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科学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科学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1-06 18:01:50

文档简介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科学试卷
1.(2022五上·黄岩期末)下列计时工具,利用太阳来计时的是(  )。
A.日晷 B.水钟 C.摆钟
2.(2022五上·黄岩期末)下列属于光源的是(  )。
A.明亮的镜子 B.皎洁的月光 C.柔和的灯光
3.(2022五上·黄岩期末)下列关于声音与光的传播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光能够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
B.声音能够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
C.光和声音都能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
4.(2022五上·黄岩期末)如右图所示,照明灯上安装灯罩,这是为了(  )。
A.增强反光 B.避免反光 C.散热
5.(2022五上·黄岩期末)当月球运行到某个位置时,会部分或全部遮挡住太阳光,我们从地球上就能观测到日食。此时,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位置排列正确的是(  )。
A.
B.
C.
6.(2022五上·黄岩期末)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了潜望镜,关于潜望镜中光线的传播路线,正确的是(  )。
A. B. C.
7.(2022五上·黄岩期末)如图的装置可以模拟心脏的工作方式。以下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捏紧洗耳球,水会被吸进
B.松开洗耳球,水会被挤出
C.捏洗耳球的力度越大,水被挤出的越多
8.(2022五上·黄岩期末)人脑中控制记忆、思维的部分是(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9.(2022五上·黄岩期末)下列行为中,有利于脑的健康的是(  )。
A.充足的睡眠 B.长时间的思考 C.压抑的心情
10.(2022五上·黄岩期末)眼睛遇到强光照射时,会迅速闭上,这一过程中信息的传递路线是(  )。
A.传入神经→眼→神经中枢→眼→传出神经
B.眼→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眼
C.眼→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眼
11.(2022五上·黄岩期末)我们在平静时,每分钟心跳次数大约为(  )。
A.16~25次 B.60~100次 C.100次以上
12.(2022五上·黄岩期末)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下列关于地形和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黄岩的地形主要以盆地为主
B.河流入海口的地形常常是平原
C.我国西部多平原、东部多高山
13.(2022五上·黄岩期末)光照射到镜子后发生反射,反射光是沿(  )传播的。
A.直线 B.曲线 C.折线
14.(2022五上·黄岩期末)打开房间里的灯,我们能看到房间里的物品,这是因为(  )。
A.眼睛射出光,看到了房间里的物品
B.灯发出光照到物体上,再反射到我们的眼里
C.灯发出光照到眼睛,再反射到房间里的物品
15.(2022五上·黄岩期末)右图是瓷砖师傅经常用到的激光水平仪,它可以发出激光帮助瓷砖师傅判断瓷砖是否对齐,关于激光水平仪的使用原理,描述正确的是(  )。
A.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16.(2022五上·黄岩期末)页岩的颗粒细,较软,比较光滑,薄层状,常有化石,它属于(  )。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17.(2022五上·黄岩期末)我国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大部分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有“山水甲天下”美称的桂林,就属于喀斯特地貌,如右图所示的象鼻山主要就是被(  )侵蚀形成的。
A.流水 B.风 C.植物
18.(2022五上·黄岩期末)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主要是由风的作用引起的是(  )。
A.黄河入海口的沙洲
B.沙漠中的石蘑菇
C.黄土高原上的沟壑
19.(2022五上·黄岩期末)日本当地时间2022年7月24日晚20时05分,位于九州鹿儿岛县的樱岛火山突然喷发,释放出了浓浓的烟雾,直冲1500米的空中。下列关于火山的说法正确是(  )。
A.火山喷发只会带来灾害,没有好处
B.火山喷发会改变地形地貌
C.火山喷发的主原因是人类破坏了环境
20.(2022五上·黄岩期末)用橡皮泥制作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以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橡皮泥来制作
B.要从里到外逐层制作模型
C.各层橡皮泥的厚度要一样
21.(2022五上·黄岩期末)计时工具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计时越来越准确。下列计时从简单到精准的是(  )。
A.水钟、日晷、摆钟 B.日晷、水钟、摆钟 C.日晷、摆钟、水钟
22.(2022五上·黄岩期末)在观察研究“一炷香”时间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所用的香要求粗细均匀、长短适中
B.实验中经常吹一吹香,防止它中途熄灭
C.实验时及时记录香燃烧到每个标记的时间
(2022五上·黄岩期末)光,我们都很熟悉。知道光有什么特性吗?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小明进行了各种实验,回答问题。
23.为了探究光是怎样传播的,他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根据光留在纸屏上的位置推理得出光是以(  )形式传播的。
A. B. C.
24.根据光的传播特点,他准备了不同形状的空管,用手电筒照射,其中在纸屏上能看到光斑的是(  )。
A.
B.
C.
