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科学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科学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0.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1-06 18:01:51

文档简介

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40分)
1.生活中要注意用眼安全,下列事物我们可以直视的是(  )。
A.月亮 B.金属焊接
C.太阳 D.打开的激光笔
2.我们的祖先制造的计时工具圭表和日晷,它们利用的原理是(  )。
A.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3.白天为了看清教室内多媒体上的文字,我们经常会把教室的窗帘拉起来。因此,小科建议学校应该购买(  )的窗帘。
A.颜色浅、比较厚 B.颜色深、比较厚
C.颜色浅、比较薄 D.颜色深、比较薄
4.小科有一个圆形的小鱼缸,他将自己买的小金鱼放进去之后发现鱼变大了,这是因为(  )。
A.小科的眼睛花了 B.水具有放大的作用
C.光的传播路线发生了变化 D.小金鱼被水泡大了
5.衢州市开化县城区附近有很多山,连绵不断,这些山的海拔大多为三四百米左右,且坡度缓和。据此推断,开化县城附近的地形属于(  )。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D.丘陵
6.上课时我们利用橡皮泥制作了地球结构模型,根据模型剖面图判断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7.小科在课外阅读中了解到科学家们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一些海洋动物的化石,这说明喜马拉雅山的许多岩石是(  )。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火成岩
8.我们在做火山喷发模拟实验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在罐头盒底下用酒精灯加热是模拟地球内部高温的状态
B.在罐头盒中做一个土豆泥山来模拟地表
C.稀释的番茄酱,是为了模拟地球内部的岩浆
D.被加热后的番茄酱会从土豆泥较厚的地方喷出来
9.关于风对地球表面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风对地球表面的作用很缓慢
B.风能将细小的沙和土搬运到远方
C.雅丹地貌的形成与风的作用有关
D.风的形成与地球内部运动有关
10.河流中的泥沙在入海口堆积成三角平地,可以形成平原。杭州湾是浙江的母亲河——钱塘江的入海口,但是这里却没有形成平原。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  )。
A.钱塘江的水量不大,携带的泥沙量也不多
B.钱塘江流经的地区植被覆盖较好
C.钱塘江的长度太短了,所以泥沙难以堆积
D.钱塘江流经的地区多是坡度小的丘陵地区,且河床多是石质的
11.在“降雨对土地的影响”模拟实验中,小科在小山丘的顶部撒上一些红色的沙子,他这样做是为了(  )。
A.使小山丘变得更加美观 B.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C.使小山丘的土能够粘合在一起 D.没有任何用处
12.挂在教室里的时钟不准确时,为了把它调整过来,下列校时方法最为精准的是(  )。
A.看太阳 B.自己估算 C.听学校铃声 D.观察影子
13.世界上第一个制成机械摆钟的科学家是(  )。
A.伽利略 B.惠更斯 C.牛顿 D.苏颂
14.右图是改进后的受水型水钟,这个水钟的时间刻度应该是(  )。
A. B. C. D.
15.小科课外阅读时看到这样一句话:“时数折半对太阳,12指的是北方”,说明了计时工具可以(  )。
A.观察太阳的高度 B.测量月地之间的距离
C.确定大海中船的位置 D.计算时间流逝的多少
16.下列情形中,不需要精准计时的是(  )。
A.快递员派件 B.运动员百米赛跑
C.航天器的发射 D.高铁到站
17.五(2)班小雪的体重指数是23,参照下表,她的体重属于(  )。
体重指数 (BMI) (千克/米2 ) 五年级男生正常范围 肥胖:≥24. 2 低体重:≤14.3 超重:21.5~24.1 正常:14.4~21.4 五年级女生正常范围 肥胖:≥23.0 低体重:≤13.7 超重:20.6~22.9 正常:13.8~20.5
A.低体重 B.正常 C.超重 D.肥胖
18.我们可以通过皮肤观察到的血管是(  )。
A.静脉血管 B.动脉血管 C.毛细血管 D.微血管
19.乘客车研学时,我们都要系安全带主要是为了(  )。
A.确保直立的坐姿
B.更方便睡觉
C.美观舒适
D.避免被甩出,减少头背部受伤的可能性
20.人体的有些反应需要训练才能形成,比如(  )。
A.吃鸡翅时口腔会分泌唾液
B.练习后1分钟击打乒乓球个数变多
C.遇到强光会下意识闭眼
D.碰到烫的东西会缩手
二、组合题(每空2分,共52分)
21.本学期秋季研学活动中有一项任务是要求同学们自备美食。小科同学做了精心准备,在与小伙伴们分享美食的同时,还探讨了很多有趣的科学问题
(1)在自制美食时,小科用筷子调制果汁,他看见了如右图的现象,这是因为(  )。
A.筷子折断了 B.光的直线传播
C.光的折射 D.光的反射
(2)他在蒸面包时觉得锅这边有点暗,随手打开了油烟机上的顶灯,立马感觉有一点点刺眼,但是过了一会儿他就觉得不会了,这是因为他的瞳孔   ,此时蒸锅中各种形状的面包都被看得清清楚楚了,主要是因为   。
A.油烟机上的灯光照进了眼睛
B.灯光照在面包上,面包反射光进入了他的眼睛
C.眼睛适应了光亮的环境
D.面包蒸熟后变松软,形状变大了
(3)小科从书包里拿出一块三棱镜和小伙伴们一起研究。他将三棱镜放在阳光下,发现它可以将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等各种颜色的光。这是光的(  )现象。
A.直线传播 B.反射 C.二次反射 D.折射
(4)夏天,雨过天晴的天空偶尔会出现美丽的彩虹,这种现象与上题中的三棱镜实验相类似,其中充当三棱镜角色的是(  )。
A.空气 B.空气中的尘埃
C.空气中的小水珠 D.太阳
(5)后来小伙伴们还探讨了2022年11 月8日在月全食发生时的“红月亮"现象。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我们能看到“红月亮"是因为月亮是光源
B.月食的形成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
C.发生月食的时候,地球运行到了太阳和月球之间
D.发生月食的时候,太阳、地球、月球三者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
