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物体的内能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5 物体的内能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1-06 20:12: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5 物体的内能同步练习
一 、选择题
1.下列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其他几项不同的是( )
A.用砂轮磨刀时, 刀具发烫
B.热机压缩冲程, 气缸内温度升高
C.小孩从滑梯上滑下, 臀部发烫
D.烧红的金属放到冷水中,温度降低
2.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为 0℃的物体没有内能
B.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唯一方法
C.温度相等的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内能相同
D.同一物体温度升高, 它的内能一定增大
3.下列关于功、内能、热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
B.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比温度低的物体多
D.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4.如图所示是加热﹣30℃的冰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BC 段是冰的熔化过程,温度不变,说明熔化不需要吸热
B.水的沸点是 98℃,说明当地的大气压高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C.冰熔化时温度保持 0℃不变, 说明冰是晶体
D.加热相同时间时,冰升温比水快, 说明冰的比热容比水大
5.家用轿车四冲程汽油机工作时为轿车提供动力的冲程是( )
第 1 页(共 9 页)
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
6.如图甲所示,把 10℃牛奶放在初温 60℃的热水中加热, 每隔 1 分钟测量一下水和牛奶的温度,描绘
出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曲线 E 表示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B.牛奶吸收热量, 温度上升
C.水放出热量,温度下降
D.从上述变化过程中可以得出水的比热容比牛奶的比热容大
7.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下列增大铁丝内能的四个做法中,与另外三个方法不同 的是( )
A.摩擦铁丝, 使它变热 B.把铁丝放在火上烤, 使它变热
C.反复敲打铁丝, 使它变热 D.给铁丝通电,使它变热
8.关于物体内能的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对外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可能会减少
B.物体吸热时,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C.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D.物体放热时,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9.如图所示实验, 试管口木塞冲出过程( )
A.试管口出现的白雾是水蒸气
B.试管口出现白雾说明水蒸气内能增加
第 2 页(共 9 页)
C.能量转化情况与内燃机压缩冲程相同
D.水蒸气对木塞做功, 水蒸气的内能减少
10.20 kg、温度为 30 ℃的水与 30 kg、温度为 20 ℃的水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20 kg、温度为 30 ℃的水具有的热量多
B.30 kg、温度为 20 ℃的水具有的热量多
C.两者的比热容相同
D.两者具有相同的内能
二 、填空题
11.过春节时, 人们总喜欢燃放鞭炮,其中有一种鞭炮无需用火点燃, 只要稍用力将它甩向地面,鞭炮
与地面发生碰撞时通过 的方式, 使它的内能 ,从而引爆鞭炮。
12.在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 甲、乙是两个演示实验示意图; 丙、丁是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中的两个 冲程示意图。与压缩冲程原理相同的是 图所示的演示实验;汽油机利用内能来做功的冲程是
图。
13.如图是小明制作的简易“蒸汽船”型。将盛有一定量水的铜容器安装在“船体”上, 用蜡烛对铜制
容器底部加热, 一段时间后铜管会向右喷蒸汽,“蒸汽船”就向左行驶。
(1)蜡烛对铜制容器加热导致容器内水温升高,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2)当铜管向右喷蒸汽时“船体”获得喷出的蒸汽对其向左的推力,这说明了 。
(3)铜质容器底部在加热过程中被氧化, 生成的黑色物质是 。
第 3 页(共 9 页)
三 、实验题
14.热机发明后,一直在持续的改进和发展中。
材料一:1769 年, 法国人居纽制造出蒸汽机推动的三轮汽车(如图甲),传统蒸汽机的燃料在汽缸外部
燃烧(如图乙),热效率为 5%~8%。
材料二:1862 年, 法国人德罗夏提出内燃机(内燃指燃料在汽缸内燃烧)的四冲程循环理论:①汽缸的 向外运动造成的真空将混合气体燃料吸入汽缸;②通过汽缸的向内运动对进入汽缸里的燃料进行压缩;
③高压燃烧气体产生巨大爆发力;④将已经燃烧的废气从汽缸中排出。
材料三:1876 年, 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以四冲程为依据的煤气内燃机,利用飞轮的惯性使四冲程自动实
