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复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复习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1-06 20:16: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面燃烧起来后,最合理简单的灭火的措施是(  )
A.用水冲灭 B.用嘴吹灭
C.拨打报警电话 D.用湿抹布盖灭
2.为增强安全意识,我们应学会识别某些图标,下列为“禁止带火种”的是(  )
A. B. C. D.
3.化学反应前后必定改变的是(  )
A.原子的种类 B.分子的种类 C.原子的质量 D.原子的数目
4.已知反应,则X的化学式为(  )
A. B. C. D.
5.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简明的表达形式,它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表达了化学反应的意义,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化学反应的快慢 B.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
C.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D.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6.只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知道的是(  )
A.反应物、生成物 B.各物质的物理性质
C.各物质之间的质量之比 D.反应条件
7.化学反应会受到温度、浓度等因素的影响。烧烤时,用扇子向红热的木炭扇风,反应会加快,火会更旺,其原因是(  )
A.反应温度降低 B.CO2浓度增大
C.O2浓度增大 D.降低木炭着火点
8.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食物腐烂 B.呼吸作用 C.火药爆炸 D.铁生锈
9.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X+H23HCl+Si (高纯)是工业制硅流程中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则X为(  )
A.SiCl B.SiCl4 C.SiHCl3 D.SiH2Cl3
10.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
C.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D.该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丙的质量比为3:17
11.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只向其中一份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同时放在两支试管内加热,下列有关放出氧气质量(g)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图中a是纯氯酸钾曲线,b是混有二氧化锰的曲线),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2.实验室为测定一定量的铁粉和碳粉的固体混合物中碳粉的质量分数,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得到16.5g不溶性固体,再在空气中完全灼烧,待其变为黑色固体(CuO)后,称量黑色固体为15g。则原固体混合物中碳粉的质量分数为(  )
A.75% B.30% C.56% D.50%
二、非选择题
13.通过两个月学习,我们认识了多种物质,体会到人类对物质的研究是一种科学探究的过程,按照科学的程序进行研究会大大提高研究的效果。
请认真阅读材料,根据材料填写下列空格:
在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能溶于水的气体,密度约为空气的1.5倍。二氧化碳气体在一定压强和低温条件下能够变成白色块状或片状固体,俗称“干冰”。
二氧化碳溶于水后,部分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与溶质氢氧化钙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且没有毒性,可用作科学实验和工业生产的保护气;它既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所以可用来灭火。但存储镁粉的仓库起火,消防员会采用覆盖沙土等方法灭火而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因为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产生耀眼白光,生成一种金属氧化物和一种黑色颗粒炭,放大量热。二氧化碳是农业生产中最好的气体肥料,还是工业上生产尿素、甲醇、碳酸氢铵和碳酸氢钠等的重要原料。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碳中和”是指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被植物光合作用、人工转化等途径抵消,实现二氧化碳的相对零排放。“碳中和”的基本途径是“减排”(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增汇”(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和转化)。我国在尽可能“减排”的同时积极探索“增汇”的途径,例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重要的工业原料二甲醇,有效实现增汇。
(1)二氧化碳的用途(填写两条)①   ,②   。
(2)用下图所示方法,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下层蜡烛的火焰先熄灭,上层蜡烛的火焰后熄灭。上述现象体现了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3)根据信息写出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   。
(4)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CH3OH),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图中微粒恰好完全反应,丙是甲醇)所示。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①甲醇(CH3OH)组成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最简整数比);44g二氧化碳与   g甲醇中所含的碳元素质量相等。
②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③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关于化学变化你能获得的信息有(各写一条):宏观方面   ;微观方面   。
(5)根据对以上信息的理解,你认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选填字母序号)。
A.将二氧化碳灭火可以实现“增汇”
B.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不仅可以实现“增汇”,还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C.工业上将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压缩封存,用于生产尿素,可以实现“增汇”
D.“减排”和“增汇”并举能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减缓温室效应
14.书写下列化学方程式。
(1)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物质:   。
(2)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会污染空气。有人设计在尾气处加装催化剂,将其转化成无污染的空气中占比最多的一种单质和一种可以灭火的化合物:   。
(3)气体打火机用的燃料是丁烷(C4H10),丁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其化学方程式:   。
(4)写出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5)金属镁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扑救,因为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单质,写出其化学方程式:   。