22.2022年9月5日,家住19层的小科躺床上休息时,突然感觉到整个房子有点摇晃,走出房间一看吊灯也在晃。后来小科从新闻中得知是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在当天12时52分发生了6.8级地震。据媒体报道泸定县房屋倒塌,桥梁折断,公路部分路段塌方,对地方造成了重大的危害。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并回答问题。
(1)小科了解到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会严亚威胁人类的安全。关于地震的成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碰撞,岩层弯曲破裂迅速释放能量从而发生地震
B.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分离,岩层断裂错开迅速释放能量从而发生地震
C.水流对地壳的冲击,导致岩层不断震动从而引发了地震
D.目前人们还不能够精确地预测地震的发生
(2)地震一般发生在(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地壳和地幔
(3)地震发生时,正确的自救方法是(  )。
①乘电梯下楼②在高 楼层,就近躲在厨房、厕所等不易塌落的空间③在平房里,立即冲到空旷地④不盲目大声呼喊,保存体力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4)地震能使地形在瞬间发生巨大的变化。以下自然现象中与地震一样,表现十分剧烈的是(  )。
A.火山喷发 B.风的侵蚀 C.河流的侵蚀 D.泥沙的沉积
(5)下列地形的形成与地震无关的是(  )。
A. B. C. D.
(6)风的作用也会改变地形地貌,大风将岩石破碎后形成的沙和土搬运到远方,而较大较重的岩石破碎物则留在原处,形成(  )。
A.沙漠 B.沙滩 C.戈璧滩 D.平原
23.小科和小刚周末和父母一起去郊游,他们在景区发现有两个一模一样的秋千,相当于本学期学习过的摆,于是小科就和小刚说:“我们利用它们来做一做摆的实验吧!”他们的实验数据记录见下表:
研究“摆锤的质量是否影响摆的快慢”
30秒摆动的次数
摆锤的质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选取的数据
小刚质量40kg 16 15 15 15
小刚爸爸质量80 kg 15 15 16 15
(1)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摆锤的质量,必须保持不变的条件是   
(2)秋千在摆动时的正确计数方法是(  )。
A.摆到最高点算一次 B.摆到最低点算一次
C.来回往返算一次 D.来回往返算两次
(3)对记录数据进行分析时,他们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想法合理的是(  )。
A.小科:这些数据都有问题,需要重新实验
B.小刚:每组数据不相同但接近,属于实验误差,我们是无法避免的
C.小刚爸:每组实验中“16”这个数据都只出现1次,这肯定是错误的,选取数据时就要直接去掉
D.小科爸:每组实验中都有“16”这个数据,也可以选取数据“16”
(4)实验中,重复进行三次测量,主要是为了    。
(5)根据实验数据,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摆锤越重,30秒内摆动次数越多
B.摆锤越轻,30秒内摆动次数越少
C.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质量无关
D.以上结论都不正确
(6)最后小科和小刚又利用秋千做了如下测试:
经过时间 第1个10秒 第2个10秒 第3个10秒 第4个10秒
摆动次数 5 5 5 ?
分析上表的数据,小科发现秋千在摆动时具有   性,可以推测出在第4个10秒内可能摆动   次。生活中的机械摆钟、游乐园里的海盗船等就是根据摆的这一特性制作的。
24.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等部分,是人体的控制中心。它总是在不断接收和发送信息,这些信息的传递和处理,要通过身体的“联络员”——神经系统来完成。人脑有许多功能,如组织语言、控制运动等。
小脑位于大脑的后下方,有三个功能部分,分别是前庭小脑、脊髓小脑和皮质小脑。
前庭小脑是负责调控人体运动平衡的“主力”。人耳内的前庭器官收集头和四肢的位置、运动状态等信息,然后把信息传给前庭小脑。前庭小脑分析信息后发出指令来调整身体姿态,避免我们的身体因失去平衡而摔倒。如果前庭小脑受损,那我们的身体可能会摇摇晃晃,像喝醉了一样。
脊髓小脑主要负责维持运动中的肌肉收缩与舒张。脊髓小脑与脊髓互换信息,指导脊髓调节肌肉收缩或舒张,这样,运动时我们的身体就会协调。
皮质小脑主要负责协调随意运动,如我们日常中的一些举动:拿支笔、翻本书等。随意运动并不是“天生就会”,而是后天练习而来的,如跳绳。刚开始跳绳时,手脚肯定不协调,跳不好。经大脑分析,纠正错误动作并反复练习后,人就学会了跳绳。皮质小脑把这项身体运动模式转化为记忆程序并储存起来,等下次再想跳绳时,人体直接从皮质小脑中调取记忆程序,协调完成该运动。
(1)分布于全身,起到传递信息作用的是(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神经系统
(2)如果前庭小脑受损,人会发生(  ) 的症状。
A.闭目难立 B.行走不稳 C.身体摇晃 D.以上都有
(3)如图小科屈肘握绳准备比赛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处的肌肉都舒张
B.A、B两处的肌肉都收缩
C.A处的肌肉收缩,B处的肌肉舒张
D.A处的肌肉舒张,B处的肌肉收缩
(4)跳绳时,人的(  )提取记忆程序 ,协调完成动作。
A.前庭小脑 B.脊髓小脑 C.皮质小脑 D.整个小脑
(5)在跳绳比赛时,哨声响起同学们会快速做出相应的反应。从听到哨声到停止跳绳,经历了许多复杂的加工过程。下列神经传递过程正确的是(  )。
A.接受哨声→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停止跳绳→传出神经
B.传入神经→接受哨声→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停止跳绳
C.接受哨声→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停止跳绳
D.接受哨声→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停止跳绳→传出神经
(6)比赛刚结束的时候,大家觉得心跳明显加快,平静后每分钟心跳为(  )次。
A.30~50 B.60~100 C.100~140 D.140~180
(7)小科因跳绳比赛失利,没进年级前十名,非常沮丧。能有效调节他情绪的是(  )。
A.深呼吸一口,保持平静的思绪 B.马上投人到高强度的训练中
C.按照自己的意愿任意妄为 D.沉默不语,闷在心里,
三、简答题(共8分)
25.潜望镜在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上有很多用途。请用画图的方式解释一下士兵在水下是怎样使用潜望镜观察水面上的情况的。这是利用了什么原理?
