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1.(2022五上·余姚期末)假如地球上没有光,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
A.立竿见影 B.光合作用 C.太阳能发电 D.看不到物体
2.(2022五上·余姚期末)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A.落日透过云缝的光
B.队伍排直的时候,只能看到前一名同学的后脑勺
C.激光笔的光束
D.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的位置浅一点
3.(2022五上·余姚期末)下列现象和光的反射无关的是( )。
A.水中“折断”的筷子 B.太阳灶
C.哈哈镜 D.医生戴的额镜
4.(2022五上·余姚期末)光遇到( )能通过。
①玻璃②镜子③科学书④橡皮⑤镜片⑥水
A.①②③⑤ B.①⑤⑥ C.①②⑤⑥ D.①②⑥
5.(2022五上·余姚期末)制作潜望镜时,两面镜子要( )放置。
A. B. C. D.
6.(2022五上·余姚期末)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有很多种,( )是由风的侵蚀造成的。
A.长白山天池 B.雅丹地貌
C.弯曲的岩层 D.黄土高坡的沟壑
7.(2022五上·余姚期末)关于地震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表面由几个板块组成,这些板块在不断运动
B.地震常常发生在板块的中间
C.地震发生前,常有电闪雷鸣的现象
D.地震是由于地球外力作用引起的
8.(2022五上·余姚期末)关于火山喷发,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火山喷发和地壳、地幔的运动有关
B.火山喷发给地球表面带来的变化是缓慢的
C.火山喷发喷出物全是高温岩浆
D.火山喷发会带来严重的灾害,没有一点好处
9.(2022五上·余姚期末)水会给地球表面带来变化,模拟实验后,我们发现( )。
A.“降雨后”有植被的斜坡和无植被的斜坡受侵蚀程度相同
B.“河流”从地势较高处流向较低处时携带泥沙的能力会逐渐增强
C.“河流"流过时,会侵蚀河床和两岸,使河道变宽
D.在地势平坦处,“河流"流速变慢,泥沙大量沉积,容易积水,因此不适合人居住
10.(2022五上·余姚期末)我国的地形特点决定了我国的河流流向是( )。
A.自东向西 B.自南向北 C.自西向东 D.自北向南
11.(2022五上·余姚期末)古人利用太阳、香、水等计时,是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 )。
A.持续时间长 B.运动周期变化有规律
C.计量时间精准 D.材料方便易携带
(2022五上·余姚期末)12.惯惯想要自制一个简易水钟,在准备材料、制定刻度时要注意( )。
A.容器要透明 B.每次测试起始水位一样
C.计时、画刻度要准确 D.以上都要注意
13.准备完成后,惯惯制作了一个受水型水钟,他标注的时间刻度,应该是( )。
A. B. C. D.
14.实验后,惯惯发现这样制作的简易水钟时间刻度不均匀,可以( )来改进。
A.保持水位高度不变 B.把滴水孔改小一点
C.将水位降低一些 D.换个容器受水
15.惯惯和朋友一起荡秋千,他觉得秋千太快了不安全,想让秋千摆得慢一点, 可以( )。
A.让朋友推得轻一些 B.再坐一个小朋友
C.把绳子放长些 D.把绳子缩短
16.(2022五上·余姚期末)关于我们的身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运动后,呼吸会加快,但心跳不会变化
