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小说复习专题
人物形象塑造手法
学习目标
2. 熟练掌握赏析方法,高效、规范答题(难点)
1. 掌握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手法(重点)
年份 标题 提问方式 设题角度
2023全国乙卷 《长出一地好荞麦》 德贵与牛、犁对话,表现了德贵什么样的心理?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形象
2023新高考Ⅰ卷 《给儿子》 “下田去吧,儿子”这个段落,写出了多重的身心感受,请加以梳理概括。 形象
2022新高考Ⅰ卷 《江上》 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形象
2022全国甲卷 《支队政委(节选)》 老胡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形象
2021全国乙卷 《秦琼卖马》 买卖瓷盘的过程中,杨成岳的心理发生了那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形象
2020年全国Ⅰ卷 《越野滑雪》 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 形象
2020年全国Ⅱ卷 《书匠》 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形象
考情分析
人物形象常见题型
题型一:分析概括形象特点
题型二:人物形象(物象)的作用
题型三:塑造人物的方法(手法)
活动一:回归教材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蠕缨珞圈; 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很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手法
特点
肖像描写
漂亮、狡黠
活动一:回归教材
林冲为御寒买酒,临走时,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通背着北风而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手法
特点
动作描写
小心谨慎
活动一:回归教材
1. 我没法阻止它攻击我,但是也许我能制服他。
2.“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
3.“别想啦,老家伙。”他又放开嗓子说,“还是把船朝这条航线开去,有了事儿就担当下来。“
4. ”想点开心的事吧,老家伙”他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离家越来越近了。丢掉了40磅鱼肉,船走起来更轻快些。”
手法
特点
心理、语言描写
清醒自信、永不言败、直面问题、积极乐观
活动一:回归教材
1. 我们一道走出家门,他的脸色铁青,比乌云还要阴沉……他说时嘴唇发抖
2. 他们走远了,不见了,别里科夫脸色由青变白,像是吓呆了……
3. 脸色苍白,站起来……脸上带着恐怖的神情……
手法
特点
神态描写
胆小怕事、虚伪保守
活动一:回归教材
1.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总结形象塑造的手法。
手法 阐释
直接(正面)描写 肖像、神态、动作 展现人物外貌特点,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其性格特征。
语言描写 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③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心理描写 ①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焦虑、喜悦、担心、兴奋扥);
②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
③推动情节的发展。
细节描写 ①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
②细腻逼真地刻画人物性格;
③推动情节的发展;
④照应上下文的某个情节;
⑤表现人物心情,暗示人物命运;
⑥营造某种氛围;
⑦深化主题。
间接(侧面)描写 其他人物对比衬托 ①突出另一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深化主题。
景物(环境)烘托 ①烘托人物心情;
②衬托人物性格。
必备知识:塑造人物形象的常用手法
任务二:链接高考
大本42页(2019年全国卷Ⅰ)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6分)
要求:
1. 认真审题,明确本文中的中国的脊梁
2. 圈点勾画,体现做题过程
3. 筛选相关语段,抓住关键词,根据题目要求整合答案
理水(节选)鲁迅
1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他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直透到门外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黄鱔膏腴,青苔滑溜……等等。微醺之后,才取出大家采集了来的民食来,都装着细巧的木匣子,盖上写着文字,有的是伏義八卦体,有的是仓颉鬼哭体,大家就先来赏鉴这些字,争论得几乎打架之后,才决定以写着“国泰民安”的一块为第一,因为不但文字质朴难识,有上古淳厚之风,而且立言也很得体,可以宣付史馆的。
