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4.4光的折射+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4.4光的折射+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1-06 22:11: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光的折射
一、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了解光的现象,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的折射规律;
(2)知道光在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3)学会画折射光路图。
2.科学思维
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
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和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初步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分析
光的折射是生活中常见的光学现象,室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稍作铺垫就直奔主题,带领学生探究光的折射规律,让学生真正应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并在实验探究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本节以物理实验为基础,让学生在观察现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开展探究、解决问题。与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相比,学生对光的折射的生活积累和感性认识少的多,叉鱼无论城镇还是乡村,学生见过的不多,“折射断筷”在小学见过,“海市蜃楼”少数学生从一些媒体上有见闻,因此折射现象呈现环节必须充分、直观,以引发学习的欲望,由于学生学习物理的时间不长,动手实验是一种很好的锻炼,为以后的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解
问题导入
(通过射水鱼在水中击中空气中的昆虫为问题引发学生对光从不同的介质中发生折射的现象的思考,为后面教学做好铺垫)
展示问题:有这么一种射水鱼,它能在水中射中在空气中的昆虫,水和空气是两种不同的介质,射水鱼怎么才能准确的射中昆虫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这节课的内容。
教师:首先我们来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给学生阅读时间,了解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师:我们把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和玻璃中发生的折射现象同时发生了光的反射(展示演示图片),那么我们来回顾一下光的反射和反射所遵循的物理规律?学生回答教师:那么光的折射遵循怎样的规律呢?播放探究实验视频,定性分析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关系。教师:请回答学案上的问题,光的折射有什么特点?
问题 1.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问题 2.光从空气垂直射入玻璃中,光的传播方向是怎样的?
问题 3.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大小关系如何?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画光的折射光路图)。
教师追问:光的折射光路是否可逆?
学生回答:是教师:通过光路可逆强调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关系得视情况而定。
教师:我们在实验中看到光从空气进入玻璃时增大入射角,折射角随之增大,那么折射角是否和入射角成正比呢?
展示准备好的光从从其射入水中的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实验数据,得出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是成正比的结论(定量分析),并告诉学生这一结论的得出是荷兰数学学家斯涅耳经过分析大量数据得来
知识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
1.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
3.用光的折射解释简单的光现象.