B.举起哑铃时前臂肌肉会收缩
C.脊髓是神经中枢,管理人体大部分生命活动
D.没有肌肉,骨骼也可以自主运动
17.(2022五上·余姚期末)生活中很多物品在制作的时候模仿了人体结构,下列物品中,( )模拟了关节。
A. B. C. D.
18.(2022五上·余姚期末)下列活动中,不需要经过大脑指挥的是( )。
A.眨眼反射 B.阅读 C.打羽毛球 D.完成作业
19.(2022五上·余姚期末)寒假来了,同学们都对自己的假期有了计划,以下同学的计划,你认为( )的更合理。
A.小亮:寒假这么冷,我要每天赖床睡到吃中饭的时间再起床
B.小明:终于可以快乐地玩耍了,我要每天看电视、熬夜打游戏
C.小杰:我要安排好假期时间,每天完成适量作业、锻炼,规律饮食、作息
D.小欣:我要在前几天抓紧所有时间做完所有作业,之后就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
20.(2022五上·余姚期末)当你觉得愤怒、焦躁时,你可以( )。
A.听听音乐,唱唱歌 B.深呼吸、锻炼
C.和父母、朋友聊天 D.以上方法都可以
二、探究题(共39分)
21.(2022五上·余姚期末)彩虹的秘密。
雨过天晴的夏天,小明常常会观察天上是否出现彩虹,猜测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1)小明推测彩虹形成跟光与水有关,他进行了模拟实验进行验证。他用一束激光对着水进行照射,会出现的现象是( )。
A. B. C. D.
(2)可是,激光照射时并没有出现彩虹。他拉上窗帘,关了灯,拿着一个装满水的( )的透明容器对着阳光进行照射,这时墙面上出现了“彩虹”。
A.圆柱形 B.三棱柱形 C.长方体 D.正方体
(3)惯惯说,阳光虽然看起来是白光,但其实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它们在水中的( )程度不同,所以出现了彩虹。
A.折射 B.反射 C.散射 D.直射
(4)不同色光能合成白光吗?小明制作了一个色轮陀螺,分别涂上( ),快速转动,能出现白光。
A.红、黄、蓝 B.红、绿、紫 C.红、绿、蓝 D.黄、绿、蓝
(5)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制造人工彩虹,下列方式不可能生成“彩虹”的是( )。
A.淋浴花洒下洗澡 B.晴天洒水车喷水
C.阳光下瀑布喷流而下 D.用小喷壶对阳光喷水
22.(2022五上·余姚期末)小小地质迷。
惯惯是个地质迷,由他带大家一起认识地球及其表面的变化。
(1)我们身处的地球是什么结构,请你在右图的地球结构模型中填上各部分结构名称。
(2)惯惯将一个塑料盒分成两半再排接起来,放上泥土,将小盒的两半迅速拉开或挤压,模拟的是( )的形成。
A.地震 B.火山 C.风的侵蚀 D.流水的侵蚀
(3)惯惯在一个罐子中放入一些土豆泥堆成一个小“ 山丘”,再在中间挖了一个小洞,挤人番茄酱。该装置各部分分别模拟什么,请一一连线。
土豆泥 火山
番茄酱 地核的高温
酒精灯加热 岩浆
(4)火山喷发时岩浆大量喷出,冷却后会形成- 一些岩石,下列岩石中属于岩浆岩的是( )。
A.大理石 B.板岩 C.浮石 D.石灰岩
23.(2022五上·余姚期末)机械摆钟。
摆钟工作时,一分钟恰好能摆动60次。小明对此很感兴趣,找来了一根金属条和两个大小不同的铁片来进行探索,如右图所示,他测量了三种情况下20秒内的摆动次数。
实验次序 摆 摆幅大小 3次实验数据(单位:次)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1 ①号摆 40° 18 18 17
2 ②号摆 40° 24 23 24
3 ③号摆 40° 17 18 18
4 ③号摆 20° 18 18 17
(1)研究时,摆的摆长为( )。
A.金属条的长度
B.上固定点到铁片下端的距离
C.上固定点到铁片重心的距离
(2)根据①号摆和②号摆的实验结果可知:摆的摆动快慢与 有关, ,摆动越快。
(3) 号摆和 号摆研究的是: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锤质量的关系。分析表格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摆幅大小对摆的摆动快慢有影响吗? (填“有”或“没有”),你的证据是
(5)想要制作出一分钟能恰好摆动60次的摆,小明可以将 号摆的铁片 (填“上移”或“下移”)一点。
24.(2022五上·余姚期末)运动小达人。
(1)惯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下列关于锻炼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经常锻炼可以增大肺活量
B.经常锻炼有利于生长发育
C.经常锻炼容易学习没精神
D.过量锻炼会造成关节、肌肉损伤
(2)惯惯发现运动后,呼吸和心跳次数会明显升高,爸爸用如图装置帮助他认识心脏的作用。吸耳球模拟的是( ) ,塑料软管模拟的是( ),红色液体模拟的是( ), 手捏吸耳球模拟的是( )。
A.血液 B.心脏 C.血管 D.心脏跳动
(3)惯惯打羽毛球时,他的身体是怎样联络的?
