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5.1 《论语》十二章 学案
【学习目标】
1.巩固有关《论语》和孔子的基本文学常识。
2.积累重点文言词语,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3.理解君子、仁、义、礼、恕等核心概念。
4.不同程度地感受《论语》的思想、艺术魅力。
【学习重难点】
1.理解君子、仁、义、礼、恕等核心概念。
2.不同程度地感受《论语》的思想、艺术魅力。
【写作背景】
《论语》基本上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著作,主要记载孔子的言行,只有一小部分记载孔门弟子(譬如曾子、子夏、有子等人)的言行。《汉书·艺文志》云:“《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汉初所传的《论语》,有古论、齐论、鲁论之分,古论出自孔子壁中,用古文字写成,孔安国曾为之作训解,但已失传。齐论为齐人所学,鲁论为鲁人所传。东汉郑玄就鲁论篇章,参考齐论,为之作注,今亦残佚。魏时的何晏集汉儒以来的各家之说,成《论语集解》,这就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最早的《论语》注本。
【作者介绍】
《论语》是孔门弟子集体智慧的结晶。其编纂者主要是仲弓、子游、子夏、子贡,他们忧虑师道失传,首先商量起草以纪念老师。然后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
【学习课文】
在《论语》中,孔子以他睿智的人生,洞悉人情,了然世事,教诲他的弟子,言之谆谆。即使我们今天读它,仍然常常会心有戚戚焉,时或怦然心动。学习时要注意理解重点语句的含意,分析孔子立身处世的哲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你是如何理解“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两句话的含意的呢?
[明确] 这两句话在后世常常被追求真理的人所引用。真理,是每个仁人志士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哪怕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在于人类能认识世界,能掌握自然规律,并能利用掌握的规律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服务,所以“闻道”很重要。领悟了生活的真谛、宇宙中的真理,纵然朝闻夕死,亦会觉得心满意足,不虚此生,否则纵然高寿八百年,不得闻道,亦枉然为人。
2.如何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两句话的深刻含意?
[明确]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通常被人们看成是伦理学的消极原则(即否定性的原则),因为它似乎只是强调人“不要”做什么。其实,它暗含着一种积极的、正面的、肯定的伦理原则:己所欲,施于人。孔子明确地把这种意思表述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就是说,自己想要站得住,就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要使别人通达。在孔子时代,这一原则意味着:自己对臣下有所期望,就按照这期望来事君上;自己对儿子有所期望,就按照这期望来事父亲;自己对弟弟有所期望,就按照这期望来事兄长;自己对朋友有所期望,就按照这期望来对待朋友。放到我们这个时代,这一原则可以浅显地理解为:自己期望幸福,所以使别人幸福;自己期望顺利,所以使别人顺利;自己期望得到尊敬,所以尊敬别人……
这样看来,实践“仁”一点儿都不玄妙,关键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3.结合“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谈谈你对“自省”在自己人生成长中的理解与认识。
[明确]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不免犯错,不要怕;犯了错,也不要遮掩;重要的是能对自己的过错,切实检讨反省,勇于改正;并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以别人的过失为鉴,从而完善自己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4.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孔子关于“君子”之德的理解。
[明确] 孔子认为,能够负载社会的道德理想、躬行儒家道德规范,并进而担负起匡复天下重任的现实主体就是所谓的“君子”。在孔子的眼中,“君子”是这样一群人:他们既有丰富的文化和社会知识,又有崇高的道德修养;他们既是社会的道德楷模,同时又担负着引领社会风尚、为建设理想社会制度导航的重任;这些人的身上寄托着社会大众的希望,寄托着人类社会的未来。所以,孔子对“君子”的道德修养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概而言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作为一名君子,在家里他应该是一名孝子;其次,在国家和君主看来,他应该是一名忠臣;在朋友看来,他应该是一个诚信而值得信赖的人;再次,当面对物质利益的诱惑时,能够做到不会因为追求物质利益而违背社会公义。
《论语》记载了许多人物对话,一问一答,便成议论,议论透辟精警,说理性极强。从严格意义上讲,《论语》中还没有非常完整的议论文,但议论说理却俯拾即是,每处都可以作为独具价值的人生命题展开议论。学习时要注意赏析其精湛的说理艺术。
5.本文在说理上运用了哪些方法?请简要分析。
[明确] ①善用比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如“譬如为山,未成一篑”等。②运用对比,使语义更加鲜明。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③运用对偶、排比的句式,使语言整饬,朗朗上口。如“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等。
【巩固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为弟子。
子路问:“君子尚勇乎?”孔子曰:“义之为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季康子问:“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
子路为季氏宰,季孙问曰:“子路可谓大臣与?”孔子曰:“可谓具臣矣。”
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孔子曰:“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蒉聩弗听。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是时子贡为鲁使于齐。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
B.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
C.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
D.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委质,意思是呈献礼物,表示忠诚信实。子路“儒服委质”表恭敬拜师之意。
B.“衣敝缊袍”与“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齐桓晋文之事》)中“衣”含义相同。
C.升堂,旧谓官吏登堂理事,文中指官员在官衙召集下属官吏会同当事人处理案件。
D.结缨,指系好帽带。子路“结缨而死”的行为体现了对夫子礼仪教导的遵循。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路性情粗野,刚直好勇。他曾经欺侮孔子,后来被孔子以礼诱导,最终拜孔子为师。
B.子路自尊自信,不慕虚荣。孔子认为子路即使穿着破旧袍子和穿着皮衣的人站在一起也不会感到羞愧。
C.子路精于政事,能力出众。孔子赞扬子路有仁德,可以治理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的军政事务。
D.子路尽忠职守,不避危险。卫国政乱时,子羔劝他不要进城,子路以“食其食者不避其难”为由拒绝了,最终玉碎当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2)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5.孔子之前曾预言“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后闻听卫国政变,断言“嗟乎,由死矣”,而后传来消息子路果真死了。你认为孔子的判断有哪些依据?请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得过”是“得罪过”的意思,后面跟宾语“南子”,句子表意完整,故应在“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后断开,排除A、B两项。句中的“卒”是“死”的意思,根据句意对应的主语是“灵公”,所以应该是“灵公卒”,排除D项。故选C项。
2.答案:C
解析:“文中指官员在官衙召集下属官吏会同当事人处理案件”理解错误。文中比喻学问或技艺已入门,与后面的“入室”意义相连。
3.答案:C
解析:“孔子赞扬子路有仁德”错误,原文是“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孔子没有表明子路是否仁德。
4.答案:(1)以简练的言辞就可以把案子断得一清二楚的,大概只有仲由吧!