15.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对实验的创新不仅增添趣味性,还有助于更好地达到实验目的。
(1)实验甲可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浸湿的纸质小花   ;若Y形管右端未出现浑浊现象,原因可能是   。
(2)如实验乙所示,将一定量的红磷、白磷分别浸入80℃热水中、升高左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观察到红磷   ;升高右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观察到白磷   。据此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
(3)实验丙中观察到红磷燃烧,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注射器内的液体慢慢流入Y形管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前注射器内至少应注入   mL蒸馏水。
16.我市覃塘区石灰石资源丰富,某石灰厂为了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往盛有300 g稀盐酸的烧杯中依次加入粉碎后的石灰石样品(杂质不与盐酸反应),充分反应后,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石灰石样品/g 25 15 10
烧杯中物质总质量/g 316.2 326.8 m
请回答:
(1)CaCO3中钙、碳、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写最简比);
(2)表中m=   ;
(3)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4)求该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2.【答案】C
【解析】【解答】A、A图标是禁止吸烟。A答案错误;
B、B图标是禁止燃放烟花爆竹。B答案错误;
C、C图标是禁止带火种。C答案正确;
D、D图标是禁止放易燃物。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易燃易爆物图标分析。
3.【答案】B
【解析】【解答】A、原子种类不发生变化,A错误;
B、分子种类会发生变化,比如过氧化氢分解,B正确;
C、原子质量不变,C错误;
D、数目不变,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变化,但原子种类及数目不发生变化。
4.【答案】B
【解析】【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C、H、O的个数分别是0、0、6,生成物中含C、H、O的个数分别是2、4、6,故反应物中还应含2个C、4个H,故X的化学式为:C2H4。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5.【答案】A
【解析】【解答】A、根据化学方程式无法得知化学反应的快慢,符合题意;
B、化学方程式中,等号上方标注的为反应条件,不符合题意;
C、化学方程式中,等号左边为反应物,等号右边为生成物,不符合题意;
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得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关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确定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物质间质量关系。
6.【答案】B
【解析】【解答】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参加反应的各微粒之间的个数比;参与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比;但是不能体现各物质的物理性质;
故答案为:B。
【分析】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同时,化学计量数代表了各反应物、生成物物质的量关系,通过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还可以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7.【答案】C
【解析】【解答】烧烤时,用扇子向红热的木炭扇风,空气流速加快,氧气浓度增大,火会更旺,故选C;
故答案为:C。
【分析】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8.【答案】C
【解析】【解答】食物腐烂、呼吸作用、铁生锈都是很慢不易觉察的氧化反应,属于缓慢氧化,而火药爆炸是由于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引起的;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缓慢氧化是比较慢的不易觉察的氧化反应分析。
9.【答案】C
10.【答案】D
【解析】【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确定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进行有关计算:
A、根据甲乙丙丁反应前后数据分析可知:甲乙是反应物,丙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丁的质量不变为没有反应的杂质,也可能是催化剂,该反应的表达式为:故不符合题意;
B、根据数据分析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 ,故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D、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70%-42%=28% ,乙的质量为14%-(1-10%-42%-40%)=6% , 生成的丙的质量为40%-(1-10%-14%-70%)=34%,则 该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丙的质量比为6%:34%=3:17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密闭的容器内的总重量相等以及质量守恒定律来解答。
11.【答案】C
【解析】【解答】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只向其中一份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同时放在两支试管内加热,加热一段时间才能产生氧气,纯氯酸钾加热至分解速率较慢;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反应速率变快,至反应结束所需的时间较少,两份氯酸钾的质量相等,所以最终生成的氧气质量相等,故答案为:C。
【分析】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据此分析。
12.【答案】B
【解析】【解答】 设16.5g不溶性固体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x
x =12g
原固体混合物中碳粉的质量为:16.5g-12g=4.5g
设与硫酸铜反应的铁的质量为y
Fe +CuSO4= Cu +FeSO4
56 64
y 12g
y=10.5g
因此原固体混合物中碳粉的质量分数为
故选:B。
【分析】 根据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碳粉与硫酸铜不反应,因此16.5g不溶性固体为碳粉和铜的质量之和,在空气中灼烧,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13.【答案】(1)灭火;气体肥料(合理即可)
(2)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可燃、不助燃
(3)Mg+CO2 MgO+C
(4)3:1;32;H2+CO2 CH3OH+H2O;物质种类的发生改变(合理即可);原子种类不变(合理即可)
(5)A
【解析】【解答】(1)二氧化碳可用于制汽水、碳酸氢铵、灭火、做气体肥料等;故填:灭火;气体肥料;
(2)用下图所示方法,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下层蜡烛的火焰先熄灭,上层蜡烛的火焰后熄灭。上述现象体现了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具有的化学性质是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
(3)根据“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产生耀眼白光,生成一种金属氧化物和一种黑色颗粒炭,放大量热”和质量守恒定律以及碳的物理性质可知,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Mg+CO2 MgO+C;