眼睛看到羽毛球→ →神经中枢→ →手挥球拍击球
(4)假如身体中的传出神经出现了问题,在打羽毛球时会出现( )。
A.看不到羽毛球飞来
B.大脑接收不到信息
C.手没法及时作出反应击球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到人的眼睛,我们才能看见物体。根据人眼看到物体的条件,如果没有光,我们将看不见东西。可见D符合题意。
2.【答案】D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常见的现象有日食、月食、影子和小孔成像等。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会在介质改变的界面发生折射现象,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的位置浅一点,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3.【答案】A
【知识点】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当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反射光线遵循反射定律,折射光线遵循折射定律。
4.【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能够透过较薄的、透明的物体,光遇到玻璃、镜片、水,能够穿过物体。选项B正确。
5.【答案】B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 潜望镜的两片镜片都是平面镜,两个镜片是相互平行的,与水平面呈45°夹角。故B正确。
6.【答案】B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风化
【解析】【分析】雅丹地貌是由于风的磨蚀作用,一些小山包的下部往往遭受较强的剥蚀作用,逐渐形成向里凹的形态如果小山包上部的岩层比较松散,在重力作用下就容易垮塌形成陡壁,形成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比如新疆的魔鬼城。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是由于水的侵蚀形成的,冰川地貌是由冰川作用塑造的地貌。正确答案是B。
7.【答案】A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地球表面是由几个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都在不断地运动,板块运动造成了地球上的地震。
8.【答案】A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火山喷发和地震一样,都是地壳运动引起的,所以火山喷发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火山的外部形态与火山活动的特点并不完全相似,火山喷发的岩浆主要来源于于上地幔和地壳深处,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会淹没城市,但火山灰形成的土壤很肥沃。
9.【答案】C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水有改变地形地貌的作用,河流流过时,会侵蚀河床和两岸,使河道变宽,还会携带泥沙,泥沙沉积到河流流速慢的地方,形成地上悬河。
10.【答案】C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 我国地势的主要特点是: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决定了我国河流流向大多是自西向东。
11.【答案】B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 测量时间的方法。古代:日晷、水钟、沙漏、滴漏、脉搏等;现代:钟表(机械表、石英钟、电子表等)。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水滴、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如单摆等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B符合题意。
【答案】12.D
13.B
14.A
15.C
【知识点】水钟;制作并测试水钟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水钟的制作和摆的快慢影响因素。
12.影响水钟计时准确的因素有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水的快慢、水位的高低等。制作水钟时要注意确定合适的滴水速度,刻度要准确,容器的形状要规则,减少误差等。
13.制作了一个受水型水钟时要注意,由于瓶中水的压力不一致,一开始水压力大,流速快,后面压力小,流速慢,所以刻度间的距离一开始要大,后面要小。
14.制作的简易水钟如果时间刻度不均匀,可以通过保持瓶中水位高度不变,这样刻度就能够均匀了。
15.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秋千的摆速太快,可以通过加长摆绳,摆秋千绳子放长点,降低速度。
16.【答案】B
【知识点】呼吸次数;关节和肌肉的运动;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人们在运动时吸入氧气的量是平常的好几倍,身体消耗氧气的量快速增加,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身体在高强度的跑步运动中正常运转,所以一般情况下,人运动后呼吸次数会变快。举起哑铃时前臂肌肉会收缩。脊髓是中枢神经的低级部分,脊髓主要控制人体的呼吸、心跳、运动等生命活动,脊髓损伤通常会导致运动、感觉等方面出现障碍。
17.【答案】B
【知识点】仿生技术
【解析】【分析】 骨胳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是人体运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人体骨骼按其不同功能,以一定方式和力学结构,互相连成一个整体。门窗上的合页类似关节。
