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 音乐六年级上册第6课《阿里山的姑娘》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 音乐六年级上册第6课《阿里山的姑娘》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3-11-06 20:57: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六课《阿里山的姑娘》
《阿里山的姑娘》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新艺术课程标准理念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核心素养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艺术活动,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丰富审美体验,开阔艺术视野。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由邓禹平作词、张彻作曲,写于1947年。采用高山族山歌的曲式谱写而成,由于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它是唯一以高山族曲调描述山地风情、人物的名歌,又使用铃鼓和小鼓等乐器,在当时的国语流行歌曲中独树一格,曾被误以为是台湾高山族的传统民歌。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学唱等环节的学习,学生可以加强对台湾的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为学生介绍台湾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更加了解这个美丽的宝岛。同时,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启发他们对音乐和生活的感悟。
2.通过学习歌曲《阿里山的姑娘》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唱这首歌曲,而且还可以通过体验歌曲的情绪,让学生随音乐边唱边跳。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投入地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这首歌曲也能够带给学生愉悦的学习体验,增强他们对于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能够通过欣赏这首歌曲的优美旋律和感受其中的文化内涵,加深对于音乐的理解和认识。
3.通过仔细欣赏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和旋律的独特性。在学唱过程中,老师可以给予技巧指导,如正确的呼吸、发声、咬字等,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同时,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情感,从而更好地演绎歌曲。
三、教学分析
经过六年的音乐课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演唱技巧。然而,在民歌风格的歌曲方面,学生仍存在一定的了解不足。此外,对于一些一字多音的乐句,学生在演唱时也缺乏实践经验。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对民歌风格的掌握,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增加民歌作品的教学内容,并加强一字多音乐句的演唱训练。通过不断地实践和积累经验,学生将能够更好地掌握民歌风格和演唱技巧,提高自己的音乐水平。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受歌曲鲜明的高山族音乐特点,能用歌声表达歌曲美好、快乐的情感。
难点:歌曲“一字多音”的演唱;尝试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子教学设备、课件、钢琴、打击乐器。
七.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件和教具截图) 设计意图
感 情 渲 染 播放一段阿里山风景的视频 1.问:孩子们,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请2名学生回答。 师总结:高高的阿里山景色秀美,风光怡人,太漂亮了。 安静欣赏阿里山风景视频 自主发现,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引导学生直观感受阿里山的风光,了解阿里山的风土 人情,让学生体会到阿里山美、水美、人更美,为后面赞美阿里山做铺垫。,体会到阿里山美、水美、人更美。
导 入 1.你知道阿里山在哪里吗? 回答交流,答出:对,阿里山在台湾。 通过画面感知,初步了解阿里山在台湾感受高山族民族风情,激发学生音乐探究欲望;体验歌曲的民族特点与风格。 引入课题《阿里山的姑娘》
2.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歌曲《阿里山的姑娘》那里居住着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高山族,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走进它吧! 板书:《阿里山的姑娘》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件和教具截图) 设计意图
初 听 感 受 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聆听歌曲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呢? 初听歌曲,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欢快、热烈、活泼…… 体验感受歌曲的情绪情感。
