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定州市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科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支持燃烧的是 气,其他气体都 燃烧。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气。
2.(2023五上·蠡县期末)蜡烛燃烧时生成了 和 等新物质。
3.铁生锈和 、 、盐等因素有关。
4.地球从表面到中心可以划分为 、 和地核三层结构。
5.学习了“地球剧烈变化”这一单元,你还想探究的问题是: 。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每题2分,共20分。)
6.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有着广泛的用途。( )
7.只有蜡烛燃烧后有新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燃烧后没有新物质生成。( )
8.切开的苹果放在空气中变色,是因为苹果的切面上生成了新物质。( )
9.睡眠不足会使人的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免疫力下降。( )
10.长期处在噪声污染的环境中只会造成听力下降,对神经系统没有影响。( )
11.善于交朋友,愿意与他人交流是心理状态不好的表现。( )
12.戴口罩是应对身边空气污染简便易行的方法。( )
13.地壳是地球的外壳,主要由岩石构成,所以地壳是不会运动的。( )
14.多种多样的岩石都是由岩浆冷却形成的。( )
15.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下冲出地面形成的。( )
三、单项选择题。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小题3分,共30分)
16.下列关于氮气和氧气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登山和潜水时需要用到氮气 B.炼钢需要氧气
C.氧气可以用做火箭的助燃剂 D.氮气可用于生产化肥
17.下列行为不利于身体健康的是( )。
A.合理饮食 B.讲究卫生 C.吃饭挑食 D.规律作息
18.为了防止金属生锈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给金属表面刷漆 B.把金属制品放在潮湿的地方
C.给自行车链条涂油 D.自行车冲洗干净后擦干水分
19.下列预防烧烫伤的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不掀开冒着热汽的锅盖 B.不接触热锅
C.不在火焰附近喷洒杀虫剂 D.对着壶嘴喝水
20.下列不属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标准是( )。
A.没有疾病 B.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C.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D.饭量大
21.就环境与健康问题,下列说法和行为错误的是( )。
A.远离危险源 B.尽快入住刚装修过的房屋
C.远离噪声大的场所 D.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
22.下面的示意图表示的是海洋变成高山的过程,正确的顺序是( )。
A.③①②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②①③
23.下列关于地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地球和篮球一样,内部是空的
B.地壳的海洋部分薄,陆地部分厚
C.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千米
D.地核的温度最高
24.下列关于火山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下沿裂缝冲出地面形成的
B.火山喷发是地球上最危险、最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
C.岩浆形成的火山岩是优质的建筑材料
D.火山喷发有百害而无一利。
25.发生地震时,错误的做法是( )。
A.保持不动
B.在户外,尽快远离建筑物,双手抱头下蹲
C.在室内可双手抱头下蹲,躲避在墙角或结实坚固的家具旁边
D.立即切断电源、关闭可燃气源
四、简答题。(共5 分)
26.人脑有什么功能?
27.人体能接收某些环境刺激并作出反应,这种反应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五、综合题。(20分)
28.看图填空将给出的危险源序号填到对应的危险源图标下面的括号内。
①易爆②剧毒③高压④易燃
29.分析情境填空。
课堂上,小明听到老师提出的问题后迅速举起了手。老师看到小明举手后叫他回答了问题。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这个过程中小明和老师都有哪些刺激和反应现象,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
关于小明:小明听到老师提出的问题
小明接收到的环境刺激是
小明收到刺激的感官是
小明做出的反应是
关于老师:老师看到小明举手
老师接收到的环境刺激是
老师收到刺激的感官是
老师做出的反应是
30.回顾实验填空。
在研究空气的成分时,我们做过右图所示实验,回顾实验过程,填空并回答问题。
①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
②蜡烛熄灭后,集气瓶内气体的成分还和原来的一样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氧;不支持;氮
【知识点】认识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它的成分是很复杂的,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计算,空气中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等其他气体约占1%。氧气能支持燃烧,其他气体都不支持燃烧。
2.【答案】水;二氧化碳
【知识点】蜡烛的燃烧
【解析】【分析】通过实验验证蜡烛燃烧生成了什么物质:
1、把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燃着的蜡烛上方,观察烧杯内壁产生的现象,会发现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蜡烛燃烧有水产生。
2、将一段蜡烛用铁丝系上,点燃后放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两分钟后取出,摇晃烧杯,观察石灰水的变化,会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
3.【答案】水;空气
【知识点】生锈
【解析】【分析】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金属在有盐和醋等酸碱性液体的情况下,生锈程度会加深,速度会加快。
4.【答案】地壳;地幔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地球内部从外到内可以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也越大。
5.【答案】还有哪些影响地表变化的因素?人类活动是否影响地表变化?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学习了“地表剧烈变化”这一单元,我还想知道:还有哪些影响地表变化的因素?人类活动是否影响地表变化?