现循环往复,内燃机的效率达到 14%。
(1)四冲程循环理论提及的“ 巨大爆发力”由如图中的 冲程实现。
A. B. C. D.
(2)德罗夏提到的内燃方式是基于 的猜想。
(3)老师在重复演示“做功改变内能 ”实验(如图丙)之间,需在拔出活塞后将厚玻璃筒甩几下,其目
的是: 。
四 、解答题
15.实验装置如图,在一个厚壁玻璃筒的底部,放一块浸有少量乙醚的棉花。当迅速下压玻璃筒内的活
塞时, 筒中棉花发生了什么变化?请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进行解释。
第 4 页(共 9 页)
3.5 物体的内能同步练习答案解析
一 、选择题
1.D
【解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做功和热传递,根据各个选项的内容进行判断即可。
A.用砂轮磨刀时, 刀具发烫,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方式为做功;
B.热机压缩冲程, 气缸内温度升高, 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方式为做功;
C.小孩从滑梯上滑下, 臀部发烫, 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方式为做功;
D.烧红的金属放到冷水中,温度降低,将内能转移到冷水中, 方式为热传递。
故选 D。
2.D
【解析】(1)内能是组成物体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势能的总和;(2)改变内能 的方式有热传递和做功两种方法;(3)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和比热有关;(4)同一物体温
度的高低能反映出内能的大小, 温度高内能大,反之则小。
A.温度为 0℃的物体没有内能,说法错误,0℃的物体构成物体的分子仍在运动,是有内能的,A 错误;
B、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唯一方法,改变内能除了热传递还有做功, B 错误;
C、温度相等的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内能相同,一杯水和一桶水比热相同,温度相同,但他们的质量不同,
所以内能是不同的, C 错误;
D、同一物体温度升高, 它的内能一定增大,同一物体温度越高表示内能越大,说法正确,D 正确。
故选 D
3.
解: A.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有关,温度不是决定物体内能大小的唯一因素,应考虑
其它因素, 如质量、状态等。故 A 错。
B、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 热传递的方向:从高温到低温,热量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但内能 小的物体温度可能比内能大的物体温度高,因此热量也可能由内能小的物体传给内能大的物体, 故 B
错;
C、热量不是状态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故 C 错;
D、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是等效的; 故 D 正确。
第 5 页(共 9 页)
故选: D。
4.
解: A.图象中 BC 段是冰的熔化过程,虽然温度不变,但熔化过程必需吸热,故 A 错误;
B、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沸点是 98℃, 说明当地的大气压低于一个标
准大气压, 故 B 错误;
C、由图象可知, 在 BC 段,物质的温度保持 0℃不变, 所以该固体的熔点是 0℃, 此过程中物质正在熔
化,是晶体,故 C 正确;
D、冰完全熔化为水时,质量不变;同一个加热器进行加热,加热时间相同时冰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
冰升温比水快(即冰上升的温度较高), 由 Q=cm△t 可知,冰的比热容比水小; 故 D 错误。
故选: C。
5.C
【解析】家用轿车上的四冲程内燃机工作时, 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提供了动力.
故选 C.
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包括: 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其中排气冲程是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
做功, 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为其提供能量.
6.