26.青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为了健康成长,我们平时可以做哪些努力?(至少写两点)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光源;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眼睛直视强光或光源,会伤害到我们的眼,月亮不属于光源,可以直视,金属焊接、太阳,打开的激光笔等都很刺眼,不能直视。
2.【答案】A
【知识点】日影与方向;日晷
【解析】【分析】影子的形成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所形成的,所以影子时钟的原理就是光沿直线传播。
3.【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照到黑板上发生漫反射,反射光向各个方向传播,教室里各处都能看清楚黑板上的字迹黑板反光是指在一定位置的同学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其原因是黑板表面太光滑,光射到这里发生了镜面反射,反射光线朝着同一方向射出,位于反射光线方向的同学则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挂上窗帘可以减少入射光的强度,从而减少反射光的强度,不再使由于发生镜面反射而反射的光太强,避免“反光现象”的发生。
4.【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从鱼缸外侧看时,鱼缸相当于凸透镜,起到了放大镜的作用.当从鱼缸外侧看,缸中的鱼比放入前大了许多,说明鱼缸此时相当于是一个凸透镜,起放大镜的作用,这是因为光的传播路线发生了改变。
5.【答案】D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 丘陵是指地球岩石圈表面形态起伏和缓,绝对高度在500米以内 ,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由各种岩类组成的坡面组合体 ,起伏不大,坡度较缓,地面崎岖不平,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的地形。衢州市开化县城区附近有很多山,连绵不断,这些山的海拔大多为三四百米左右,且坡度缓和。据此推断,开化县城附近的地形属于丘陵。
6.【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制作地球模型
【解析】【分析】用三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制作地球结构模型,剖开并观察模型的剖面,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由于地球内部圈层,地壳最薄、地幔次之,地核最厚,所以选项B正确。
7.【答案】B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我们可以根据化石来追溯一个地区的历史演变,化石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海洋动物化石,这说明喜马拉雅山曾经是海洋,有火山活动,海洋动物的化石就为我们提供了证据。化石属于沉积岩。
8.【答案】D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在做火山喷发模拟实验时,在罐头盒底下用酒精灯加热是模拟地球内部高温的状态,在罐头盒中做一个土豆泥山来模拟地表,稀释的番茄酱,是为了模拟地球内部的岩浆,被加热后的番茄酱会从土豆泥较薄的地方喷发出来。选项D错误。
9.【答案】D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风化
【解析】【分析】A.风对地球表面的塑造作用十分缓慢,故A正确;
B.风能够将沙子和土搬运到远方,沉积下来,故B正确;
C.雅丹地貌的形成是风的作用导致的,故C正确;
D.地球的内力作用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地壳运动、地球深处岩浆活动和地震等。地球的外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风的形成属于地球外力作用,故D错误。
10.【答案】C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河流的侵蚀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河流的流水速度和水力作用会使得河道受到冲击,从而崩裂或举升岩块,造成河岸和河床的破坏。
河流中的泥沙在入海口堆积成三角平地,可以形成平原。杭州湾是浙江的母亲河——钱塘江的入海口,但是这里却没有形成平原,是因为钱塘江的水量不大,携带的泥沙量也不多,钱塘江流经的地区植被覆盖较好,钱塘江流经的地区多是坡度小的丘陵地区,且河床多是石质的。选项C符合题意。
11.【答案】B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
【解析】【分析】雨水降落的力量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壤就被带走了,这就是雨水对土壤的侵蚀;雨水会把地表松散的土壤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为了便于观察现象,可以在土壤表面撒上带有颜色的沙子。
12.【答案】C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教室里的挂钟不准,可以听学校的铃声进行校对,调整时间。选项C正确。
13.【答案】B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 机械摆钟无论形状大小如何,单摆的周期只与摆长有关,与摆球的质量和摆角无关,即摆长一定时,单摆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都相等,叫做摆的等时性。世界上第一只摆钟就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根据摆的等时性原理制成的。
14.【答案】C
【知识点】水钟;制作并测试水钟
【解析】【分析】根据影响水钟准确性的因素,随着水位的降低,压力变小,水滴得会越来越慢。受水型水钟的刻度在下面的容器上,所以水钟的刻度表应该是不均匀的,从最下面开始计时,呈现越往上刻度间距越小的特点。
15.【答案】C
【知识点】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解析】【分析】 “时数折半对太阳,12指的是北方”,说明了计时工具可以确定方位,能够帮助船只确定在大海中的位置。选项C正确。
16.【答案】A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快递员派件可以不用精确的时间,运动员百米赛跑、航天器的发射、高铁到站都需要精确的时间,运动员赛跑成绩的精确与否可能决定运动员是否破世界纪录,航天器的发射时间不准确可能会导致航天器发射失败,高铁到站不准时可能会出现调度事故,导致出现安全事故。