2.听一听这首歌曲观察谱例,想一想这首歌由几部分构成?歌曲有重复的吗? 由引子和正歌两部分构成“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重复。 通过聆听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有利于学生养成自己勤思多想的音乐审美,加深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感受,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观察曲谱唱一唱找出哪句是引子? 前四小节是引子部分
4.学唱引子部分。①老师范唱引子部分旋律,请你们模唱引子旋律。②老师板书引子旋律走向的高低。同学们根据板书感知音乐高低走向③学唱引子部分的歌词。 感受歌词的描写的内容
5.了解倚音、延长音、一字多音、连音线。能在旋律中找出并中的哼唱。 自主寻找,哼唱旋律 学生感知椅音、延长音、一字多音、连音线并掌握
深 入 体 验 乐句学唱 学唱旋律①一起唱相同旋律②请男生唱相同旋律,女生唱歌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③请女生哼唱相同旋律,男生唱歌词(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啊) 演唱时注意方法技巧,嘴巴张开,注意呼吸 熟悉歌曲旋律,体验歌曲的情绪和歌词内容。
用" lu "模唱旋律,老师伴奏,学生用“ lu ”模唱旋律,注意一字多音的演唱。 师生齐唱主题旋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件和教具截图) 设计意图
深 入 体 验 验 乐句学唱 1.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学生尝试着按节奏读歌词 加深学生对歌词的理解
2.你能将歌词填填看吗?老师来点评反馈,解决存在的问题。(例如:附点节奏,“一字多音”的演唱。) 试着将歌词填进去唱一唱 感受旋律的美丽
3.下面老师放伴奏,请你们再次唱歌词,唱好一字多音。老师指导歌唱位置、气息的运用、跳音唱法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用声音表现出阿里山的姑娘的“美”感。
听觉感知歌曲结构、学唱不同乐句 请同学们仔细聆听全曲并思考“刚才这段旋律在全曲中总共出现了几次?每一次都是一样的吗?”(教师钢琴弹奏全曲,利用不同的伴奏织体来区分乐句。) 用心聆听感受出现几次 集中注意力。
学唱不同乐句。(指导歌唱位置,附点、长音气息控制等。) 教师起音,将这句旋律出现的次数连起来唱一唱。(情绪指导,速度稍快地演唱。) 多次练习 处理歌曲环节中让学生从音乐旋律发展的感受和对歌词的理解,尝试用不同的情绪演唱,学习演唱技巧,体验歌唱的快乐。
3.播放音乐,师生用柔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共同演唱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件和教具截图) 设计意图
深 入 体 验 1.师生接龙演唱,师唱前半部分。 接龙唱后半部分 提高学生注意力和合作能力。
2.生生接龙演唱,女生领唱第一部分,全班唱第二部分。 随音乐边唱边做律动来表现歌曲。 完美表现歌曲
创 编 活 动 1.根据音乐,分成小组跳简易的舞蹈。 教师教授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 各选2名学生出来先展示自己。 四人一组手牵手,三步一弹腿,左右方向各做1次。 能与他人合作,展示自己。
请大家拿出手中的打击乐器随着音乐即兴创编,表现阿里山的姑娘灵动的样子,为歌曲伴奏吧。 学生边律动边为歌曲伴奏,完整演绎,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通过多种形式教学让学生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情感,并学唱歌曲。
拓 展 教师范唱高山族另一首民歌《站在高岗上》片段,启发学生在演唱中即兴加入打击乐器和老师共同完成演唱,感受现代音乐元素和古老的曲调迸发出的火花。 聆听音乐 一方面扩大学生音乐视野另一方面再次让学生感受高山族原生态的音乐之美。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件和教具截图) 设计意图
小 结 3. 教师寄语:同学们,大陆台湾,血脉相连,我们永远都是一家人!让我们和阿里山的姑娘、小伙一起唱起来跳起来! 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在音乐学习中快乐的成长。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感受高山音乐风格这一主题,通过让学生在初步了解台湾的音乐民族文化等相关知识,进一步感受高山民歌音乐的原生态之美,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教学中,学生从“听,赏,唱,演”中感受和体验音乐的情感和风格,达到了师生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目的,同时也较好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即准确掌握歌曲的典型节奏、歌曲演唱,表现歌曲的情绪。以多形式创作、练习进行歌曲表现,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良好习惯与合作意识,进而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艺术表演能力。通过多媒体教学,观看图片,由情感作为主线贯穿,在歌唱方法教学中,教导学生做好歌唱的状态,用较深的气息支持发声,唱歌中要以连音为主,装饰音要唱得自然,歌词咬字要清楚,把握好歌唱的情感。
在创编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在体验歌曲的情绪意境中,运用多种形式积极创编表演,从而使学生在表演中进一步丰富情感体验,提高对音乐的表现力。而课堂中的创作形式,更好地表现了歌曲的内容,锻炼了学生的自学、创新、合作能力,同学们非常积极勇跃参与,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