18.【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眨眼反射是人的身体本能,不需要经过大脑的指挥。
19.【答案】C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一个人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会影响他的一生,会改变他的命运,所以,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是很重要的。有养成卫生习惯、学习习惯、饮食习惯。下列计划中,小杰的计划最好。
20.【答案】D
【知识点】情绪管理
【解析】【分析】当你感到生气和愤怒时,不要被情绪掌控。尽量冷静地面对问题,请求帮助,找到一些可以帮助您缓解情绪的方法。 可以通过听听音乐,唱唱歌,深呼吸、锻炼,和父母、朋友聊天等方式进行调节。
21.【答案】(1)C
(2)B
(3)A
(4)C
(5)A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1)光在传播过程中,传播介质改变,光会发生折射,折射时,光会向下偏移。
(2)光在经过三棱柱时,会发射折射,白色的光会被分解为七种颜色的光,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3)阳光虽然看起来是白光,但其实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不同颜色的光折在水中的折射程度不同,就会把复合光分散,就形成了彩虹。
(4)根据对光的色散实验认识,当七色陀螺反射七种颜色的光线,陀螺较快旋转时给人眼的感觉就像七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看起来就是白色的(白色是混合光)。
(5)彩虹是一种光学现象,通常在下午,雨后刚转天晴时出现,在瀑布附近也经常可以见到彩虹,当然我们也可以在天气晴朗时在空中洒水或喷洒水雾,来制造人工彩虹。
22.【答案】(1)地幔地核地壳
(2)A
(3)土豆泥——火山 番茄酱——岩浆 酒精灯加热——地核的高温
(4)C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地震的成因及作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1)地球结构为一同心状圈层构造 ,由地心至地表依次分化为地核、地幔、地壳。地球地核、地幔和地壳的分界面。
(2) 模拟实验主要应用于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通过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在模拟“地震成因”的实验中,用毛巾和木棍来模拟岩石层;在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中,用番茄酱做岩浆,用土豆泥做成火山的形状。
(3)在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中,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或黏土),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土豆泥出现裂缝、冒烟现象,预示着火山将要喷发。
(4) 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所形成的岩石,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或气孔,浮石属于岩浆岩,C选项符合题意。
23.【答案】(1)C
(2)摆长;摆长越短
(3)①;③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锤质量无关
(4)没有;实验3和实验4除了摆幅大小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这两个实验摆的摆动速度基本相同
(5)①(或③);上移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制作钟摆
【解析】【分析】(1)研究时,摆长是指上固定点到摆锤(铁片)重心的距离。
(2)通过实验记录表可知,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摆绳长度越短,摆动越快。
(3)根据实验记录表可知,①号摆和③号摆的研究可知,摆锤的质量与摆的快慢和次数无关。
(4)摆摆动的快慢和摆幅的大小、摆锤的轻重没有关系,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摆线越长摆动慢,摆线越短摆动快。理由是③和④摆幅不一样,但是摆动次数是一样的。
(5)要想制作一个一分钟摆60次的摆,则需要将实验中的摆摆绳调短。将1号摆货3号摆上移便可。
24.【答案】(1)C
(2)B;C;A;D
(3)传入神经;传出神经
(4)C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大我们的肺活量,有利于生长发育,但是要注意适量锻炼。选项C符合题意。
(2)图中吸耳球模拟的是心脏,塑料软管模拟的是血管,红色液体模拟的是血液,手捏吸耳球模拟的是心脏跳动。
(3)人体传递信号是由感受器接收信号,然后传递神经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处理信息,由传出神经传递到身体,作出相应动作。
(4)假如身体中的传出神经出现了问题,在打羽毛球时会出现手没法及时作出相应的反应击球。
1 / 1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1.(2022五上·余姚期末)假如地球上没有光,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
A.立竿见影 B.光合作用 C.太阳能发电 D.看不到物体
【答案】D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到人的眼睛,我们才能看见物体。根据人眼看到物体的条件,如果没有光,我们将看不见东西。可见D符合题意。