17.【答案】D
【知识点】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根据表中的BMI指数可知,如果小雪的体重指数是23,则小雪属于肥胖。
18.【答案】A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 我们身体中的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我们打点滴时,针头刺入的是静脉血管;我们可以摸到自己手腕内侧的脉搏,我们摸到的是动脉血管,皮肤擦伤时,出血的是毛细血管。
19.【答案】D
【知识点】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乘坐汽车时系上安全带是为了保护乘客免受碰撞和意外伤害的影响。安全带是车辆安全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减轻碰撞带来的伤害,并增加乘客的生存几率。
20.【答案】B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 人体的有些反应需要训练才能形成,比如练习一分钟后击打乒乓球的个数会变多。吃鸡翅时口腔会分泌唾液、遇到强光会下意识闭眼、碰到烫的东西会缩手,这些都是人体本能反应。
21.【答案】(1)C
(2)缩小;B
(3)D
(4)C
(5)A
【知识点】光源;光的折射;光的反射;月食
【解析】【分析】(1)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但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中时,却改变了传播方向,发生折射,由于人的视觉作用,总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插在水中的筷子看起来被水“折”断了。
(2)眼睛具有适应能力,随手打开了油烟机上的顶灯,立马感觉有一点点刺眼,但是过了一会儿他就觉得不会了,这是因为他的瞳孔适应了光亮的环境。能够看见蒸锅中的面包,是因为物体反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中。
(3)光在经过三棱镜时会发射折射,将白光分解为七色光,这被称为光的色散现象。
(4)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
(5)月全食是由于地球在太阳和月球的中间形成的,月亮本身不是光源,不能够发光,我们看到的红月亮是月亮反射太阳光。
22.【答案】(1)C
(2)A
(3)B
(4)A
(5)D
(6)C
【知识点】地形、地貌;地震的成因及作用;风对地貌的影响;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 (1)地球内部的构造,从外到内依次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地震。水流对地壳的冲击,导致岩层不断震动从而引发了地震的说法是错误的。
(2)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
(3)要学会防震抗灾的知识。当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在高楼层,就近躲在厚实的床、桌下;在平房里,立即冲到空旷地,并且远离高压线;如果来不及,要躲避在厨房、卫生间等狭窄的地方或坚固的桌子、床等家具侧面,并尽可能地找到一些物品保护;不盲目大声呼喊,保存体力。不要乘电梯下楼。
(4)地震能使地形在瞬间发生巨大的变化。以下自然现象中与地震一样,表现十分剧烈的是火山喷发。
(5)与地震无关的是选项D。
(6)风的作用也会改变地形地貌,大风将岩石破碎后形成的沙和土搬运到远方,而较大较重的岩石破碎物则留在原处,形成戈壁滩。
23.【答案】(1)摆绳长度、摆动幅度
(2)C
(3)B
(4)减小误差 ,避免实验偶然性
(5)C
(6)等时;5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由实验数据可知,实验中要研究的是摆锤质量与摆的次数的关系,要控制摆绳的长度要一致,摆动的幅度要一致。
(2) 完整的摆动一次是从中间位置向左(右)开始摆动到达其最高点再回到中间位置摆到右(左)边到达其最高位置再摆回中间位置,这就是摆动一次的过程。
(3)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中,误差是难以避免的,我们应该遵循客观、真实的原则,实验数据是多少,就真实的记录。
(4)实验中,重复进行三次测量,主要是为了出现偶然情况,减小误差。
(5)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摆锤的质量大小不改变一分钟内摆的次数,说明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质量无关。
(6)分析上表的数据,可以发现秋千在摆动时具有等时性,可以推测出在第4个10秒内可能摆动5次。
24.【答案】(1)D
(2)D
(3)C
(4)C
(5)C
(6)B
(7)A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大脑的作用与保护;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1) 神经分布于人的全身,神经是“电话线”,能把人体各部分获得的信息及时报告给脑。
(2)前庭小脑受损的症状主要包括眩晕、恶心呕吐、走路不稳、眼球震颤、肌张力减低等。
(3)观察图中关节与肌肉可知,此时手臂收缩,A处的肌肉收缩,B处的肌肉舒张。
(4)皮质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姿势和平衡、控制眼球运动等。跳绳时,人的皮质小脑提取记忆程序,协调完成动作。
(5)在跳绳比赛时,哨声响起同学们会接受哨声,哨声由传入神经传递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接受信息后,再作出指令由传出神经传递到身体,身体再停止跳绳。
(6)人在安静状态下,一般每分钟呼吸20次左右,心跳80次左右,随着运动量的增加,呼吸、心跳都会增加。
(7)我们生活中要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小科因跳绳比赛失利,没进年级前十名,非常沮丧,可以进行深呼吸,保持平静的思绪。
25.【答案】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它是光的反射原理制成,利用两个反射镜使物光经两次反射而折向眼中。潜望镜之所以可以从下边看到上面,而且十分清楚,是因为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且都与水平方向成45度夹角,景象通过平面镜的两次反射、成像,从而从下边看到了上面的景象。
