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五石之瓠》(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2 《五石之瓠》(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7 06:39: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6.2 五石之瓠 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等相关的文言基础知识,理解文章大意。
2.体会庄子借助寓言,曲达旨意的写作手法。了解这则小故事的寓意。
3.领略庄子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思辨性,恰当评价庄子的说理散文及其思想。
【教学重难点】
体会庄子借助寓言,曲达旨意的写作手法。了解这则小故事的寓意。
【新课导入】
庄周梦蝶,知鱼之乐,一个个寓言故事陪伴着我们长大。今天,让我们从表面向深层次进行探讨,一起来学习庄子的哲学智慧。让我们一起学习《五石之瓠》。
【写作背景】
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彼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正在形成。庄子就生活在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社会的变动带来了人们思想的变动和活跃,各种思想派别应运而生。经济的发展又给文人学士提供了物质保证,社会变革则为他们提供了社会实践论题。大批文人墨客议论社会局面,阐述政治理想,畅谈人生追求。惠子“五石之瓠”和庄子“不龟手之药”的辩论就是这一时代背景下的一个真实写照。
【作者介绍】
道家思想
道家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思想起始于春秋末期的老子,但用“道”来概括由老子开创的这个学派是由汉初开始的。从广义上来说,它是古代中国社会思想文化体系中以“道”为核心观念,强调天道自然无为、人道顺应天道的一个流派。一般来说,老子所说的“道”有三个方面的含义:①“道”是先于天地的混成之物 ②“道”是存在于万物之中的普遍法则;③“道”无形无象。在先秦各学派中,道家虽然没有儒家和墨家的门徒多,地位也不如儒家崇高,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道家思想以其独有的对宇宙、社会和人生的领悟,在哲学思想上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
【题目解说】
“石”是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瓠,葫芦。《五石之瓠》节选自《庄子·逍遥游》(《庄子集释》,中华书局2004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
【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惠子的困惑:五石之瓠大而无用
第二部分:运用言说理:宋人——不免于洴澼絖;客——裂地而封之。(所用之异)
第三部分:得出结论:大樽浮江湖——超出常规思维。
【全文分析】
1.惠子讲述“五石之瓠”的事例,有何用意?
明确:
惠子用“五石之瓠”的事例,意在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
2.简要分析惠子和庄子在文中的形象特点。
明确:
庄子在文中是放旷豁达、无欲无求、顺其自然,不凝滞于物的形象;患子则是内心受到世俗经验的束缚,拘泥于成见,因而见识不够通达的形象。
3.惠子和庄子在对话时,各自引用了“五石之瓠”和“不龟手之药”的事例,分别有什么用意?
明确:
惠子用“五石之弧”的事例,意在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事例,意在证明自己的学说大有用处,只是惠子不能通晓领悟。
4.本文中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明确:
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同样的东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其效果大不一样;对待事物,人们要更善于去发现这个事物的最大价值,从而完美地利用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