(4)①甲醇(CH3OH)组成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4)=3:1;设:44g二氧化碳与质量为x的甲醇中所含的碳元素质量相等,则有: ;
②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的反应物是氢气和二氧化碳,生成物是甲醇和水,反应条件是催化剂,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H2+CO2 CH3OH+H2O。
③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关于化学变化你能获得的信息有(各写一条):宏观方面:物质种类的发生改变;微观方面:原子种类不变;
(5)A、将二氧化碳灭火可以可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不能实现“增汇”(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和转化),说法不正确;
B、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时,可实现二氧化碳转化,不仅可以实现“增汇”(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和转化),还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说法正确;
C、工业上将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压缩封存,可实现二氧化碳转化,用于生产尿素,可以实现“增汇”,说法正确;
D、“减排”(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增汇”(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和转化)并举能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减缓温室效应,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确定其用途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及不支持燃烧不可燃分析;
(3)根据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和氧化镁分析;
(4)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及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元素种类等不变分析;
(5)根据减排与增汇的特点分析。
14.【答案】(1)3Fe+2O2 Fe3O4
(2)2NO+2CO N2+2CO2
(3)2C4H10+13O2 8CO2+10H2O
(4)2H2O2 2H2O+O2↑
(5)2Mg+CO2 2MgO+C
【解析】【解答】(1)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物质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3Fe+2O2 Fe3O4 。
(2)由题意可知,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空气中占比最多的一种单质和一种可以灭火的化合物 ,由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及空气的组成可知,生成物为氮气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2NO+2CO N2+2CO2 。
(3) 丁烷完全燃烧是丁烷与氧气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C4H10+13O2 8CO2+10H2O 。
(4)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是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 。
(5) 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单质,化学方程式为2Mg+CO2 2MgO+C 。
【分析】根据方程式书写原则分析,书写方程式首先要尊重客观事实,即正确书写出该反应中涉及到的物质的化学式,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按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等配平。
15.【答案】(1)变红;盐酸浓度大,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较多氯化氢气体
(2)不燃烧;燃烧;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
(3);6
【解析】【解答】(1) 实验甲中大理石和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能产生碳酸,可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浸湿的纸质小花变红,若Y形管右端未出现浑浊现象, 可能是盐酸浓度大,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较多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干扰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
(2)将一定量的红磷、白磷分别浸入80℃热水中、升高左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因温度不能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观察到红磷不燃烧,升高右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白磷接触氧气且温度可达到着火点,观察到白磷燃烧,由此说明燃烧需与氧气接触和温度达到着火点。
(3)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 红磷燃烧消耗Y形管内氧气,体积,注射器中水会进入Y形管,进入水的体积为消耗氧气体积,Y形管内氧气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即6毫升,所以实验前注射器内至少应注入6毫升蒸馏水。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盐酸浓度过大,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时会干扰二氧化碳验证分析;
(2)根据燃烧需温度达到着火点和与氧气接触分析;
(3)根据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及磷燃烧消耗装置内氧气,水补充减少体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分析。
16.【答案】(1)10∶3∶12
(2)336.8
(3)7.3%
(4)解:设25 g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z。
CaCO3 +2HCl = CaCl2 +H2O +CO2↑
100       44
z       8.8g
= 解得z=20 g
该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 ×100%=80%
答:该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80%
【解析】【解答】(1)CaCO3中钙、碳、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40:12:(16×3)=10∶3∶12
(2)由第一次可知生成二氧化碳质量=300g+25g-316.2g=8.8g,即25g石灰石完全反应生成8.8g二氧化碳;
则加入40g石灰石时,如果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14.08g,
但是实际生成二氧化碳质量:300g+40g-326.8g=13.2g,
说明第二次时碳酸钙过量,因此第三次加入石灰石不能反应,m=326.8g+10g=336.8g。
(3)设氯化氢质量为x,
2HCl +CaCO3═CaCl2+H2O+ CO2↑
73   44
x   13.2g

x=21.9g,
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100%=7.3%,
【分析】(1)在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
(2)根据表格中数据分析。
(3) 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碳酸根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未知量是参加反应盐酸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