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论语》十二章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们从小就接受着孔子学说和言论的教诲,从牙牙学语到经天纬地,我们以古典文化为土壤,不断的成长前行。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近孔子,一起学习《<论语>十二章》。
1.了解孔子及其《论语》思想
2.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3.体会孔子仁、义、礼等学说的基本内涵,并思考其现代意义。
学习目标
写作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大变革时期。面对这样的乱世,知识分子纷纷思考救国救民、解决社会矛盾的方针、路线。他们各自的想法大不相同,于是形成了不同的学说流派。除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之外,还出现了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之间相互批评,展开了激动人心的学术争鸣,百家争鸣”的局面就此出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是“百家争鸣”中最重要的学术流派之一。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幼年丧父,大约30岁时开始从事私人讲学。曾出任鲁国中都宰,后升任司空、大司寇。50多岁离开鲁国,带领弟子周游列国。68岁回到鲁国。晚年致力于教育和对古代文献的整理,相传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撰《春秋》。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作者介绍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一部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关于作品
第一章:君子的日常言行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谈论礼乐,礼、乐的核心与根本是仁
第三章:君子之道: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
第四章:义利的角度来区别君子与小人
第五章:君子提高道德修养的方法:自我反省
第六章:文与质的合理互补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
统编版上册《论语十二章》上课课件
统编版上册《论语十二章》上课课件
文本结构
第七章:仁为己任,意志坚强
第八章:功亏一篑与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
第九章:君子的基本品质:仁、智、勇
第十章:实行仁的途径:克己复礼
第十一章:君子的品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十二章:概括了《诗经》的社会价值
统编版上册《论语十二章》上课课件
统编版上册《论语十二章》上课课件
文本结构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而:如果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食:名词作动词,吃饭
状语后置句
敏:勤勉
正:形容词做动词,匡正
固定句式:如……何?
判断句
走进文本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道:学问、人生哲理
喻:通晓,明白。
贤:形作名,有德行的人。
朝:名作状,在早上
夕:名作状,在晚上
死:为动,为……而死
内:名作状,在内心
走进文本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①质:质朴。
②文:文饰。
③史:虚浮不实。
④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
弘毅:志问远大,意志坚强。弘。广、大,这里指志向远大。
宾语前置
走进文本
子日:“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子日:“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①未成一篑(kui):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篑,盛土的竹筐。
②止,吾止也: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
③平地:填平洼地
知:同智
判断句
走进文本
颜渊问仁。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顏渊》)
克已复礼: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
一日:一旦。
归:称赞。称许。
目:条目,细则。
事:名作动,实践、从事。
判断句
走进文本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①一言:一个字。言,字。
②恕:推己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①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②夫:那
③兴:指激发人的感情
④观:指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
⑤群:提高人的人际交往能力。
⑥怨:指讽刺时政。
⑦迩(ěr):近。
固定句式:其……乎?
固定句式:……何莫……?
走进文本
克己复礼:儒家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见贤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她)看齐。
文质彬彬: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任重道远:责任重大,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亲自强加给对方。
未成一篑:犹功亏一篑。比喻功败垂成。
1.尝试找出文中的成语并积累
文本探究
《论语》十二章概括了君子的日常行为规范,尝试加以概括
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
喻于义
见贤思齐
不惑不忧不惧
克己复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统编版上册《论语十二章》上课课件
统编版上册《论语十二章》上课课件
文本探究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礼”和“君子”之间有什么关系?
“仁”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礼”是“仁”的表现形式,礼”是孔子思想的出发点,“仁”是“礼”的内在精神,不仁则谈不上真正有礼,孔子的仁论是要靠君子论来实现的,仁论必然要指向君子论。
统编版上册《论语十二章》上课课件
统编版上册《论语十二章》上课课件
仁
礼
君子论
内在精神
表现形式
核心
出发点
文本探究
《〈论语〉十二章》主要阐述了孔子关于贫富、义利、自我要求等方面的观点,以及孔子重视《诗》的教育作用,较为全面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
文章主旨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知者不惑 温故而知新
B.任重而道远 得道者多助
C.迩之事父 不足以事父母
D.敏于事而慎于言 回虽不敏
当堂检测
【答案】C
【解析】A项,同“智”,智慧、聪明;/懂得、知道。
B项,路程、路途;/道义、正道。
C项,二者均为动词,侍奉。
D项,勤勉;/聪慧。
当堂检测
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和教育原则等,与《大学》《诗经》《孟子》合称“四书”。
B.《礼记》据传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所作,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教育、政治、美学思想。
C.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有“亚圣”之称。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仁政”“民贵君轻”等。
D.“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西周学校教育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一种是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当堂检测
【答案】A
【解析】《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当堂检测
3.理解性默写
(1)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谈到君子不要求吃足,不要求居住舒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早晨得知道理,当晚死去也甘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
【答案】(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3)朝闻道,夕死可矣。
当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