6.【答案】(1)正确
【知识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解析】【分析】空气是一种混合物,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不同气体具有各自的特征。氮气是惰性气体,可以用来给食物保鲜等,用于医疗手术,用于生产氮肥,用于储存食品,用作灯泡填充气。氧气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主要是供给呼吸、支持燃烧和反应放热三个方面。
7.【答案】(1)错误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否产生新物质。燃烧本身就是化学变化,所以无论是蜡烛燃烧,还是物质燃烧都会有新物质生成。
8.【答案】(1)正确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苹果中含有一种叫做氧化酶的物质,苹果皮破了以后,这种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接触,就会生成一种新的物质,使苹果变色。苹果变色属于化学变化,放在空气中的苹果片会变成褐色。
9.【答案】(1)正确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大脑的重量大约只占体重的2%,但它消耗的能量却是身体全部能量的20%,所以每一个人都需要通过睡眠给大脑进行修整的机会。睡眠可以消除疲劳,使脑功能得到恢复。睡眠不足会使人的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免疫力下降。
10.【答案】(1)错误
【知识点】噪音
【解析】【分析】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嘈杂、刺耳的声音,或是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统称为噪声。长期处在噪声污染的环境中不仅会造成听力下降,还会造成神经衰弱。
11.【答案】(1)错误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心理健康的人具有乐观向上的精神,理智、稳定、愉快的情绪,开朗、豁达的心胸,善于交朋友,愿意与他人交流,同学有困难,主动帮助都是心理健康的表现。
12.【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空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类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戴口罩是应对身边空气污染简便易行的方法。
13.【答案】(1)错误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地壳是地球的外壳,主要由岩石构成,但是地壳是在一直运动的,比如地震和火山都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包括岩浆活动和板块运动等,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14.【答案】(1)错误
【知识点】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
【解析】【分析】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有些岩石裸露在空气中,更多的岩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盖。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形成成因,将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却形成的,但是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形成方式与岩浆岩不同。
15.【答案】(1)正确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地壳运动破坏地下的平衡,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下会沿着裂缝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有的会冷却下来形成岩石,有的会冲出地面形成火山喷发。
16.【答案】A
【知识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解析】【分析】A:登山和潜水时需要用到氮气,错误;登山和潜水时需要用到氧气;
B:炼钢需要氧气,正确;
C:氧气可以用做火箭的助燃剂,正确;
D:氮气可用于生产化肥,正确。
17.【答案】C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健康不仅仅是身体健康不生病就算健康,它还包括心理健康,健康对于我们来说尤为重要。身体健康与生活习惯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讲究卫生、规律作息等有利于提高免疫力,促进人体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吃饭挑食不利于身体健康,吃饭的时候应该不挑食,荤素搭配。
18.【答案】B
【知识点】生锈
【解析】【分析】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把金属制品放在潮湿的地方,金属与水和空气接触密切就会生锈,无法防止金属生锈。
19.【答案】D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外伤是指身体或物体由于外界物体的打击、碰撞或化学物质的侵蚀等造成的外部损伤,常见的外伤有擦伤、划伤、表皮烫伤等。预防烧烫伤的做法有不掀开冒着热汽的锅盖、不接触热锅、不在火焰附近喷洒杀虫剂等;对着壶嘴喝水容易烫伤嘴巴。
20.【答案】D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的标准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饭量大不属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标准。
21.【答案】B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A:远离危险源,正确;
B:尽快入住刚装修过的房屋,错误;刚装修过的房屋甲醛和其他危害气体众多,所以应该防止三个月到半年后才能入住;
C:远离噪声大的场所,正确;