2.(2022五上·余姚期末)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A.落日透过云缝的光
B.队伍排直的时候,只能看到前一名同学的后脑勺
C.激光笔的光束
D.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的位置浅一点
【答案】D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常见的现象有日食、月食、影子和小孔成像等。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会在介质改变的界面发生折射现象,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的位置浅一点,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3.(2022五上·余姚期末)下列现象和光的反射无关的是( )。
A.水中“折断”的筷子 B.太阳灶
C.哈哈镜 D.医生戴的额镜
【答案】A
【知识点】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当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反射光线遵循反射定律,折射光线遵循折射定律。
4.(2022五上·余姚期末)光遇到( )能通过。
①玻璃②镜子③科学书④橡皮⑤镜片⑥水
A.①②③⑤ B.①⑤⑥ C.①②⑤⑥ D.①②⑥
【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能够透过较薄的、透明的物体,光遇到玻璃、镜片、水,能够穿过物体。选项B正确。
5.(2022五上·余姚期末)制作潜望镜时,两面镜子要( )放置。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 潜望镜的两片镜片都是平面镜,两个镜片是相互平行的,与水平面呈45°夹角。故B正确。
6.(2022五上·余姚期末)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有很多种,( )是由风的侵蚀造成的。
A.长白山天池 B.雅丹地貌
C.弯曲的岩层 D.黄土高坡的沟壑
【答案】B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风化
【解析】【分析】雅丹地貌是由于风的磨蚀作用,一些小山包的下部往往遭受较强的剥蚀作用,逐渐形成向里凹的形态如果小山包上部的岩层比较松散,在重力作用下就容易垮塌形成陡壁,形成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比如新疆的魔鬼城。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是由于水的侵蚀形成的,冰川地貌是由冰川作用塑造的地貌。正确答案是B。
7.(2022五上·余姚期末)关于地震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表面由几个板块组成,这些板块在不断运动
B.地震常常发生在板块的中间
C.地震发生前,常有电闪雷鸣的现象
D.地震是由于地球外力作用引起的
【答案】A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地球表面是由几个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都在不断地运动,板块运动造成了地球上的地震。
8.(2022五上·余姚期末)关于火山喷发,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火山喷发和地壳、地幔的运动有关
B.火山喷发给地球表面带来的变化是缓慢的
C.火山喷发喷出物全是高温岩浆
D.火山喷发会带来严重的灾害,没有一点好处
【答案】A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火山喷发和地震一样,都是地壳运动引起的,所以火山喷发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火山的外部形态与火山活动的特点并不完全相似,火山喷发的岩浆主要来源于于上地幔和地壳深处,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会淹没城市,但火山灰形成的土壤很肥沃。
9.(2022五上·余姚期末)水会给地球表面带来变化,模拟实验后,我们发现( )。
A.“降雨后”有植被的斜坡和无植被的斜坡受侵蚀程度相同
B.“河流”从地势较高处流向较低处时携带泥沙的能力会逐渐增强
C.“河流"流过时,会侵蚀河床和两岸,使河道变宽
D.在地势平坦处,“河流"流速变慢,泥沙大量沉积,容易积水,因此不适合人居住
【答案】C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水有改变地形地貌的作用,河流流过时,会侵蚀河床和两岸,使河道变宽,还会携带泥沙,泥沙沉积到河流流速慢的地方,形成地上悬河。
10.(2022五上·余姚期末)我国的地形特点决定了我国的河流流向是( )。
A.自东向西 B.自南向北 C.自西向东 D.自北向南
【答案】C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 我国地势的主要特点是: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决定了我国河流流向大多是自西向东。
11.(2022五上·余姚期末)古人利用太阳、香、水等计时,是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 )。
A.持续时间长 B.运动周期变化有规律
C.计量时间精准 D.材料方便易携带
【答案】B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 测量时间的方法。古代:日晷、水钟、沙漏、滴漏、脉搏等;现代:钟表(机械表、石英钟、电子表等)。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水滴、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如单摆等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B符合题意。