26.【答案】不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不吃甜食、油炸食品,多吃水果蔬菜;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身体生长过程中的变化;人的一生
【解析】【分析】青春期是我们从儿童发展为成人的重要时期,也是我们生长发育的高峰时期。拥有一个健康的青春期是我们健康成长的关键,需要充足的各种营养;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注意心理健康。
1 / 1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40分)
1.生活中要注意用眼安全,下列事物我们可以直视的是(  )。
A.月亮 B.金属焊接
C.太阳 D.打开的激光笔
【答案】A
【知识点】光源;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眼睛直视强光或光源,会伤害到我们的眼,月亮不属于光源,可以直视,金属焊接、太阳,打开的激光笔等都很刺眼,不能直视。
2.我们的祖先制造的计时工具圭表和日晷,它们利用的原理是(  )。
A.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答案】A
【知识点】日影与方向;日晷
【解析】【分析】影子的形成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所形成的,所以影子时钟的原理就是光沿直线传播。
3.白天为了看清教室内多媒体上的文字,我们经常会把教室的窗帘拉起来。因此,小科建议学校应该购买(  )的窗帘。
A.颜色浅、比较厚 B.颜色深、比较厚
C.颜色浅、比较薄 D.颜色深、比较薄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照到黑板上发生漫反射,反射光向各个方向传播,教室里各处都能看清楚黑板上的字迹黑板反光是指在一定位置的同学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其原因是黑板表面太光滑,光射到这里发生了镜面反射,反射光线朝着同一方向射出,位于反射光线方向的同学则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挂上窗帘可以减少入射光的强度,从而减少反射光的强度,不再使由于发生镜面反射而反射的光太强,避免“反光现象”的发生。
4.小科有一个圆形的小鱼缸,他将自己买的小金鱼放进去之后发现鱼变大了,这是因为(  )。
A.小科的眼睛花了 B.水具有放大的作用
C.光的传播路线发生了变化 D.小金鱼被水泡大了
【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从鱼缸外侧看时,鱼缸相当于凸透镜,起到了放大镜的作用.当从鱼缸外侧看,缸中的鱼比放入前大了许多,说明鱼缸此时相当于是一个凸透镜,起放大镜的作用,这是因为光的传播路线发生了改变。
5.衢州市开化县城区附近有很多山,连绵不断,这些山的海拔大多为三四百米左右,且坡度缓和。据此推断,开化县城附近的地形属于(  )。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D.丘陵
【答案】D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 丘陵是指地球岩石圈表面形态起伏和缓,绝对高度在500米以内 ,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由各种岩类组成的坡面组合体 ,起伏不大,坡度较缓,地面崎岖不平,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的地形。衢州市开化县城区附近有很多山,连绵不断,这些山的海拔大多为三四百米左右,且坡度缓和。据此推断,开化县城附近的地形属于丘陵。
6.上课时我们利用橡皮泥制作了地球结构模型,根据模型剖面图判断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制作地球模型
【解析】【分析】用三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制作地球结构模型,剖开并观察模型的剖面,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由于地球内部圈层,地壳最薄、地幔次之,地核最厚,所以选项B正确。
7.小科在课外阅读中了解到科学家们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一些海洋动物的化石,这说明喜马拉雅山的许多岩石是(  )。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火成岩
【答案】B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我们可以根据化石来追溯一个地区的历史演变,化石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海洋动物化石,这说明喜马拉雅山曾经是海洋,有火山活动,海洋动物的化石就为我们提供了证据。化石属于沉积岩。
8.我们在做火山喷发模拟实验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在罐头盒底下用酒精灯加热是模拟地球内部高温的状态
B.在罐头盒中做一个土豆泥山来模拟地表
C.稀释的番茄酱,是为了模拟地球内部的岩浆
D.被加热后的番茄酱会从土豆泥较厚的地方喷出来
【答案】D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在做火山喷发模拟实验时,在罐头盒底下用酒精灯加热是模拟地球内部高温的状态,在罐头盒中做一个土豆泥山来模拟地表,稀释的番茄酱,是为了模拟地球内部的岩浆,被加热后的番茄酱会从土豆泥较薄的地方喷发出来。选项D错误。
9.关于风对地球表面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风对地球表面的作用很缓慢
B.风能将细小的沙和土搬运到远方
C.雅丹地貌的形成与风的作用有关
D.风的形成与地球内部运动有关
【答案】D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风化
【解析】【分析】A.风对地球表面的塑造作用十分缓慢,故A正确;
B.风能够将沙子和土搬运到远方,沉积下来,故B正确;
C.雅丹地貌的形成是风的作用导致的,故C正确;
D.地球的内力作用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地壳运动、地球深处岩浆活动和地震等。地球的外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风的形成属于地球外力作用,故D错误。
10.河流中的泥沙在入海口堆积成三角平地,可以形成平原。杭州湾是浙江的母亲河——钱塘江的入海口,但是这里却没有形成平原。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  )。
A.钱塘江的水量不大,携带的泥沙量也不多
B.钱塘江流经的地区植被覆盖较好
C.钱塘江的长度太短了,所以泥沙难以堆积