D: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正确。
22.【答案】A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海洋变为高山的原因是由于受到来自地球内部的各种挤压力导致地壳运动,地壳中的岩石不断被挤压、抬升,从而形成高山。分析示意图,③两块大陆开始接近,①海变窄了,②两块大陆推挤成山,正确的顺序为③①②。
23.【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A:地球和篮球一样,内部是空的,错误;地球内部不是空的,地球内部从外到内可以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B:地壳的海洋部分薄,陆地部分厚,正确;
C: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千米,正确;
D:地核的温度最高,正确。
24.【答案】D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A: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下沿裂缝冲出地面形成的,正确;
B:火山喷发是地球上最危险、最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正确;
C:岩浆形成的火山岩是优质的建筑材料,正确;
D:火山喷发有百害而无一利,错误;火山灰非常肥沃,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同时也会产生许多珍贵的矿产,还能带来丰富的地热资源,同时成为旅游和考察的胜地,如日本富士山、我国五大连池等。
25.【答案】A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A:保持不动,错误;如果在楼上有时间逃生,那么需要走楼梯,不可以乘坐电梯;如果来不及逃生,应迅速就近躲到室内结实的物体下或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到外面的空地上,避开高大建筑物。
B:在户外,尽快远离建筑物,双手抱头下蹲,正确;
C:在室内可双手抱头下蹲,躲避在墙角或结实坚固的家具旁边,正确;
D:立即切断电源、关闭可燃气源,正确。
26.【答案】大脑控制着人体的大部分生命活动现象,如运动、语言、视觉、记忆、思维、情绪等,小脑协调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脑干负责人体许多基本生命活动,如呼吸、心跳、血液循环等。脑干能够控制呼吸和心跳。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人体的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在头部受颅骨的保护。大脑控制着人体的大部分生命活动现象,如运动、语言、视觉、记忆、思维、情绪等,小脑协调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脑干负责人体许多基本生命活动,如呼吸、心跳、血液循环等。脑干能够控制呼吸和心跳。
27.【答案】使我们积极应对环境变化,趋向有利的刺激,避开有害的刺激,从而保护自己、避免伤害。
【知识点】测试反应快慢
【解析】【分析】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人体的感觉器官能够感受外界的各种刺激并对其做出反应,可以使我们积极应对环境变化,趋向有利的刺激,避开有害的刺激,从而保护自己、避免伤害,是我们保护自身安全的重要保障。
28.【答案】④①②③
【知识点】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我们要掌握常见的危险标志,学会保护自己。分析图片可知,第一幅是易燃危险标识,第二幅是易爆危险标识,第三幅是剧毒标识,第四幅是高压危险标识。
29.【答案】老师提问的声音;耳朵;手臂举起;小明举手动作;眼睛;发出让小明回答问题的指令
【知识点】人体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
【解析】【分析】小明耳朵听到老师提问声音的刺激,产生“感觉信息”进入大脑,大脑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产生“动作指令”,指令沿神经到达手臂,手臂举起。老师的眼睛看到小明举手动作,产生“感觉信息“进入大脑,大脑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产生“动作指令”,指令沿神经到达嘴巴,发出让小明回答问题的指令。
30.【答案】蜡烛会逐渐熄灭,集气瓶内液面上升;不一样
【知识点】认识空气
【解析】【分析】①蜡烛燃烧消耗集气瓶内的氧气,随着集气瓶内的氧气逐渐减少,蜡烛会逐渐熄灭,随之集气瓶内液面上升。
②因为蜡烛燃烧后消耗了能支持燃烧的气体,蜡烛熄灭后,集气瓶内支持燃烧的气体没有了,所以和原来的气体不一样了。
1 / 1河北省定州市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科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支持燃烧的是 气,其他气体都 燃烧。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气。
【答案】氧;不支持;氮
【知识点】认识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它的成分是很复杂的,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计算,空气中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等其他气体约占1%。氧气能支持燃烧,其他气体都不支持燃烧。
2.(2023五上·蠡县期末)蜡烛燃烧时生成了 和 等新物质。
【答案】水;二氧化碳
【知识点】蜡烛的燃烧
【解析】【分析】通过实验验证蜡烛燃烧生成了什么物质:
1、把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燃着的蜡烛上方,观察烧杯内壁产生的现象,会发现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蜡烛燃烧有水产生。
2、将一段蜡烛用铁丝系上,点燃后放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两分钟后取出,摇晃烧杯,观察石灰水的变化,会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
3.铁生锈和 、 、盐等因素有关。
【答案】水;空气
【知识点】生锈
