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清朝形势图(1820年)
1300万
960万
◎现代中国版图
那次的战争,我们称之为鸦片战争,英国人则称之为通商战争,两方面都有理由。······就世界大势论,那次的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蒋廷黻(fu)《中国近代史》
鸦片战争,固然有中英之间文化观念上的差异,也有不同贸易政策的冲突。但是,就其原因及本质而言,它是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为了扩大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拓展殖民地而以鸦片敲开中国国门的一场侵略战争。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刚要上 第五单元 晚晴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课程标准:
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1842年《南京条约》
1860年火烧圆明园
1839年虎门销烟
魏源的《海国图志》
中国近代史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年
1919年
1949年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新中国成立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和重要标志事件
第五单元 晚晴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英国棉纺织厂
男耕女织
皇上,居住在这样的国家多安全啊!
三角贸易示意图
闭关锁国
对外扩张
维多利亚女王
《权利法案》
道光皇帝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
【探究思考】我们有本土作战的先决条件,又拥有百倍于英军的武装,为何却败于远道而来的总兵力仅1万人的英军?
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英国的早期铁甲舰“Minotaur”(“马那杜”)
清朝水师旧式船只
清军的简陋装备
装备落后
船坚炮利
确立君主立宪制
开展工业革命
军事实力强大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小农经济占主体
装备落后、军备废弛
英
中
殖民扩张
闭关锁国
我们有本土作战的先决条件,又拥有百倍于英军的武装,为何却败于远道而来的总兵力仅1万人的英军?
中国统治者由于闭关锁国对世界的变化浑然不觉;
中国社会仍然停留在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统治仍很顽固;科技落后
结论:
1、两种文明的碰撞导致战争的发生
2、战争必然发生、中国注定要失败
3、农业文明无法抗衡先进的工业文明
殖民与夺利
腐朽与富庶
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把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
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代表人物 中国 世界
政治
经济
军事
外交
文明
综合
君主专制统治依旧顽固。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生产方式,科技落后。
逐步确立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相继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据主导地位
八旗和绿营作战能力低下,
装备陈旧,使用的是冷兵器
船坚炮利、使用的是热兵器
闭关锁国
殖民扩张
农耕文明
工业文明
仍停留在封建社会,
对外:浑然不觉
对内:社会阶级矛盾激化。
资本主义迅速崛起
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1.“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的演讲“(虎门销烟)……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对付中国的唯一办法,就是先揍他一顿,然后再作解释,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这反映了英国的根本意图是
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B.满足工业革命的扩张需求
C.制造中英贸易争端 D.实现中英两国的平等贸易
呢绒、布匹
茶叶、生丝等
(很难卖出去 )
(很畅销)
贸易结果:
许多白银流入中国
英国
中国
(出超地位)
正常贸易
贸易逆差
危及清朝统治
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
战前的中英贸易
借口
扭转
实质:打开中国市场,满足其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
材料:为了弥补贸易差额,外国必须支付大量的白银。19世纪初,从广州流入的白银,每年约在100万两至400万两之间。直到19世纪二三十年代,每年仍旧出超二三百万两以上。这种贸易状况,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扩张的需要是尖锐对立的。于是,英国商人便开始利用鸦片这种特殊商品,作为打开中国大门的重要手段。
——李侃《中国近代史》
鸦片战争
(1840年—1842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1860年)
二、两次鸦片战争
1、第一次鸦片战争
(1)原因
①根本原因:
②直接原因:
二、两次鸦片战争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
英国为了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
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命卿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林则徐
道光帝
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查禁鸦片。从6月3日至25日,在林则徐亲自主持下,将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向世界表明了清政府禁烟的决心。
严重摧残吸食者个人身体健康,吸食者一旦成瘾,极难戒除;
购买鸦片让许多人贫困潦倒,一些人铤而走险,违法犯罪;
大量白银外流,国家税收难以保障(清廷最为担心的一条);
国民体质减弱,军队战斗力大大减弱。
林则徐虎门销烟。
阶段一(1840年6月~1841年初):
侵入广东海面-进攻厦门-攻占浙江定海-天津白河口-南下广东
阶段二(1841年初~1842年8月):