2局外面也起了一阵喧嚷。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竟冲破了断绝交通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卫兵们大喝一声,连忙左右交叉了明晃晃的戈,挡住他们的去路。
3“什么 ——看明白!”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的,怔了一下,大声说。
4卫兵们在昏黄中定睛一看,就恭恭敬敬的立正,举戈,放他们进去了。
5局里的大厅上发生了扰乱。大家一望见一群莽汉们奔来,纷纷都想躲避,但看不见耀眼的兵器,就又硬着头皮,定睛去看。头一个虽然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也就认识他正是禹;其余的自然是他的随员。
6这一吓,把大家的酒意都吓退了,沙沙的一阵衣裳声,立刻都退在下面。禹便一径跨到席上,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随员们就分坐在他的左右。
7“大人是今天回京的 ”一位大胆的属员,膝行而前了一点,恭敬的问。
8“你们坐近一点来!”禹不答他的询问,只对大家说。“查的怎么样 ”
9大员们一面膝行而前,一面面面相觑,列坐在残筳的下面,看见咬过的松皮饼和啃光的牛骨头。非常不自在——却又不敢叫膳夫来收去。
10“禀大人,”一位大员终于说。“倒还像个样子——印象甚佳。松皮水草,出产不少;饮料呢,那可丰富得很。百姓都很老实,他们是过惯了的。”
11“卑职可是已经拟好了募捐的计划,”又一位大员说。“准备开一个奇异食品展览会,另请女隗小姐来做时装表演,来看的可以多一点。”
12“这很好。”禹说着,向他弯一弯腰,
13“不过第一要紧的是赶快派一批大木筏去,把学者们接上高原来。”第三位大员说,学者们有一个公呈在这里,他们以为文化是一国的命脉,学者是文化的灵魂,只要文化存在,华夏也就存在,别的一切,倒还在其次……”
14“他们以为华夏的人口太多了,” 第一位大员道,“减少一些倒也是致太平之道。况且那些不过是愚民,那喜怒哀乐,也决没有智者所推想的那么精微的。……”
15“放他妈的屁!”禹心里想,但嘴上却大声的说道:“我经过查考,知道先前的方法:‘湮’,确是错误了。以后应该用‘导’! 不知道诸位的意见怎么样 ”静得好像坟山;大员们的脸上也显出死色,许多人还觉得自己生了病,明天恐怕要请病假了。 “这是蚩尤的法子!”一个勇敢的青年官员悄悄的愤激着。
16“卑职的愚见,窃以为大人是似乎应该收回成命的。”一位白须白发的大员,这时觉得天下兴亡,系在他的嘴上了,便把心一横,置死生于度外,坚决的抗议道:“湮是老大人的成法。‘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老大人升天还不到三年。”
17禹一声也不响。
18“况且老大人化过多少心力呢。借了上帝的息壤,来湮洪水,虽然触了上帝的恼怒,洪水的深度可也浅了一点了。这似乎还是照例的治下去。”另一位花白须发的大员说,他是禹的母舅的干儿子。
19禹一声也不响。
20“我看大人还不如‘干父之蛊’,”一位胖大官员看得禹不作声,以为他就要折服了,便带些轻薄的大声说,不过脸上还流出着一层油汗。“照着家法,挽回家声。大人大约未必知道人们在怎么讲说老大人罢……”
21“要而言之,‘湮’是世界上已有定评的好法子,”白须发的老官恐怕胖子闹出岔子来,就抢着说道。“别的种种,所谓‘摩登’者也,昔者蚩尤氏就坏在这一点上。”
22禹微微一笑:“我知道的。有人说我的爸爸变了黄熊,也有人说他变了三足鳖,也有人说我在求名,图利。说就是了。我要说的是我查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实情,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非‘导’不可! 这些同事,也都和我同意的。”
23他举手向两旁一指。白须发的,花须发的,小白脸的,胖而流着油汗的,胖而不流油汗的官员们,跟着他的指头看过去,只见一排黑瘦的乞丐似的东西,不动,不言,不笑,像铁铸的一样。
对比参考答案,规范答题思路
①形象描写。(手法 1分)将禹及其随员描写为“乞丐似的大汉”,写出艰苦卓绝的实干家形象。(结合文本1分)
②言行描写。(手法 1分)文中的禹坚毅寡言,一旦说话,则刚直有力,塑造他实事求是,关心民间疾苦的形象。(结合文本1分)
③对比手法。(手法 1分)始终在同众大员的对比中塑造禹及其随员埋头苦干和躬身为民的精神,从而凸显其“中国脊梁”形象。(结合文本1分)
(2019年全国一卷)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6分)
答题思路
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答题思路:
1. 定角度,明方向。看题干要求和文本内容,确定答题是从直接描写的角度还是从间接描写的角度,还是两者兼有。
2. 找对应,细分析。从文中找出直接描写或者间接描写对应的内容,看看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指出运用这种手法从哪个角度表现了人物的哪种特点。
3. 析效果,组答案。指出使用这种手法所达到的艺术效果,再根据题干要求进行答案整合。
京韵第一鼓 霍达 1离开演半小时,我就到了剧场,这是跟师傅学来的习惯,每场如此。 2进了后台,演员稀稀拉拉地还没几个人儿。演出时间一共两个半小时,我唱最后一个节目,得从头等到尾。按照自己多年的习惯,我在后台找了个僻静的角落,坐下来,闭目养神。当年师傅就是这么教我的:“台上如猛虎,台下如绵羊。”演出之前千万不能胡思乱想、手忙脚乱、咋咋呼呼。艺人嘛,艺比天还高,比命还重。 3演员们陆陆续续地来了。直到开演也没等到一个同行、一个熟人!组织者说这次抢救长城和威尼斯集资义演,有国际意义。抢救威尼斯,我没这个义务。我其实是冲“爱我中华,修我长城”这句话才答应参加演出的。 4我静静地听着。前台爆发出一阵阵掌声,显然今儿都是走红的角儿、走红的曲子。 5我这会儿的感觉是什么?今晚上不该来!舞台已经是这一代的了,我瞎掺和个什么劲儿?这儿没有我的地方!
