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张良奇遇》□ 王慧芬
教学目标:1、根据注释译课文,并辨析掌握涉及的词类活用现象。 2、分析人物的思想个性,理解课文主题。教学重难点:掌握词类活用现象;分析出人物的思想个性。教学工具:录音机,磁带,小黑板。
板书设计: 张良 奇 黄石老人 捡鞋 敬老,改过,守信 穿鞋 择人之严 约会
教学反思:1、由于文字浅显,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根据注解翻译课文,取得较好的自主学习效果。2、以“奇”字设疑贯串对全文的理解,这样课文分析的整体性较强,但还得在讲析过程进一步强调文句理解的落实。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课:汉高祖刘邦在建立帝业后分封功臣时,曾夸赞一个人有“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的才能,后代流传下成语“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个人是谁?(张良,是刘邦的重要谋士)对,本文就是介绍他的一次奇遇。哪位同学介绍一下他这个人?(根据注解介绍) 教师补充:张良,字子房,楚汉战争期间,多次为刘邦出奇谋,在歼灭楚军,建立汉王朝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封为“留侯”。“张良奇遇”的故事发生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韩国人出身的张良为韩报仇,与一个力士,用一把铁锤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暗袭秦始皇,失败。张良因此逃亡到下邳躲藏。张良在下邳桥上散步时,偶遇了一位老人,得到了老人送他的一本姜太公所著的书《太公兵法》。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个神奇的故事。二、听录音,再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三、疏通文字,了解文意。同桌互助自译课文,划出疑难字词。班内交流疑难字词,交流解答,教师作适当点拨。教师出示小黑板,归纳通假字,词性活用现象。 A:良鄂然(“鄂”通“愕”,惊讶) B: 下取履(名词作动词,下桥) 履我(名词作动词,给穿鞋) 随目之(名词作动词,望着) 衣褐(名词作动词,穿着) 理解课文主题及把握人物思想性格。问:张良奇遇了谁?(黄石老人,又称圯上老人) 从何可见是一位老人?(“老父”,古代对老人的尊称)1.小组讨论:这位老人“奇”在何处?从原文找根据。讨论后明确:(1)衣着怪,一身平民打扮。(“衣褐”) (2)行动怪:故意丢鞋叫人去捡并穿上(“直堕下坯圯下”,“履我”);走出里把路又回来与人约会(“父去里所,复还”);赴约会又很早前往(“平明”“鸡鸣”“夜未半”)。 (3) 脾气怪:穿了鞋子就大笑而去,见了张良迟到就发火,见他早到又喜不自禁。 (4)从怀中拿出的书也不知是哪里来的.(5) 他本人也来无影,去无踪,不知姓名,籍贯,身份。(6) 他的预言,交代张良去找他的地方,也透着神秘。2.提问:推测一下,他会是什么人?为何这样对侍张良,是存心捉弄吗?(可能是当时一个不愿和统治者合作的隐士,他这是在试探,考验张良,体现他择人之严。)3.小组讨论:从张良角度看,他有无值得称奇的地方?也从文中找依据。明确:(1)忍辱敬老:“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长跪履之” (这里比较一下:当时刺秦王年少气盛,有一种鲁莽的侠气,却在一个老人面前能隐忍下来,更见其思想个性)(2)三次赴约,一次比一次早,可见他守信重诺,善于改过。(3)“常习诵兵书”,可见他学习认真。4,小结:所以说全文是围绕着一个“奇”字展开的,奇人加奇事,给全文笼上神秘怪异色彩,极为吸引人。而张良也正因有了这一次奇遇,后来熟读兵书,谋略过人,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张良遇黄石老人一事对张良一生性格的发展,一生的功业和结局都有重要影响。五、齐读课文,进一步巩固理解。六、布置作业:1.翻译全文2.完成课后练习 导课补充知识 点拨设疑提示,点拨补充设疑点拨补充小结 解释成语 听录音,自由朗读自译课文归纳文言现象掌握词类活用现象小组讨论并互相补充归纳分析人物思想 小组讨论齐读课文 激发学生学本文的兴趣了解故事背景,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物忍耐的个性朗读培养语感本文文字较浅,以学主自学为主突出重要的文言现象以问题串联对课文的理解,涉及的文句也要求学生落实,既体现对课文理解的整体性,又顾及到基本知识的落实通过讨论分析,理解张良思想个性归结写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