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3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6 20:42: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默读课文,运用圈点勾画,概括内容要点,理清故事情节。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揣摩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从而多角度理解文章中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牧羊人植树行为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默读课文,运用圈点勾画,概括内容要点,理清故事情节。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牧羊人植树行为的意义,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难点:通过揣摩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从而多角度理解文章中心。
方法手段
合作探究法、默读法、关键字摘取法。
教材处理与资源利用
本文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人生之舟”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文章,以时间为顺序,以荒原到绿洲的变化为线索,条理清晰,难度适中,先总起议论,然后展开叙事,以议论升华主题。课文篇幅较长,可采取多遍默读的形式,初读把握课文大意,再读重在梳理故事情节,三读圈画勾点关键语句和精彩之处,把握人物形象,最后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人生,奉献他人。
教学过程:
学生齐读并了解教学目标。
1. 作者简介:让.乔诺,法国著名小说家。1895年生于法国南部马诺斯克小镇。家境贫寒。16岁辍学到当地一家小银行谋生。20-24岁时应征入伍,经历了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由此坚定和平信念。作品有《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屋顶上的轻骑兵》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长篇小说《屋顶上的轻骑兵》被改编为电影。
2. 背景链接:
《植树的牧羊人》描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了对大自然的关爱,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这部作品在1987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荣获第六十届(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在环保逐渐恶化的今天,《植树的牧羊人》所描写的“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的精神,更给人以启示。
学生默读全文,整体感知
预设:文章记述了一个名为艾力泽·布菲的牧羊人,从1910年开始,在荒原中数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种树,重建美好家园的故事。
再次默读课文,可用“_____”圈画结构层面的重点语句和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
预设:
变:高原环境 感悟:保护环境
不变:老人
社会环境、“我”、人们等
小组合作探究,然后推举代表上台展示成果
例:
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全景),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特写)。
设计意图:
这些直接描写牧羊人的细节内容,从正面刻画了牧羊人的性格,从中可看出他是一个积极生活、态度认真、勤劳不懈、坚韧执着的人,凡事一丝不苟,不愿马虎度日。因此需要特写镜头来突出表现。
预设:
1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在坑里轻轻地放进一颗橡子,再仔细地埋上土。
2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他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
3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
4屋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
示例:
他是一个极为认真的人,无论对劳作,还是对生活。从他挑选橡子的细节可以看出,他工作起来心无旁骛,认认真真;从“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等细节,可以看出他在生活中也一丝不苟,不愿马马虎虎地过日子。
他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
他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
他是一个坚持不懈的人……
他是一个热爱自然的人……
可是,他先是失去了独子,
接着,妻子也去世了。
他选择了一个人生活,
与羊群和狗做伴,
平静地看着日子一天天流走。
他说,这地方缺少树;
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
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
学生勾画并交流
小组讨论
预设
对主旨的理解:①从人与自然的角度看,牧羊人种植树木,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意识,也激励世界各国的人们关注森林再生问题,促进世界环保事业的发展,为森林再生做出了巨大贡献。
2 人物虽然是虚构的,但是人物的精神鼓舞了世人,牧羊人这个平凡的人,心存美好愿望,以一己之力,改造荒原,将其变成绿洲,体现了人类的毅力、创造力、勇气和担当,激励更多的人去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3 故事横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毁灭,它不仅摧毁了人们生活的环境,也摧毁了人们的精神家园,人们变得自私自利、相互折磨;而植树的牧羊人,他不断地植树,创造了优美安宁、充满生机的环境,重塑了人心,使人心向善,相互关心爱护。时代呼唤和平、幸福、创造,时代厌弃战乱。
学生总结
本文讲述了一个荒漠中的牧羊人默默无闻、坚持不懈,慷慨无私地为荒漠种树创造绿荫的故事。赞美了植树老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植树老人的无限敬佩之情。
谈谈大家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
如:“五保” 老人刘盛兰。捐助学生100多人,种植希望和幸福!
陆良八老:11年在“渣子山”“石头山” 上建成7400亩林场,用20年守护林场,拥有大山品质!