类题延练
有人评价:“《京韵第一鼓》的美学特色是,用层层衬托的艺术手法刻画人物。”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6“瞿悦!瞿悦!”后台的姑娘们喊着一个名字,挺稀奇、挺轰动似的,就像我当年往熟人跟前儿一露面儿的那个份儿。我觉得这个名字有点儿耳熟。猛一抬头,瞅见了,进来了一个小伙子。
7 猛然间,我想起来了,这人我认识!三年前,他还是个待业青年,来找我要报考曲艺演唱团,跟我学京韵大鼓。我一听他那嗓子,就把他打发回去了。“年轻人,趁早学点儿别的吧。曲艺主要是靠唱、靠嗓子……”没等我说完,他扭头就走了。
8“赵……赵老师……”他一愣,像是在一堆时髦摩登领导新潮流的进口美容化妆品当中发现了一块生着绿斑的铜镜子。难为他还肯叫我一声“赵老师”!三年前的不愉快,他不会忘了吧?我想不会。 9“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当代最负盛名的青年摇滚歌手瞿悦为大家演唱!”“轰!”地一阵掌声,像是八级台风、倾盆大雨。瞿悦快步走出去,立即被风雨吞没了。 10 嘣嗒嘣嗒的摇滚乐敲打起来,我听到了瞿悦那嘶哑的声音:“天上有个太阳……”这时,台下有人高声叫着他的名字:“瞿悦!”瞿悦只顾唱:“水中有个月亮……”谁知台下的人继续喊:“你演一场拿多少钱?”我心说:糟了!剧场里怎么乱成这个样子?非打起来不可!我不由得替他捏着一把汗,起身走到侧幕条儿旁边,往外一瞅,瞿悦还挺镇静,手捏着话筒,不理不睬,唱他的,台下黑压压的观众纹丝不动,不像是要往台上扔汽水瓶子的架势。 11 嘣嗒嘣嗒……瞿悦唱道:“我不知道……”台下嚷道:“说!”瞿悦唱道:“我不知道……”台下嚷道:“说!”这一嗓子已经不是一个人了,听起来有三十、五十的。
12 瞿悦继续唱:“我不知道……”台下这时全场齐声高吼:“说!”我被惊呆了!这是怎么个意思?喝“倒彩”?轰他下台?当场追查“偷税漏税”?听说……听说瞿悦如今的出场费高达三千,相当于我一年的工资!可是,今儿个大伙儿都是义演啊,他也一个子不落!……嗯,不像是“嫌贵”,倒是像起哄架秧子、跟他逗着玩儿呢!阿弥陀佛,我从学艺到如今,还没见识过这种场面!我心惊肉跳地退回来,化妆。他唱完就该我了,这时候想逃也逃不脱了。望着镜子里自己的一头白发、满脸皱纹,真是“顾影自怜”了,咳,一辈子过五关斩六将,今儿个要走麦城吗?
13 我化妆完毕,等着接他的场。我心说这回该我过堂了。 14 瞿悦沙哑的嗓子又唱起来了。不知是不是有意的安排,他返场后唱的《一无所有》好像是特地回答刚才的提问“你演一场拿多少钱”似的——义演!一无所有! 15狂风暴雨又降临了,好像整个剧场调了个个儿,倒海翻江,人们疯了,都疯了!几千人“哗,哗,哗”拍得震天响。这伙人崇拜瞿悦像是草民们仰望皇上,我这个“京韵第一鼓”,一辈子还没被人捧到过这份儿上!这阵势可真够吓人的!不该来,不该来,我实在是不该来,但是,这会儿真轮到我出场唱“大轴”了。 16 我拿起板,端起鼓架子,硬着头皮往外走,脚底下是软的,脑袋里是空的。报幕员笑容可掬地走向台口,一手捏着话筒,一手扬起来,像是要平息台下的狂风,又像是要掀起更大的暴雨,高声说:“观众朋友!本次活动最后一个节目,我们特地请来了德高望重的老前辈、著名的曲艺表演艺术家、素有‘京韵第一鼓’之称的、七十八岁高龄的赵燕风女士,为大家演唱京韵大鼓,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主题歌……”话音儿没等落地,就是一片掌声,竟然博得“碰头好”!我的眼睛湿润了。
17 我朝台下的观众深深鞠了一躬,从黑丝绒旗袍的大襟底下抽出一块雪白的、叠得方方正正的手绢儿,抖开了,擦擦嘴边儿,往鼓架子上一搭,弦师的琴声响起,我左手执板,右手拿鼓楗子,“咚,咚,咚!”悦耳的鼓声响起来,我仿佛又倒退到年轻的时候,精气神儿来了,放开嗓子:“千里刀光影……”刚刚唱出头一句,掌声轰地响起了,一个“满堂彩”!我抖擞精神,把整个段子一气呵成: ……仇恨燃九城。 月圆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和平。 一腔无声血,万缕慈母情。 为雪国耻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 掌声排山倒海般地响起来,经久不息。我觉得自个儿像是醉……这么说,我今儿个还是该来。
对比参考答案,规范答题思路
①人物形象的衬托(手法 1分):当红歌手瞿悦匆匆到来与“我”的提前候场比较,表现老一代艺术家敬业、认真的精神态度;(结合文本1分)
②演出环境氛围的衬托(手法 1分):观众对瞿悦的演出是“喝倒彩”、“哄架秧子”,而“我”演出时却是“碰头好”“满堂彩”,展现了老一代艺术家的技艺精湛和观众对传统艺术表演的接受认可。(结合文本1分)
有人评价:“《京韵第一鼓》的美学特色是,用层层衬托的艺术手法刻画人物。”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此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