强占香港岛-进攻镇江-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
1、第一次鸦片战争
(2)过程:
1840.6——1842.8
(3)结果:
清政府被迫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二、两次鸦片战争
1、第一次鸦片战争
主要内容 对中国的主要危害
五口通商(广、厦、福、
宁、上)
赔款(2100万银元)
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协定关税
开了勒索赔款的恶例,加重了人民负担,阶级矛盾尖锐
破坏了领土完整和主权
破坏了贸易、关税主权;
逐渐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英割占香港岛
《南京条约》
《五口通商章程》
《虎门条约》
领事裁判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
“因英国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保存所用物料。……准将香港一岛给予 。” ——《南京条约》
中美《望厦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
“巡查贸易”
传教权
破坏中国的领海主权
为以传教为名的侵略行为奠定基础
领事裁判权:外国公民中华犯罪,领事有权依据本国法律审理,中国无权干涉。
片面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不是相互的,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得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
(3)结果:
二、两次鸦片战争
1、第一次鸦片战争
(3)结果:
清政府被迫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4)影响
《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长期影响中国近代历史进程,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
半殖民地 半封建(有封建、资本主义因素)
政治上 主权受到破坏 有封建因素(封建势力在)
有资本主义因素(民族资产阶级尝试一些政治制度)
经济上 列强用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等手段逐步控制中国经济 有封建的(自然经济存在但已经解体)
有资本主义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文化上 传教 有封建的(封建思想存在)
有资本主义(向西方学习)
中英《南京条约》及《虎门条约》
中美《望厦条约》
中法《黄浦条约》
二、两次鸦片战争
思考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日本人看鸦片战争之结局:假设现在让华盛顿作中国的皇帝,让惠灵顿作他的将军率领中国军队同英国军队作战,结果胜负如何呢 即使中国拥有大量的军舰大炮,也要被英国的土枪和帆船打败的。由此看来,战争的胜败,既不在于帅,也不在于武器,而完全在于一国之根本力量。
——福泽渝吉《文明论概略》
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
根本原因:
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清政府政治腐败,军备落后
腐朽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二、两次鸦片战争
在鸦片战争后的几年间,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据有关资料统计,到1845年外国商品输入中国的总量达到1053万元。但是大量的外国商品难以适销,往往积压于各口岸仓库。
——刘斌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他们满以为打开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就能大量销售产品,获得高额利润。然而,事实并非如此。1855年以前的十多年间,英国对华工业品贸易始终在200万英镑左右徘徊。
①自然经济的抵制
②中国百姓购买力低下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后的最初几年间,外国商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
③英国产品不符合中国人需求
材料:1853年,拥有3.6亿人口的中国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价值只有0.75便士,而仅有14600人的洪都拉斯,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934.5便士,恰好是中国的1246倍。他们把英国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
——《中国近代现代史》
①西方列强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②英法等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遭到清政府拒绝。
二、两次鸦片战争
亚罗号事件:1856年10月,广州水师扣押了挂着英国国旗的走私船亚罗号。英国要求释放船员并赔礼道歉。叶名琛释放船员,但没有赔礼道歉。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马神甫事件:1856年2月广西西林县知县张鸣凤根据村民控告,经调查核实后,把法国神甫马赖逮捕并处死。法国政府以此为借口派一支远征军并通告英国政府。1857年英法联军攻占广州,扩大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③导火索:“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二、两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 1856-1860年)
①第一阶段:1856年---1858年
英法联军:攻广州、占大沽、逼天津
中国: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②第二阶段:1859年---1860年
英法联军:攻天津、进北京、火烧圆明园
中国:被迫签订《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过程
(2)过程:
二、两次鸦片战争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
“有一天,有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另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在将来交付审判的时候,一个强盗就会被人们叫做法兰西,另一个叫做英吉利。”
................