25.下列物体中,手电简的光能穿过的是(  )。
A.科学书本 B.透明塑料尺 C.钢板
26.太阳光照射到镜子之后,会随着镜子角度的改变,照射到不同的位置(如右图),该现象说明(  )。
A.光可以反射
B.光可以折射
C.光遇到镜子会变成曲线传播
27.如右图,他制作了涂有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彩色轮,快速拉动旋转时,看到的颜色接近(  )。
A.白色 B.红色 C.蓝色
28.以下几个实验,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  )。
A.弯折的铅笔
B.手影游戏
C.手电筒照明
(2022五上·黄岩期末)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2年9月18日14时44分在台湾花莲县发生6.9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福建、广东、江苏、上海等沿海地区震感明显。回答问题。
29.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绝大多数的地震主要发生在地核圈层
B.地幔的岩浆冲出地表导致发生地震
C.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
30.发生地震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如果在高楼中,可以乘电梯快速逃生
B.如果在教室来不及跑,用书包护住头部,躲在课桌下面
C.如果在户外,应就地选择开阔平坦的地方蹲下,避开建筑物
31.以下三种地形地貌,和地震有关的是(  )。
A.唐家山堰塞湖
B.长白山天池
C.黄河第一湾——乾坤湾
(2022五上·黄岩期末)元元是一名五年级女生,以下是她的体质记录表的一部分,回答问题。
体重指数 (BMI) (千克/米2 ) 元元的数据 23千克/米2 五年级男生的正常范围 肥胖:≥24.2. 低体重:≤14.3 超重:21.5~24.1 正常:14.4~21.4. 五年级女生的正常范围 肥胖:≥23.0 低体重:≤13.7 超重:20.6~22.9 正常:13.8~20.5
32.根据五年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元元属于(  )。
A.肥胖 B.正常 C.低体重
33.以下影响因素中,最容易造成元元这种体重指数的是(  )。
A.饮食 B.运动 C.睡眠,
34.为了科学锻炼,以下运动习惯正确的是(  )。
A.饭后马上运动 B.运动前充分热身 C.空腹运动
(2022五上·黄岩期末)小明学习了摆的知识,自制了3个摆,如右图所示。回答问题。
35.为了研究摆绳长度对摆动快慢的影响,下列最合理的一组是(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③
36.在实验中,无法看到的现象是(  )。
A.同一个摆每摆动一次的时间越来越短
B.摆动方向慢慢发生改变
C.摆动幅度越来越小
37.三个摆中,摆动最快的是(  )。
A.① B.② C.③
38.他想制作一个1分钟摆动60次的摆,发现摆①1分钟摆了63次,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他可以改变(  )。
A.摆锤的质量 B.摆动的幅度 C.摆绳的长度
(2022五上·黄岩期末)骨骼、关节、肌肉是我们身体的运动器官,它们协同工作完成身体的各种运动,回答问题。
39.如图,当我们屈臂举起重物时,手臂的(  )处肌肉收缩鼓起。
A.① B.② C.①和②
40.门窗上的合页类似于人体的(  ),使门窗转动起来更加灵活。
A.肌肉 B.关节 C.骨骼
41.青少年时期,快速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会促使肌肉、骨骼发生变化。为了促进肌肉和骨骼的发育,下列行为应提倡的是(  )。
A.进行体育运动
B.趴在桌上写字
C.单边背书包
(2022五上·黄岩期末)小明想要制作一个能计时5分钟的水钟,回答问题。
42.制作水钟时,一般会经历的流程是(  )。
A.制作-设计方案-测试-评估与改进
B.设计方案-制作-评估与改进-测试
C.设计方案-制作-测试-评估与改进
43.测试右图的水钟后发现,该水钟不能保持匀速滴水。上方塑料瓶中水位与时间的变化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44.影响塑料瓶中的水能否以均匀的速度往下流的主要因素是(  )。
A.漏水孔的大小 B.塑料瓶的大小 C.塑料瓶中的水位
45.他又继续改进了水钟,如右图所示。受水容器上标注的时间刻度应该是(  )。
A. B. C.
(2022五上·黄岩期末)小明想要探究“影响雨水对土地侵蚀程度的因素”,制作了4个土壤模型,并用喷壶分别对4个模型从顶部喷水。回答问题。
模型1 模型2 模型3 模型4
土地坡地| 坡度小 坡度大 坡度小 坡度大
植被情况 无植被 无植被 有植被 有植被
46.“植被对土地被雨水侵蚀程度有影响吗”,这属于科学探究的(  )环节。
A.作出假设 B.搜集证据 C.提出问题
47.在实验中,需要观察的现象是(  )。
A.土壤模型上发生的变化
B.喷水壶水量的大小
C.水会流向哪里
48.喷壶从顶部喷水模拟的是   。
49.如果选择模型2和模型4进行实验,研究的是   对土地侵蚀的影响。
50.根据模型1和模型4的测试结果,能得到准确的结论吗?为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日晷
【解析】【分析】我国古代,人们利用一根晷针投出日影的方向和长度在一日内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刻的。日晷就是人们根据影子移动的规律制作的计时仪器。水钟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摆钟利用摆的等时性来计时的工具。
2.【答案】C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柔和的灯光属于光源;明亮的镜子、皎洁的月光都不属于光源。
3.【答案】B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A:光能够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错误;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无法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便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即是影子;
B:声音能够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正确;
C:光和声音都能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错误;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无法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便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即是影子。
4.【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照明灯上安装灯罩,这是为了增强反光。
5.【答案】C
【知识点】日食
【解析】【分析】月球围绕着地球旋转,同时,地球又带着月球绕太阳旋转,日食和月食就是由于这两种运动所产生的结果。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处于月球的阴影中,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
6.【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用两块平面镜和三节纸筒可以做潜望镜。潜望镜之所以可以从下边看到上面,而且十分清楚,是因为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且都与水平方向成45度夹角。光由潜望镜镜筒的上端沿直线传播到第一块平面镜上,再由第一块平面镜反射到第二块平面镜上,最后,光由第二块平面镜反射到人的眼睛里。
7.【答案】C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心脏的工作的方式。洗耳球相当于心脏,塑料管相当于血管,吸进、挤出的水相当于血液,挤压和放开吸耳球时水从塑料管吸进又挤出。挤压和放开吸耳球的动作模拟的是心脏的跳动,捏洗耳球的力度越大,水被挤出的越多。
8.【答案】A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
【解析】【分析】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人体的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在头部受颅骨的保护。大脑控制着人体的大部分生命活动现象,如运动、语言、视觉、记忆、思维、情绪等,小脑协调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脑干负责人体许多基本生命活动,如呼吸、心跳、血液循环等。脑干能够控制呼吸和心跳。所以人脑中控制记忆、思维的部分是大脑。