D.钱塘江流经的地区多是坡度小的丘陵地区,且河床多是石质的
【答案】C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河流的侵蚀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河流的流水速度和水力作用会使得河道受到冲击,从而崩裂或举升岩块,造成河岸和河床的破坏。
河流中的泥沙在入海口堆积成三角平地,可以形成平原。杭州湾是浙江的母亲河——钱塘江的入海口,但是这里却没有形成平原,是因为钱塘江的水量不大,携带的泥沙量也不多,钱塘江流经的地区植被覆盖较好,钱塘江流经的地区多是坡度小的丘陵地区,且河床多是石质的。选项C符合题意。
11.在“降雨对土地的影响”模拟实验中,小科在小山丘的顶部撒上一些红色的沙子,他这样做是为了(  )。
A.使小山丘变得更加美观 B.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C.使小山丘的土能够粘合在一起 D.没有任何用处
【答案】B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
【解析】【分析】雨水降落的力量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壤就被带走了,这就是雨水对土壤的侵蚀;雨水会把地表松散的土壤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为了便于观察现象,可以在土壤表面撒上带有颜色的沙子。
12.挂在教室里的时钟不准确时,为了把它调整过来,下列校时方法最为精准的是(  )。
A.看太阳 B.自己估算 C.听学校铃声 D.观察影子
【答案】C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教室里的挂钟不准,可以听学校的铃声进行校对,调整时间。选项C正确。
13.世界上第一个制成机械摆钟的科学家是(  )。
A.伽利略 B.惠更斯 C.牛顿 D.苏颂
【答案】B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 机械摆钟无论形状大小如何,单摆的周期只与摆长有关,与摆球的质量和摆角无关,即摆长一定时,单摆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都相等,叫做摆的等时性。世界上第一只摆钟就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根据摆的等时性原理制成的。
14.右图是改进后的受水型水钟,这个水钟的时间刻度应该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水钟;制作并测试水钟
【解析】【分析】根据影响水钟准确性的因素,随着水位的降低,压力变小,水滴得会越来越慢。受水型水钟的刻度在下面的容器上,所以水钟的刻度表应该是不均匀的,从最下面开始计时,呈现越往上刻度间距越小的特点。
15.小科课外阅读时看到这样一句话:“时数折半对太阳,12指的是北方”,说明了计时工具可以(  )。
A.观察太阳的高度 B.测量月地之间的距离
C.确定大海中船的位置 D.计算时间流逝的多少
【答案】C
【知识点】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解析】【分析】 “时数折半对太阳,12指的是北方”,说明了计时工具可以确定方位,能够帮助船只确定在大海中的位置。选项C正确。
16.下列情形中,不需要精准计时的是(  )。
A.快递员派件 B.运动员百米赛跑
C.航天器的发射 D.高铁到站
【答案】A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快递员派件可以不用精确的时间,运动员百米赛跑、航天器的发射、高铁到站都需要精确的时间,运动员赛跑成绩的精确与否可能决定运动员是否破世界纪录,航天器的发射时间不准确可能会导致航天器发射失败,高铁到站不准时可能会出现调度事故,导致出现安全事故。
17.五(2)班小雪的体重指数是23,参照下表,她的体重属于(  )。
体重指数 (BMI) (千克/米2 ) 五年级男生正常范围 肥胖:≥24. 2 低体重:≤14.3 超重:21.5~24.1 正常:14.4~21.4 五年级女生正常范围 肥胖:≥23.0 低体重:≤13.7 超重:20.6~22.9 正常:13.8~20.5
A.低体重 B.正常 C.超重 D.肥胖
【答案】D
【知识点】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根据表中的BMI指数可知,如果小雪的体重指数是23,则小雪属于肥胖。
18.我们可以通过皮肤观察到的血管是(  )。
A.静脉血管 B.动脉血管 C.毛细血管 D.微血管
【答案】A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 我们身体中的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我们打点滴时,针头刺入的是静脉血管;我们可以摸到自己手腕内侧的脉搏,我们摸到的是动脉血管,皮肤擦伤时,出血的是毛细血管。
19.乘客车研学时,我们都要系安全带主要是为了(  )。
A.确保直立的坐姿
B.更方便睡觉
C.美观舒适
D.避免被甩出,减少头背部受伤的可能性
【答案】D
【知识点】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乘坐汽车时系上安全带是为了保护乘客免受碰撞和意外伤害的影响。安全带是车辆安全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减轻碰撞带来的伤害,并增加乘客的生存几率。
20.人体的有些反应需要训练才能形成,比如(  )。
A.吃鸡翅时口腔会分泌唾液
B.练习后1分钟击打乒乓球个数变多
C.遇到强光会下意识闭眼
D.碰到烫的东西会缩手
【答案】B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 人体的有些反应需要训练才能形成,比如练习一分钟后击打乒乓球的个数会变多。吃鸡翅时口腔会分泌唾液、遇到强光会下意识闭眼、碰到烫的东西会缩手,这些都是人体本能反应。
二、组合题(每空2分,共52分)
21.本学期秋季研学活动中有一项任务是要求同学们自备美食。小科同学做了精心准备,在与小伙伴们分享美食的同时,还探讨了很多有趣的科学问题
(1)在自制美食时,小科用筷子调制果汁,他看见了如右图的现象,这是因为(  )。
A.筷子折断了 B.光的直线传播
C.光的折射 D.光的反射
(2)他在蒸面包时觉得锅这边有点暗,随手打开了油烟机上的顶灯,立马感觉有一点点刺眼,但是过了一会儿他就觉得不会了,这是因为他的瞳孔   ,此时蒸锅中各种形状的面包都被看得清清楚楚了,主要是因为   。
A.油烟机上的灯光照进了眼睛
B.灯光照在面包上,面包反射光进入了他的眼睛
C.眼睛适应了光亮的环境
D.面包蒸熟后变松软,形状变大了
(3)小科从书包里拿出一块三棱镜和小伙伴们一起研究。他将三棱镜放在阳光下,发现它可以将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等各种颜色的光。这是光的(  )现象。
