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6.2 五石之瓠 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等相关的文言基础知识,理解文章大意。
2.体会庄子借助寓言,曲达旨意的写作手法。了解这则小故事的寓意。
3.领略庄子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思辨性,恰当评价庄子的说理散文及其思想。
【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文中的文言基础知识,厘清文章的主旨。
难点:体会庄子借助寓言,曲达旨意的写作手法。了解这则小故事的寓意。
【写作背景】
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彼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正在形成。庄子就生活在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社会的变动带来了人们思想的变动和活跃,各种思想派别应运而生。经济的发展又给文人学士提供了物质保证,社会变革则为他们提供了社会实践论题。大批文人墨客议论社会局面,阐述政治理想,畅谈人生追求。惠子“五石之瓠”和庄子“不龟手之药”的辩论就是这一时代背景下的一个真实写照。
【作者介绍】
道家思想
道家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思想起始于春秋末期的老子,但用“道”来概括由老子开创的这个学派是由汉初开始的。从广义上来说,它是古代中国社会思想文化体系中以“道”为核心观念,强调天道自然无为、人道顺应天道的一个流派。一般来说,老子所说的“道”有三个方面的含义:①“道”是先于天地的混成之物 ②“道”是存在于万物之中的普遍法则;③“道”无形无象。在先秦各学派中,道家虽然没有儒家和墨家的门徒多,地位也不如儒家崇高,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道家思想以其独有的对宇宙、社会和人生的领悟,在哲学思想上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
【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惠子的困惑:五石之瓠大而无用
第二部分:运用言说理:宋人——不免于洴澼絖;客——裂地而封之。(所用之异)
第三部分:得出结论:大樽浮江湖——超出常规思维。
【学习课文】
1.惠子讲述“五石之瓠”的事例,有何用意?
明确:
惠子用“五石之瓠”的事例,意在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
2.简要分析惠子和庄子在文中的形象特点。
明确:
庄子在文中是放旷豁达、无欲无求、顺其自然,不凝滞于物的形象;患子则是内心受到世俗经验的束缚,拘泥于成见,因而见识不够通达的形象。
3.惠子和庄子在对话时,各自引用了“五石之瓠”和“不龟手之药”的事例,分别有什么用意?
明确:
惠子用“五石之弧”的事例,意在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事例,意在证明自己的学说大有用处,只是惠子不能通晓领悟。
4.本文中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明确:
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同样的东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其效果大不一样;对待事物,人们要更善于去发现这个事物的最大价值,从而完美地利用它。
【巩固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删改)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节选自《庄子·外物》,有删改)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节选自《庄子·秋水》,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B.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C.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D.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及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抵率寓言也”与“子路率尔对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率”的含义不同。
B.古人幼时取字,成年命名,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长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侯,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比它高一等的是“公”,低一等的是“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周撰写的书籍,大都是寓言之类;庄周在著书时,善于运用叙事寓情的手法;用语一点儿也不拘束,汪洋恣肆,然而都是空话,没有实事。
B.楚威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送给他丰厚的礼物,并请他做卿相,庄周以牺牛为喻,表明了自己不愿意为官的立场。
C.“涸辙之鲋”比喻处在困境中亟待救援的人。这个寓言故事表达了庄周对监河侯之流不能急人所急的言行的不满。
D.在楚威王派遣两位大臣想请庄周出仕时,庄周说愿意拖着尾巴生活在泥巴里,而不愿意做死后被珍藏在宗庙里供奉的神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2)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5.庄子阐明道理的方法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之”作“问”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曰”是表对话的词语,后面应该断开,排除A、D两项。“波臣”,指水族中的臣子,古人设想江海里的水族也有君臣,其被统辖的水族称为“波臣”,“波”与“臣”之间不应断开,排除C项。故选B项。
2.答案:B
解析:“古人幼时取字,成年命名”错误。古人应是幼时命名,成年取字。
3.答案:A
解析:“然而都是空话”错误。结合“故其著书十余万言……皆空语无事实”分析可知,只有《畏累虚》《亢桑子》一类的书是空泛的言论,没有事实依据。
4.答案:(1)我宁愿在浅而小的水沟中游玩而自寻快乐,也不愿被执政者束缚,(我愿)终身不做官,以使我的心情愉快。
(2)(请问)这个神龟,是愿意死了以后留下骨头(被人们供奉)让人尊重呢,还是宁愿活着在烂泥里拖着它的尾巴爬行呢?
解析:【参考译文】
庄子,是蒙地人,名叫周。他曾经做过蒙地漆园的小吏,和梁惠王、齐宣王是同一时代的人。他的学说涉猎广泛、无所不包,然而其核心思想却归宗于老子的学说。因此他撰写的十多万字的著作,大多是寓言。(他)写《渔父》《盗跖》《胠箧》,用来诋毁孔子学派的人,阐发老子的学说。《畏累虚》《亢桑子》一类的,都是空泛的言论,没有事实依据。可是庄子善于著书分析词句,阐述事理,譬喻情状,用来指斥儒家、墨家,即使是当世博学之士也难免受到他的攻击。他的话汪洋恣肆、随心所欲,所以那些王公大人都无法重用他。
楚威王听说庄周贤能,派遣使臣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聘请他,许诺让他出任相国。庄周笑着对楚国使臣说:“千金,确实是厚礼;卿相,确实是尊位。您难道没见过祭祀天地时用的牛吗?喂养它好几年,给它披上带有花纹的绸缎,把它牵进太庙(去当祭品)。在这个时候,即使它想做一头孤独的小猪,难道能办得到吗?您赶快离去,不要玷污了我。我宁愿在浅而小的水沟中游玩而自寻快乐,也不愿被执政者束缚,(我愿)终身不做官,以使我的心情愉快。”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删改)
庄周家境贫寒,因此去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行。我将要收到百姓交来的税金,到时候借给你三百金,好吗?”庄周听了脸色骤变,愤愤地说:“我昨天来的时候,有人在半道上呼唤我,我回头看路上车轮碾过的小坑洼,里面有条鲫鱼。我问它:‘鲫鱼,你在这里干什么呢?’(鲫鱼)回答:‘我是东海的水官。你能用斗升之水使我活下来吗!’我说:‘行啊,我将到南方去游历吴、越两地,引西江之水来迎接你,可以吗?’鲫鱼变了脸色,生气地说:‘我失去了我所依赖的水,我没有安身的地方。(现在)我只要得到斗升水就能活下去。您竟然说这种话,还不如早点儿到干鱼店里去找我。’”
(节选自《庄子·外物》,有删改)
庄子在濮水边垂钓,楚威王派两个大夫先行(请庄子出仕),说:“希望把楚国的政务托付给先生!”庄子拿着渔竿头也不回,说:“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巾布把它包起来装进竹器里,藏在庙堂之上。(请问)这个神龟,是愿意死了以后留下骨头(被人们供奉)让人尊重呢,还是宁愿活着在烂泥里拖着它的尾巴爬行呢?”两个大夫回答说:“(它)宁愿活着在烂泥里拖着它的尾巴爬行。”庄子说:“请回吧!我将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
(节选自《庄子·秋水》,有删改)
5.答案:庄子善于以寓言说理。文中关于庄子的三个小故事都是庄子以寓言说理的典范。面对楚威王的聘请,他用猪、牛做寓说理;面对监河侯的推辞,以鲫鱼的寓言讽刺;后来又以神龟的寓言拒绝了楚王的聘请。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