9.【答案】A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人体的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在头部受颅骨的保护。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保护大脑的方法有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不要让脑受到剧烈撞击、改正不良嗜好,如吸烟、喝酒、熬夜玩手机等。长时间的思考、压抑的心情都不利于脑的健康。
10.【答案】B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人接受信号并作出反应的过程是接受信号→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作出反应。大脑接受和传出信号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个时间与神经传递过程的长短有关。所以眼睛遇到强光照射时,会迅速闭上,这一过程中信息的传递路线是眼→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眼。
11.【答案】B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心脏在一定时间内跳动的次数,也就是在一定时间内,心脏跳动快慢的意思。在安静状态下,少年儿童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心跳60-100次,比成年人要快一些。
12.【答案】B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A:黄岩的地形主要以盆地为主,错误;黄岩的地形主要以平原为主;
B:河流入海口的地形常常是平原,正确;
C:我国西部多平原、东部多高山,错误;我国西部多高原、东部多平原。
13.【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反射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4.【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眼睛是我们的视觉器官,当物体发出的光或物体反射的光进入到人的眼睛,使我们能看到物体。打开房间里的灯,灯发出光照到物体上,再反射到我们的眼里,我们就能看到房间里的物品。
15.【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空气中是可以传播的,而且光在空气中一定沿直线传播。激光水平仪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制作的。
16.【答案】B
【知识点】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
【解析】【分析】沉积岩是地壳表层岩石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经过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硬结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页岩的颗粒细,较软,比较光滑,薄层状,常有化石,它属于沉积岩。
17.【答案】A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侵蚀作用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力在运动状态下改变地面岩石及其风化物的过程。象鼻山主要就是被流水侵蚀形成的。
18.【答案】B
【知识点】风化
【解析】【分析】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相互作用下不断地发展变化的结果,形式多种多样。地球表面的形态不断发生着变化,有的表现得很猛烈,如火山、地震、海啸等;有的表现的很缓慢,比如风力、水力对地表的侵蚀。黄河入海口的沙洲是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沙漠中的石蘑菇是风化作用形成的;黄土高原上的沟壑是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19.【答案】B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A:火山喷发只会带来灾害,没有好处,错误;火山灰非常肥沃,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同时也会产生许多珍贵的矿产,还能带来丰富的地热资源,同时成为旅游和考察的胜地,如日本富士山、我国五大连池等;
B:火山喷发会改变地形地貌,正确;
C:火山喷发的主原因是人类破坏了环境,错误;火山喷发是由于地壳运动。
20.【答案】C
【知识点】制作地球模型
【解析】【分析】A:可以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橡皮泥来制作,正确;
B:要从里到外逐层制作模型,正确;
C:各层橡皮泥的厚度要一样,错误;地球内部各个部分的厚度不同,所以各层橡皮泥的厚度不一样。
21.【答案】B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时从简单到精准的是日晷、水钟、摆钟。
22.【答案】B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A:实验所用的香要求粗细均匀、长短适中,正确;
B:实验中经常吹一吹香,防止它中途熄灭,错误;实验中吹香的话会影响实验效果;
C:实验时及时记录香燃烧到每个标记的时间,正确。
【答案】23.A
24.A
25.B
26.A
27.A
28.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点评】光在空气中是可以传播的,而且光在空气中一定沿直线传播。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3.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图1的三个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纸屏上能看到手电筒的光斑;图2的三个小孔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纸屏上不能看到手电筒的光斑;
24.光在空气中是可以传播的,而且光在空气中一定沿直线传播。所以只有用手电筒照射直状的空管才能够在纸屏上能看到光斑;
25.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便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即是影子。科学书本和钢板都是不透明的物体,所以手电筒的光照射上去会形成影子;透明塑料尺是透明的,所以手电简的光能穿过;
26.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太阳光照射到镜子之后,会随着镜子角度的改变,照射到不同的位置,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27.白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红、绿、蓝三色混合可形成白光。因此,在圆盘上画出三个大小相同的扇形,均匀地涂上红、绿、蓝三种颜色,快速旋转彩色轮时,我们会看到彩色轮变成白色。
28.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弯折的铅笔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手影游戏、手电筒照明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答案】29.C
30.A
31.A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点评】地壳的运动变化对岩层产生了非常大的挤压力,岩层受到巨大的挤压力会发生弯曲变形,到一定程度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是由于岩层断裂造成的。
29.A:绝大多数的地震主要发生在地核圈层,错误;绝大多数的地震主要发生在地壳内;
B:地幔的岩浆冲出地表导致发生地震,错误;地幔的岩浆冲出地表导致发生火山喷发;
C: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正确。
30.A:如果在高楼中,可以乘电梯快速逃生,错误;如果在楼上有时间逃生,那么需要走楼梯,不可以乘坐电梯;
B:如果在教室来不及跑,用书包护住头部,躲在课桌下面,正确;
C:如果在户外,应就地选择开阔平坦的地方蹲下,避开建筑物,正确。
31.地壳的运动变化对岩层产生了非常大的挤压力,岩层受到巨大的挤压力会发生弯曲变形,到一定程度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地震会形成堰塞湖,所以唐家山堰塞湖是由于地震形成的;长白山天池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黄河第一湾——乾坤湾是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答案】32.A
