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散步》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散步》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6 21:2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散步》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尊老爱幼的人性美。
2.品味文章生机蓬勃的意境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
4、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语言美。
2、难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2分钟)
有一种水,能让你喝醉,这种水叫作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作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辛辛苦苦抚养我们长大,培养我们成才。当有一天他们垂垂老矣,肩不能担担手不能提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莫怀戚的脚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二、初读感知 (8分钟5+3)
朗读,思考:
(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
(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教师:大家深情的朗读,使我也仿佛沉浸在亲情的世界里,我想大家一定感知了许多道理,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以上两个问题。
提问: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我们一家四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提问:春天的田野美吗?(很美)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明确:第4/7小节
提问: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第4段:田野、新绿、嫩芽、冬水
第7段:菜花、桑树、鱼塘(“粼、鳞”、)
提问:品读这两个片段,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
明确:第4段:意境:蓬勃的生机——哲理:珍爱生命
第7段:意境:春天的召唤——哲理:热爱生活
提问:景色真美啊!(板书:景色清美)这么美的春天,这么美的田野,为什么我的母亲一开始并不想出来走动呢?
明确:年纪大,走不动。
提问:后来为什么又愿意出来走动了呢?
明确:听从了“我”的劝告。
提问:“我”为什么坚持让母亲多走走呢?
明确:我庆幸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天,在这个春日融融的日子里,陪伴母亲散步锻炼身体。
提问:妻子儿子和我齐齐出动,一起陪伴我的母亲散步,从这些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明确:归结为“和美”(板书:关系和美)
三、研读学习 (10=5+5)
教师:下面就让我们把自己也融入这样一个“和美”的家庭,去感悟他们美丽的心灵。请大家互相讨论一下:
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理由是?
(2)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到底谁说了算?
明确:(1)学生自由发言(尊老、爱幼、责任等)
明确:(2)虽然我在家庭中的位置最重要(找出句子,面对各有理由的分歧,最决定的是我。归结“尊老”)但是,在互相尊重爱护的情况下,最终还是走了小路(归结“爱幼”),正能够体现出“和美”的家庭是由尊老爱幼的亲情链接而成的。
教师: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培根说“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明之举。”作为高度文明的现代人,我们更应该继承并发扬这一优良传统。
细读感悟(10=5+5)
教师:和美的家庭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需要我们用责任去维护。朗读最后一节,感悟此中真情。
提问:母亲很瘦,儿子很小,为什么“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呢?
明确:我背着的是上一代,妻子背着的是下一代。我和妻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对生活有一种高度使命感。(板书:情感醇美)
五、精读品味
教师:我们品味了本文清美的景色,和美的关系,醇美的情感,下面我们再来揣摩一下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之美。这个句子虽然不是写景,但我喜欢,展示“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提问:猜猜老师喜欢它原因?
明确:形式:形式对称,音韵和谐,相映成趣,清新淡雅。
内容:生生不息 (如果我们写作 增添亮色)
(这样的句子在文中还有很多,请画出来。简单交流)
提问:散步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作者通过这件小事,反应的一个重大的话题,这种写法叫什么?
明确:以小见大,以小见大,以轻衬重,体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再读回味
教师:最后,让我们带着对文章的理解,对人物的欣赏,一起把文章再次朗读一遍。(配乐)
七、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