复原后的圆明园
圆明园复原图
jun
圆明园十二兽首
圆明园十二兽首
圆明园十二兽首级
目前已回归的有8件,仍有4件下落不明。
二、两次鸦片战争
条约 时间 签约国家 影响
《天津条约》 1858 中英中法
《北京条约》 1860 中英中法
《北京条约》 1860 中俄
《瑷珲条约》 1858 中俄
(1)原因
(2)国家:
(3)过程与结果
(4)影响
2、第二次鸦片战争
①1856年英法进攻广州,美俄调停
②1858年 进逼天津,签订了《天津条约》
③1860年攻陷津京,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
根本原因:
主要原因:
直接原因:
借口:
英法(主凶)、俄美(帮凶)
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列强要求修约,被清政府拒绝。
英国“亚罗号事件” (法国“马神甫事件”)
英法获得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权益;
鸦片以“洋药”纳税进口,实现鸦片贸易合法化。
俄国抢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
千米的中国土地,还把俄方提出的边界走向强加给
中国,为此后大规模侵占中国领土制造根据。
促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中国的独立、领土、主权遭受到严重侵犯,
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两次鸦片战争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占的中国领土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的中国领土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和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的中国领土
1881年中俄《伊犁条约》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占的中国领土7万多平方公里
从19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俄国共侵吞了我国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瑷珲条约》
不平等条约
马克思:“俄国不要花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麇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数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
——李鸿章:《因台湾事变筹画海防折》
①政治: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的侵犯
侵犯领土:
破坏主权:
香港岛、九龙司、东北100多万km2领土。
割地、内河航运权
协定关税
领事裁判权
②社会性质: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领土主权
——关税主权
——司法主权
③经济:
④外交:
⑤思想:
促进了中国的民族觉醒:中国从天朝上国的迷蒙中醒来,开始……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国际地位下降,被动挨打。
开眼看世界
3.林则徐曾致信英国女王称“通商已久,众夷良莠不齐,遂有夹带鸦片,诱惑华民,以致毒流各省者。谅贵国王向化倾心,定能谕令众夷,兢兢奉法。但必晓以利害,乃知天朝法度,断不可以不,懔遵也。”林则徐此举意在( )。
A.借助外交平等维护主权 B.禁止中英通商危害经济
C.严控鸦片恪守天朝法度 D.批判英国对华武装侵略
4.1840年《泰晤士报》报道林则徐的销烟为“暴力手段”,是“失败的”,“‘走私犯’和‘鸦片吸食者’被囚禁、虐待并施以酷刑”,“清政府官员是最罪恶的群体,他们默许纵容走私行为却可以逃避惩罚”。这些报道( )
A.改变了之后中英关系的走向 B.对战争爆发起推波助澜作用
C.真实还原了中国的禁烟运动 D.揭示了清政府的腐朽与落后
5.有学者认为,通过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国被迫开埠通商、废除行商制度、与英国协定关税、给予英国片面最惠国待遇等,英国因此实现了19世纪前期以来在华西方人反复论证、一再要求的目标。该学者意在说明( )
A.列强侵华有其历史必然性 B.鸦片战争是中外因素共振的结果
C.清王朝腐败导致中国战败 D.输出资本是英国侵华的根本动力
6.(2022秋·江苏学考)某条约规定,遇有交涉词讼,由英领事与中国官员会同查明其事;其英人如何处置,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领事官照办。该条约反映出英国人在华享有的特权是( )
A.片面最惠国待遇 B.领事裁判权 C.通商口岸传教权 D.协定关税
战后中国的反应
鸦片战争接近尾声时,道光皇帝询问英国俘虏的三个问题:英吉利到底在哪个方向?从新疆出发,通过陆路能够到达英国吗?英国女王是否婚配?——摘编自《清宣宗实录》
统治阶级高层:
普通民众:
议和之后,都门仍复恬嬉,大有雨过忘雷之意。海疆之事,啭喉触讳,绝口不提,即茶坊酒肆之中,亦大书“免谈时事”四字,俨有诗书偶语之禁。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
开明士大夫:
林则徐:“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开眼看世界
麻木不仁
“鸦片战争后对于协定关税一款,清政府反而沾沾自喜。作为国家主权的关税,自主权以遭外国掠夺而腐败的清政府,却陶醉于暂时的关税增赢的无知经济满足之中。”
封闭愚昧
是一部介绍西方国家科学技术和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源《海国图志》
徐继畬《瀛寰志略》
介绍了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及西方民主制度。书中插图42张,包括绘制的中国、朝鲜、日本地图及临摹的欧洲人的地图。