33.A
34.B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点评】人一旦摄取过量的脂肪和糖类,如果不能被充分的消耗利用,就会造成能量过剩,导致肥胖。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无机盐和水,为防止能量过剩,保证身体的能量平衡,胖人应多吃蔬菜。
32.根据题干可知,元元的数据是23千克/米2, 属于肥胖;
33.人一旦摄取过量的脂肪和糖类,如果不能被充分的消耗利用,就会造成能量过剩,导致肥胖。所以最容易造成元元这种体重指数的是饮食。
34.A:饭后马上运动,错误;饭后马上运动容易形成胃下垂;
B:运动前充分热身,正确;
C:空腹运动,错误;空腹运动不利于健康。
【答案】35.B
36.A
37.C
38.C
【知识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点评】真正的摆长是固定点到摆锤重心的距离。通过反复实验发现,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幅大小无关,与摆锤重量无关。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35.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摆绳长度对摆动快慢的影响,唯一的变量是摆绳长度,所以应该选择①和③进行研究;
36.同一个摆每摆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是相同的,证明单摆具有等时性。所以在实验中,无法看到同一个摆每摆动一次的时间越来越短。
37.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③的摆长最短,所以摆动最快。
38.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他想制作一个1分钟摆动60次的摆,发现摆①1分钟摆了63次,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即减慢摆速,所以就需要增加摆长。
【答案】39.A
40.B
41.A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
【解析】【点评】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骼、肌肉、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人体运动系统的构成包括骨骼、关节和肌肉,关节起支点作用,肌肉起动力作用,骨骼起杠杆作用。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带动骨骼运动而实现的。
39.人体的运动是肌肉收缩和舒张的结果。当我们屈臂举起重物时,手臂的①处肱二头肌收缩鼓起。
40.人体运动系统的构成包括骨骼、关节和肌肉,关节起支点作用,肌肉起动力作用,骨骼起杠杆作用。门窗上的合页类似于人体的关节,使门窗转动起来更加灵活。
41.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骼、肌肉、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为了促进肌肉和骨骼的发育,应该积极进行体育运动;趴在桌上写字、单边背书包都不利于肌肉和骨骼发展。
【答案】42.C
43.B
44.C
45.C
【知识点】制作并测试水钟
【解析】【点评】水钟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古代的水钟有“泄水型”水钟和“受水型”水钟两种,都是根据水量的变化制成的。
42.设计制作的基本步骤:明确问题、制订方案、实施方案、评估与改进,所以制作水钟的一般流程是:设计一制作一测试一评估与改进。
43.根据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水位的高低会影响水滴的速度,开始时水位高,压力大,水滴得快。随着水位的下降,压力变小,水滴得会越来越慢。所以B图表达了上方塑料瓶中水位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44.水位的高低会影响水滴的速度,开始时水位高,压力大,水滴得快。随着水位的下降,压力变小,水滴得会越来越慢。
45.水位的高低会影响水滴的速度,开始时水位高,压力大,水滴得快。随着水位的下降,压力变小,水滴得会越来越慢。小明改进水钟后,水面一直保持在一个稳定的高度,所以水滴会以均匀的速度往下滴,所以受水容器上标注的时间刻度应该也是均匀的。
【答案】46.C
47.A
48.降雨
49.有无植被
50.不能,模型1和模型4的坡度大小和有无植被这两个因素都不同,不能进行比较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点评】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黏土和细沙带走,侵蚀土地,从而改变地形地貌。雨水对土地侵蚀是从雨点降落到地面开始的。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46.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验操作,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六个步骤。“植被对土地被雨水侵蚀程度有影响吗”,这属于科学探究的提出问题环节。
47.由于研究的是影响雨水对土地侵蚀程度的因素,所以在实验中,需要观察的现象是土壤模型上发生的变化;
48.在影响雨水对土地侵蚀程度的因素的模拟实验中,喷壶从顶部喷水模拟的是降雨;
49.根据题干可知,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型2和模型4唯一的变量是有无植被,所以研究的是有无植被对土地侵蚀的影响;
50.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而模型1和模型4有两个变量,所以模型1和模型4的测试结果,不能得到准确的结论。
1 / 1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科学试卷
1.(2022五上·黄岩期末)下列计时工具,利用太阳来计时的是(  )。
A.日晷 B.水钟 C.摆钟
【答案】A
【知识点】日晷
【解析】【分析】我国古代,人们利用一根晷针投出日影的方向和长度在一日内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刻的。日晷就是人们根据影子移动的规律制作的计时仪器。水钟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摆钟利用摆的等时性来计时的工具。
2.(2022五上·黄岩期末)下列属于光源的是(  )。
A.明亮的镜子 B.皎洁的月光 C.柔和的灯光
【答案】C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柔和的灯光属于光源;明亮的镜子、皎洁的月光都不属于光源。
3.(2022五上·黄岩期末)下列关于声音与光的传播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光能够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
B.声音能够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
C.光和声音都能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
【答案】B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A:光能够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错误;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无法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便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即是影子;
B:声音能够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正确;
C:光和声音都能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错误;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无法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便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即是影子。
4.(2022五上·黄岩期末)如右图所示,照明灯上安装灯罩,这是为了(  )。
A.增强反光 B.避免反光 C.散热
【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照明灯上安装灯罩,这是为了增强反光。
5.(2022五上·黄岩期末)当月球运行到某个位置时,会部分或全部遮挡住太阳光,我们从地球上就能观测到日食。此时,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位置排列正确的是(  )。
A.