(2)宽厚正直,可以亲近民众;恭敬正直从而使社会平静,可以用来报答主上。
解析:【参考译文】
仲由字子路,是卞地人。(子路)比孔子小九岁。
子路性情粗野,喜欢逞勇斗力,为人刚直,头戴雄鸡式样的帽子,佩戴着公猪形象的饰品,曾经欺侮孔子。孔子用礼逐渐诱导子路,子路后来穿着儒服,带着(拜师的)礼物,通过孔子学生(的引荐),请求做孔子的学生。
子路问:“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说:“(君子)最崇尚的是义。君子好勇无义就会作乱,小人好勇无义就会为盗。”
子路听到了教导,还没有行动,只怕又听到新的教导。
孔子说:“以简练的言辞就可以把案子断得一清二楚的,大概只有仲由吧!”“仲由崇尚勇敢超过了我,其他没有什么可取的才能。”“像仲由这种性情,不会得到善终。”“穿着以乱麻为絮的破旧袍子和穿着用狐、貉的毛皮制成的皮衣的人站在一起而不感到羞愧的,恐怕只有仲由吧!”“仲由的学问已经登上了厅堂(由浅入深),但还没有进入内室(达到更高的水平)。”
季康子问(孔子):“仲由仁德吗?”孔子说:“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可以让仲由管理军政事务,(但我)不知他是否仁德。”
子路出任季氏的家臣,季孙问孔子说:“子路可以算是大臣吗?”孔子说:“可以说是备位充数之臣了。”
子路出任蒲邑的大夫,向孔子辞行。孔子说:“蒲地豪壮而勇敢的人很多,又难治理。可是我告诉你:恭谨谦敬,可以驾驭勇武的人;宽厚正直,可以亲近民众;恭敬正直从而使社会平静,可以用来报答主上。”
当初,卫灵公有位宠姬叫南子。灵公的太子蒉聩得罪过南子,害怕被杀就逃亡国外。等到灵公去世,夫人南子想立公子郢(为国君)。公于郢不肯接受,说:“逃亡的太子的儿子辄还在。”于是卫国立了辄为国君,这就是卫出公。出公继位十二年,他的父亲蒉聩一直(逃亡)在外,不能够回来。子路担任卫国大夫孔悝封邑的长官。蒉聩就和孔悝作乱,用计(带人)来到孔悝家中,于是和他的党徒掩袭攻击卫出公。出公逃往鲁国,而蒉聩入宫立为国君,这就是卫庄公。当孔悝作乱时,子路在外,听到这个消息就骑马赶回来。子路遇到子羔从卫国城门出来,(子羔)对子路说:“卫出公逃走了,城门已经关闭,您可以回去了,不要为他白白地遭受祸事。”子路说:“吃了人家粮食的人就不能躲避人家的灾难。”子羔最终离开了。正赶上有使者要进城,城门打开,子路就跟了进去。来到蒉聩处,蒉聩和孔悝都在台上。子路说:“大王怎么能任用孔悝呢?请让我捉住他,把他杀了。”蒉聩不听从。于是子路要放火烧台,蒉聩害怕了,于是叫石乞、壶黡来攻打子路,(他们)斩断了子路的帽带。子路说:“君子死了帽子也不脱掉。”于是系好帽带死了。
孔子听到卫国发生政乱的消息,说:“唉,仲由死了!”不久果真传来了子路的死讯。因此孔子说:“自从我有了仲由,再也没有听到过粗野恶毒的话。”这时子贡正为鲁国出使齐国。
5.答案:①子路性格直率,好逞勇斗力。②子路尽忠职守,临危不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