解: A.装有凉奶的奶瓶放在热水中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由图乙可知,F 的温度不断升高,因此表
示热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曲线 E 表示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故 A 叙述正确;
B、图中所示牛奶吸收热量,温度上升,故 B 叙述正确;
C、水放出热量,温度在下降, 故 C 叙述正确;
D、由于水和热奶的质量关系可能不同,因此我们不能仅凭图象判断水的比热容比牛奶的大,故 D 叙述
错误。
故选: D。
7.B
【解析】(1)热传递是能的转移过程,即内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能的形
式不发生变化;
(2)做功实质是能的转化过程, 做功的过程中能量的形式变了,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第 6 页(共 9 页)
A.摩擦铁丝, 使它变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了铁丝的内能;
B、把铁丝放在火上烤, 使它变热,是通过热传递改变铁丝的内能;
C、反复敲打铁丝, 使它变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
D、给铁丝通电,使它变热,是通过做功增加了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故答案为: B
8.A
【解析】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移;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化。
A.物体对外做功时,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因此物体的内能可能会减少,故 A 正确;
B、物体吸收热量,若同时对外做功, 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加, 故 B 错误;
C、对物体做功时,若同时对外放热,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加,故 C 错误 ;
D、物体放热时, 若外界同时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加,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 A
9.D
【解析】木塞冲出过程也是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机械能的过程,水蒸气的内能会减小,温度降低。
A.试管口出现的白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不符合题意;
B、白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所以说明内能减小,不符合题意;
C、此过程的能量转化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类似, 不符合题意;
D、当加热试管到一定程度时, 水蒸气的内能足够大会将塞子冲出,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
能,水蒸气的内能会减小,温度降低,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10.C
【解析】(1)热量是热传递的过程中能量转移的多少,因此只能说“吸收或放出 ”,而不能说“含有
或具有 ”;
(2)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3)当物质的种类和状态相同, 但质量和温度不同时,内能的大小无法比较。
不能说具有热量,故 A.B 错误;
二者都是水,且状态相同,因此它们的比热容相同,故 C 正确;
第 7 页(共 9 页)
虽然二者都是水,但是温度和质量不同, 因此它们内能的大小无法比较,故 D 错误。
故选 C。
二 、填空题
11.做功; 增大
【解析】本题考查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 做功和热传递。
人在扔的过程对鞭炮做功使其内能增加, 从而引爆。
12.乙;丙
【解析】(1)四冲程内燃机的压缩冲程, 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 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在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时,气缸顶部火花塞点火。
甲图: 试管中高温的水蒸气将橡胶塞推出,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
乙图: 向下推动活塞,将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空气的内能。
那么: 与压缩冲程原理相同的是乙图所示的演示实验;
丙图中气缸顶部的火花塞点火, 说明是做功冲程。
因此汽油机利用内能来做功的冲程是丙图。
13.
解:(1)蜡烛燃烧放出热量被水吸收而增大水的内能,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内能的;
(2)当管向右喷落汽时“船体”获得喷出的蒸汽对其向左的推力,这说明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蜡烛燃烧放出的热量,使铜和氧气在加热过程中被氧化, 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故答案为:(1)热传递;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氧化铜。
三 、实验题
14.(1)C
(2)燃料在汽缸内燃烧,热量损失少,热效率高
(3)排出燃烧后的废气,吸入新鲜空气, 为下一次燃烧做好准备
【解析】(1)根据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判断;
(2)根据材料二分析解答;
(3)根据实验过程分析甩几下的目的。
第 8 页(共 9 页)
(1)四冲程循环理论提及的“ 巨大爆发力 ”来源于做功冲程, 根据图片可知,A 为吸气冲程,B 为压
缩冲程,C 为做功冲程, D 为排气冲程,故选 D。
(2)根据材料二可知, 德罗夏提到的内燃方式是基于的猜想: 燃料在汽缸内燃烧, 热量损失少, 热效
率高。
(3)老师在重复演示“做功改变内能 ”实验(如图丙)之间,需在拔出活塞后将厚玻璃筒甩几下,其目
的是: 排出燃烧后的废气,吸入新鲜空气,为下一次燃烧做好准备。
四 、解答题
15.
答:当迅速下压玻璃筒内的活塞时,活塞压缩空气做功,玻璃筒内空气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当达
到棉花的着火点时, 棉花燃烧。
第 9 页(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