B.
C.
【答案】C
【知识点】日食
【解析】【分析】月球围绕着地球旋转,同时,地球又带着月球绕太阳旋转,日食和月食就是由于这两种运动所产生的结果。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处于月球的阴影中,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
6.(2022五上·黄岩期末)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了潜望镜,关于潜望镜中光线的传播路线,正确的是(  )。
A. B. C.
【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用两块平面镜和三节纸筒可以做潜望镜。潜望镜之所以可以从下边看到上面,而且十分清楚,是因为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且都与水平方向成45度夹角。光由潜望镜镜筒的上端沿直线传播到第一块平面镜上,再由第一块平面镜反射到第二块平面镜上,最后,光由第二块平面镜反射到人的眼睛里。
7.(2022五上·黄岩期末)如图的装置可以模拟心脏的工作方式。以下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捏紧洗耳球,水会被吸进
B.松开洗耳球,水会被挤出
C.捏洗耳球的力度越大,水被挤出的越多
【答案】C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心脏的工作的方式。洗耳球相当于心脏,塑料管相当于血管,吸进、挤出的水相当于血液,挤压和放开吸耳球时水从塑料管吸进又挤出。挤压和放开吸耳球的动作模拟的是心脏的跳动,捏洗耳球的力度越大,水被挤出的越多。
8.(2022五上·黄岩期末)人脑中控制记忆、思维的部分是(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答案】A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
【解析】【分析】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人体的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在头部受颅骨的保护。大脑控制着人体的大部分生命活动现象,如运动、语言、视觉、记忆、思维、情绪等,小脑协调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脑干负责人体许多基本生命活动,如呼吸、心跳、血液循环等。脑干能够控制呼吸和心跳。所以人脑中控制记忆、思维的部分是大脑。
9.(2022五上·黄岩期末)下列行为中,有利于脑的健康的是(  )。
A.充足的睡眠 B.长时间的思考 C.压抑的心情
【答案】A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人体的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在头部受颅骨的保护。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保护大脑的方法有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不要让脑受到剧烈撞击、改正不良嗜好,如吸烟、喝酒、熬夜玩手机等。长时间的思考、压抑的心情都不利于脑的健康。
10.(2022五上·黄岩期末)眼睛遇到强光照射时,会迅速闭上,这一过程中信息的传递路线是(  )。
A.传入神经→眼→神经中枢→眼→传出神经
B.眼→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眼
C.眼→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眼
【答案】B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人接受信号并作出反应的过程是接受信号→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作出反应。大脑接受和传出信号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个时间与神经传递过程的长短有关。所以眼睛遇到强光照射时,会迅速闭上,这一过程中信息的传递路线是眼→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眼。
11.(2022五上·黄岩期末)我们在平静时,每分钟心跳次数大约为(  )。
A.16~25次 B.60~100次 C.100次以上
【答案】B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心脏在一定时间内跳动的次数,也就是在一定时间内,心脏跳动快慢的意思。在安静状态下,少年儿童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心跳60-100次,比成年人要快一些。
12.(2022五上·黄岩期末)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下列关于地形和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黄岩的地形主要以盆地为主
B.河流入海口的地形常常是平原
C.我国西部多平原、东部多高山
【答案】B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A:黄岩的地形主要以盆地为主,错误;黄岩的地形主要以平原为主;
B:河流入海口的地形常常是平原,正确;
C:我国西部多平原、东部多高山,错误;我国西部多高原、东部多平原。
13.(2022五上·黄岩期末)光照射到镜子后发生反射,反射光是沿(  )传播的。
A.直线 B.曲线 C.折线
【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反射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4.(2022五上·黄岩期末)打开房间里的灯,我们能看到房间里的物品,这是因为(  )。
A.眼睛射出光,看到了房间里的物品
B.灯发出光照到物体上,再反射到我们的眼里
