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
课题 3.3蝶恋花·答李淑一
教学 目标 1、感受和领会苏州评弹的风格特点。 2、通过赏析,激发学生对说唱音乐及中国曲艺音乐的兴趣。 3、认识说唱音乐的基本形式、基本特征,通过方言、乐器、演唱形式等音乐要素,认识说唱艺术。
教学 重点 通过方言、乐器、演唱形式等音乐要素辨认说唱音乐。
教学 难点 让学生清晰地听出曲种的最主要特征并加以记忆。
教学 过程 教 学 内 容 与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和 关注的学生
情境导入: 欣赏动画《蝶恋花·答李淑一》 新授课: 作品简介: 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57年创作的,他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以丰富的想象追思杨开慧、柳直荀二位烈士,表达了革命者的高尚情操和精神境界。1985年弹词演员赵开升为这首词谱曲。 此曲为解放后弹词开篇的优秀作品之一。它既在评弹书场中演唱,又是歌唱家的独唱曲目。此曲唱腔运用评弹中蒋调和陈调的旋律,并吸收了戏曲的板腔变化手法而创作的一个富于抒情的完整唱段。整个唱腔优美抒情、细腻委婉,既保留了苏州弹词音乐的特点,又赋予了新时代的气息。 作者简介 赵开生(1936~)弹词演员。汉族,江苏常熟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州评弹(苏州评话、苏州弹词)代表性传承人,著名评弹表演艺术家。曾先后参加中篇《红梅赞》、《青春之歌》、《战地之花》、《春草闯宣》、《三斩杨虎》等的演出。所谱《蝶恋花·答李淑一》尤为成功,影响很大,还配以大型交响乐队伴奏及合唱队伴唱,创曲所谱《蝶恋花·答李淑一》尤为成功,影响很大,还配以大型交响乐队伴奏及合唱队伴唱,创曲艺演唱之先例。 作品背景 这首词为毛泽东(1893~1976)于1957年写成。他用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以丰富的想象追思杨开慧、柳直荀二位烈士,表达了革命者高尚情操和精神境界。1958年弹词演员赵开生为这首词谱曲。 音乐知识 苏州弹词:简称“弹词”以说、噱、弹、唱为主要艺术手段,流行于江苏、浙江、上海一带。表演者使用苏州方言自弹自唱,有一人、双人和三人以上的表演形式。其唱腔优美动听,流派纷呈。苏州弹词以小三弦、琵琶为主要伴奏乐器,也可采用醒木作为道具击节拢神。 作品赏析 《蝶恋花·答李淑一》全曲分为上、下两段。 第一段散板,表达了“我失骄杨君失柳”的痛惜心情,简短的两小节过门后,用十度、七度两次上行音程大跳,表述烈士们已飞上九重霄,轻松地飞到月宫,吴刚奉上桂花酒,四句音乐的旋律起伏较大,每句各具特点,深切地表达了对杨、柳二位革命先烈的悼念之情。 第二段以舒展的旋律在低音区表现嫦娥的寂寞,用悠扬的慢板和八度大跳描述她心潮起伏,甩开长袖,在万里长空为烈士的忠魂翩翩起舞的神话意境。最后一句,在高音区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报道中华大地的变化,使听众感到激动无比。 1.《蝶恋花答李淑一》它有哪些语言特点 小组回答:唱腔优美抒情、细腻委婉,既保留了苏州弹词的音乐特点,有赋予了新时代的气息。 2.《蝶恋花答李淑一》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小组回答:音乐抒发了作者对烈士崇敬缅怀之情,揭示了革命者的博大胸怀,最后一句“泪飞顿作倾盆雨”铿锵有力,表现出难以抑制的革命激情。 3、《蝶恋花答李淑一》它有哪些语言特点 小组回答:唱腔优美抒情、细腻委婉,既保留了苏州弹词的音乐特点,有赋予了新时代的气息。 4、哪几个字最能表达作者的悲愤之情 小组回答:忽报人间曾伏虎 5、这段唱腔的主要伴奏乐器是什么 小组回答:琵琶、三弦 激趣导入,引入话题。
板 书 设 计 作品简介: 作者简介 作品赏析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