A.直线传播 B.反射 C.二次反射 D.折射
(4)夏天,雨过天晴的天空偶尔会出现美丽的彩虹,这种现象与上题中的三棱镜实验相类似,其中充当三棱镜角色的是(  )。
A.空气 B.空气中的尘埃
C.空气中的小水珠 D.太阳
(5)后来小伙伴们还探讨了2022年11 月8日在月全食发生时的“红月亮"现象。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我们能看到“红月亮"是因为月亮是光源
B.月食的形成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
C.发生月食的时候,地球运行到了太阳和月球之间
D.发生月食的时候,太阳、地球、月球三者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
【答案】(1)C
(2)缩小;B
(3)D
(4)C
(5)A
【知识点】光源;光的折射;光的反射;月食
【解析】【分析】(1)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但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中时,却改变了传播方向,发生折射,由于人的视觉作用,总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插在水中的筷子看起来被水“折”断了。
(2)眼睛具有适应能力,随手打开了油烟机上的顶灯,立马感觉有一点点刺眼,但是过了一会儿他就觉得不会了,这是因为他的瞳孔适应了光亮的环境。能够看见蒸锅中的面包,是因为物体反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中。
(3)光在经过三棱镜时会发射折射,将白光分解为七色光,这被称为光的色散现象。
(4)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
(5)月全食是由于地球在太阳和月球的中间形成的,月亮本身不是光源,不能够发光,我们看到的红月亮是月亮反射太阳光。
22.2022年9月5日,家住19层的小科躺床上休息时,突然感觉到整个房子有点摇晃,走出房间一看吊灯也在晃。后来小科从新闻中得知是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在当天12时52分发生了6.8级地震。据媒体报道泸定县房屋倒塌,桥梁折断,公路部分路段塌方,对地方造成了重大的危害。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并回答问题。
(1)小科了解到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会严亚威胁人类的安全。关于地震的成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碰撞,岩层弯曲破裂迅速释放能量从而发生地震
B.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分离,岩层断裂错开迅速释放能量从而发生地震
C.水流对地壳的冲击,导致岩层不断震动从而引发了地震
D.目前人们还不能够精确地预测地震的发生
(2)地震一般发生在(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地壳和地幔
(3)地震发生时,正确的自救方法是(  )。
①乘电梯下楼②在高 楼层,就近躲在厨房、厕所等不易塌落的空间③在平房里,立即冲到空旷地④不盲目大声呼喊,保存体力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4)地震能使地形在瞬间发生巨大的变化。以下自然现象中与地震一样,表现十分剧烈的是(  )。
A.火山喷发 B.风的侵蚀 C.河流的侵蚀 D.泥沙的沉积
(5)下列地形的形成与地震无关的是(  )。
A. B. C. D.
(6)风的作用也会改变地形地貌,大风将岩石破碎后形成的沙和土搬运到远方,而较大较重的岩石破碎物则留在原处,形成(  )。
A.沙漠 B.沙滩 C.戈璧滩 D.平原
【答案】(1)C
(2)A
(3)B
(4)A
(5)D
(6)C
【知识点】地形、地貌;地震的成因及作用;风对地貌的影响;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 (1)地球内部的构造,从外到内依次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地震。水流对地壳的冲击,导致岩层不断震动从而引发了地震的说法是错误的。
(2)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
(3)要学会防震抗灾的知识。当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在高楼层,就近躲在厚实的床、桌下;在平房里,立即冲到空旷地,并且远离高压线;如果来不及,要躲避在厨房、卫生间等狭窄的地方或坚固的桌子、床等家具侧面,并尽可能地找到一些物品保护;不盲目大声呼喊,保存体力。不要乘电梯下楼。
(4)地震能使地形在瞬间发生巨大的变化。以下自然现象中与地震一样,表现十分剧烈的是火山喷发。
(5)与地震无关的是选项D。
(6)风的作用也会改变地形地貌,大风将岩石破碎后形成的沙和土搬运到远方,而较大较重的岩石破碎物则留在原处,形成戈壁滩。
23.小科和小刚周末和父母一起去郊游,他们在景区发现有两个一模一样的秋千,相当于本学期学习过的摆,于是小科就和小刚说:“我们利用它们来做一做摆的实验吧!”他们的实验数据记录见下表:
研究“摆锤的质量是否影响摆的快慢”
30秒摆动的次数
摆锤的质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选取的数据
小刚质量40kg 16 15 15 15
小刚爸爸质量80 kg 15 15 16 15
(1)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摆锤的质量,必须保持不变的条件是   
(2)秋千在摆动时的正确计数方法是(  )。
A.摆到最高点算一次 B.摆到最低点算一次
C.来回往返算一次 D.来回往返算两次
(3)对记录数据进行分析时,他们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想法合理的是(  )。
A.小科:这些数据都有问题,需要重新实验
B.小刚:每组数据不相同但接近,属于实验误差,我们是无法避免的
C.小刚爸:每组实验中“16”这个数据都只出现1次,这肯定是错误的,选取数据时就要直接去掉
D.小科爸:每组实验中都有“16”这个数据,也可以选取数据“16”
(4)实验中,重复进行三次测量,主要是为了    。
(5)根据实验数据,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摆锤越重,30秒内摆动次数越多
B.摆锤越轻,30秒内摆动次数越少
C.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质量无关
D.以上结论都不正确
(6)最后小科和小刚又利用秋千做了如下测试:
经过时间 第1个10秒 第2个10秒 第3个10秒 第4个10秒
摆动次数 5 5 5 ?