C.灯发出光照到眼睛,再反射到房间里的物品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眼睛是我们的视觉器官,当物体发出的光或物体反射的光进入到人的眼睛,使我们能看到物体。打开房间里的灯,灯发出光照到物体上,再反射到我们的眼里,我们就能看到房间里的物品。
15.(2022五上·黄岩期末)右图是瓷砖师傅经常用到的激光水平仪,它可以发出激光帮助瓷砖师傅判断瓷砖是否对齐,关于激光水平仪的使用原理,描述正确的是(  )。
A.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空气中是可以传播的,而且光在空气中一定沿直线传播。激光水平仪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制作的。
16.(2022五上·黄岩期末)页岩的颗粒细,较软,比较光滑,薄层状,常有化石,它属于(  )。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答案】B
【知识点】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
【解析】【分析】沉积岩是地壳表层岩石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经过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硬结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页岩的颗粒细,较软,比较光滑,薄层状,常有化石,它属于沉积岩。
17.(2022五上·黄岩期末)我国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大部分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有“山水甲天下”美称的桂林,就属于喀斯特地貌,如右图所示的象鼻山主要就是被(  )侵蚀形成的。
A.流水 B.风 C.植物
【答案】A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侵蚀作用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力在运动状态下改变地面岩石及其风化物的过程。象鼻山主要就是被流水侵蚀形成的。
18.(2022五上·黄岩期末)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主要是由风的作用引起的是(  )。
A.黄河入海口的沙洲
B.沙漠中的石蘑菇
C.黄土高原上的沟壑
【答案】B
【知识点】风化
【解析】【分析】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相互作用下不断地发展变化的结果,形式多种多样。地球表面的形态不断发生着变化,有的表现得很猛烈,如火山、地震、海啸等;有的表现的很缓慢,比如风力、水力对地表的侵蚀。黄河入海口的沙洲是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沙漠中的石蘑菇是风化作用形成的;黄土高原上的沟壑是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19.(2022五上·黄岩期末)日本当地时间2022年7月24日晚20时05分,位于九州鹿儿岛县的樱岛火山突然喷发,释放出了浓浓的烟雾,直冲1500米的空中。下列关于火山的说法正确是(  )。
A.火山喷发只会带来灾害,没有好处
B.火山喷发会改变地形地貌
C.火山喷发的主原因是人类破坏了环境
【答案】B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A:火山喷发只会带来灾害,没有好处,错误;火山灰非常肥沃,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同时也会产生许多珍贵的矿产,还能带来丰富的地热资源,同时成为旅游和考察的胜地,如日本富士山、我国五大连池等;
B:火山喷发会改变地形地貌,正确;
C:火山喷发的主原因是人类破坏了环境,错误;火山喷发是由于地壳运动。
20.(2022五上·黄岩期末)用橡皮泥制作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以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橡皮泥来制作
B.要从里到外逐层制作模型
C.各层橡皮泥的厚度要一样
【答案】C
【知识点】制作地球模型
【解析】【分析】A:可以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橡皮泥来制作,正确;
B:要从里到外逐层制作模型,正确;
C:各层橡皮泥的厚度要一样,错误;地球内部各个部分的厚度不同,所以各层橡皮泥的厚度不一样。
21.(2022五上·黄岩期末)计时工具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计时越来越准确。下列计时从简单到精准的是(  )。
A.水钟、日晷、摆钟 B.日晷、水钟、摆钟 C.日晷、摆钟、水钟
【答案】B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时从简单到精准的是日晷、水钟、摆钟。
22.(2022五上·黄岩期末)在观察研究“一炷香”时间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所用的香要求粗细均匀、长短适中
B.实验中经常吹一吹香,防止它中途熄灭
C.实验时及时记录香燃烧到每个标记的时间
【答案】B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A:实验所用的香要求粗细均匀、长短适中,正确;
B:实验中经常吹一吹香,防止它中途熄灭,错误;实验中吹香的话会影响实验效果;
C:实验时及时记录香燃烧到每个标记的时间,正确。
(2022五上·黄岩期末)光,我们都很熟悉。知道光有什么特性吗?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小明进行了各种实验,回答问题。
23.为了探究光是怎样传播的,他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根据光留在纸屏上的位置推理得出光是以(  )形式传播的。
A. B. C.
24.根据光的传播特点,他准备了不同形状的空管,用手电筒照射,其中在纸屏上能看到光斑的是(  )。
A.
B.
C.
