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 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精品课件(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 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精品课件(部编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06 20:41: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复习测评】
①请你列出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
英国、美国、法国
②这些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以上这三个国家正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什么阶段?
资本主义的初步确立阶段
13世纪时,它只是蒙古金帐汗国统治下的一个小邦。
16世纪起,它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农奴制国家,最高统治者称沙皇。
19世纪中期,它是趁火打劫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02
本课知识点:
知道彼得一世改革和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内容与影响;
正确认识和辩证看待农奴制改革的作用;
认识到改革是强国之路。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俄国的发展历程
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
①建立基辅罗斯等早期国家,受拜占庭影响
②莫斯科公国崛起
③建立统一的俄罗斯国家
④采用沙皇称号,强化专制统治
9世纪晚期
13世纪上半叶
16世纪初
伊凡四世
俄罗斯人是东斯拉夫人的一支…
沙皇专制统治下,俄国封闭落后,盛行农奴制,工商业发展缓慢
彼得一世(彼得大帝)
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富国强兵
向西方学习
彼得一世的改革
背景:
人物:
目的:
方式:
①政治: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加强沙皇专制;
②军事:创建新式常备军,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③经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④文化: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⑤生活:提倡学习西方礼节和生活方式。
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
“彼得大帝并不单是一个顺乎潮流的君主,而是一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人。”
①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②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③农奴制进一步强化,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改革未涉及政治制度,并且强化了沙皇专制)
封建性质的改革。
影响:
局限:
性质:
1700-1721年,俄国与瑞典进行战争,俄国战胜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并营建了新首都 —— 圣彼得堡。
俄国与瑞典争夺波罗的海之战
彼得一世死后,叶卡捷琳娜二世篡夺王位,她实行开明政策,鼓励发展农业和工商业,增强俄国实力。但她也极力维护贵族特权与农奴制。
19世纪初,在反对拿破仑战争中,一些俄国军官感受到西欧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对俄国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十分不满。1825年12月,俄国贵族军官领导爆发十二月党人起义,意图推翻沙皇专制,但最终失败。
今俄罗斯十二月党人起义广场雕塑
地主有权无限期地追捕逃亡农民。
地主有权在领地内对农民进行判决、鞭笞、拷问。
地主破产时,其债务由农民来偿还。
地主有权干涉农民财产、婚姻等家庭事务
地主有权交换、赠送和买卖农民。
农民连同妻子儿女和财产都属于领主所有。
——1649年《法律大全》
农奴没有人身自由
农奴极端贫困落后
缺乏自由劳动力
缺乏消费市场
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材料一:19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萌芽已慢慢发展…农奴在全国人口中占很大比重,40%参加工业生产的劳动者都是农奴,这使俄国工业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世界史纲》
材料二:克里木战争是俄罗斯与奥斯曼土耳其为争夺巴尔干半岛爆发的一场战争,战争以俄国失败告终。这场战争加剧了俄国的社会矛盾。仅1858-1860年,俄国共发生近290次农民起义。
原因(背景)①:19世纪中期,农奴制严重制约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根本原因)
原因(背景)②: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激化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直接原因/导火索)
与其等待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1861年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巩固统治,缓和社会矛盾
时间:
人物:
目的:
俄国农奴制改革概况: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自由转换职业;
②农民可以获得土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俄国农奴制改革内容/措施:
请你们相信,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都做到了。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维护了封建地主阶级利益
提供了资本
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
——列宁
如何理解列宁这句话,它反映了农奴制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俄国废除农奴制后,农民为购买土地变得一贫如洗,他们为维持生活仍要出卖劳动力,受到地主剥削。
改革的实质是沙皇政府和地主对农民的双重敲诈和掠夺。
课后活动
·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1870年)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187 42000 51937
国别 人均收入(卢布) 铁产量(万吨) 铁路(千米)
俄国 71 26 1606
英国 323 385 14603
法国 150 108 9160
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废除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农奴制残余依然存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改革地位:
改革影响:
改革局限:
改革性质:
合作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是由地主阶级实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①为什么说这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②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次相同性质的改革是什么?③对此你有什么感悟?
①因为改革废除农奴制,使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②1898年戊戌变法;
③启示:a.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b.改革应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c.要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维护社会稳定。
改革是为维护封建地主阶级利益,而非发展资本主义
俄国的改革
俄国封闭落后,工商业发展缓慢
彼得一世
改变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强化沙皇专制;创建新军;鼓励手工工场;推行文化教育;学习西方生活方式
是一次封建性质的改革。
增强国力,对外扩张;开启近代化;强化农奴制
原因
人物
目的
内容
性质
影响
彼得一世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农奴制阻碍经济发展;克里木战争失败
亚历山大二世
巩固统治,缓和矛盾
农奴获得自由;必须高价赎买土地
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推动资本主义发展,保留农奴制残余
原因
人物
目的
内容
性质
影响
发展史
基辅罗斯→莫斯科公国→统一的俄罗斯国家→伊凡四世
1.俄国1861 年改革没有改变( )
A.封建生产关系 B.俄国社会性质
C.农奴的法律地位 D.沙皇的专制统治
2.1861年,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
A.维护沙皇的统治 B.解放农奴
C.增加对外扩张的力量 D.发展资本主义
D
A
3.列宁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下列最能证明上述观点的是 ( )
A.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B.农奴获得份地需要用高价购买
C.农奴可以获得一块份地 D.农民可以拥有财产和选择职业
4.关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俄国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B.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不得再任意交换买卖农民 D.农民可以无偿得到一块份地
B
D
1861年
1898年
1840年
时间轴
世界史
中国史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戊戌变法
英国基本完成工业革命
17世纪末
彼得一世改革
鸦片战争爆发
康熙帝在位
咸丰帝去世
慈禧太后掌权
19世纪60年代
洋务运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