杨善洲:退休后义务植树22年
一、情境导入
歌曲《孤独的牧羊人》。
歌曲中的牧羊人虽然孤独,但是是快乐的。今天,我们再次认识一位 “孤独”的牧羊人,不过,这个牧羊人有点“不务正业”,他是“植树”的牧羊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探个究竟。(板书)
二、学习目标
PPT展示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
(一)知人论世
(二)整体感知
1.一气呵成默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限时6分钟)
默读要求:不指读、不动唇、不分心、不停顿,遇到不懂的生字词做记号。
提示:
(1)整体感知文章的方法有多种,初读时尝试对标题进行提问,就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2)初读时,圈点勾画可用于回答以上问题的语句,并加以整合,有助于迅速梳理文意。
2.完成文章结构图,理清写作思路
提示:
(1) 总起句、总括句、过渡句、点题句、前后呼应句
(2)交代“我”与牧羊人见面时的语句以及表现牧羊人和荒野情况变化的语句
总结:时间顺序
重点叙述:“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
3. 探究“变”与“不变”.
(1) 观察结构图,“变”的是什么?从这个变化中你获得了哪些感悟?
(2) “不变”“的又是什么?
(2)再次默读,寻找文中的细节,还有什么在发生变化?
提示总结:对比手法
四、合作探究 走进老人
(一)世界在变,高原在变……而牧羊人基本不变。这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牧羊人?
导演弗雷德里克·贝克拍摄的《植树的牧羊人》,荣获1988年第60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假如你是导演,为了刻画牧羊人的形象,你准备在电影中设计哪几个特写镜头?圈点勾画分析相关语句,说明设计意图。
提示:运用哪些描写手法来塑造牧羊人的?有什么作用?
总结: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细节描写
环境描写
(二)结合小组设计的电影镜头(思考探究二),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
1. 找出文中描写牧羊人的相关语句(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2、分层任务:
(1)参照示例,以“他是一个 的人,因为 ”的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
(总结板书)
(2)将小组成员对牧羊人形象的理解,以排比的形式,优美的语言组成一首小诗,并与全班同学分享
3. 探究种树的原因:牧羊人为何要选择种树?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点拨:老人种树的动力来自于对生命的呵护,对美好的向往。因为儿子与妻子的相继离世,老人对生命更加珍视;老人内心恬淡,认为没有比树更重要的事,这与其他人所认为的重要的事是索取、破坏与战争形成对比。
(三)深读课文,主旨探究
课文首尾两段是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前后呼应。阅读这两段以及文中交代时代背景的句子,参考下面的文字,谈谈你对课文主题的认识。
资料助读:(课件出示)
资料一:这篇文章是作者于 1953 年应美国《读者文摘》杂志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文章打动了编辑,他们派人去寻找,发现那个地方根本不存在那样的老人。可是没有多久,文章就先后被编成绘本,拍成电影,风靡全球。
资料二:《植树的牧羊人》虚构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中,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
资料三:它的文字、它的图,都让人感动,鼓舞人们去做对我们这个地球有益的事,这个地球上神奇的人和事真是数也数不完!祝愿大家都有一颗慷慨的心,和别人分享,给自己带来幸福。
——绘本《植树的男人》绘画作者给中国读者的寄语
学生活动:
(1)找出交代文中时代背景的语句,勾画出来。
(2)结合文章和资料内容,分析小说的主旨。
五、拓展迁移 随堂演练
1.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
2.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淮说:一个人能够给历史,给民族,给子孙留下些什么?杨善洲留下的是一片绿荫和一种精神!
【颁奖词】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60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参照示例,请为“植树的牧羊人”写一段颁奖词(至少运用两处修辞手法,80字左右,参考时间5分钟)
六、课堂小结
祝愿大家都有一颗慷慨的心,和别人分享,给自己带来幸福。
——绘本《种树的牧羊人》绘画作者给中国读者的寄语
把这句话送给学生,希望大家能够成为一个心存善念,幸福自己、幸福他人,顶天立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