25.下列物体中,手电简的光能穿过的是(  )。
A.科学书本 B.透明塑料尺 C.钢板
26.太阳光照射到镜子之后,会随着镜子角度的改变,照射到不同的位置(如右图),该现象说明(  )。
A.光可以反射
B.光可以折射
C.光遇到镜子会变成曲线传播
27.如右图,他制作了涂有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彩色轮,快速拉动旋转时,看到的颜色接近(  )。
A.白色 B.红色 C.蓝色
28.以下几个实验,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  )。
A.弯折的铅笔
B.手影游戏
C.手电筒照明
【答案】23.A
24.A
25.B
26.A
27.A
28.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点评】光在空气中是可以传播的,而且光在空气中一定沿直线传播。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3.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图1的三个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纸屏上能看到手电筒的光斑;图2的三个小孔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纸屏上不能看到手电筒的光斑;
24.光在空气中是可以传播的,而且光在空气中一定沿直线传播。所以只有用手电筒照射直状的空管才能够在纸屏上能看到光斑;
25.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便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即是影子。科学书本和钢板都是不透明的物体,所以手电筒的光照射上去会形成影子;透明塑料尺是透明的,所以手电简的光能穿过;
26.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太阳光照射到镜子之后,会随着镜子角度的改变,照射到不同的位置,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27.白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红、绿、蓝三色混合可形成白光。因此,在圆盘上画出三个大小相同的扇形,均匀地涂上红、绿、蓝三种颜色,快速旋转彩色轮时,我们会看到彩色轮变成白色。
28.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弯折的铅笔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手影游戏、手电筒照明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022五上·黄岩期末)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2年9月18日14时44分在台湾花莲县发生6.9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福建、广东、江苏、上海等沿海地区震感明显。回答问题。
29.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绝大多数的地震主要发生在地核圈层
B.地幔的岩浆冲出地表导致发生地震
C.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
30.发生地震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如果在高楼中,可以乘电梯快速逃生
B.如果在教室来不及跑,用书包护住头部,躲在课桌下面
C.如果在户外,应就地选择开阔平坦的地方蹲下,避开建筑物
31.以下三种地形地貌,和地震有关的是(  )。
A.唐家山堰塞湖
B.长白山天池
C.黄河第一湾——乾坤湾
【答案】29.C
30.A
31.A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点评】地壳的运动变化对岩层产生了非常大的挤压力,岩层受到巨大的挤压力会发生弯曲变形,到一定程度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是由于岩层断裂造成的。
29.A:绝大多数的地震主要发生在地核圈层,错误;绝大多数的地震主要发生在地壳内;
B:地幔的岩浆冲出地表导致发生地震,错误;地幔的岩浆冲出地表导致发生火山喷发;
C: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正确。
30.A:如果在高楼中,可以乘电梯快速逃生,错误;如果在楼上有时间逃生,那么需要走楼梯,不可以乘坐电梯;
B:如果在教室来不及跑,用书包护住头部,躲在课桌下面,正确;
C:如果在户外,应就地选择开阔平坦的地方蹲下,避开建筑物,正确。
31.地壳的运动变化对岩层产生了非常大的挤压力,岩层受到巨大的挤压力会发生弯曲变形,到一定程度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地震会形成堰塞湖,所以唐家山堰塞湖是由于地震形成的;长白山天池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黄河第一湾——乾坤湾是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2022五上·黄岩期末)元元是一名五年级女生,以下是她的体质记录表的一部分,回答问题。
体重指数 (BMI) (千克/米2 ) 元元的数据 23千克/米2 五年级男生的正常范围 肥胖:≥24.2. 低体重:≤14.3 超重:21.5~24.1 正常:14.4~21.4. 五年级女生的正常范围 肥胖:≥23.0 低体重:≤13.7 超重:20.6~22.9 正常:13.8~20.5
32.根据五年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元元属于(  )。
A.肥胖 B.正常 C.低体重
33.以下影响因素中,最容易造成元元这种体重指数的是(  )。
A.饮食 B.运动 C.睡眠,
34.为了科学锻炼,以下运动习惯正确的是(  )。
A.饭后马上运动 B.运动前充分热身 C.空腹运动
【答案】32.A
33.A
34.B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点评】人一旦摄取过量的脂肪和糖类,如果不能被充分的消耗利用,就会造成能量过剩,导致肥胖。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无机盐和水,为防止能量过剩,保证身体的能量平衡,胖人应多吃蔬菜。
32.根据题干可知,元元的数据是23千克/米2, 属于肥胖;
33.人一旦摄取过量的脂肪和糖类,如果不能被充分的消耗利用,就会造成能量过剩,导致肥胖。所以最容易造成元元这种体重指数的是饮食。
34.A:饭后马上运动,错误;饭后马上运动容易形成胃下垂;
B:运动前充分热身,正确;
C:空腹运动,错误;空腹运动不利于健康。
(2022五上·黄岩期末)小明学习了摆的知识,自制了3个摆,如右图所示。回答问题。
35.为了研究摆绳长度对摆动快慢的影响,下列最合理的一组是(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③
36.在实验中,无法看到的现象是(  )。
A.同一个摆每摆动一次的时间越来越短
B.摆动方向慢慢发生改变
C.摆动幅度越来越小
37.三个摆中,摆动最快的是(  )。
A.① B.② C.③