【解析】【分析】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金属在有盐和醋等酸碱性液体的情况下,生锈程度会加深,速度会加快。
4.地球从表面到中心可以划分为 、 和地核三层结构。
【答案】地壳;地幔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地球内部从外到内可以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也越大。
5.学习了“地球剧烈变化”这一单元,你还想探究的问题是: 。
【答案】还有哪些影响地表变化的因素?人类活动是否影响地表变化?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学习了“地表剧烈变化”这一单元,我还想知道:还有哪些影响地表变化的因素?人类活动是否影响地表变化?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每题2分,共20分。)
6.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有着广泛的用途。(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解析】【分析】空气是一种混合物,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不同气体具有各自的特征。氮气是惰性气体,可以用来给食物保鲜等,用于医疗手术,用于生产氮肥,用于储存食品,用作灯泡填充气。氧气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主要是供给呼吸、支持燃烧和反应放热三个方面。
7.只有蜡烛燃烧后有新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燃烧后没有新物质生成。(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否产生新物质。燃烧本身就是化学变化,所以无论是蜡烛燃烧,还是物质燃烧都会有新物质生成。
8.切开的苹果放在空气中变色,是因为苹果的切面上生成了新物质。(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苹果中含有一种叫做氧化酶的物质,苹果皮破了以后,这种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接触,就会生成一种新的物质,使苹果变色。苹果变色属于化学变化,放在空气中的苹果片会变成褐色。
9.睡眠不足会使人的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免疫力下降。(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大脑的重量大约只占体重的2%,但它消耗的能量却是身体全部能量的20%,所以每一个人都需要通过睡眠给大脑进行修整的机会。睡眠可以消除疲劳,使脑功能得到恢复。睡眠不足会使人的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免疫力下降。
10.长期处在噪声污染的环境中只会造成听力下降,对神经系统没有影响。(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噪音
【解析】【分析】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嘈杂、刺耳的声音,或是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统称为噪声。长期处在噪声污染的环境中不仅会造成听力下降,还会造成神经衰弱。
11.善于交朋友,愿意与他人交流是心理状态不好的表现。(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心理健康的人具有乐观向上的精神,理智、稳定、愉快的情绪,开朗、豁达的心胸,善于交朋友,愿意与他人交流,同学有困难,主动帮助都是心理健康的表现。
12.戴口罩是应对身边空气污染简便易行的方法。(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空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类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戴口罩是应对身边空气污染简便易行的方法。
13.地壳是地球的外壳,主要由岩石构成,所以地壳是不会运动的。(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地壳是地球的外壳,主要由岩石构成,但是地壳是在一直运动的,比如地震和火山都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包括岩浆活动和板块运动等,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14.多种多样的岩石都是由岩浆冷却形成的。(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
【解析】【分析】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有些岩石裸露在空气中,更多的岩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盖。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形成成因,将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却形成的,但是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形成方式与岩浆岩不同。
15.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下冲出地面形成的。(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地壳运动破坏地下的平衡,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下会沿着裂缝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有的会冷却下来形成岩石,有的会冲出地面形成火山喷发。
三、单项选择题。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小题3分,共30分)
16.下列关于氮气和氧气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登山和潜水时需要用到氮气 B.炼钢需要氧气
C.氧气可以用做火箭的助燃剂 D.氮气可用于生产化肥
【答案】A
【知识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解析】【分析】A:登山和潜水时需要用到氮气,错误;登山和潜水时需要用到氧气;
