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5《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7 07:45: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通过联系上下文、借助注释、查找资料,理解文中带有文言和绍兴方言色彩的词语。(重点)
2.能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梳理并发现“我”和闰土之间人物关系的变化过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重点)
3.能通过品读闰土给“我”讲述的四件新鲜事,感受闰土的人物形象,体会“我”的思想情感,学习课文在特定环境中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重点)
4.通过单元篇章页和本课的学习,了解鲁迅,亲近鲁迅,激发阅读鲁迅文学作品的兴趣。(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识作者,揭示课题
1.观察鲁迅肖像照,说说对鲁迅的印象。
(1)鲁迅目光炯炯有神,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充满智慧、性格刚毅的人。
(2)鲁迅穿的是传统的中式长衫,可以看出鲁迅生活在旧时代,生活朴素。
2.呈读鲁迅简介,了解“鲁迅”笔名的由来。
3.这节课,我们先走进课文《少年闰土》。(揭示课题,齐读课题)这篇课文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一个片段,“少年闰土”这个题目是编者加上去的。
二、检查预习,疏通词句
1.找找文中的“错别字”。
项带银圈(带-戴)
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的-地)
我们日里到海边检贝壳去(检-捡)
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他-它)
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阿-啊)(希-稀)
其实,这些并不是错别字。因为鲁迅是第一个用白话文写作的,那时一些字词和现在的写法是不同的。
2.理解文中的一些方言词。
鲁迅是绍兴人,所以他写的文章中,还有一些用词带有绍兴地方方言色彩,看看大家能不能找出来,并根据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手捏一柄钢叉(捏:握)
他和我仿佛年纪(仿佛:差不多)
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愿心:心愿)
我们日里到海边捡贝壳去(日里:白天)
3.理解文中的一些文言词
鲁迅的文章中,还有一些文言词,能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我素(向来)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如此、这样)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只)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4.认读生字词,指导写“祭”字。图片帮助学生了解“祭祀”“祭器”“供品”
三、梳理文脉,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小说。阅读小说,要特别关注小说中的人物。课文主要写两个人物,一个是少年闰土,一个是“我”。小说中有生活的影子,“我”其实是以小时候的鲁迅为原型的,闰土则是鲁迅小时候的一个小伙伴的原型。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请默读课文,借助学习单梳理梳理。
2.交流,反馈。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相识——相处——分别。这也是这篇小说的情节发展顺序。
(2)在这个过程中,“我”和闰土之间的关系有没有发生变化?说说你找到的依据是什么?
相识时,是主仆关系。依据在课文第二自然段的交代:“我家只有一个忙月……忙不过来,他便对父亲说,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可以看出,闰土是我家“忙月”的孩子,是来帮我家管祭器的。
相处时,变成了朋友(伙伴)关系。闰土跟我讲了许多新鲜事,已经成了好朋友、好伙伴。
分别时,进一步变成了兄弟关系。闰土哭着不肯出门,后来还托人给我送来了礼物——好看的鸟毛。
(3)我们来看看,相处的过程中,闰土给我讲述了哪几件新鲜事?
指导用小标题概括: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瓜地刺猹、潮汛跳鱼
从这些讲述中,你感到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
活泼可爱、机智勇敢、见多识广……
四、品味新鲜事,体会人物特点
闰土给“我”讲述的四件事情中,哪一件 “我”印象最深刻?依据是什么?
印象最深的自然是看瓜刺猹这件事情。
依据:(1)课文一开头就进行了特写;(2)闰土的讲述特别绘声绘色;(3)“我”对这件事十分好奇,不断插话,并且发出感叹。
(一)品味“瓜地刺猹”的少年闰土形象。
1.开头的特写场景
(1)想象画面,交流阅读感受。
自己读读这段话,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和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少年闰土?交流,分享阅读感受:
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用力的刺去。
——这个语句描写了少年闰土的外貌、动作,可以看出少年闰土是个勤劳、能干、勇敢的少年。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这个语句描写了当时的环境,深蓝的天空、一轮金黄的圆月、海边的沙地、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这些色彩鲜明的景物,呈现了一幅非常美好的画面,烘托了少年闰土的美好形象。
(2)引导关注写法,获得写作经验。
按理说,这段文字,这样的一个场景,应该放在文中什么地方来写?作者为什么要放在开头呢?这样写好在哪里?
把这个场景放到开头,就像电视剧、电影中的一个特写镜头,把一个可爱的、勤劳的、能干的、勇敢的少年闰土的形象,一下子呈现在读者面前,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的写作方法,我们也可以在今后的习作中学习、借鉴。
(3)读一读,背一背,把这个美好的画面留在我们的脑海中。
月下看瓜刺猹,这样新奇、惊险的经历,闰土自己又是怎么讲述的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品味。
第二课时
(一)朗读品味闰土“看瓜刺猹”的经历
呈现语段。
1.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想一想,闰土和“我”的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2.师生合作朗读,教师读写“我”的部分时,加入“猹是什么东西?”“哦……”等语言,相机引导体会“我”的心情变化:好奇——紧张。
3.从闰土的讲述中,你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少年?
勇敢机智、见多识广……
(二)品味“雪地捕鸟”的少年闰土形象。
闰土给的新鲜事中,其实还有一件是我特别感兴趣的。
PPT呈读语段
1.朗读语段,说说这件事情新鲜在哪里,为什么那么让我感兴趣?
2.听了闰土的讲述,你能学会雪地捕鸟的方法吗?
3.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少年闰土?
能干、见多识广……
(三)略读海边拾贝和潮汛跳鱼。
(四)体会“我”的感慨,理解含义深的语句
1.师:在闰土讲述这些新鲜事的过程中,“我”的内心世界又是怎样的呢?
PPT呈读“我”的三次感慨。
2.“我”的三次感慨,有一个词语反复出现,你发现了吗?(不知道)从这三个“不知道”中,你读出了什么?
组织交流,讨论,预设要点:
羡慕:闰土见多识广,快乐自由,经历丰富……
不满:自己孤陋寡闻,生活单调,枯燥乏味……
3.“我”的少爷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呢?读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片段。
(五)、对比体会,激发阅读鲁迅作品的兴趣
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我”和闰土一别,就是几十年,当年的少年,已经成为中年人了。“我”和闰土再见面,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PPT呈读《故乡》中的片段。
中年闰土的样子,哪些变化让你感到很意外,很吃惊?
少年闰土是紫色的圆脸,中年闰土则是——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都肿得通红。
少年闰土头戴一顶小毡帽,现在的闰土则——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
少年闰土手捏一柄钢叉,中年闰土则是——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少年闰土的手红活圆实,现在的闰土则——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PPT继续呈现片段。
猜一猜,闰土会叫“我”什么?
“老爷!……”
闰土和“我”的关系,从主仆到朋友,到亲如兄弟,三十年后,又重新回到了主仆。这究竟是为什么?相信同学们的心里也肯定有一个大大的问号!如果你想知道答案,课后去读读鲁迅的《故乡》原文吧。
【小练笔】回家作业
照片凝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个个瞬间,选择自己或者家人的一张照片,仿照课文开头,写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