38.他想制作一个1分钟摆动60次的摆,发现摆①1分钟摆了63次,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他可以改变(  )。
A.摆锤的质量 B.摆动的幅度 C.摆绳的长度
【答案】35.B
36.A
37.C
38.C
【知识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点评】真正的摆长是固定点到摆锤重心的距离。通过反复实验发现,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幅大小无关,与摆锤重量无关。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35.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摆绳长度对摆动快慢的影响,唯一的变量是摆绳长度,所以应该选择①和③进行研究;
36.同一个摆每摆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是相同的,证明单摆具有等时性。所以在实验中,无法看到同一个摆每摆动一次的时间越来越短。
37.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③的摆长最短,所以摆动最快。
38.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他想制作一个1分钟摆动60次的摆,发现摆①1分钟摆了63次,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即减慢摆速,所以就需要增加摆长。
(2022五上·黄岩期末)骨骼、关节、肌肉是我们身体的运动器官,它们协同工作完成身体的各种运动,回答问题。
39.如图,当我们屈臂举起重物时,手臂的(  )处肌肉收缩鼓起。
A.① B.② C.①和②
40.门窗上的合页类似于人体的(  ),使门窗转动起来更加灵活。
A.肌肉 B.关节 C.骨骼
41.青少年时期,快速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会促使肌肉、骨骼发生变化。为了促进肌肉和骨骼的发育,下列行为应提倡的是(  )。
A.进行体育运动
B.趴在桌上写字
C.单边背书包
【答案】39.A
40.B
41.A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
【解析】【点评】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骼、肌肉、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人体运动系统的构成包括骨骼、关节和肌肉,关节起支点作用,肌肉起动力作用,骨骼起杠杆作用。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带动骨骼运动而实现的。
39.人体的运动是肌肉收缩和舒张的结果。当我们屈臂举起重物时,手臂的①处肱二头肌收缩鼓起。
40.人体运动系统的构成包括骨骼、关节和肌肉,关节起支点作用,肌肉起动力作用,骨骼起杠杆作用。门窗上的合页类似于人体的关节,使门窗转动起来更加灵活。
41.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骼、肌肉、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为了促进肌肉和骨骼的发育,应该积极进行体育运动;趴在桌上写字、单边背书包都不利于肌肉和骨骼发展。
(2022五上·黄岩期末)小明想要制作一个能计时5分钟的水钟,回答问题。
42.制作水钟时,一般会经历的流程是(  )。
A.制作-设计方案-测试-评估与改进
B.设计方案-制作-评估与改进-测试
C.设计方案-制作-测试-评估与改进
43.测试右图的水钟后发现,该水钟不能保持匀速滴水。上方塑料瓶中水位与时间的变化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44.影响塑料瓶中的水能否以均匀的速度往下流的主要因素是(  )。
A.漏水孔的大小 B.塑料瓶的大小 C.塑料瓶中的水位
45.他又继续改进了水钟,如右图所示。受水容器上标注的时间刻度应该是(  )。
A. B. C.
【答案】42.C
43.B
44.C
45.C
【知识点】制作并测试水钟
【解析】【点评】水钟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古代的水钟有“泄水型”水钟和“受水型”水钟两种,都是根据水量的变化制成的。
42.设计制作的基本步骤:明确问题、制订方案、实施方案、评估与改进,所以制作水钟的一般流程是:设计一制作一测试一评估与改进。
43.根据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水位的高低会影响水滴的速度,开始时水位高,压力大,水滴得快。随着水位的下降,压力变小,水滴得会越来越慢。所以B图表达了上方塑料瓶中水位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44.水位的高低会影响水滴的速度,开始时水位高,压力大,水滴得快。随着水位的下降,压力变小,水滴得会越来越慢。
45.水位的高低会影响水滴的速度,开始时水位高,压力大,水滴得快。随着水位的下降,压力变小,水滴得会越来越慢。小明改进水钟后,水面一直保持在一个稳定的高度,所以水滴会以均匀的速度往下滴,所以受水容器上标注的时间刻度应该也是均匀的。
(2022五上·黄岩期末)小明想要探究“影响雨水对土地侵蚀程度的因素”,制作了4个土壤模型,并用喷壶分别对4个模型从顶部喷水。回答问题。
模型1 模型2 模型3 模型4
土地坡地| 坡度小 坡度大 坡度小 坡度大
植被情况 无植被 无植被 有植被 有植被
46.“植被对土地被雨水侵蚀程度有影响吗”,这属于科学探究的(  )环节。
A.作出假设 B.搜集证据 C.提出问题
47.在实验中,需要观察的现象是(  )。
A.土壤模型上发生的变化
B.喷水壶水量的大小
C.水会流向哪里
48.喷壶从顶部喷水模拟的是   。
49.如果选择模型2和模型4进行实验,研究的是   对土地侵蚀的影响。
50.根据模型1和模型4的测试结果,能得到准确的结论吗?为什么?
【答案】46.C
47.A
48.降雨
49.有无植被
50.不能,模型1和模型4的坡度大小和有无植被这两个因素都不同,不能进行比较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点评】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黏土和细沙带走,侵蚀土地,从而改变地形地貌。雨水对土地侵蚀是从雨点降落到地面开始的。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46.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验操作,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六个步骤。“植被对土地被雨水侵蚀程度有影响吗”,这属于科学探究的提出问题环节。
47.由于研究的是影响雨水对土地侵蚀程度的因素,所以在实验中,需要观察的现象是土壤模型上发生的变化;
48.在影响雨水对土地侵蚀程度的因素的模拟实验中,喷壶从顶部喷水模拟的是降雨;
49.根据题干可知,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型2和模型4唯一的变量是有无植被,所以研究的是有无植被对土地侵蚀的影响;
50.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而模型1和模型4有两个变量,所以模型1和模型4的测试结果,不能得到准确的结论。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