B:炼钢需要氧气,正确;
C:氧气可以用做火箭的助燃剂,正确;
D:氮气可用于生产化肥,正确。
17.下列行为不利于身体健康的是( )。
A.合理饮食 B.讲究卫生 C.吃饭挑食 D.规律作息
【答案】C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健康不仅仅是身体健康不生病就算健康,它还包括心理健康,健康对于我们来说尤为重要。身体健康与生活习惯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讲究卫生、规律作息等有利于提高免疫力,促进人体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吃饭挑食不利于身体健康,吃饭的时候应该不挑食,荤素搭配。
18.为了防止金属生锈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给金属表面刷漆 B.把金属制品放在潮湿的地方
C.给自行车链条涂油 D.自行车冲洗干净后擦干水分
【答案】B
【知识点】生锈
【解析】【分析】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把金属制品放在潮湿的地方,金属与水和空气接触密切就会生锈,无法防止金属生锈。
19.下列预防烧烫伤的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不掀开冒着热汽的锅盖 B.不接触热锅
C.不在火焰附近喷洒杀虫剂 D.对着壶嘴喝水
【答案】D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外伤是指身体或物体由于外界物体的打击、碰撞或化学物质的侵蚀等造成的外部损伤,常见的外伤有擦伤、划伤、表皮烫伤等。预防烧烫伤的做法有不掀开冒着热汽的锅盖、不接触热锅、不在火焰附近喷洒杀虫剂等;对着壶嘴喝水容易烫伤嘴巴。
20.下列不属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标准是( )。
A.没有疾病 B.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C.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D.饭量大
【答案】D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的标准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饭量大不属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标准。
21.就环境与健康问题,下列说法和行为错误的是( )。
A.远离危险源 B.尽快入住刚装修过的房屋
C.远离噪声大的场所 D.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
【答案】B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A:远离危险源,正确;
B:尽快入住刚装修过的房屋,错误;刚装修过的房屋甲醛和其他危害气体众多,所以应该防止三个月到半年后才能入住;
C:远离噪声大的场所,正确;
D: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正确。
22.下面的示意图表示的是海洋变成高山的过程,正确的顺序是( )。
A.③①②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②①③
【答案】A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海洋变为高山的原因是由于受到来自地球内部的各种挤压力导致地壳运动,地壳中的岩石不断被挤压、抬升,从而形成高山。分析示意图,③两块大陆开始接近,①海变窄了,②两块大陆推挤成山,正确的顺序为③①②。
23.下列关于地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地球和篮球一样,内部是空的
B.地壳的海洋部分薄,陆地部分厚
C.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千米
D.地核的温度最高
【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A:地球和篮球一样,内部是空的,错误;地球内部不是空的,地球内部从外到内可以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B:地壳的海洋部分薄,陆地部分厚,正确;
C: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千米,正确;
D:地核的温度最高,正确。
24.下列关于火山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下沿裂缝冲出地面形成的
B.火山喷发是地球上最危险、最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
C.岩浆形成的火山岩是优质的建筑材料
D.火山喷发有百害而无一利。
【答案】D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A: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下沿裂缝冲出地面形成的,正确;
B:火山喷发是地球上最危险、最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正确;
C:岩浆形成的火山岩是优质的建筑材料,正确;
D:火山喷发有百害而无一利,错误;火山灰非常肥沃,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同时也会产生许多珍贵的矿产,还能带来丰富的地热资源,同时成为旅游和考察的胜地,如日本富士山、我国五大连池等。
25.发生地震时,错误的做法是( )。
A.保持不动
B.在户外,尽快远离建筑物,双手抱头下蹲
C.在室内可双手抱头下蹲,躲避在墙角或结实坚固的家具旁边
D.立即切断电源、关闭可燃气源
【答案】A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A:保持不动,错误;如果在楼上有时间逃生,那么需要走楼梯,不可以乘坐电梯;如果来不及逃生,应迅速就近躲到室内结实的物体下或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到外面的空地上,避开高大建筑物。
B:在户外,尽快远离建筑物,双手抱头下蹲,正确;
C:在室内可双手抱头下蹲,躲避在墙角或结实坚固的家具旁边,正确;
D:立即切断电源、关闭可燃气源,正确。
四、简答题。(共5 分)
26.人脑有什么功能?
