纲五常
“大一统”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 董仲舒传》
(三)加强思想统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基本内容:
汉初,采取“和亲”战略
武帝时期,任卫青、霍去病为将。
卫 青
霍 去 病
收复河套地区。
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设立。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其他:汉稳定东南沿海地区,出兵征服西南地区,设置益州等郡,平定百越。
经过汉武帝的开拓,西汉疆域较秦始皇时扩大了近一倍
(四)开疆拓土——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四大发明
金、银、漆器
丝绸
瓷器
茶叶
香料
各种宗教
珠宝
皮货
药材
“一带一路”
领 域 措 施 效 果 影 响
政治 推恩令 削弱了诸侯王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国家
设中朝 加强皇权,削弱相权
察举制 有效选拔官吏
设刺史 加强对地方的监察
任用酷吏,打击豪强等 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经济 改革币制 铸币权收归中央
盐铁官营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均输平准 维护商业秩序,增加收入
重农抑商 抑制商业,稳定农业
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学成为主流思想,统一思想
设太学 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军事 北击匈奴;设郡管辖 开拓疆域,加强对西域的管辖
开辟丝路,连通西域 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
治理东南沿海和西南 有效的治理地方
【小结】汉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措施
武帝病逝后,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或为幼主,或为昏君,导致外戚势力坐大。西汉后期,政治日趋黑暗,土地兼并剧烈,赋税徭役沉重,破产农民沦为奴婢或流亡,
社会动荡不安。
公元9年,王莽(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的侄子)趁机夺取了西汉政权,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
经济
土地兼并
赋税沉重
社会
流民问题
社会动荡
政治
外戚干政
政治黑暗
社会矛盾激化
社会动荡不安
公元9年-23年
外戚王莽建立新朝
西汉帝国的衰亡
三、东汉的兴衰
兴:光武中兴
衰:外戚宦官专权;黄巾起义;军阀割据
矛盾重重,政治黑暗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各谋私利,相互斗争,导致东汉后期政治腐朽黑暗,一些政治官员和士人不满现实,品评人物,抨击时政,成为“清议”。他们触犯了宦官的利益,被诬陷为“党人”,遭到严厉镇压,史称“党锢之祸”
两汉衰亡的原因:
1、政治黑暗:外戚干政(西汉)、宦官专权(东汉)
2、土地兼并,赋税沉重,激化社会矛盾
3、豪强势力壮大,造成割据混战
4、流民问题严重,社会动荡不已
5、一系列农民起义动摇统治基础
探究:秦汉开创的国家治理基本模式
1.建立和完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加强皇权(皇帝制度、中朝、事归台阁);
加强中央集权(郡县制)
2.重视官员的选拔和对官吏的监察
秦重军功、汉行察举;刺史;整顿吏治
3.加强思想控制,维护政治上的统一
统一文字;焚书坑儒;尊崇儒术
4.重视发展农业,限制手工业、商业
休养生息;盐铁官营、均输平准
五、两汉文化
西



科技
医学
农学
医 学
《黄帝内经》:
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神农本草经》:
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科技
《九章算术》:
在代数和几何学上贡献突出。
蔡伦:改进造纸术
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
天文学专著《灵宪》
《伤寒杂病论》:“医圣”张仲景
农学
《氾胜之书》、《四民月令》


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建立
二世而亡
五、东汉兴衰:豪强地主势力强大
本课小结
强 秦
建立西汉
“文景之治”
巩固大一统
西汉衰亡
建立新朝
新朝速亡
建立东汉
光武中兴
东汉衰亡
两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
乱世:
东汉末年分三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