分析上表的数据,小科发现秋千在摆动时具有   性,可以推测出在第4个10秒内可能摆动   次。生活中的机械摆钟、游乐园里的海盗船等就是根据摆的这一特性制作的。
【答案】(1)摆绳长度、摆动幅度
(2)C
(3)B
(4)减小误差 ,避免实验偶然性
(5)C
(6)等时;5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由实验数据可知,实验中要研究的是摆锤质量与摆的次数的关系,要控制摆绳的长度要一致,摆动的幅度要一致。
(2) 完整的摆动一次是从中间位置向左(右)开始摆动到达其最高点再回到中间位置摆到右(左)边到达其最高位置再摆回中间位置,这就是摆动一次的过程。
(3)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中,误差是难以避免的,我们应该遵循客观、真实的原则,实验数据是多少,就真实的记录。
(4)实验中,重复进行三次测量,主要是为了出现偶然情况,减小误差。
(5)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摆锤的质量大小不改变一分钟内摆的次数,说明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质量无关。
(6)分析上表的数据,可以发现秋千在摆动时具有等时性,可以推测出在第4个10秒内可能摆动5次。
24.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等部分,是人体的控制中心。它总是在不断接收和发送信息,这些信息的传递和处理,要通过身体的“联络员”——神经系统来完成。人脑有许多功能,如组织语言、控制运动等。
小脑位于大脑的后下方,有三个功能部分,分别是前庭小脑、脊髓小脑和皮质小脑。
前庭小脑是负责调控人体运动平衡的“主力”。人耳内的前庭器官收集头和四肢的位置、运动状态等信息,然后把信息传给前庭小脑。前庭小脑分析信息后发出指令来调整身体姿态,避免我们的身体因失去平衡而摔倒。如果前庭小脑受损,那我们的身体可能会摇摇晃晃,像喝醉了一样。
脊髓小脑主要负责维持运动中的肌肉收缩与舒张。脊髓小脑与脊髓互换信息,指导脊髓调节肌肉收缩或舒张,这样,运动时我们的身体就会协调。
皮质小脑主要负责协调随意运动,如我们日常中的一些举动:拿支笔、翻本书等。随意运动并不是“天生就会”,而是后天练习而来的,如跳绳。刚开始跳绳时,手脚肯定不协调,跳不好。经大脑分析,纠正错误动作并反复练习后,人就学会了跳绳。皮质小脑把这项身体运动模式转化为记忆程序并储存起来,等下次再想跳绳时,人体直接从皮质小脑中调取记忆程序,协调完成该运动。
(1)分布于全身,起到传递信息作用的是(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神经系统
(2)如果前庭小脑受损,人会发生(  ) 的症状。
A.闭目难立 B.行走不稳 C.身体摇晃 D.以上都有
(3)如图小科屈肘握绳准备比赛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处的肌肉都舒张
B.A、B两处的肌肉都收缩
C.A处的肌肉收缩,B处的肌肉舒张
D.A处的肌肉舒张,B处的肌肉收缩
(4)跳绳时,人的(  )提取记忆程序 ,协调完成动作。
A.前庭小脑 B.脊髓小脑 C.皮质小脑 D.整个小脑
(5)在跳绳比赛时,哨声响起同学们会快速做出相应的反应。从听到哨声到停止跳绳,经历了许多复杂的加工过程。下列神经传递过程正确的是(  )。
A.接受哨声→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停止跳绳→传出神经
B.传入神经→接受哨声→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停止跳绳
C.接受哨声→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停止跳绳
D.接受哨声→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停止跳绳→传出神经
(6)比赛刚结束的时候,大家觉得心跳明显加快,平静后每分钟心跳为(  )次。
A.30~50 B.60~100 C.100~140 D.140~180
(7)小科因跳绳比赛失利,没进年级前十名,非常沮丧。能有效调节他情绪的是(  )。
A.深呼吸一口,保持平静的思绪 B.马上投人到高强度的训练中
C.按照自己的意愿任意妄为 D.沉默不语,闷在心里,
【答案】(1)D
(2)D
(3)C
(4)C
(5)C
(6)B
(7)A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大脑的作用与保护;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1) 神经分布于人的全身,神经是“电话线”,能把人体各部分获得的信息及时报告给脑。
(2)前庭小脑受损的症状主要包括眩晕、恶心呕吐、走路不稳、眼球震颤、肌张力减低等。
(3)观察图中关节与肌肉可知,此时手臂收缩,A处的肌肉收缩,B处的肌肉舒张。
(4)皮质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姿势和平衡、控制眼球运动等。跳绳时,人的皮质小脑提取记忆程序,协调完成动作。
(5)在跳绳比赛时,哨声响起同学们会接受哨声,哨声由传入神经传递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接受信息后,再作出指令由传出神经传递到身体,身体再停止跳绳。
(6)人在安静状态下,一般每分钟呼吸20次左右,心跳80次左右,随着运动量的增加,呼吸、心跳都会增加。
(7)我们生活中要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小科因跳绳比赛失利,没进年级前十名,非常沮丧,可以进行深呼吸,保持平静的思绪。
三、简答题(共8分)
25.潜望镜在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上有很多用途。请用画图的方式解释一下士兵在水下是怎样使用潜望镜观察水面上的情况的。这是利用了什么原理?
【答案】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它是光的反射原理制成,利用两个反射镜使物光经两次反射而折向眼中。潜望镜之所以可以从下边看到上面,而且十分清楚,是因为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且都与水平方向成45度夹角,景象通过平面镜的两次反射、成像,从而从下边看到了上面的景象。
26.青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为了健康成长,我们平时可以做哪些努力?(至少写两点)
【答案】不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不吃甜食、油炸食品,多吃水果蔬菜;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身体生长过程中的变化;人的一生
【解析】【分析】青春期是我们从儿童发展为成人的重要时期,也是我们生长发育的高峰时期。拥有一个健康的青春期是我们健康成长的关键,需要充足的各种营养;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注意心理健康。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