【答案】大脑控制着人体的大部分生命活动现象,如运动、语言、视觉、记忆、思维、情绪等,小脑协调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脑干负责人体许多基本生命活动,如呼吸、心跳、血液循环等。脑干能够控制呼吸和心跳。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人体的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在头部受颅骨的保护。大脑控制着人体的大部分生命活动现象,如运动、语言、视觉、记忆、思维、情绪等,小脑协调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脑干负责人体许多基本生命活动,如呼吸、心跳、血液循环等。脑干能够控制呼吸和心跳。
27.人体能接收某些环境刺激并作出反应,这种反应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答案】使我们积极应对环境变化,趋向有利的刺激,避开有害的刺激,从而保护自己、避免伤害。
【知识点】测试反应快慢
【解析】【分析】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人体的感觉器官能够感受外界的各种刺激并对其做出反应,可以使我们积极应对环境变化,趋向有利的刺激,避开有害的刺激,从而保护自己、避免伤害,是我们保护自身安全的重要保障。
五、综合题。(20分)
28.看图填空将给出的危险源序号填到对应的危险源图标下面的括号内。
①易爆②剧毒③高压④易燃
【答案】④①②③
【知识点】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我们要掌握常见的危险标志,学会保护自己。分析图片可知,第一幅是易燃危险标识,第二幅是易爆危险标识,第三幅是剧毒标识,第四幅是高压危险标识。
29.分析情境填空。
课堂上,小明听到老师提出的问题后迅速举起了手。老师看到小明举手后叫他回答了问题。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这个过程中小明和老师都有哪些刺激和反应现象,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
关于小明:小明听到老师提出的问题
小明接收到的环境刺激是
小明收到刺激的感官是
小明做出的反应是
关于老师:老师看到小明举手
老师接收到的环境刺激是
老师收到刺激的感官是
老师做出的反应是
【答案】老师提问的声音;耳朵;手臂举起;小明举手动作;眼睛;发出让小明回答问题的指令
【知识点】人体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
【解析】【分析】小明耳朵听到老师提问声音的刺激,产生“感觉信息”进入大脑,大脑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产生“动作指令”,指令沿神经到达手臂,手臂举起。老师的眼睛看到小明举手动作,产生“感觉信息“进入大脑,大脑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产生“动作指令”,指令沿神经到达嘴巴,发出让小明回答问题的指令。
30.回顾实验填空。
在研究空气的成分时,我们做过右图所示实验,回顾实验过程,填空并回答问题。
①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
②蜡烛熄灭后,集气瓶内气体的成分还和原来的一样吗?
【答案】蜡烛会逐渐熄灭,集气瓶内液面上升;不一样
【知识点】认识空气
【解析】【分析】①蜡烛燃烧消耗集气瓶内的氧气,随着集气瓶内的氧气逐渐减少,蜡烛会逐渐熄灭,随之集气瓶内液面上升。
②因为蜡烛燃烧后消耗了能支持燃烧的气体,蜡烛熄灭后,集气瓶内支持燃烧的气体没有了,所以和原来的气体不一样了。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