(2022五上·余姚期末)12.惯惯想要自制一个简易水钟,在准备材料、制定刻度时要注意( )。
A.容器要透明 B.每次测试起始水位一样
C.计时、画刻度要准确 D.以上都要注意
13.准备完成后,惯惯制作了一个受水型水钟,他标注的时间刻度,应该是( )。
A. B. C. D.
14.实验后,惯惯发现这样制作的简易水钟时间刻度不均匀,可以( )来改进。
A.保持水位高度不变 B.把滴水孔改小一点
C.将水位降低一些 D.换个容器受水
15.惯惯和朋友一起荡秋千,他觉得秋千太快了不安全,想让秋千摆得慢一点, 可以( )。
A.让朋友推得轻一些 B.再坐一个小朋友
C.把绳子放长些 D.把绳子缩短
【答案】12.D
13.B
14.A
15.C
【知识点】水钟;制作并测试水钟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水钟的制作和摆的快慢影响因素。
12.影响水钟计时准确的因素有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水的快慢、水位的高低等。制作水钟时要注意确定合适的滴水速度,刻度要准确,容器的形状要规则,减少误差等。
13.制作了一个受水型水钟时要注意,由于瓶中水的压力不一致,一开始水压力大,流速快,后面压力小,流速慢,所以刻度间的距离一开始要大,后面要小。
14.制作的简易水钟如果时间刻度不均匀,可以通过保持瓶中水位高度不变,这样刻度就能够均匀了。
15.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秋千的摆速太快,可以通过加长摆绳,摆秋千绳子放长点,降低速度。
16.(2022五上·余姚期末)关于我们的身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运动后,呼吸会加快,但心跳不会变化
B.举起哑铃时前臂肌肉会收缩
C.脊髓是神经中枢,管理人体大部分生命活动
D.没有肌肉,骨骼也可以自主运动
【答案】B
【知识点】呼吸次数;关节和肌肉的运动;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人们在运动时吸入氧气的量是平常的好几倍,身体消耗氧气的量快速增加,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身体在高强度的跑步运动中正常运转,所以一般情况下,人运动后呼吸次数会变快。举起哑铃时前臂肌肉会收缩。脊髓是中枢神经的低级部分,脊髓主要控制人体的呼吸、心跳、运动等生命活动,脊髓损伤通常会导致运动、感觉等方面出现障碍。
17.(2022五上·余姚期末)生活中很多物品在制作的时候模仿了人体结构,下列物品中,( )模拟了关节。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仿生技术
【解析】【分析】 骨胳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是人体运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人体骨骼按其不同功能,以一定方式和力学结构,互相连成一个整体。门窗上的合页类似关节。
18.(2022五上·余姚期末)下列活动中,不需要经过大脑指挥的是( )。
A.眨眼反射 B.阅读 C.打羽毛球 D.完成作业
【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眨眼反射是人的身体本能,不需要经过大脑的指挥。
19.(2022五上·余姚期末)寒假来了,同学们都对自己的假期有了计划,以下同学的计划,你认为( )的更合理。
A.小亮:寒假这么冷,我要每天赖床睡到吃中饭的时间再起床
B.小明:终于可以快乐地玩耍了,我要每天看电视、熬夜打游戏
C.小杰:我要安排好假期时间,每天完成适量作业、锻炼,规律饮食、作息
D.小欣:我要在前几天抓紧所有时间做完所有作业,之后就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
【答案】C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一个人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会影响他的一生,会改变他的命运,所以,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是很重要的。有养成卫生习惯、学习习惯、饮食习惯。下列计划中,小杰的计划最好。
20.(2022五上·余姚期末)当你觉得愤怒、焦躁时,你可以( )。
A.听听音乐,唱唱歌 B.深呼吸、锻炼
C.和父母、朋友聊天 D.以上方法都可以
【答案】D
【知识点】情绪管理
【解析】【分析】当你感到生气和愤怒时,不要被情绪掌控。尽量冷静地面对问题,请求帮助,找到一些可以帮助您缓解情绪的方法。 可以通过听听音乐,唱唱歌,深呼吸、锻炼,和父母、朋友聊天等方式进行调节。
二、探究题(共39分)
21.(2022五上·余姚期末)彩虹的秘密。
雨过天晴的夏天,小明常常会观察天上是否出现彩虹,猜测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1)小明推测彩虹形成跟光与水有关,他进行了模拟实验进行验证。他用一束激光对着水进行照射,会出现的现象是( )。