林则徐《四洲志》
在广州开办译馆,罗致译员,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包括国际法知识。
向西方学习
是书何以作 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
夷之长技有三:战艇、火器、养兵练兵之法。
三、开眼看世界
不屑
蛮夷
武威
德化
学习
西方
抵制
侵略
不贵
奇巧
先进
技术
西方观:
技术观:
外交观:
乾隆帝1793年致乔治三世的信
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九朝东华录》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思考:与五十年前乾隆帝的心态相比,“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提出反映了少数士大夫的心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三、开眼看世界
鸦片战争之启
思考:
1、林则徐、魏源、等人关注的焦点(共同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林则徐、魏源的思想有什么影响?
材料1 : 魏源:“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2:战争以严酷的实事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出现了《海国图志》、《瀛寰志略》等著作。这一代中国人···开始去了解西方···标志了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可惜的是,在当时对这两部意在警世的著作给予最大注意的,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人,日本社会因炮声而惊醒,中国社会却在炮声沉寂后昏昏睡去。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著
师夷长技以制夷,维护封建统治
进步性:
局限性:
对引导人们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仅有少部分人关注,大多数中国人仍然缺乏反省,新思想未形成理论,没有付诸实践。
人物 活动
林则徐
魏源
徐继畲
特点:
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自强的主张
意义:
介绍西方,学习西方
办译馆,集信息,编《四洲志》
编《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撰成《瀛寰志略》,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根本目的
局限性:
对西方的介绍并不系统全面,局限于学器物。
1、原因:
《南京条约 》签订后,清朝统治阶级高层封闭、愚昧与腐朽
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三、开眼看世界
11.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指出:“《海国图志》之论,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直至今日犹未脱离净尽。”这表明《海国图志》
A.极大地震撼了当时的思想界 B.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为维新变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D.是近代最重要的一部著作
12.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意义。”此处的“划时代”的含义主要是
A.中国第一次遭到外国的武装侵略 B.中国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C.英国完全把中国变为殖民地国家 D.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13.1860 年以前,《海国图志》在中国一直被视为不急之务而遭受冷落。而《海国图志》的传入使日本如获至宝,“到了江户则身价百倍,成为急需的御用之书”,并形成了《海国图志》 时代。对这种“墙里开花墙外香”现象的解读正确的是( )
A.魏源已经对西方的政治制度有了系统的认识
B.《海国图志》维护了清政府“天朝上国”的观念
C.《海国图志》在日本的广泛传播直接导致了明治维新运动的兴起
D.统治集团的认知差异影响着中日两国对西方文明不同的应变力
12.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意义。”此处的“划时代”的含义主要是
A.中国第一次遭到外国的武装侵略 B.中国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C.英国完全把中国变为殖民地国家 D.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深析鸦片战争之启
百年再回首:鸦片战争留给我们的......
只有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可能正视和反思她曾经遭受的屈辱。
只有勇于低头,汲取教训、改革求变,才能在帝国毁灭的废墟上迎接民族新生。
课堂小结
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
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两次鸦片战争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结果 中美《望厦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原因
经过及结果:第一阶段→《天津条约》
第二阶段→《北京条约》
鸦片战争
“师夷长技以制夷”:林则徐、魏源、徐继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