A. B. C. D.
(2)可是,激光照射时并没有出现彩虹。他拉上窗帘,关了灯,拿着一个装满水的( )的透明容器对着阳光进行照射,这时墙面上出现了“彩虹”。
A.圆柱形 B.三棱柱形 C.长方体 D.正方体
(3)惯惯说,阳光虽然看起来是白光,但其实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它们在水中的( )程度不同,所以出现了彩虹。
A.折射 B.反射 C.散射 D.直射
(4)不同色光能合成白光吗?小明制作了一个色轮陀螺,分别涂上( ),快速转动,能出现白光。
A.红、黄、蓝 B.红、绿、紫 C.红、绿、蓝 D.黄、绿、蓝
(5)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制造人工彩虹,下列方式不可能生成“彩虹”的是( )。
A.淋浴花洒下洗澡 B.晴天洒水车喷水
C.阳光下瀑布喷流而下 D.用小喷壶对阳光喷水
【答案】(1)C
(2)B
(3)A
(4)C
(5)A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1)光在传播过程中,传播介质改变,光会发生折射,折射时,光会向下偏移。
(2)光在经过三棱柱时,会发射折射,白色的光会被分解为七种颜色的光,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3)阳光虽然看起来是白光,但其实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不同颜色的光折在水中的折射程度不同,就会把复合光分散,就形成了彩虹。
(4)根据对光的色散实验认识,当七色陀螺反射七种颜色的光线,陀螺较快旋转时给人眼的感觉就像七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看起来就是白色的(白色是混合光)。
(5)彩虹是一种光学现象,通常在下午,雨后刚转天晴时出现,在瀑布附近也经常可以见到彩虹,当然我们也可以在天气晴朗时在空中洒水或喷洒水雾,来制造人工彩虹。
22.(2022五上·余姚期末)小小地质迷。
惯惯是个地质迷,由他带大家一起认识地球及其表面的变化。
(1)我们身处的地球是什么结构,请你在右图的地球结构模型中填上各部分结构名称。
(2)惯惯将一个塑料盒分成两半再排接起来,放上泥土,将小盒的两半迅速拉开或挤压,模拟的是( )的形成。
A.地震 B.火山 C.风的侵蚀 D.流水的侵蚀
(3)惯惯在一个罐子中放入一些土豆泥堆成一个小“ 山丘”,再在中间挖了一个小洞,挤人番茄酱。该装置各部分分别模拟什么,请一一连线。
土豆泥 火山
番茄酱 地核的高温
酒精灯加热 岩浆
(4)火山喷发时岩浆大量喷出,冷却后会形成- 一些岩石,下列岩石中属于岩浆岩的是( )。
A.大理石 B.板岩 C.浮石 D.石灰岩
【答案】(1)地幔地核地壳
(2)A
(3)土豆泥——火山 番茄酱——岩浆 酒精灯加热——地核的高温
(4)C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地震的成因及作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1)地球结构为一同心状圈层构造 ,由地心至地表依次分化为地核、地幔、地壳。地球地核、地幔和地壳的分界面。
(2) 模拟实验主要应用于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通过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在模拟“地震成因”的实验中,用毛巾和木棍来模拟岩石层;在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中,用番茄酱做岩浆,用土豆泥做成火山的形状。
(3)在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中,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或黏土),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土豆泥出现裂缝、冒烟现象,预示着火山将要喷发。
(4) 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所形成的岩石,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或气孔,浮石属于岩浆岩,C选项符合题意。
23.(2022五上·余姚期末)机械摆钟。
摆钟工作时,一分钟恰好能摆动60次。小明对此很感兴趣,找来了一根金属条和两个大小不同的铁片来进行探索,如右图所示,他测量了三种情况下20秒内的摆动次数。
实验次序 摆 摆幅大小 3次实验数据(单位:次)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1 ①号摆 40° 18 18 17
2 ②号摆 40° 24 23 24
3 ③号摆 40° 17 18 18
4 ③号摆 20° 18 18 17
(1)研究时,摆的摆长为( )。
A.金属条的长度
B.上固定点到铁片下端的距离
C.上固定点到铁片重心的距离
(2)根据①号摆和②号摆的实验结果可知:摆的摆动快慢与 有关, ,摆动越快。
(3) 号摆和 号摆研究的是: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锤质量的关系。分析表格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摆幅大小对摆的摆动快慢有影响吗? (填“有”或“没有”),你的证据是
(5)想要制作出一分钟能恰好摆动60次的摆,小明可以将 号摆的铁片 (填“上移”或“下移”)一点。
【答案】(1)C
(2)摆长;摆长越短
(3)①;③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锤质量无关
(4)没有;实验3和实验4除了摆幅大小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这两个实验摆的摆动速度基本相同
(5)①(或③);上移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制作钟摆
【解析】【分析】(1)研究时,摆长是指上固定点到摆锤(铁片)重心的距离。
(2)通过实验记录表可知,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摆绳长度越短,摆动越快。
(3)根据实验记录表可知,①号摆和③号摆的研究可知,摆锤的质量与摆的快慢和次数无关。
(4)摆摆动的快慢和摆幅的大小、摆锤的轻重没有关系,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摆线越长摆动慢,摆线越短摆动快。理由是③和④摆幅不一样,但是摆动次数是一样的。
(5)要想制作一个一分钟摆60次的摆,则需要将实验中的摆摆绳调短。将1号摆货3号摆上移便可。
24.(2022五上·余姚期末)运动小达人。
(1)惯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下列关于锻炼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经常锻炼可以增大肺活量
B.经常锻炼有利于生长发育
C.经常锻炼容易学习没精神
D.过量锻炼会造成关节、肌肉损伤
(2)惯惯发现运动后,呼吸和心跳次数会明显升高,爸爸用如图装置帮助他认识心脏的作用。吸耳球模拟的是( ) ,塑料软管模拟的是( ),红色液体模拟的是( ), 手捏吸耳球模拟的是( )。
A.血液 B.心脏 C.血管 D.心脏跳动
(3)惯惯打羽毛球时,他的身体是怎样联络的?
眼睛看到羽毛球→ →神经中枢→ →手挥球拍击球
(4)假如身体中的传出神经出现了问题,在打羽毛球时会出现( )。
A.看不到羽毛球飞来
B.大脑接收不到信息
C.手没法及时作出反应击球
【答案】(1)C
(2)B;C;A;D
(3)传入神经;传出神经
(4)C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大我们的肺活量,有利于生长发育,但是要注意适量锻炼。选项C符合题意。
(2)图中吸耳球模拟的是心脏,塑料软管模拟的是血管,红色液体模拟的是血液,手捏吸耳球模拟的是心脏跳动。
(3)人体传递信号是由感受器接收信号,然后传递神经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处理信息,由传出神经传递到身体,作出相应动作。
(4)假如身体中的传出神经出现了问题,在打羽毛球时会出现手没法及时作出相应的反应击球。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